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风沙地有机/无机肥配施对花生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采用"3414"试验方案设计,以阜花17号为试材,选用有机肥(牛粪)、磷酸二铵和硫酸钾3种肥料因子,通过肥效与产量的分析,构建有机/无机肥配施与花生产量效益优化模型。结果表明:有机肥与无机肥对花生均具有显著增产作用,单因子对产量作用大小顺序为:X2(磷酸二铵)X1(有机肥)X3(硫酸钾)。在3种肥料合理配施条件下,三单因子累计产量贡献值Y=62.5kg·667m~(-2);双因子与另一单因子累计产量贡献值范围为Y=61.2~88.8 kg·667m~(-2);而三因子综合作用对产量贡献值最高为Y=94.8kg·667m~(-2),此时产量最高值为275.4kg·667m~(-2)。说明三种因子具有交互促进作用,获得花生高产需三种肥料合理配施,单施其中一种肥料,不能充分发挥花生的增产潜力。在本试验条件范围内,风沙地花生效益优化组合为:X1(有机肥)施用量1661.7kg·667m~(-2),X2(磷酸二铵)施用量20.6 kg·667m~(-2),X3(硫酸钾)15.8 kg·667m~(-2),产量为267.7kg·667m~(-2),实现节本增效42.2元·667m~(-2),最大效益为1283.5kg·667m~(-2)。本研究结果对花生有机肥与无机肥的定量配施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也为风沙地花生产量效益最大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黄瓜为试验材料,利用微孔膜灌溉技术,研究了随水施不同肥量处理下黄瓜干物质积累、光合特性、营养元素分配、品质和产量的变化规律,明确了微孔膜灌溉条件下适宜黄瓜栽培生产的最优施肥量。以膜下沟灌随水施肥量为对照(CK),微孔膜灌溉随水施肥量共设5个梯度:57.0kg/667m~2(FA)、69.0kg/667m~2(FB)、81.0kg/667m~2(FC)、93.0kg/667m~2(FD)和105.0kg/667m~2(FE)。结果表明:1)FC处理中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最大,而分别在FE处理和FD处理中最低,差异达显著水平;2)FC处理促进了黄瓜植株中P的积累,根、茎和叶中P含量均显著高于CK处理,且随土壤深度的增加FC处理下土壤中N、P和K含量均逐渐减少;3)维生素C含量在FC和FD处理下最高,分别较最低值FE处理提高64.5%和78.5%,可溶性蛋白含量也以FC处理下最大且显著高于CK处理;4)同CK处理相比,黄瓜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在FB和FC处理中均显著增加。通过综合评价得出微孔膜灌溉条件下适宜黄瓜栽培的施肥量为FC处理,即81.0kg/667m~2。  相似文献   

3.
为遵义市播州区甘蓝型冬油菜栽培专用缓释肥选择提供依据,设置田间试验比较西洋复合肥(T_1)、宜施壮油菜专用缓释肥(T_2)、沃夫特缓释肥(T_3)、金正大缓释肥(T_4)、鄂中长效缓释肥(T_5)在氮施用量相同时的油菜性状和产量、效益差异。结果表明:5种肥料在施氮量相同的情况下,甘蓝型冬油菜生育期、生长性状、产量和效益均不同。全生育期以T_1处理最长,为240 d,高于其他处理7~15 d。T_1处理角果数为409.3个/株,显著高于其他处理57.6~96.1个/株,其中T_5处理角果数最少,为313.2个/株;角粒数以T_3处理为最大,达21.1粒/角,高于其他处理0.9~3.2粒/角,其中显著高于T_1和T_2处理;各处理冬油菜千粒重差异不显著,以T_4处理较大,为4.32 g。T_1处理的冬油菜产量和产值最高,分别为190.7 kg/667 m~2和1 220.5元/667 m~2,分别高于其他处理7.4~20.9 kg/667 m~2和54.4~133.8元/667 m~2;经济效益以T_3处理为最高,达335.9元/667 m~2,高于其他处理35.7~68.6元/667 m~2,效益增加明显。T_2处理在总养分投入量最少(20.0 kg/667 m~2)的情况下,经济效益达306.7元/667 m~2,说明其配方相对均衡,既保证经济效益又能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建议播州区甘蓝型冬油菜栽培以施用沃夫特缓释肥为主,宜施壮油菜专用缓释肥和金正大缓释肥为辅。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生育时期补充灌水对花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确定花生最有效的灌水时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花育22号、花育25号、花育20号和花育27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人工控制水分条件下,设置开花期灌水、开花期+荚果期灌水、荚果期灌水和不灌水(对照)4个处理,对不同处理下植株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及产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不同生育时期补水能显著增加植株主茎高、侧枝长等形态指标,增加土壤含水量和产量,提高叶片光合特性,增加叶片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其中开花期+荚果期灌水能最大程度的增加花生产量,其次是开花期,荚果期灌水对产量的增加最小.单株饱果数的增加和单株秕果数的降低是增加花生产量的主要原因.[结论]开花期+荚果期灌水是提高花生产量最有效的灌水方式.  相似文献   

