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找出施加不同添加剂复烤对烟叶品质的影响规律。[方法]在复烤前对烤烟叶片进行加清水(对照)、单加酶、单加料和酶与料液混施4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复烤后的烟叶样品的常规成分、香味成分和感官质量。[结果]各处理烟叶样品的总糖、还原糖、糖碱比和糖氮比均较对照有所提高,且酶与料液混施复烤和单加酶复烤的烟叶样品的增幅高于单加料复烤烟叶样品。酶与料液混施复烤、单加酶复烤的烟叶样品的香味成分和棕色化产物类香味成分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和单加料复烤烟叶样品。单加酶复烤能改善香气,降低杂气、劲头和浓度;单加料复烤可改善余味;酶与料液混施复烤能综合提高烟叶的感官质量和内在品质。[结论]施加添加剂后复烤的烟叶样品内在化学成分趋于协调,评吸质量得到提高,而施加酶与料液混合制剂复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合理的柠檬酸使用量,以提高白肋烟加料烘焙处理的效果。[方法]对转化糖中柠檬酸含量进行加料烘焙试验,并进行了加料烘焙前后烟叶还原糖、总糖、烟碱、钾、氯等成分分析及卷烟评吸。[结果]试验显示,柠檬酸含量的变化对烘焙后白肋烟中的常规化学成分基本没有影响,降低转化糖中柠檬酸含量的白肋烟和卷烟成品的感官质量提升明显。[结论]降低柠檬酸比例的转化糖可以替代正常转化糖进行白肋烟的加料。  相似文献   

3.
李卓璘 《安徽农业科学》2011,(8):4492-4493,4506
[目的]探讨采收方式对白肋烟叶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对比试验的方式对逐叶采收和半斩株采收方式下白肋烟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半斩株采收提高了白肋烟的外观质量,改善了其感官质量,降低了烟叶总含氮化合物含量,使烟碱含量更加适宜,氮碱比得以提高,糖碱比和钾氯比也获得一定提升,烟叶主要化学成分更趋协调;半斩株采收的白肋烟感官质量表现为刺激性小、干燥程度低、燃烧性好。[目的]半斩株采收的白肋烟品质总体优于逐叶采收的白肋烟。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分析湖北恩施产区烟叶质量,了解该产区的烟叶质量特色。[方法]通过对湖北恩施2016年主要产区烟叶外观质量、物理指标、化学成分、感官质量的评价,系统地了解其质量、风格、特色。[结果]恩施州烤烟外观质量中部好、上部较好、下部一般;6个品质因素中颜色、成熟度、叶片结构较好。单叶重控制较好、档次"适宜"样品占比70.99%,含梗率偏高,"超出上限"样品占比64.20%。化学成分整体较适宜,总氮、还原糖、钾、还原糖/碱、两糖比等指标适宜样品占比60%。香型风格以中偏浓香型为主、占比55.3%,中间香型为辅、占比34.2%,少数浓偏中香型、占比10.5%。中部叶感官质量档次以"中等+"为主、占比64.7%,其次"较好-"、占比21.6%;上部叶感官质量档次以"中等+"为主、占比56.0%,其次"中等"、占比44.0%。主要不足表现为成熟度还有差距、上部身份较厚、油分总体不足,全州总糖含量偏高,氯含量偏低,上部叶工业可用性不高。[结论]该研究可为湖北恩施烟叶产区烤烟生产和烟叶采购加工、卷烟配方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卷烟叶丝加料工艺创新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烟丝加料工艺模式的可行性,采用先将烟叶切成丝条,再对烟丝进行加料的工艺创新模式,研究了该模式与传统模式工艺生产的卷烟理化特性及感官质量特性的异同。结果表明:烟叶先切丝后加料样品的卷烟感官质量,与烟叶先加料后切丝的样品相比,香气特性表现更好,杂气稍小;致香成分稍有区别;2种加工工艺的烟丝在外观、结构上无显著区别,但先切丝后加料存在烟丝结团和湿团较高现象。先切丝后加料有利于料液的快速吸收及提高料液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高、中、低打叶复烤工艺强度对上部烟叶模块的品质影响.[方法]开展不同工艺强度的打叶复试验,研究烟叶在18个月的自然醇化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变化情况,并验证其在卷烟叶组中的应用效果.[结果]低强度加工工艺(一润水分17.0%、二润水分17.5%、复烤二区温度78℃)适合于高等级上部烟叶,有效保持了烟叶...  相似文献   

7.
