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东北大豆品种贮藏蛋白7S和11S组分及其亚基相对含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4省(区)近10 a来通过审定的163个大豆品种的11s和7s球蛋白亚基组成、相对百分含量和11s/7S比值,并对其进行了省份问比较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问大豆蛋白各亚基的相埘含量存在较大差异;163份供试材料的7s、11S球蛋白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28.95%和56.30%.变幅分别为18.40%~36.20%和47.90%~71.50%,11S/7S比值的变异幅度在1.34~3.32之间,平均值为1.97;初步筛选出α和A3缺失或稀少的特异大豆品种9份;吉林、黑龙江、辽宁和内蒙古4个地区大豆群体蛋白亚基组成及11S/7S比值存在显著差异.7S和11S组分含量问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r=-0.2862,P<0.01).东北大豆品种贮藏蛋白7S和11S组分及其亚基相对含量存在显著变异,为大豆品质育种和豆制品加工业原料选择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江西省大豆球蛋白各亚基相对含量及其比例,促进营养或加工品质优良大豆资源的挖掘与应用。本研究采用SDS-PAGE方法结合Gel-Pro Analyzer 4.5软件对供试的131份江西省大豆种质资源球蛋白及其亚基相对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大豆资源的7S、11S球蛋白及其亚基相对含量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供试材料7S和11S球蛋白相对含量的变幅、平均值及变异系数分别为18.01%~52.21%、32.64%、19.46%和47.79%~81.99%、67.35%、9.43%,11S/7S比值范围为0.92~4.55,平均值为2.19,变异系数为30.64%,且筛选鉴定出3个11S/7S比值大于4.0和4个α′亚基、α亚基或β亚基含量较低的优异大豆种质资源,这些资源的挖掘为大豆品质的改良提供了材料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大豆籽粒贮藏蛋白7S和11S组分及其亚基含量、11S/7S比值与大豆蛋白的营养价值和加工特性密切相关.获得具不同7S和11S组分及其亚基含量、不同11S/7S比值的种质材料是对大豆蛋白的营养价值和功能特性进行遗传育种改良的重要材料基础.本研究利用SDS-PAGE技术,对706份中国大豆种质资源7S、11S组分及其亚基相对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06份我国大豆种质资源中7S、11S组分及其亚基相对含量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7S和11S组分含量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r=-1.00,P<0.01);603份地方品种和103份新育成品种或主栽品种的7S、11S组分相对含量的平均值和变异幅度分别为40.00%,20.58%~56.65%,60.00%,43.35%~79.42%和38.21%,30.33%~52.67%,61.79%,47.33%~69.67%;11S/7S比值的平均值和变异幅度分别为1.54,0.77~3.86和1.65,0.90~2.30;筛选获得了63份7S、11S组分或亚基含量变异种质.  相似文献   

4.
磷素对不同大豆品种7S和11S球蛋白亚基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柏岩  葛菁萍  祖伟 《大豆科学》2007,26(5):657-662