5.
选用陕253小麦品种,研究了不同肥料对其群体、干物质积累、叶片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肥料配比情况下,增施肥料能显著提高群体数量和成穗数,单株干物质积累显著增加。但单株光合性能在灌浆期与施肥量关系不明显,处理间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变化不大。N、P肥与生物肥配合施用能显著提高小麦单产,较常规投肥水平增产493.95kg/hm2。  相似文献   

6.
氮肥水平对辣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明辣椒生长适宜的氮肥施用量,采用盆栽方式,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对辣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试验设置5个氮肥水平,不施肥(CK)为对照,T1~T4依次按氮肥理论利用率的30%、40%、50%和60%进行施肥.【结果】施氮处理对辣椒的产量和品质具有显著影响,单株果数、产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CK处理,其中T3处理的产量最高,品质最好,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呈先增后减的现象,增产率分别达到77.4%、112.1%、185.0%和145.0%.T3的单果质量和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T_1、T_2及T_4的VC含量与CK无显著差异.通过二次曲线模拟,得到施氮量与产量之间的数学模型,即y=-2.167x~2+149.269x+1 687.711,R2=0.907,当施氮量x为34.44kg/667m~2时,产量y达到最大,为4 252.2kg/667m~2.【结论】综合产量和品质,在该栽培条件下,T3处理为辣椒的适宜施氮量.  相似文献   

7.
为加速辽宁地区花生产业发展,改善花生品种单一的问题,本研究选取7个花生品种,对各品种不同生育期的光合特性及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种随着生育期延长,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变化趋势均为先降低后升高(阜花12的Gs和Ci除外),其中豫花9326中后期有较高的Pn、Tr、Gs;5个品种叶绿素含量趋势为先升高后降低,其中豫花9326各时期叶绿素含量一直保持较高水平,而阜花12和花育917呈先降低后升高。品种间花针期和饱果期的Pn、Ci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品种间花针期的Gs、叶绿素含量和饱果期的Gs、Tr差异达显著水平;光合指标与产量的关联排序为叶绿素含量>Pn>Tr>Ci>Gs,其中豫花9326光合特性最强,产量也高,适宜本地区引进种植。  相似文献   

8.
以新冠龙辣椒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施肥种类对拱棚辣椒生长发育、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_4辣椒植株的株高、开展度最大,分别为104.3、90.6 cm,T_1辣椒单果重、果长、果粗均最大,分别为101.6 g、25.49、4.86 cm。T_1辣椒叶片总叶绿素含量最高为66.7mg/g,根系活力最强为100.6μg/(g·FW·h)。T_5辣椒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最高为6.6μmol/(m~2·s),T_1、T_2辣椒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最低,波动于1.3~2.5μmol/(m~2·s)。T_3辣椒叶片气孔导度下降幅度最高为2 658.1 mol/(m~2·s),T_2、T_5辣椒叶片气孔导度下降幅度最低,波动于386.7~428.7 mol/(m~2·s)。T1辣椒叶片蒸腾速率下降幅度最高为4.7 mmol/(m~2·s),T_5辣椒叶片蒸腾速率下降幅度最低为1.1 mmol/(m~2·s),辣椒叶片胞间CO_2浓度下降幅度最高为436.8μmol/mol。T_1辣椒的小区产量、产量、效益均最高,分别为340.1 kg、96 448.5 kg/hm~2、162 865.6Yuan/hm~2,T_3辣椒的小区产量、产量、效益最低,分别在260.8 kg、74 338.5 kg/hm~2、124 888.5Yuan/hm~2。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耐旱花生叶片光合生理参数对水分胁迫的响应规律,阐明水分胁迫对花生光能利用与耗散机制,为花生抗旱品种的选育和节水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2015年,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珍珠豆型花生阜花18(FH18)为供试品种,设4个水分处理(70%土壤相对含水量(CK)、轻度水分胁迫(SWC60)、中度水分胁迫(SWC50)和重度水分胁迫(SWC40))。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整个生育期不同水分胁迫下花生叶片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mmol)、初始荧光(F0)、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II)、光化学猝灭系数(q P)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等参数的变化特点。与CK相比,Pn和Trmmol在SWC50至SWC40处理降幅较大,Cond和Ci在SWC60至SWC50处理降幅较大。SWC40处理可明显抑制FH18叶片Trmmol的提高。在SWC50和SWC40处理中,Pn、Ci和Trmmol对水分较敏感时期均为饱果成熟期。当土壤相对含水量由50%降至40%时,叶片F0显著升高,而Fv/Fm、ФPSII和q P均呈不同程度下降趋势,其中,ФPSII降幅较大。不同水分处理下,NPQ在SWC50处理下表现较高。水分胁迫不同程度地降低了珍珠豆型阜花18号叶片光合生理性能。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实际光化学效率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均可用来鉴定该类型花生维持正常光合生理活动的水分阈值。  相似文献   

