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辽宁省水稻研究所建于1956年,隶属于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是从事北方粳稻研究的省级专业所,是北方杂交粳稻工程技术中心、国家水稻改良中心沈阳分中心、国家稻谷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国家水稻原原种繁育基地、全国农业科研"百强所"。主要从事水稻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新品种新组合选育、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及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等工作。  相似文献   

2.
杂交粳稻新组合辽优3072选育及其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优3072是北方杂交粳稻工程技术中心选育的大穗型、高产、优质杂交粳稻新组合,2002、2003年参加辽宁省水稻区试,平均比对照增产15.18%,2004年通过辽宁省水稻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
现任辽宁省稻作研究所杂优育种研究二室主任、北方杂交粳稻工程技术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作物学会水稻产业分会会员、辽宁省农学会会员的张忠旭研究员.1963出生辽宁沈阳,1997年获沈阳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学位,  相似文献   

4.
1993年8月30~31日在我国辽宁省沈阳市辽宁省农科院北方杂交稻研究中心召开了杂交粳稻国际学术讨论会。与会者有中日两国的学者二十余位。北方杂交稻研究中心主任、世界第一个三系杂交粳稻黎优57的选育者杨振玉教授主持并致开幕词。大会特邀两个报告。一位世界著名稻作学者,广亲和水稻的发现者及 S-5~n遗传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促进北方杂交粳稻的发展,充分有效地利用杂交粳稻耐旱及抗逆性强等突出特点,在国家和辽宁省育种攻关项目"高产优质多抗新组合选育"课题支持下,北方杂交粳稻工程技术中心最新选育出高产、抗病、耐旱、优质杂交粳稻新组合辽优5273,该组合穗粒结构合理,增产潜力大,米质好株型理想在全国旱稻区域试验黄淮海麦茬稻区,晚熟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表现突出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杂交粳稻育种获得突破性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杂交粳稻育种取得重大突破。经辽宁等地农民几年试种,较常规水稻增产15%~20%.专家认为具有大面积推广的条件。设在辽宁省农科院的国家北方杂交粳稻工程技术中心。经过几年来的攻关,成功选育出几个籼粳性不同、生育期不同的骨干不育系(母本1和10多个优质、配合力高的骨干恢复系(父本),目前已有5个超级杂交粳稻新组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7.
北方杂交粳稻恢复系分子育种材料构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宁省稻作研究所于2000年开始了北方杂交粳稻恢复系分子育种的研究,2001年加入了农业部“全球分子育种计划”的重大专项课题,现在已经获得了大量的以C418为轮回亲本,以来源于全球不同生态型的水稻为供体亲本的分子育种材料群体,对北方杂交粳稻的分子育种课题进行了总结,对北方杂交粳稻恢复系分子育种材料构建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对北方杂交粳稻分子育种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行了汇总与评价。  相似文献   

8.
新疆农业科学院著名水稻育种专家林志清研究员,几十年来一直埋首于粳型杂交水稻、常规水稻和水稻"膜下滴灌"旱作栽培的育种,以及水稻的优质、高产栽培研究工作,为新疆水稻育种、栽培研究和生产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林志清研究员主持和参加了十多项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潜心倾力研究新疆粳型杂交水稻,先后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中的"西北稻区杂交粳稻配套应用技术研究";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新疆粳型杂交水稻新品种选育";科技部支撑计划"杂交粳稻育种技术研究及新品种的选育";承担中国农科院作物研究所水稻转基因田间抗旱鉴定研究;连续26年承担国家北方稻区联合区域试验、"秋光组"在新疆米泉稻区的区试及生产试验;自治区科技厅的"水稻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选育"及"特种稻米选育开发利用研究项目;自治区科技厅的"水稻优质、高产杂种优势利用"研究项目;水稻优质、高产杂交组合的选育.主持自治区科技攻关重大专项,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种选育;自治区科技厅抗旱节水项目的"水稻膜下滴灌"品种筛选;新疆农科院"水稻优质、高产杂种优势利用"一期研究项目;杂交稻的优质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的选育;新疆农科院"水稻优质、高产杂种优势利用"二期研究项目;水稻优质、高产的杂交组合选育;新疆农科院"新疆‘野败型'杂交水稻优势利用研究"等多项课题.  相似文献   

9.
<正>马殿荣,男,1974年6月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所长助理,"农业部东北水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北方超级粳稻育种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国家水稻区域技术创新中心"和"辽宁省北方粳稻育种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辽宁省教育厅学术创新团队成员。兼任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东北南部粳稻育种专家岗位团队成员。主要从事北方粳稻种质资源创新利用、超高产育种理论与技术和高产栽培生理生态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是北方杂交粳稻的发祥地,在国家863计划、农业部结构调整重大专项、辽宁省科技攻关、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支持下,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辽宁水稻发展需要,针对北方杂交粳稻米质差、优势不强、制种产量低等难题,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1、系统开展了北方杂交粳稻杂种优势利用、品质遗传、抗倒性和根系生长特性等相关基础研究,出版了《北方杂交粳稻遗传改良与生理基础》等多部专著,发表论文55篇,获得2项国家发明  相似文献   