选用东农42(高蛋白品种)、合丰25(中间型品种)、东农46(高油品种)3个基因型大豆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在施N和K2O各为0.033 g kg-1土壤基础上,设P1、P2、P3、P4 4个P处理(分别施P2O50、0.033、0.067、0.100 g kg-1土壤),采用SDS-PAGE电泳法研究了不同磷素水平对大豆籽粒7S和11S球蛋白亚基积累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处理间各种亚基出现后含量都是逐渐增加的,花后70 d达到最高峰,成熟期又开始下降.同一品种不同处理间东农42和合丰25两个品种7S、11S球蛋白各种亚基及球蛋白含量以P3处理含量最高,东农46以P2处理含量最高;同一处理不同品种间7S、11S球蛋白各种亚基及球蛋白含量始终是东农42最高,东农46含量最低,合丰25处于二者之间.施磷对3个大豆品种7S和11S球蛋白和亚基含量有影响,适宜的施磷量有利于提高球蛋白和亚基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大豆种子贮藏蛋白11S和7S组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我国122份大豆品种种子贮藏蛋白组分11S和7S的含量及11S/7S比值。11S在两种球蛋白中所占百分含量为40.67%-72.07%,平均值为60.84%,7S为27.93%~59.33%,平均值为39.16%,两者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95^**);11S/7S比值范围为0.69~2.58,平均值为1.61,且与种子的总蛋白量、脂肪含量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中国野生和栽培大豆11S及7S蛋白质相对含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种质蛋白质11S和7S及其亚基组相对含量的遗传变异是专用型品种选育的基础.以全国各生态区的野生豆138份和地方品种409份,国内育成品种148份、国外育成品种83份,合计778份大豆种质为材料.采用SDS-PAGE电泳技术测定蛋白质11S和7S组分及其亚基组相对含量,研究其遗传变异.在南京同一条件下的结果表明:全国野生豆、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11S相对含量平均分别为54.7%、64.8%和71.7%,变幅28.8%~82.6%、38.8%~79.4%和48.2%~88.9%;7S相对含量平均分别为44.7%、34.9%和27.9%,变幅20.6%~71.2%、20.6%~61.1%和15.7%~47.8%;11S/7S比值平均分别为1.4、2.0和2.7,变幅0.4~3.9、0.6~3.9和0.9~4.0.野生豆驯化为栽培豆并经选育后11S相对含量和11S/7S比值上升,7S相对含量下降,变幅均减小;亚基组11S-2和11S-3相对含量增加;7S的6个亚基组,尤其7S-1和7S-6,相对含量下降.11S、7S、11S/7S以及各亚基组在各群体各生态区内均有较大变异,但与来源地纬度、蛋白质和油脂含量均无显著相关.从中优选到11S/7S比值大于3.7、11S相对含量为78.9%~88.9%的8份种质,发现有11S的4个亚基组相对含量分别大于37%、7S的6个亚基组相对含量分别大于24%、以及11S-1和7S的6个亚基组缺失的种质,这些特异种质可供蛋白质组分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7.
蛋白质组分改良是国内外大豆蛋白质品质育种的研究热点之一。大豆种子贮藏蛋白主要包括11S球蛋白和7Sβ-伴大豆球蛋白,它们也是大豆蛋白营养价值和功能特性的决定组分。利用我国自然突变产生的亚基缺失体材料通过聚合育种,并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分析鉴定表明:已获得A3+α’亚基缺失、只含有β亚基、只含有α+β亚基、只含有α’+β亚基、只含有7S亚基和A5A4B3亚基缺失、A2A1aA1b含量极低、B1aB1bB2含量极低等系列单缺、双缺、多缺的贮藏蛋白亚基组成类型新种质,其中A3+α’亚基缺失、只含有α+β亚基、只含有7S亚基3种种质均能正常生长、结实,并稳定遗传;只含7S亚基类型大豆种子贮藏蛋白的7S组分总量含量最高;A3+α’亚基缺失类型大豆种子贮藏蛋白11S组分总含量最高;在11S+7S组分总量上由高到低依次是A3+α’亚基缺失类型只含7S亚基类型只含α+β亚基类型;11S/7S比值的变异范围在0.14~1.27。三种类型种质完熟期基本在105~111 d;百粒重基本一致;A3+α’亚基缺失类型大豆单株产量最高平均为55.12 g;只含α+β亚基类型蛋脂总量最低为57.6%,蛋白质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只含7S亚基类型、A3+α’亚基缺失类型、只含α+β亚基类型,脂肪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只含α+β亚基类型、只含7S亚基类型、A3+α’亚基缺失类型。  相似文献   

8.
