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安徽省甘薯主要病害甘薯茎线虫病、甘薯根腐病、甘薯黑斑病、甘薯黑痣病的发生概况及流行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各种病害的防治方法,包括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等,以期为上述病害的有效防治和甘薯的高效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安徽省甘薯主要病害甘薯茎线虫病、甘薯根腐病、甘薯黑斑病、甘薯黑痣病的发生概况及流行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各种病害的防治方法,包括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等,以期为上述病害的有效防治和甘薯的高效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廊坊地区甘薯病害发生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摸清甘薯生产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病害发生种类与发病程度,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病害防治。对廊坊及其周边地区甘薯育苗圃、大田新移栽苗和收获期薯块的病害发生种类与发生程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严重威胁调查区甘薯生产的病害有甘薯病毒病(SPVD)、甘薯黑斑病、甘薯茎线虫病和甘薯根腐病。其中,SPVD自2009年首次在我国发现以来已经蔓延到了所有调查地块,传播速度之快应引起甘薯行业的高度重视;其他3种甘薯传统病害也有随连作年限逐年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我国甘薯病害种类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历年资料统计,我国甘薯侵染性病害大约23种,其中真菌性病害14种、病毒性病害5种、线虫病害2种、细菌性病害和植原体病害各1种。介绍了我国11种甘薯主要病害的发生特点以及防治措施,并列出其他甘薯病害的病原、症状特点,为甘薯病害的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大连市甘薯种植面积扩大,部分地区随着栽培年限延长,病害发生逐渐加重。发生较重的主要病害有根腐病、黑斑病和甘薯茎线虫病,根据辽南地区生产实践总结出下列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甘薯茎基部腐烂病是目前甘薯生产上危害较严重的病害之一。为有效控制甘薯茎基部腐烂病的发生,保障甘薯健康可持续生产,本文作者分析了甘薯茎基部腐烂病严重发生的原因,主要与种苗引调监管难度大、病原菌种类多、错失发病初期防治和连作重茬病菌累积等因素有关;提出了加强检疫监管、重视发病初期防治、培育健康种苗、改变病原菌生态环境、“测菌”选种抗病品种和药剂预防等综合措施,可有效阻截病害发生,减少损失。这对其他甘薯生产区防控甘薯茎基部腐烂病且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甘薯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及工业等行业中。本文主要分析了甘薯的三种主要病害及传播途径,并介绍了各病害的防治技术,以期为甘薯的病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甘薯2种新入侵有害生物的防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确甘薯基部腐烂病害的病原菌与发病原因,2015—2017年开展甘薯病害调查取样、病原菌鉴定与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台州甘薯基部腐烂病主要由甘薯茎腐病菌(Dickeya dadantii)与甘薯基腐病菌(Phomopsis destruens)等病原菌侵染引起,甘薯基腐病又是一种新发现的病害。简述了2种病害的症状特征、病原菌形态、侵染途径及病害发生特点,提出了加强植物检疫、建立健康种苗制度、水旱轮作和薯田淹水、清洁田园和化学药剂预防等综合防控措施,以及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区域协作,构建生物安全防御体系,开展新入侵甘薯病害致病成因等研究的建议,以期为有效防控2种甘薯病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甘薯新病害茎腐病的识别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广东省甘薯主产区出现了一种新的甘薯病害,严重影响甘薯产量和经济收益。经作者采样鉴定此病害为甘薯茎腐病,属我国新病害。介绍了甘薯茎腐病的分布范围、病害症状、病原菌、发病特点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甘薯疮痂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涛 《福建农业》2006,(9):23-23
