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指出了随着我国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热岛效应、城市缺水、"路上行船"等城市问题的盛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应运而生。公园绿地作为城市建设的海绵体也逐渐摒弃传统园林绿地建设模式,优先考虑采取植草沟、生态旱溪、雨水花园、小微湿地等生态措施来解决雨水径流,采用"慢排缓释"和"分散源头"的方式来缓解城市雨水问题。以徐州市五山公园广山片区生态修复工程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建设的海绵设施为例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公园绿地运用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海绵城市"理论的指导下,城市园林绿地逐渐开始被强调要承担更多径流调控的功能,为有效解决城市雨洪问题做出应有的贡献。乔木作为城市园林绿地的重要成分之一,研究表明,乔木具有降雨截流、蒸散失水、提高土壤渗透等功能,对整个园林绿地的雨洪管理具有突出的贡献。本文从园林绿地局部水文循环的角度出发,总结了园林乔木在城市雨洪管理过程中的途径和当前的研究进展,强调了乔木在城市雨洪管理中还有巨大潜力未被发挥,并指出未来要加强时空尺度上不同乔木雨洪控制能力的研究,为今后城市园林绿地发挥更优的雨洪管理功能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我国现代化城市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近几年城市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非常突出的就是用水紧张的问题,"海绵城市理念"可有效解决现代城市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的用水问题。具体论述了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意义,以及"海绵城市"理念下园林景观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提出了相关的设计策略和应用措施,旨在提升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海绵城市"理念的兴起要求人们重新审视过去垒砌的滨江堤坝的合理性,推动生态修复的城市建设征程。以洪灾高发的江流城市柳州为研究对象,对城市中心驳岸绿地植物现状进行了分类,实地调查了近两年滨江绿地植被受一般洪灾影响情况,对就滨江植物的洪灾抗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柳州城市中心的滨江绿地植物选择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城市园林绿地发展过程中的若干问题,从城市园林绿化的相关概念、生态恢复在城市绿地中的应用、我国城市园林绿地的效益,以及城市在现代化进程中园林绿地中低碳概念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论述,综述了目前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一些城市园林绿地促进低碳城市发展的理念,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相应的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6.
黄雁 《绿色科技》2020,(5):77-78
指出了在城市建设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出现了许多和城市建设相关的理念,并在城市建设中得到了有效的运用,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就城市建设而言,城市水资源生态被破坏之后,会妨碍城市的发展。海绵城市理念的形成指明了城市生态建设的道路,在加强水资源利用率的基础上,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基于此,以南宁市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海绵城市的理念内涵,探究了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景观设计基础,提出了海绵城市理念下南宁市的城市园林绿化设计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厂矿居住区的绿化与城市建设、交通、卫生、教育、商业服务及其他物业管理等,共同构成现代化城市居住区的总体形象。居住区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伴随现代化城市建设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绿地。它最贴近生活、贴近居民,也最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理念。在城市的大园林中占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公园绿地作为城市海绵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绵城市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以徐州市襄王路绿地为例,从雨水蓄积与利用的目标分析、蓄水体的容积、分布和结构、植物的选择和配置、雨水监测系统等方面对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公园绿地规划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生态雨水监控系统的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9.
