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指出了近年来随着桂林工农业发展、人口的增多以及旅游业兴起,漓江流域内也出现了诸多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体污染、水质下降、水土流失、枯水期延长、水生物减少、河床损坏等现象,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桂林农业、工业、水运等相关产业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为此,分析了漓江在桂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探讨了漓江流域存在的环境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漓江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1999年11月18日至19日,“漓江流域森林生态建设”研讨会在桂林市举办,近20位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论述了建设漓江流域森林生态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能性。市政府领导在会上亦表示要建设漓江流域森林生态。据悉,以地、市名义召开保护、建设一条河流的会议在广西是第一个。从这个意义上说,桂林市政府要建设漓江流域森林生态这一决策,是很有远见的,是项高瞻远瞩的决策。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精华是山和水。多少年来,国内外游客向往桂林,游览桂林,他们就是冲着桂林的山水而来的。试想,如果桂林的山不育了,水不秀了,或者…  相似文献   

3.
李宁 《绿色科技》2015,(2):197-199
基于3S技术对漓江流域进行了生态环境的整治与科学规划,利用遥感图像作为整治与规划的底图和参考,联合GPS观测技术,建立了一套漓江生态规划与整治的地理信息系统,可为漓江航道的开挖和疏通提供可靠的依据,可以实现对漓江的枯水期和丰水期水位的实时的动态监测,实现漓江流域相关信息的资源类型、分布、查询以及更新、统计和分析。通过3S技术平台系统对漓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分析并提出了整治对策,为实现漓江流域生态环境及资源信息化和建立高效实用的漓江流域生态整治与规划系统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桂林漓江流域喀斯特地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林漓江流域喀斯特地区是甲天下桂林山水的摇蓝,奇特的喀斯特经大自然风,雨、热等因素的长期“雕刻”,奇峰耸立、形态万千、景色秀丽、尉为壮观。尤其是蜿蜒穿梭于喀斯特地区的漓江,山峰浴水、山水相依,似一江流水千幅图,天然百里长卷画廊,系桂林山水的精华。桂林漓江流域喀斯特地区自然资源丰  相似文献   

5.
地处桂林漓江上游的灵川县重视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通过加大对各种破坏森林资源不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倾心呵护漓江水源头 ,从根本上确保漓江这个黄金水道流域千嶂叠翠水长流。灵川县是桂北的一个中等林区县 ,毗邻国际风景旅游名城桂林市。森林资源丰富 ,现有天然林面积140190公顷 ,主要分布在县城西北面的青狮潭水源林保护区和东南面的海洋山水源林保护区 ,涵盖漓江水域的上游和中游。做好灵川县的水源林保护这篇文章 ,对桂林漓江这个旅游黄金水道的给水、调水、补水和大桂林旅游经济圈建设及桂林生态环境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猫儿山的初夏,天气仍然偏冷。但,记者还是按既定的时间,随广西林科院森林生态专家团队一行前往桂林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看看建在这海拔2142米的半山腰上的广西漓江源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的建设和运行情况。"森林小气候梯度观测塔""集水区测流堰""标准地面气象站""漓江源"……广西  相似文献   

7.
浅议桂林漓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广西桂林漓江全长214km,流域面积12285km^2,对流域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提出了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8.
生态建设是桂林市正在进行的城区大“手术”的宗旨。桂林市委市政府正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优势,着手把桂林建设成一个风光秀丽,环境优美的生态城市。 城市外围,桂林按世界一流水平启动了漓江植树与水土保持、漓江流域绿化、漓江中上游水源林保护、农村能源生态建设等工程。 漓江流域绿化与水土保持由国家林业局指派北京林业大学专家负责总体设计,总投资8 530万元。其中集自然保护、旅游、珠江水源林保护建设于一身的猫儿山自然保护区正启动综合考察工程,计划建成广西生态旅游示范区。 绿色工程建设、农村能源建设、森林资源的管…  相似文献   

9.
罗美军 《中国林业》2010,(16):38-38
<正>漓江是桂林的母亲河,是整个大桂林的生命线。有"没有漓江,就没有桂林"之说。广西兴安县是漓江的主要发源地,流水量占漓江总水量的52%。有效保护漓江源头,维系漓江"黄金旅游水道",确保世界旅游名城的名片,调整源头县域经济发  相似文献   