魏红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3077-13080
[目的]探讨山楂叶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预浸泡时间、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等因素对山楂叶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山楂叶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预浸泡时间2 h,料液比1∶26 g/ml,浸提时间120 min,浸提次数2次。[结论]该提取工艺能显著提高山楂叶中总黄酮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8.
采用不同参数组配控制模式,对润叶后烟叶的温度、水分、烟片结构及感官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筛选打叶复烤在"烟片结构、提质保香"加工主题下的热风润叶参数控制模式,寻求经济指标与"保香"的最优平衡点。结果表明:(1)一定范围内,随着热风加湿量的增加,润叶出口烟叶温度及水分呈上升趋势;(2)当润叶出口端蒸汽压力增加时,润叶出口烟叶温度呈上升趋势;(3)在高加工强度下,烟叶色泽变深明显;(4)在热风加湿条件下,润叶参数控制对烟片结构具一定影响,但均在可控范围内;(5)润叶参数控制对烟叶的感官质量存在影响,在CCSF等级条件下,当进端蒸汽施加0.35 MPa,出端蒸汽施加0.35 MPa,热风加湿0.2 MPa,热风温度为90℃时,烟叶温度均值为53.84℃、含水率均值为18.71%时,感官质量表现最优,达到保香提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叶丝加料工艺对卷烟内在质量的影响,为叶丝加料工艺在卷烟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评价并比较了叶片加料和叶丝加料工艺制成的卷烟产品中常规化学成分、致香成分、有害成分及感官质量的差异。[结果]常规化学成分无明显变化,只有水溶性总糖在叶丝加料贮存2 h后,会有一定程度的上升。相比叶片加料工艺,叶丝加料工艺可使卷烟中致香成分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卷烟烟气常规指标无明显变化,叶丝加料工艺制成的样品卷烟主流烟气大多数有害成分的释放量及危害性指数稍有降低。叶丝加料样品香气丰富性增强,谐调性更好,余味更纯净。[结论]叶丝加料工艺应用于卷烟生产中对卷烟内在质量无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人工辅助光照对白肋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以白肋烟品种9803为试材,在苗期设置3个水平的夜间人工光照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白肋烟生长发育、烟叶化学成分及烟叶等级的影响。[结果]苗期夜间人工光照处理后,成苗叶片叶绿素a/b值由0.45上升到0.91~2.10;干物质积累增加,茎、根、叶干重分别增加了97%~106%,26%~102%和60%~77%。茎高增加了3.5~3.9 cm,茎直径增加了1.0~1.3 mm。不同时期的叶长、叶宽均大于对照,斩株时叶长增加2.6~3.7 cm,叶宽增加1.2~1.7 cm。生育期提前。上部烟叶烟碱含量降低0.48%,中部烟叶降低0.79%。烟叶产值增加了1095.0~2 388.0元/hm2,上等烟比例提高了10~11个百分点。[结论]白肋烟苗期夜间人工光照处理可促进烟苗生长发育,提高烟叶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不同类型烟草叶片含梗率和解剖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烟草叶片的含梗率和解剖结构。[方法]测定了不同类型烟草(烤烟、晒红烟和白肋烟)叶片的含梗率和解剖结构。[结果]3个类型烟草叶片干、鲜重的含梗率均以白肋烟最高,晒烟次之,烤烟最低;同类型烟草叶片干、鲜重的含梗率在部位间存在差异。3个类型烟草的叶片厚度均以下部叶为最大,其中以晒烟下部叶最大。烟草类型对叶片厚度和组织结构产生影响,叶片厚度和栅栏组织厚度均为烤烟〉晒烟〉白肋烟。[结论]为不同类型烟草的优质栽培和工业加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汪安云  雷丽萍  夏振远  柴家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156-15157,15182