黄辉宁 《绿色科技》2022,(5):77-79,82
通过对珠海市绿地状况的分析,为弹性绿地设计奠定基础;通过对弹性绿地设定的意义以及具体区域案例的分析,在理论和实践的层面确定城市弹性绿地建设的可行性;通过探讨城市绿地弹性设计要点,梳理弹性绿地建设与海绵城市理念的内在关系;通过对城市绿地空间复杂性分析,确定结构复杂性与市域绿色生态空间结构的交织状态和整合路径."弹性"是一...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意味着我国一直以来完全依靠管道排放雨水的理念转变为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从"海绵城市"提出的背景出发,介绍了城市排水理念的发展和演变,探讨了植草沟、下沉式绿地、绿色屋顶、雨水湿地四种"海绵体"技术。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绿地建设必然会受到海绵城市理论的影响。对城市绿地系统与海绵城市体系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并根据我国现行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对不同类型城市绿地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不同功能进行了探讨。从建设低影响开发设施、绿地植物、绿地土壤3个角度提出了提升城市绿地雨洪管理能力的措施,以期为我国未来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城市绿地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笔者依据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分析了太原市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和现阶段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依托生态湿地、城市道路、雨水花园及立体(屋顶)绿化等多项基础设施,对现有水资源进行综合利用,结合城市绿地构建一个新型的城市用水循环系统,以期为推动太原市城市园林的发展,构建生态、绿色、环保的城市生态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笔者阐述了"海绵城市"理念产生的时代背景,分析了"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绿地建设的关系。探讨了"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设施在城市绿地建设中的应用和实施要点。最后总结了"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绿地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试论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林业一体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林业形成和发展的背景1、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历程与作用现代城市绿地经历了由自然萌生到人工创意、公共绿地至生态绿地系统几个阶段。从早期的私家园林和皇家、贵族园林,到19世纪中后期进入城市公共绿地阶段,欧洲、北美掀起了城市公园建设的第一次高潮,称之为"公园运动"。20世纪70年代初,生态学作为设计理念被引入绿地规划,城市绿地建设开始呈现出新特点,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随着低影响开发理念的发展以及城市地下水开采过度、城市内涝、水质污染、雨水资源流失等一系列复杂的雨水问题,国家提出《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综述了海绵城市的理论及和建设海绵城市的关键前提是可持续雨洪管理的系统规划及目标,并通过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点型绿地海绵治理技术与丹麦哥本哈根暴雨管理两个案例分析了目前该理论目标下的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6.
城市绿地具有调蓄雨水的功能,将城市绿地与海绵城市建设有效结合,有利于缓解城市雨水水文、水质等问题。文章依次从城市绿地规划建设,城市各类绿地不同的雨洪管理功能和具体的公园建设3个方面探讨了城市绿地规划、建设和海绵城市建设结合的方法,即将绿地整合为一个完整的雨洪管理系统,保证各类绿地之间能够相互补充,相互支持,构建从源头到末端的管理全过程,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并阐述了这一方法在孟州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具体应用。通过论述,期望对城市绿地与海绵城市建设的结合提供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海绵城市理念是在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产生并得到广泛应用的,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水资源利用率等具有重要意义。要想将海绵城市的功能全面发挥出来,科学开展植物景观配置至关重要。鉴于此,简要概述了海绵城市的基本概念,从城市湿地公园、城市下沉式绿地、雨水公园3个角度出发,详细探讨了各类植物景观配置在海绵城市中的应用途径,以期为更好地发挥植物景观配置在海绵城市中的观赏及实用价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花园城市建设不仅仅意味着在城市中增加绿地和公园,而且需要更广泛地融合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人居舒适性的理念。花园城市建设的意义在于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实施花园城市建设,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一、打造“海绵”意识,共创花园城市格局。花园城市建设应秉承海绵城市理念,拥有“海绵”意识,注重空间的多功能性和弹性,为城市创造灵活的布局。以城市河道建设为例,城市格局的构想应当遵循千百年来的自然规律,为河道留下合理的摆动范围,在合理范围内为河道留下自然生长的空间,寻找“宽度里的海绵”。此外,还要重视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绿地和自然景观预留足够空间。通过合理规划城市格局,打造宜居、生态、可持续的花园城市。苏州金鸡湖是一个很好的典范,作为AECOM在中国市场着力打造的滨湖城市空间,其前瞻性的设计理念不仅提升了姑苏城与水共生的城市形象,为苏州市实施海绵城市规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更催生了此后中国众多以水体为中心的新城建设,增进城市空间美感与经济活力。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十八大”关于海绵城市报告的具体阐述,全面对绿地构成要素进行了详细分析,植物要素作为本文主要的研究对象被提出。通过分析,将“海绵城市”中植物的功能概括为造景和生态保护两方面,本文以满足这两个功能为线索,结合实例,提出了“海绵城市”理念下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原则,为“海绵城市”建设中植物的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汶川地震暴露出当前城市建设中防灾避险绿地严重缺失、公园绿地偏少等一系列问题。以成都市为例,从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入手,分析当前防灾避险绿地体系存在的问题,阐述校园绿地的防灾减灾功能,对城市园林绿地防灾避险功能的完善进行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