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冷丽  王宇祥  李辉 《中国家禽》2012,34(11):24-27
试验以东北农业大学肉鸡高、低脂双向选择品系为试验材料,根据GenBank公布的鸡脂肪酸合成酶基因(FAS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用测序的方法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检测到2个多态性位点,一个是位于序列769bp处的A769T位点,一个是位于1418~1424bp处的7bp插入/缺失位点。用PCR-SSCP和PCR-LP的方法对上述2个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型分型,2个多态性位点在研究群体中都检测到了3种基因型,其中A769T位点产生的3种基因型分别命名为AA、AB和BB,7bp插入/缺失位点产生的3种基因型分别命名为CC、CD和DD。根据研究群体的特点,建立合适的统计分析模型进行不同基因型与生长和体脂性状的相关分析。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鸡FAS基因的A769T位点对鸡的腹脂重和腹脂率有显著影响(P<0.05),AB基因型个体的腹脂重和腹脂率显著低于AA基因型个体;7bp插入/缺失位点对7周龄体重有一定影响(P<0.2),CD基因型个体的7周龄体重显著高于CC基因型个体。初步推测FAS基因可能是控制鸡体重和脂肪沉积的主效基因或与主效基因紧密连锁。  相似文献   

2.
长链酯酰辅酶A合成酶(ACSLs)是长链脂肪酸通过硫代酯化进而合成酰基辅酶A衍生物所必需的酶,也是脂肪酸代谢的第一步。哺乳动物ACSL家族由ACSL1、ACSL3、ACSL4、ACSL5和ACSL65个不同的成员组成,ACSL1是主要的异构体之一。为探讨黄羽肉鸡ACSL1基因作为腹脂性状分子标记的可行性,本实验采用PCR-直接测序技术对黄羽肉鸡ACSL1基因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黄羽肉鸡ACSL1基因第17到第18外显子区域(1295 bp)SNPs位点较丰富,T32126C、C32013T、A31958G这3个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符合哈代-温伯格平衡,且A31958G突变位点、T32126C突变位点与腹脂重、腹脂率不相关,C32013T突变位点对鸡的腹脂重与腹脂率有显著影响,提示能够利用C32013T突变位点对黄羽肉鸡腹脂重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3.
PPAR基因多态性与肉鸡脂肪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相林  王栋  王慧 《畜牧兽医学报》2005,36(12):1261-1264
以AA肉鸡为试验材料,采用PCR-SSCP技术,应用5对引物,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受体(PPARα)基因的编码区进行了SNP检测,结果发现了1个多态性位点,使试验鸡群表现出EE、EF和FF 3种基因型.利用SAS软件(8.02版),统计分析了3种基因型与AA肉鸡的腹脂等屠体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EE基因型相比,FF基因型有较高的腹脂重和腹脂率,且差异显著(P<0.05),但FF基因型与EF基因型之间差异不显著;EF基因型比FF基因型有较高的腹脂重和腹脂率,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揭示:PPAR基因对鸡的脂肪性状的代谢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作为分子标记用于鸡脂肪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4.
BMP7基因多态性与肉鸡生长和体组成性状的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鸡BMP7基因多态性对肉鸡生长和体组成性状的影响,选用东北农业大学肉鸡高、低脂双向选择品系(第6、8、10世代)、AA肉鸡随机群体为试验材料,分析了BMP7基因多态性与肉鸡生长和体组成性状的相关.结果发现在BMP7基因编码区第567 bp处存在1个C→T的变异位点.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该变异位点在第8世代高脂系群体中对跖骨长有极显著影响(P<0.01);在第10世代高脂系群体中对腺胃重、腺胃比率、胸宽、大胸肌重有显著影响(P<0.05),对股骨重有极显著影响(P<0.01).因此,BMP7基因可能是影响肉鸡骨骼性状的重要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试验以腹脂率(腹脂率=腹脂重/活重×100%)为标准选择两尾个体,分为高脂组(H)和低脂组(L),每组各6只,利用qRT-PCR的方法分析了与腹脂沉积相关的基因在鸡不同组织中的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LPIN1、ABHD5、ADORA1、ACBD5在肉鸡腹脂中高脂组的表达量低于低脂组,而DHCR24、SQLE在肉鸡腹脂中高脂组的表达量高于低脂组,且均差异显著,结果提示这些基因可能是影响肉鸡腹脂沉积的潜在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6.
