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8 毫秒
1.
巴氏杀菌奶通称消毒牛奶,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高温短时巴氏杀菌,即使鲜牛奶通过72~75℃、15~20s热处理,达到杀死牛奶中有害微生物并最大限度地保存其中营养物质的目的。这种牛奶大多采用简单的塑料袋或塑料瓶、玻璃瓶包装,需要冷链贮运,保质期48h。 超高温灭菌奶简称UHT奶,常用的方法是使鲜牛奶在135~150℃的条件下保持几秒钟。欧盟关于UHT产品的定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滴定法检测UHT(高温瞬时杀菌)、巴氏杀菌和某婴儿奶粉的喷雾干燥杀菌对牛乳中生物素含量造成的影响。结果发现,巴氏杀菌对生物素含量无显著性影响,UHT对生物素含量造成一定影响。而婴儿奶粉可能因为添加了生物素而使生物素含量升高。本方法用于比较不同加工方法对乳中生物素含量的影响,并可适合小型收奶站对牛乳中生物素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前,有关超高温灭菌乳与巴氏杀菌乳的营养价值比较,成为我国奶业界的热点。比利时的Mottar早在1979年就曾发表过有关UHT灭菌乳、巴氏杀菌乳、保持灭菌乳质量比较的研究报告。报告中,作者对巴氏杀菌、直接法UHT、间接法UHT和保持法瓶装灭菌工艺所生产的牛奶,从其滋气味、营养价值以及某些物理化学性质等方面做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牛奶消费选择受到了史无前例的挑战。在目前的乳制品消费中,虽然液态奶的比例大于奶粉,但在液态奶中超高温灭菌奶(UHT奶)的比例明显大于巴氏杀菌奶,其比例已超过  相似文献   

5.
《新疆畜牧业》2009,(4):25-25
首选巴氏杀菌奶、酸牛奶 巴氏杀菌奶是将鲜牛奶通过巴氏杀菌工艺而制成的液态奶。由于热处理强度比奶粉低,所造成热敏性维生素损失、牛奶蛋白质变性和结构变化少,但巴氏杀菌奶的保质期短,一般在有冷链的条件下可保存2-7d。  相似文献   

6.
《中国乳业》2004,(4):22-22
最近,国内一些媒体关于巴氏奶优于UHT奶的文章屡屡见诸报端。其中一个说法是认为“国外UHT奶市场份额很小”。事实上,国际上给予UHT的评价并不比巴氏法差。巴斯特发明的巴氏杀菌消毒法,自19世纪中期以来一直被视为食品科学的一项重要突破,而随着无菌加工技术和包装在20世纪40年  相似文献   

7.
<正>市场上销售的牛奶按杀菌方式可分为巴氏杀菌奶和超高温灭菌奶两大类。巴氏杀菌奶简称巴氏奶或低温奶,采用低温热杀菌,对牛奶中营养成分和风味的破坏程度低,不含致病菌,具有新鲜、营养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婴儿配方奶基料的pH值及UHT杀菌时间、温度对配方奶中维生素存留量影响的研究,以及对婴儿配方奶保质期内各种维生素含量的监测,确定了婴儿配方奶中各种维生素的建议添加量。  相似文献   

9.
α-乳白蛋白在UHT奶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要:本文采用HPLC和SDS—PAGE法研究UHT牛奶中的α-乳白蛋白成分。研究发现,经UHT处理的牛奶,由于受乳清蛋白部分变性的影响,使得HPLC法难以准确测定UHT牛奶中α-乳白蛋白含量,但是对变性电泳法的准确测定影响不大。结合HPLC和SDS—PACE法,测得UHT牛奶中α-乳白蛋白的含量为1.98mg/mL。  相似文献   

10.
据新华社消息,法国国家农艺科学研究所日前公布,宣称完成一项既不同于巴氏杀菌法,又有异于超高温火菌(UHT)法的新工艺研究成果。新方法先将新鲜牛奶进行脱脂,让脱脂奶通过一种带有许多0.5微米孔径的特殊薄膜,可过滤掉其中的病原菌;再将牛奶在96℃温度下加热6秒钟,使奶中的酶失活,避免在储存  相似文献   