不同节位大豆籽粒中脂肪酸与11S、7S球蛋白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节位上大豆籽粒中5种脂肪酸与11S、7S球蛋白的含量变化规律,以吉林38和吉农19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节位籽粒中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与11S、7S球蛋白含量。结果表明,吉林38和吉农19各节位籽粒中所含脂肪酸及11S、7S球蛋白含量不同。棕榈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表现为随节位的上升而逐渐下降,而硬脂酸和油酸含量则表现为随节位的上升而上升。11S球蛋白含量随节位上升呈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11S球蛋白含量在中下部(4~9节位)含量偏低,上部(13~17节位)含量达到最高;7S球蛋白与11S球蛋白含量在节位中的变化规律相反。相关分析表明,吉林38和吉农19的11S球蛋白与7S球蛋白呈负相关关系。11S/7S比值与棕榈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呈负相关关系,与硬脂酸和油酸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气象因子对大豆主要贮藏蛋白组分及亚基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个大豆品种为材料,同年同地点分六个播期种植,考察了整个生长期以及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时期的气象因子(总积温、总日照时数、总降水量、日均温差和日均相对湿度),对春大豆和夏大豆籽粒总蛋白以及主要贮藏蛋白组分、亚基相对百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 大豆籽粒总蛋白含量以及组分、亚基相对百分含量会随播期的改变而变化。(2)整个生育期间,5个气象因子极显著影响20份大豆总蛋白含量,对春大豆总蛋白含量的影响也达极显著水平,仅总积温、总日照时数和总降水量对夏大豆总蛋白含量影响达显著水平。(3)整个生育期的总积温和总日照时数与20份大豆蛋白11S相对百分含量和11S/7S比值显著负相关,总积温与20份大豆蛋白7S含量显著正相关;但气象因子对春、夏大豆的7S、11S相对百分含量和11S/7S比值的影响不显著。(4)整个生育期间气象因子对各组分亚基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夏大豆各蛋白组分亚基的相对百分含量受两个生育时期的气象因子的影响皆不显著,而春大豆许多蛋白亚基相对百分含量受两个生育时期的气象因子的影响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大豆β-伴大豆球蛋白约占大豆籽粒总蛋白含量的25%,是7 S球蛋白的组分之-,是影响大豆籽粒蛋白营养品质及加工品质的重要组分.本文对大豆7 S球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的基本属性,亚基积累规律,遗传变异体的种类及其分子遗传学水平的研究现状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提取条件对大豆7S和11S球蛋白凝胶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低温脱脂大豆粕为原料,采用碱溶酸沉法浸提7S和11S球蛋白,用凝胶特性来评价提取条件对7S和11S球蛋白的影响。研究表明,提取7S和11S球蛋白时,浸提时间、浸提温度、pH值以及静置条件对蛋白质的结构均有一定的影响。通过质构仪进行物性测定进而分析蛋白质凝胶特性,得到了在浸提温度为45℃、浸提时间为40 min、11S球蛋白的酸沉pH值为6.4、7S球蛋白的酸沉pH值为4.7、4℃静置的条件下,7S和11S球蛋白产生的凝胶其硬度和弹性均处于较佳的状态,扩大了其在食品中的可应用性。  相似文献   

12.
7S/11S seed globulin ratios were determined for sevencurrently available Amaranthus hybrid linesi.e., Amaranthus K266, K283, K343, K432, K433,K436 and MT-3. Of the seven Amaranthus linesinvestigated, four lines had 7S/11S globulin ratiosranging from 0.47 to 0.81, while three lines werefound to contain exclusively the 11S globulin form. In general, 7S globulins contained lower levels ofessential amino acids such as tryptophan, methionine,lysine, histidine, phenylalanine, valine andisoleucine than the 11S globulins.  相似文献   

13.
7S球蛋白亚基含量变异大豆种质的性状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从日本引进的5份7S球蛋白亚基组成各异的稀有大豆种质的主要农艺及品质性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Enrei (正常型)、日A-5 (&;#61537;&;#61602;-亚基缺失型)和SF-1 (β-亚基极少型)为高蛋白质和高油含量材料;日A-5与SF-1为高蛋白材料;SF-1为高油材料。日A-5与SF-1的综合农艺性状好,是具有较高利用价值的优异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4.
大豆7S球蛋白亚基相对含量与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7S球蛋白亚基组成各异的稀有大豆种质为试材,系统分析了7S球蛋白三个主要亚基(α&#900;- 、&#61537;-和β-亚基)的相对含量与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 &#61537;&#61602;-亚基的相对含量与蛋白质总量呈显著负相关;α&#900;-与&#61537;-亚基的相对含量与氨基酸组份间的负相关多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β-亚基的相对含量与蛋氨酸、胱氨酸和精氨酸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苏氨酸呈极显著正相关。