以Ex-FA BP为候选基因,采用直接测序方法寻找贵妃鸡、怀乡鸡母鸡Ex-FA BP基因的SNP,在基因5'调控区筛查到3个多态位点G2707A、C2717A、T2725G,用生物信息学和PCR-RFLP方法分析并验证这3个位点.结果显示:只有位点G2707A存在一个SacⅡ酶切位点;三位点多态信息含量:其中贵妃鸡母鸡的PIC均为0,表现为单态;怀乡鸡母鸡的PIC分别为0.3723、0.3749、0.3727,处于中度多态.经过Χ2适合性检验,所有母鸡群体在该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非平衡状态(P<0.05).比较G2707A位点的3种基因型GG、GA和AA对怀乡鸡母鸡群体脂肪性状的影响,结果基因型对皮脂厚、肌内脂肪没有显著影响;但在活重、屠体重性状方面,GA型显著高于GG型(P<0.05);腹脂重和腹脂率,GG>GA型(P<0.05),并有GG>AA>GA型的趋势.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突变位点没有处于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不会影响基因转录.  相似文献   

7.
采用DNA直接测序法筛选生肌决定基因(MyoD1)5'-UTR及编码区的遗传多态性,采用高分辨率溶解曲线分型技术(HRM)对候选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进行基因分型,并分析其与生长和屠宰性能的相关性(n=190)。结果显示:仅在外显子4上发现一个同义突变SNP(c.783 G>A)。等位基因A和G在3品种中的平均频率为0.216和0.784,基因型GG、GA和AA的平均频率分别为0.674、0.221和0.105。相关性分析表明,无论公母兔,其AA基因型个体的全净膛重和半净膛重都显著高于GA基因型个体(P<0.05),而该SNP位点与生长性状间无显著相关。研究结果支持MyoD1基因可作为家兔屠宰性能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鸡FABP2基因多态性对肉鸡生长和体组成性状的影响,以东北农业大学F2资源群体为试验材料,对鸡FABP2基因3个多态性位点(c.601AT,c.1018CT和c.3267GA)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方法进行基因型分析,利用3个多态性位点基因型信息构建单倍型并分析单倍型与鸡生长和体组成性状的相关性。结果:FABP2基因3个多态性位点构建的单倍型对鸡2~12周龄体重、龙骨长和4周龄跖骨长有显著影响(P0.05);对8和10周龄跖骨长、跖骨围、胸宽、腹脂率、胫骨长有一定的影响(P0.2)。由此推断:影响鸡体重和骨骼性状的QTL可能位于此单倍型区域内,ACG单倍型为提高体重和骨骼性状的有利单倍型。  相似文献   

9.
北京鸭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多态与屠体性状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在发育和成熟的骨骼肌中特异表达,对肌肉具有负调控作用。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的方法,对6周龄北京鸭2个群体(Z2系和Z4系)共200个个体Myostatin基因5’调控区进行SNP分析,并对所发现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胴体重、胸肌重、腿肌重、全净膛重、皮脂重、腹脂重、骨架重、胸肌率、腿肌率、皮脂率、腹脂率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发现,A1/A2位点基因型(AA和AB型)对6周龄Z2系和Z4系北京鸭的腹脂重(P<0.05)和胸肌重(P<0.10)有显著影响,因此可以将Myostatin基因作为影响北京鸭Z2系和Z4系腹脂重和胸肌重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0.