11.
目前市场上的牛奶从杀菌方法来说,基本分两类。一是巴氏杀菌乳,就是常见的“巴氏消毒奶”。“巴氏杀菌法”是在较长时间内,用低温杀死牛奶中的致病菌,保留对人体有益的细菌。这种牛奶需要冷藏,保质期也比较短,一般只有几天。另一种叫灭菌乳,是采用高温将牛奶中的细菌全部杀死。  相似文献   

12.
超高压力均质牛奶中的热损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的热指标研究对超高压均质牛奶(UH-PH)处理样品的热损害评价。经过200和300 MPa的高压(入口处的温度为30和40℃)处理的牛奶与高温巴氏奶(PA;90℃,15 s)和商业UHT灭菌奶、瓶装消毒奶忽然巴氏奶进行比较。主要通过在340 nm的吸光值和变性β-乳球蛋白区分PA牛奶和UHPH样品。所有参数显示,UH-PH样品中的减少的热效应超过了PA牛奶。UHPH样品与UHT灭菌乳以及消毒奶相比显示,经过剧烈热加工后所有的热指标都有所增加。最后,尽管在UHPH处理过程中温度升高,但是热损害比PA牛奶的低,这说明有可能用这种技术取代巴氏杀菌。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奶源质量普遍比较差,巴氏杀菌奶一直采用80-85℃/15秒的非标准巴氏杀菌法。这种与世界上通用的72℃/15秒标准巴氏杀菌方法不同的方法虽然能延长产品的保质期,减少顾客的质量投诉,但其缺点是很明显的:一是造成牛奶营养损失增加:二是使产品风味变差,有较明显的蒸煮味,失去真正的巴氏鲜奶应有的鲜甜味,使产品优势降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比较了不同热处理方式与包装形式对牛奶中某些营养物质的影响,对牛奶中糖类和矿物质的影响不大,但能促使脂肪产生异味物质——甲基酮,致使乳清蛋白变性。巴氏杀菌、UHT灭菌和二次灭菌会引起赖氨酸、维生素等的损失,随着热处理强度的增强,维生素的损失加大。牛奶的包装材料,如塑料、纸板、铝箔+纸板等的透光性和透氧性对牛奶的营养成分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TBA铝箔+纸板包装对维生素A的保持率最高,可以到达90%。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巴氏杀菌乳中糠氨酸含量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方法 依据《NY/T939—2016 巴氏杀菌乳和UHT灭菌乳中复原乳的鉴定》测定巴氏杀菌乳中糠氨酸的含量。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全面分析试验过程中各不确定度的来源,并对其进行量化评定,计算合成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 当牛奶中糠氨酸含量为7.3 mg/100 g 蛋白质时,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4 mg/100 g蛋白质(k=2)。结论 方法中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为糠氨酸标准物质称量、标准工作液的配制、标准曲线的拟合和样品水解液中蛋白质含量测定终点判定。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的目标是不同的热处理工艺的效果比较;同时还探讨了是否能够通过分析的方法来分辨出不同工艺所生产的不同种类的牛奶。研究证实,超高温灭菌乳的风味不如新鲜的巴氏杀菌乳;风味的差别与加热强度的差别一样明显。巴氏杀菌法对于有用的赖氨酸、维生素B12、叶酸和维生素C的平均损害较小;而超高温灭菌工艺的损害效果则比较强烈,在某些间接法超高温灭菌加热过程中,营养价值的损失与传统的瓶(罐)装灭菌牛奶相似。超高温处理程序的平均加热程度要显著高于巴氏杀菌法,在某些间接加热系统中,超高温的平均加热程度等同于传统的瓶(罐)装灭菌法。经过超高温加热的牛奶作为一个特殊种类,明显区别于巴氏杀菌乳和用传统灭菌方法生产的瓶(罐)装灭菌乳。然而,在某些受限制的情况下,阿莎芬堡(Aschaffenburg)测试并不能够对超高温灭菌乳和瓶(罐)装灭菌乳作出区分。实际上,在某些间接加热的设备中,加热程度非常强烈,以至于会发生负面的反应。牛奶的浑浊程度可以通过浑浊度测试来测定,WPN指数(WPNI)让我们对牛奶所经受的热处理有更精确地了解。通过以上这些方法就可以很客观的确定牛奶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不同测定方法对牛奶尿素氮含量的影响。分别采用红外法(Foss 4000)、二乙酰-肟法及不同去蛋白处理的尿素氮试剂盒法测定奶样中尿素氮含量(n=50)。结果表明,红外法、二乙酰-肟法、尿素氮试剂盒水溶法的测定结果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剂盒法中,三氯乙酸水溶液测定的牛奶尿素氮值显著高于乙醚溶解法的测定结果值(P0.01)。因此,实验室中可以采用二乙酰-肟法和尿素氮试剂盒水溶法测定牛奶尿素氮含量。  相似文献   