11.
杨振玉同志简介杨振玉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杂交水稻优势利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北方杂交粳稻研究中心负责人,辽宁省科协兼职副主席,中国水稻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农业部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成员。杨振玉同志在60年代从事水稻“红苗地”低产田改良、水稻大成...  相似文献   

12.
北方超级杂交粳稻育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辽宁省超级杂交粳稻育种研究的历史,论述了北方超级杂交粳稻的育种理论和技术创新.在育种方法上主要通过“籼粳架桥”、粳爪交次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理想株形、生态育种等多种途径培育杂交粳稻新品种,选育了继C57和C418之后又一个具有广阔发展潜力的恢复系C2106,以其配组育成的超级杂交粳稻新组合辽优2006、辽优2016、辽优9906、辽优5206等在辽宁乃至北方稻区具有很强的杂种优势,表现高产、优质、抗逆等优点.同时介绍了辽宁省超级杂交粳稻育种的特色和所取得的成果、存在问题及前景.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是专门从事水稻育种、配套技术研究及产业开发的专业所。也是我国北方杂交粳稻的工程技术中心、国家水稻改良中心沈阳分中心、国家水稻原原种繁殖基地。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选育可以在辽宁省种植的食味品质类似‘越光’的粳稻品种,辽宁省水稻研究所从日本引进优质米品种‘越光’,与高抗逆品种‘津原9540’和优质粳稻品种‘辽粳294’为亲本杂交配组,选育获得优质食味粳稻品种‘辽433’。‘辽433’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类似‘越光’,食味值高于‘越光’,达到83,并且稻瘟病抗性和抗倒伏能力显著提高。‘辽433’的二次枝梗数较少,在生产实践中要注意插植密度。‘辽433’的成功选育说明利用‘越光’为亲本材料,可以选育优质食味的北方粳稻新品种,促进了北方粳稻的食味定向育种及改良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北方杂交粳稻恢复系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回顾了北方粳型杂交水稻恢复系的研究历史,综述了粳稻恢复系在品质、产量、抗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当前杂交粳稻恢复系育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指出今后恢复系选育的目标及分子育种技术将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两系法杂交稻在我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占据重要位置。根据两系杂粳稻的研究现状和生产实际,分析在北方稻区发展两系杂交粳稻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未来发展对策,以期为促进两系杂交粳稻的选育和应用推广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北京农业》2010,(8):51-51
据了解,由于水稻生长习性的不同,我国南方大多数种植籼稻,而北方则主要种植粳稻。目前全国粳稻种植面积约0.08亿公顷,其中杂交粳稻仅占4%。原先华北地区种植的常规水稻品种667米。产约为600千克,急需选育优质、高产新品种。  相似文献   

18.
北方粳稻新株型超高产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7  
 以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40多年来的研究成果为主,从籼粳稻杂交、新株型创造及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综合评述了北方粳稻超高产育种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讨论了水稻超高产有关的生理与遗传基础问题,指出新株型超高产育种是实现水稻单产第三次飞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超级杂交粳稻育种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产量优势不强、品质差、制种产量低是困扰超级杂交粳稻育种的难点问题,本研究对近十年来辽宁省超级杂交粳稻育种研究现状及成果进行了总结与回顾。根据高产、优质、高异交性等育种目标,立足于育种实践,提出符合辽宁省杂交粳稻配组理论方法及亲本选育策略,同时对现在杂交粳稻育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现阶段杂交粳稻发展需要解决的攻关课题,为辽宁省超级杂交粳稻研究深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华南型超级稻育种及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从农业部实施超级稻育种研究项目以来,经过10年的努力,中国超级稻育种获得全面成功。在国内基本形成了北方粳稻、南方籼稻、长江流域杂交水稻三个研究格局,其中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为代表的华南型超级稻品种选育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在经农业部确认的28个超级稻品种(组合)中,华南有5个,即Ⅱ优明86、特优航1号、Ⅱ优航1号、天优998和胜泰1号,这些品种(组合)已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推广。华南型超级稻品种选育技术为三系超级杂交水稻和常规稻选育技术。三系超级杂交水稻主要通过"强恢×强恢"选育恢复系,加强抗性筛选,通过航天育种选育超级杂交水稻;常规稻选育技术则通过"半矮秆、早长、根深"、大穗型和多穗广适应型超级稻品种选育取得成功。今后华南型超级稻研究提出"丰产、抗病、优质、广适"的综合提高,引进新抗源,加强抗性,提高水稻生物学产量,加强超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加强根系研究,提倡常规技术与生物技术的结合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