试验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脂滴包被蛋白(perilipin,PLIN)基因内含子6在济宁百日鸡、莱芜黑鸡等4个地方鸡种和1个培育品系中的遗传多态性,分析了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与鸡胴体及脂肪性状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在5个供试群体中检测到1个多态位点,测序证实为新发现的鸡PLIN基因2 467 bp处G→A突变,该突变位点在供试群体中检测到3种基因型:A1A1、A1A2和A2A2,2个等位基因:A1和A2。等位基因A1在所有供试群体中均表现为优势等位基因。关联分析结果表明,PLIN基因2 467 bp位点对鸡部分胴体性状和脂肪性状影响显著(P<0.05)。多重比较结果表明,A1A1基因型个体活体重、屠体重、全净膛重、腹脂重和腹脂率均显著高于A2A2基因型个体(P<0.05)。A1A2基因型个体的胸肌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A1A1和A2A2基因型个体(P<0.05)。研究结果表明,PLIN基因对鸡胴体及脂肪性状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子(PGC-1α)基因646位点突变对PGC-1α和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PPARγ)基因表达的影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PGC-1α和PPARγ基因在南丹瑶鸡PGC-1α基因646位点AA、AG和GG三种基因型的腹脂、皮脂和肝脏中的表达。结果显示,在肝脏中,PGC-1α和PPARγ在AA型中的表达量都显著高于GG型和GA型(P0.05);在皮脂中,PGC-1α基因在AA型的表达量显著高于AG型和GG型(P0.05),而PPARγ在AG型和GG型中的表达量则显著高于AA型(P0.05);在腹脂中,PGC-1α和PPARγ基因在AG型和GG型中的表达量都显著高于AA型(P0.05)。说明PGC-1α基因646位点的突变影响了南丹瑶鸡PGC-1α和PPARγ基因的表达,结果为揭示广西南丹瑶鸡皮脂薄的分子机理和培育低脂优质的肉鸡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A-FABP基因在北京油鸡、矮脚鸡、泰和乌骨鸡、崇仁麻鸡、鹿苑鸡、霞烟鸡等6个地方品种鸡和AA肉鸡中的多态性,发现的3个多态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不同品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测序分析表明:多态位点的产生分别是由碱基C→T、G→A以及C→T的变异引起的。在北京油鸡、矮脚鸡群体中对各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与体重、肌内脂肪、腹脂率等脂肪相关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基因型间在部分肉品质相关性状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3.
以京海黄鸡为试验材料,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斑联蛋白(zyxin)基因第7外显子SNP,探讨zyxin基因该位点多态性与京海黄鸡屠宰性能以及肉品质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该位点存在1个SNP突变位点,表现为3种基因型,分别为AA、AB和BB.统计分析表明公鸡的肝质量、屠宰率,BB基因型显著高于AA型(P<0.05);腹脂质量、胸肌率、腿肌率,AA型显著高于BB型(P<0.05).母鸡群体中,只有爪质量AA型显著高于BB型(P<0.05).3种基因型对内品质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科技动态     
《中国家禽》2006,28(20)
Apo-AI基因多态性与鸡生长和体组成性状的相关研究以明星肉鸡和丝毛乌骨鸡杂交产生的F2资源群体为试验材料,根据鸡载脂蛋白AI(Apo-AI)基因的5′端序列设计引物,采用测序和PCR-SSCP方法进行SNP检测和基因型分析,探讨Apo-AI基因多态性与鸡生长和体组成性状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Apo-AI基因序列起始密码子ATG上游163bp处存在一个A/T突变。该突变产生的不同基因型与鸡生长和体组成性状进行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BB基因型个体的1、2周龄体质量显著高于AA和AB基因型个体的相应体质量(P<0.05);BB基因型个体腹脂质量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的腹脂质量(P<0.05);BB和AB基因型个体的腹脂率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的腹脂率(P<0.05)。可以尝试将Apo-AI基因应用于鸡生长和腹脂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方案中。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了无量山乌骨鸡磷脂酰肌醇-4-磷酸3-激酶催化亚基2型α(PIK3C2A)基因内含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并分析其与体尺和屠体性状的关联性。研究发现,在鸡PIK3C2A基因内含子上共检测到5个SNPs。关联分析表明,g.38511TA位点与龙骨长和胫围相关(P0.05),g.38573CT位点与盆骨宽和胫围相关(P0.05),g.38632TC和g.38662AG位点与胸角和胫围相关(P0.05),g.38729CT位点与胸角和盆骨宽相关(P0.05或P0.01);g.38511TA位点与屠体率相关(P0.05),g.38632TC位点与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腹脂重和腹脂率相关(P0.05或P0.01),g.38662AG和g.38729CT位点与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和胸肌率相关(P0.05或P0.01)。本研究结果表明,PIK3C2A基因的5个SNPs位点与无量山乌骨鸡的体尺和屠体性状相关(P0.01),可作为鸡体尺和屠体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种。  相似文献   

16.