18.
我国1999年颁布的《巴氏杀菌乳》和《灭菌乳》国家标准,均没有涉及对不同工艺强度热处理的评价指标。这直接导致了目前我国牛奶加工中热处理条件混乱的现象。最为典型的是所谓的“超巴氏杀菌工艺”的出现。从牛奶所经受的热处理强度和因此而引发的营养物质改变来说,我国乳品加工企业采用的“超巴氏杀菌工艺”加工出的牛奶质量和UHT灭菌产品相差无几,大量的乳清蛋白、维生素等养分被破坏,产品风味也发生了改变,其质量与巴氏杀菌乳无法比拟。但是该工艺产品不是在无菌条件下包装,所以保持期较短,介于巴氏杀菌乳和UHT灭菌乳之间。此类产品的出现并不是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选择,而是更多的迷茫。专家指出,目前,我国液态奶领域的法规和标准体系不健全,液态奶热处理强度评价标准仍然是空白。在这种情况下,液态奶巨大的消费市场和日趋激烈的竞争直接引发的是加工企业生产不规范,市场竞争不规范,液态奶加工企业和奶牛养殖业之间的矛盾积累和激化。这将直接导致我国奶牛养殖者、消费者的利益受到损失,最终液态奶加工业的长期利益必然受损。如,近年来困扰我国奶业发展的“复原乳”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也与液态奶质量标准不健全有关。目前国内外奶粉的加工工艺仍然是以加热干燥为主,原料奶在加工成奶粉过程中经受了一次热处理。在此后奶粉的贮藏过程中,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营养损失。如果其重新复原成液态奶,再经受一次热加工工艺处理,其产品质量与用生鲜乳加工产品必然有一定差异,但我国现行的产品标准不能限制复原乳的使用。从而使“回锅奶”、“复原乳”、“早产奶”等事件不断出现,严重影响了我国消费者对健康营养需求的利益和液态奶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疆是我国奶业大省,资料显示:截至2004年底,新疆奶类产量居全国第5位,占全国奶类总产量的6.0%。新疆现有乳品企业50余家,其中规模较大的有西域春、农垦乳业、麦趣尔、盖瑞等。主要产品有巴氏杀菌奶、酸牛奶、超高温灭菌(UHT)奶等。在全国奶业大发展的背景下,近3年来新疆奶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一点就是UHT奶市场份额的迅速提高。作为一名在乳品行业工作十余年的乳业工作者,本人对目前的这种产品格局深表忧虑,对巴氏杀菌奶的命运表示担忧,所以特写此文希望与同行交流,共同探讨巴氏杀菌奶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首先,我个人认为巴氏杀菌奶的价值代表未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国民收入的提高以及交通的发达,使巴氏杀菌奶拥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光明乳业在华东地区的巴氏杀菌奶销售已经开始深入到乡镇,甚至是村。近几年,光明乳业在整个华东地区巴氏杀菌奶的销售已经从平稳阶段过渡到增长阶段。尤其是随着牛奶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光明乳业的巴氏杀菌奶的保质期得到延长,品质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