[目的]为了探明白肋烟调制期间对照与处理的细菌菌株动态变化.[方法],在采收前1d,对白肋烟品种TN86进行WB5菌株喷洒处理,并设清水作对照,调制期间,每隔5d采集其烟叶样品,分析其不同调制时期的细菌菌株总量,探明其动态变化.[结果]晾制期间烟叶中细菌总量在105 ~ 109 CFU/g,晾制初期(0~15d)菌量较高,晾制末期(30~45 d)菌量较低.[结论]该研究可为白肋烟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烟草中游离氨基酸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建立一种测定烟草中游离氨基酸的方法。[方法]用氨基酸分析仪法测定烟叶中的游离氨基酸并对这些游离氨基酸分别定性定量检测。[结果]氨基酸分析仪法能够分离检测烟叶中的23种游离氨基酸(除了蛋氨酸),其回收率均在78.86%~101.46%,标准偏差均在8%以内,具有较好的重现性和回收率。最优的氨基酸提取方法是:样品过60目筛,用0.005 mol/L的盐酸超声萃取30 min。对不同的烟叶样品进行检测,发现不同种类烟叶所含有的氨基酸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烤烟和香料烟中所含的游离氨基酸以Pro为主,而白肋烟以Asn为主;只有白肋烟中含有氨基酸Tau,而烤烟和香料烟里面几乎检测不到。[结论]氨基酸分析仪法是测定烟叶中游离氨基酸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酶制剂及其组合对白肋烟叶中蛋白质的降解作用。[方法]在烟丝中添加不同种类及不同配比的酶制剂,利用醋酸抽提法测定烟叶中的蛋白质含量。[结果]3种酶的最佳添加量为:中性蛋白酶160 U/g,内切蛋白酶120 U/g,纤维素酶80 U/g。在45℃,25%水分,4 h条件下用上述混合酶降解白肋烟中蛋白质的效果最好。处理过的烟丝香气变好,杂气减轻,刺激性减小,余味干净,尤其对白肋烟中的苦味和辛辣味的消除有明显的效果。[结论]利用中性蛋白酶、内切蛋白酶、纤维素酶3种酶的最佳比例搭配出的复合酶制剂可以有效降低白肋烟中的蛋白质含量,为提高白肋烟的品质和安全性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明降低烟草中的特有亚硝胺(TSNA)含量的技术措施。[方法]开展8个全国品种及云南省内品种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低TSNA水平品种。采用国际标准分析TSNA方法,在调制结束时对其成熟叶样品进行TSNA分析检测。[结果]MSKY1×建选2#TSNA含量最高,达到7.120μg/g,MSKYl4×达所26、9803、9904、MSTN90×KY907、MSKYl0×B49次之,在5.000μg/g左右,TN86与鄂烟1#TSNA含量最低,分别为1.794、1.894μg/g.[结论]TN86与鄂烟1#可作为低TSNA含量水平白肋烟品种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湖北十堰野人谷基地单元烟叶质量状况。[方法]以云烟87为研究对象,对2010—2015年野人谷基地单元连续6年中上部上等烟叶外观质量、感官评吸进行分析。[结果]中上部上等烟叶外观质量与感官评吸质量较好,需要进一步提高烟叶油分,增加烟叶余味;中上部上等烟叶外观质量和感官评吸质量均较为稳定,年际间质量变化不大;建议采取减氮密植技术,控制烟碱,降低淀粉,提升化学成分协调性,提高烟气的细腻柔和程度;适量增施有机肥,提高烟叶的油分和结构疏松度,增加烟叶香气质、香气量,减轻烟叶杂气,从而进一步提升烟叶的外观质量和感官评吸质量,保障湖北中烟对优质特色烟叶原料的需求。[结论]该研究可为基地单元烟叶的品质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试验优化激素配比,获得花生根愈伤组织诱导率高的激素组合。【方法】以花生根组织为原料,采用三元二次通用旋转方法设计试验,将花生根组织接种在含不同配比的激素培养基中进行诱导,并统计其诱导率。【结果】三元二次通用旋转方法分析结果表明,回归模型R2为0.9521,所获回归模型可较好拟合愈伤组织诱导率与各参试因子之间的关系,并达到极显著水平,二次回归数学模型为:y=83.399-1.335x1-2.156x2+5.469x3-1.844x1x2-1.259x12-1.940x22-3.557x32。单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诱导率与2,4-D、KT、6-BA之间均呈抛物线关系,随着激素浓度水平的增加,诱导率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2,4-D、KT、6-BA的最佳诱导浓度分别为2.04、1.67、3.05 mg/L。2,4-D、KT和6-BA的交互作用明显,当2,4-D、KT和6-BA 3种激素组合浓度分别为2.50、1.80、3.00 mg/L时,花生愈伤组织诱导率达最高值,为87.55%。【结论】不同激素种类对花生根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程度为6-BA>KT>2,4-D。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30 g/L蔗糖、9 g/L琼脂及不同浓度配比的2.50 mg/L 2,4-D、1.80 mg/L KT、3.00 mg/L 6-BA,对花生根愈伤组织诱导具有明显促进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