实验选取东北农业大学高、低脂双向选择系(NEAUHLF)第18世代的4周至7周龄肉鸡为实验材料,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鸡腹部脂肪组织中DNA甲基转移酶(DNMT1、DNMT3A和DNMT3B)的表达量;采用基因组甲基化检测试剂盒检测分析鸡腹部脂肪组织基因组DNA甲基化的差异。结果表明:低脂鸡腹部脂肪组织中的DNMT1和DNMT3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高脂鸡(P0.05);除5周龄鸡之外,低脂鸡脂肪组织中DNMT3B的表达量也显著高于高脂鸡(P0.05)。基因组DNA甲基化分析发现,低脂鸡腹部脂肪组织基因组DNA甲基化的总体水平高于高脂鸡(P0.05)。结果提示,DNA甲基化调控鸡脂肪组织生长发育,DNA甲基化差异可能是高、低脂鸡腹脂性状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采用PCR-SSCP方法对148只布鲁氏菌阴性和60只布鲁氏菌阳性中国美利奴羊白细胞表面抗原DQB1(OLA-DQB1)基因exon 2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进行了检测,之后挑选不同等位基因进行PCR产物测序,旨在确定该基因的多态性位点,并对每个SNP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分析其多态性与布鲁氏菌病易感性的相关性.测序结果表明,在270 bp的序列内共检测到43个SNPs,其中G196A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存在极显著差异(P< 0.01),其基因型频率存在显著差异(P< 0.05);C211T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存在显著差异(P< 0.05).由此表明,OLA-DQB1基因exon 2多态性与中国美利奴羊布鲁氏菌病易感性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鸡脂肪组织miR-17-92基因簇宿主基因(MIR17HG)启动子的甲基化情况,实验以东北农业大学高、低腹脂双向选择品系肉鸡为实验材料,采用Sequenom MassARRAY法检测鸡腹部脂肪组织MIR17HG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利用CpG甲基转移酶处理MIR17HG启动子片段,采用报告基因技术检测DNA甲基化对MIR17HG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低脂鸡脂肪组织中MIR17HG启动子区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甲基化,其中2周龄低脂鸡脂肪组织MIR17HG启动子区的整体甲基化程度显著高于高脂鸡(P0.05),4个CpG位点(25、26、27、28)的甲基化在高、低脂鸡脂肪组织间差异均显著(P0.05);3周龄高、低脂鸡脂肪组织中MIR17HG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7周龄低脂鸡脂肪组织MIR17HG启动子的2个CpG位点(41和42)的甲基化程度显著低于高脂鸡(P0.05)。总体看,高、低脂鸡脂肪组织MIR17HG的启动子甲基化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体外甲基化分析发现,DNA甲基化抑制MIR17HG启动子活性。  相似文献   

19.
<正>试验以矮小黄鸡为材料,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对该矮小品系祖代、父母代进行dw基因位点纯合度检测;同时测定矮小配套系江村黄K1与正常型配套系K2 56日龄商品肉鸡的活重、屠宰性能和肉质指标。结果显示:该品系的矮小型(dw基因)属伴性遗传,其矮小性状由GHR基因同一突变位点导致。56日龄肉鸡母鸡活重K1显著优于K2(P<0.01);母鸡全净膛率、半净膛率K1显著高于K2(P<0.05);母鸡胸肌率K1极显著低于K2(P<0.01);母鸡腹脂率K1显著高于K2(P<0.05)。研究结果表明矮小黄鸡(dw基因)参与配套的商品母鸡活重及屠宰率均高于正常型配套,但需在提高胸肌率、降低腹脂率方面要加强选育。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寻找甲状腺激素应答蛋白Spot14α(thyroid hormone responsive Spot14α,THRSPα)基因的多态位点,并分析其对京海黄鸡屠体和腹脂性状产生的影响。针对THRSPα基因外显子区,利用PCR-SSCP结合测序技术对379只140日龄京海黄鸡进行SNP检测,结果发现,该基因第1外显子区存在9 bp插入缺失多态位点,形成3种基因型:AA、AB和BB,2种等位基因:A、B,基因频率分别为0.4485、0.551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该位点对京海黄鸡140日龄活重、屠体性状(包括屠体重、头重、脚重、翅重、胸肌重、腿肌重、全净膛重、半净膛重)和腹脂性状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因此推断该多态位点在京海黄鸡分子辅助标记育种中不能作为屠体和腹脂性状筛选的候选分子辅助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