10.
桂林是中外闻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以山清、水秀、洞奇、石英而驰名于世。随着桂林的对外开放,“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景观吸引着广大的中外游客。桂林山水的骨干景观是漓江风光,漓江是桂林风景的命脉,凡到桂林的中外学者、名流、领导、游客等都在为从桂林至阳朔的漓江风光不能四季通航而深感遗憾,为漓江流量逐年减少,航道变窄、  相似文献   

11.
漓江流域森林植被景观恢复与规划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合平  徐刚标 《广西林业科学》2001,30(4):163-165,188
分析漓江流域森林植被的景观生态问题,探讨流域森林植被景观恢复的技术和途径,包括源头森林植被景观、农田森林景观和河岸森林景观可能的规划措施和方法,指出地带性植被景观的恢复是漓江流域风景区的森林恢复唯一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2.
1998年五月间访问桂林的时候,见到了环保界的许多朋友,聊起桂林的山水、生态、旅游、环保来,似乎都离不开漓江。确实,漓江是桂林山水的灵魂。如果漓江一旦变黄、变质,或者萎缩、干涸,或者变成别的什么东西,那桂林就不成其为桂林了。  相似文献   

13.
漓江流域水资源危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漓江流域枯水期漓江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造成漓江水资源危机的原因主要有地理环境和大气的影响;流域内工农业与生活用水增加过快;上游森林的林分结构不合理,林地涵养水源能力弱;乱砍滥伐毁林开荒,致使水源林枯竭等方面。针对漓江水资源危机形成的原因,从保护漓江上游生态环境,节约用水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为探求漓江流域上游河段干支流的流量演进过程,基于该河段主要干支流上的三街水文站、灵川水文站和桂林水文站的每日实测流量数据资料,以演算出流量与实测出流量的离差平方和最小为主要判据,直接推导出了马斯京根法的河道流量演算系数C0、C1、C2(0.37;0.62;0.01).用所推求得到的系数模拟漓江上游河段的流量演进过程,并...  相似文献   

15.
正凡到过桂林,游览过漓江的人,无不对那一江清澈见底的河水赞叹不已。然而,在游兴正浓之时,有几人知道漓江的源头在哪里?又有谁知道,为了漓江的美丽,有多少人在默默地守护着漓江的源头?在春去夏来,百花盛开的5月,记者从桂林出发,沿漓江溯江而上,登上了华南第一峰的猫儿山,探寻到漓江的源头,探访了一群常年驻扎在高山之巅的守护者们,聆  相似文献   

16.
屈艳 《广西林业》2012,(1):20-20
漓江,桂林的灵魂。初到桂林的客人,必游漓江。漓江的水清澈如明镜,将两岸奇峰美景一一尽收水里。明代唐暄也用"桂阳江上石凌空,谁作丹青画本工"诗句赞美漓江"山青青,水粼粼,青山绿水韵依依"的中国画意境。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桂林逐渐形成了"山、水、城"共生的城市形态。通过搜集桂林各时期的历史资料,梳理了桂林古代城市形态的演变规律,分析了文化因素在古代桂林城市形态演变中的影响,以期对桂林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更新与发展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8.
元月5日,区林业勘测设计院韦纬等10名专家受区林业厅的委托,专程到桂林对桂林—阳朔县(含灵川大圩镇沿江段)共86公里的漓江两岸绿化进行总体规划工程设计。 桂林漓江两岸绿化工程,是桂林市农业综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桂林因有漓江山水文化而成为具有独特魅力的城市。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历代名人、诗人吟颂桂林山水的诗词至今已有一万多首,每年到桂林旅游的中外游客近千万。1990年11月,江泽民总书记到桂林视察,在漓江的游船上称赞桂林名不虚传:"这次来桂林,我看到桂林确实很美丽,难怪那么多外国人到桂林来旅游。"  相似文献   

20.
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精粹,延续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本研究选取漓江流域5个代表性的传统村落,结合调查问卷进行实地调研访谈,进而分析漓江流域传统村落旅游开发和保护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村落保护和旅游发展对策,以期为漓江流域传统村落保护和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