(2)脂肪含量与α&#900;-、&#61538;-亚基的相对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61537;-亚基的相对含量呈显著正相关;α&#900;-亚基的相对含量与亚麻酸的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61537;-亚基的相对含量与棕榈酸呈显著负相关,与亚油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硬脂酸和亚麻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3)亚基组成表现分别为(α&#900;+α)-亚基缺失和α&#900;-亚基缺失的日B-1和日A-5是具有巨大育种潜力的优异种质。(4)通过遗传学的手段调整亚基含量,是选育“双高”(高蛋白、高脂肪)品种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7S球蛋白是大豆最主要的过敏原蛋白,大豆脂氧酶是大豆腥臭味产生的源泉,两者均是大豆食品深加工过程中有必要去除的成分。本研究以7S球蛋白的?¢、?、?-亚基完全缺失的“1003-44”为母本,以脂氧酶Lox-1,2,3完全缺失的“SI0162”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通过基因聚合育种技术,创制出7S球蛋白亚基与脂氧酶同时缺失大豆新种质资源,并分别对F1和F2种子进行遗传解析。结果表明:F1(1003-44×SI0162)种子表型性状,表现为7S球蛋白亚基缺失、脂氧酶不缺失性状;F2种子表型性状显示:7S球蛋白亚基缺失:野生型=375:125=3:1(X2(0.05,1)=0.0964<3.84),F2种子脂氧酶缺失性状的分离比为Lox-1,2,3野生型:Lox-3缺失:Lox-1,2缺失:Lox-1,2,3缺失=282:96:93:27,符合9:3:3:1的独立分配定律(X2(0.05,3)=0.6275<7.81)。说明7S球蛋白亚基缺失性状受1对显性等位基因控制,脂氧酶3个同工酶同时缺失,受lx1lx2与lx3,2个隐性等位基因位点控制。利用ISDS-PAGE电泳技术对F2及F2:7种子双缺失性状的连续跟踪筛选,获得了脂氧酶与7S球蛋白亚基双重缺失、并可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系2个,说明这种双缺失基因聚合不影响大豆的正常生长发育,为大豆品质遗传改良育种提供理论技术支持,对培育食品加工专用高值大豆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该文围绕目前工业化生产11S和7S组分的分离技术成果,结合实验室的分离技术(Guo法),比较了各种分离方法的差异.结果表明:分离提取技术利用的原理几乎均建立在"碱溶酸提"和"冷沉"作用基础之上.Wu首次成功地进行了7S和11S的工业化分离,之后的研究多是对此方法的改进和修饰.而Guo法是唯一采用中性条件抽提的工业化分离方法,在节省了原料碱的同时,避免了蛋白的变性.同时,该文提出了目前工业化生产大豆组分蛋白中存在的问题,虽然不断在加工方式上进行改进,但仍存在步骤复杂、产率低、生产成本高等方面的问题,因此作者进一步对实现工业化分离大豆组分蛋白提出了需要改进和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实验室规模分离大豆蛋白7S和11S组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围绕目前实验室制备11S和7S组分的分离技术成果,结合作者所在实验室的分离技术(微小毛霉法),比较了各种分离方法的差异。早期分离提取技术利用的原理多为"碱溶酸提"和"冷沉"作用,之后不断辅以其它物理或生物技术进行改进,以提高各蛋白组分的回收率和纯度。其中,Thanh法首次完整地提出了大豆蛋白的组分分离方法,而Nango法和Wu法的引用次数较多,Deak法采用的Ca2+沉淀的方法效果则是实验室分离方法中的最优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仙沙7S系湖北省仙桃市沙湖原种场选择育成的光温敏核不育系,2009年9月通过华中农业大学人工气候室鉴定,2010年8月通过湖北省农业厅现场鉴定。仙沙7S株叶形态好,米质优,群体不育性稳定,不育起点温度为23.5℃,开花集中,柱头外露率88.4%,配组广泛,杂种优势强。  相似文献   

19.
The 11S globulin is one of the most abundant and important storage proteins of the chan seed (Hs11S). Therefore, we investigated its physicochemical and functional properties. Studying parameters related to emulsifying properties, a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CMC) at 0.6 mg/mL and a surface activity until 55.5 mN/m were determined using a DuNouy tensiometer. Zeta potential revealed isoelectric points (pI) with a clear NaCl influence (without NaCl pI = 3.5, at 0.05 M NaCl pI = 3, at 0.5 M NaCl pI = 2.5) and electrostatic potential dependent upon the pH. The Hs11S was highly soluble at pH 7.6 (≥94.5%) with salt variations (0–0.4 M). The thermostability of Hs11S by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showed that it organizes in oligomeric forms: trimer, tetramer, hexamer, octamer, dodecamer and aggregates. Oscillatory rheology studies indicate the onset for the heat-induced gelation of Hs11S which occurred around 74–76 °C, developing strong gels with an elasticity of ∼103 Pa, while a denaturation temperature of 94.1 °C and an enthalpy of 44.49 kJ/mol were found by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According to ΔHexpTm/ΔHvHTm and ΔT1/2 data, the Hs11S denaturation is not a cooperative process.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Hs11S might be used as potential thermostable ingredient in food syst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