甘薯疮痂病是我市甘薯的主要病害之一,据调查,近年来甘薯植株发生严重时,发病率常达50%以上,不但造成甘薯产量损失,而且病薯中淀粉含量减少,品质降低。为了摸清甘薯疮痂病的发生规律,并提供科学的防治技术依据,我校于2004—2005年对郊区几个乡镇甘薯主产区进行监测研究,现将其发生症状、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甘薯黑斑病目前仍是北方薯区甘薯生产中的主要病害,特别对一些食用的敏感品种,甘薯黑斑病的危害远高于其他病害,而薯苗黑斑病的传播是其主要发病途径。通过对硅酸钠施用量、有病症无病症盖土和盖土灌根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施用硅酸钠能有效的防治黑斑病,50 g/m2硅酸钠有病症盖土灌根处理能有效的减少甘薯黑斑病的发生。为甘薯黑斑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甘薯基部腐烂病害的病原菌与发病原因,2015—2017年开展甘薯病害调查取样、病原菌鉴定与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台州甘薯基部腐烂病主要由甘薯茎腐病菌( Dickeya dadantii)与甘薯基腐病菌(Phomopsis destruens)等复合侵染引起。简述了2种病害的分布情况、症状识别、病原菌形态、入侵途径及病害发生特点,提出了加强植物检疫、建立健康种苗制度、水旱轮作和薯田淹水、清洁田园和化学药剂预防等防控措施,以及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加大经费投入,开展甘薯主要病虫抗性基因筛选、培育抗性品种和新入侵病害致病成因研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西部低山丘陵区葡萄园,发生较普遍且危害较重的葡萄病害有10余种,多数病害雨季发病加重,常因防治不及时造成大面积葡萄树势衰退、减产减收,甚至造成死树。因此,科学防治葡萄病害,特别是抓好雨季葡萄病害防治,是辽宁省西部低山丘陵区葡萄  相似文献   

14.
甘薯冬季贮藏期间的病害防治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由于管理方法不完善,鲜食甘薯在储藏期间易发生病变,引起烂窖,造成很大损失。几年来我们不断总结烂窖的原因并对防治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以下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甘薯黑斑病1890年最先在美国发现,1937年从日本传人我国辽宁省,逐渐自北向南蔓延危害,目前全国已有26个省(区)、市发生。此病系一种毁灭性病害,是造成甘薯烂窖、烂床、死苗的主要原因。并且病薯人畜食后会引起中毒,直至死亡。本文从选育高产抗病甘薯新品种出发,介绍了人工鉴定6个甘薯品种对黑斑病菌的抗性反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甘薯黑斑病1890年最先在美国发现,1937年从日本传人我国辽宁省,逐渐自北向南蔓延危害,目前全国已有26个省(区)、市发生.此病系一种毁灭性病害,是造成甘薯烂窖、烂床、死苗的主要原因.并且病薯人畜食后会引起中毒,直至死亡.本文从选育高产抗病甘薯新品种出发,介绍了人工鉴定6个甘薯品种对黑斑病菌的抗性反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甘薯是山西省主要的杂粮作物,在农业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甘薯病害种类不断增加,危害程度加重,造成新品种快速退化、产量降低,严重制约着山西省甘薯产业的发展。综述了影响山西省甘薯产量及品质的4种主要病害,即甘薯病毒病、茎线虫病、根腐病、黑斑病等及其对病原、危害症状、传播方式、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控制甘薯病害发展、促进山西省甘薯产业标准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甘薯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以及食品加工和工业原料,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甘薯生产国。病毒病是为害甘薯生产最严重的病害,可造成严重减产和品种退化。对近年来我国甘薯病毒病发生种类、分布区域、检测方法和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为甘薯病毒病的综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甘薯脱毒苗检测技术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甘薯病毒病是甘薯上的重要病害,由于甘薯是无性繁殖作物,一旦感染病毒,就会通过薯块或薯苗在甘薯体内不断增殖、积累、代代相传,使病害逐代加重,造成甘薯严重减产。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培育脱毒甘薯是防治病毒病,提高甘薯产量和质量的首选方法。目前,脱毒甘薯已开...  相似文献   

20.
阿土伯 《当代农业》2011,(10):46-47
甘薯贮藏是甘薯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实现安全贮藏,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近年来,立足于农户小规模贮藏,以提高甘薯本身的抗病性入手,一些地区进行了农业防治与贮期管理相结合的综合防腐技术探讨,使甘薯贮藏3~5个月后的腐烂率由传统贮法的50%左右下降为10%,大大减少了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