10.
采取二因素裂区设计,以3个花生品种(豫花22、远杂6号、远杂9102,记为YH、YZ6、YZ9)和3种玉米花生间作模式(3∶4、3∶6、3∶8,记为MP4、MP6、MP8)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模式对叶片的光合特性、抗氧化能力、产量构成和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年份相同处理间花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花生叶片随生育时期推进,光合速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结荚期光合速率最大,不同间作方式以单作的光合速率最高,依此为单作CK>MP8>MP6>MP4。叶绿素含量随生育时期呈降低趋势,花针期叶绿素含量最高,收获期叶绿素含量最低,豫花22光合速率及叶绿素含量优于其它两个花生品种。两年定位试验花生抗氧化系统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同一年度花生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生育时期推进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饱果期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最大,结荚期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最大。不同品种间比较,豫花22抗氧化系统酶活性相对较高。2021年玉米的穗长、秃叶尖、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和产量较2020年高,MP4处理玉米穗长最长、秃尖长最短,各处理间玉米穗行...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当地生态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及贵州观赏绿肥的研究提供参考,采用田间对比试验研究箭筈豌豆不同播种量(T_1 2kg/667m~2,T_2 3kg/667m~2,T_3 4kg/667m~2)对梨园景观化利用效果及其养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盛花期,T_3株高最高,为138.00cm,T_2根长最长,为18.50cm,3个处理的株高与根长差异均不显著;T_3的花朵数、花面积及整株鲜草产量最多(高),分别为1 525朵/m~2、3 001cm~2/m~2和7 022.0g/m~2,花朵长和宽分别为1.50cm和1.67cm;地上部分对N、P和K的积累量分别为473.35kg/hm~2、31.96kg/hm~2和272.90kg/hm~2,均显著高于其余处理;T_2的C积累量为5 781.73kg/hm~2,显著高于T_1,与T_3差异不明显;T_3地下部分对N、P、K及C的积累量分别为17.93kg/hm~2、1.23kg/hm~2、12.91kg/hm~2和3 447.94kg/hm~2,均比其余处理高,差异不显著。箭筈豌豆最佳播种量为4kg/667m~2时,其在果园绿肥景观化利用中的观赏和利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土壤灌溉水平对青海诺木洪黑果枸杞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引进的3年生青海诺木洪黑果枸杞新生枝条为试材,采用不同水平的水分控制试验,测定其叶片光合参数及果实产量。[结果]不同灌水量对黑果枸杞光合气体交换参数有显著影响,随着灌水量的减少,黑果枸杞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呈先增加后减弱的趋势;不同灌水条件下黑果枸杞叶绿素含量较对照均有上升,且处理间差异显著;水分利用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以灌溉量3 000 m~3/hm~2处理最优,为24.43 g/kg;产量以灌溉量4 500 m~3/hm~2处理最优,为2 175 kg/hm~2,但与灌溉量3 000 m~3/hm~2处理差异不显著。[结论]根据不同灌水处理下经济效益和土壤水分的可持续利用原则,采用滴灌条件下,灌溉定额以3 000 m3/hm~2为宜。  相似文献   

13.
以玉米杂交种丹玉405为材料,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及密度对植株性状、光合速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和穗位都有所增加;宽窄行和二比空两种模式在灌浆期功能叶片净光合速率优于常规清种模式;在3 500株/667m~2和4 000株/667m~2密度下,宽窄行和二比空两种模式植株抗倒伏能力优于常规清种模式;3 500株/667m~2密度下,宽窄行和二比空的平均产量分别为814.8 kg/667~2和798.4 kg/667~2,极显著高于其它模式。最终认为丹玉405在海城地区通过宽窄行和二比空两种模式在3 500株/667m~2的密度下有助于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花生不同生长时期叶面喷施含硒肥料及同一时期叶面喷施不同含硒肥料对花生富集硒能力的影响,以期为富硒花生大规模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钦州市浦北县红衣花生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4种不同喷施时期处理(下针期1次喷施,饱果期1次喷施,下针期和结荚期2次喷施,下针期、结荚期和饱果期3次喷施)和5种含硒肥料处理,花生成熟后测定产量及籽粒硒含量。【结果】不同生长时期叶面喷施含硒肥料后能显著地提高(P0.05)花生籽粒硒含量和硒累积量,但对花生产量既表现出增产效应也表现出减产效应。不同喷施时期处理下花生籽粒硒含量为0.137~0.245 mg/kg,是对照的2.70~5.62倍,表现为:喷2次饱果期喷1次下针期喷1次喷3次对照。叶面喷施五种不同含硒肥料均能显著地(P0.05)提高花生籽粒硒含量和硒累积量,但对花生产量提高不明显,其花生籽粒硒肥料利用率为0.14%~3.81%。【结论】叶面喷施含硒肥对花生产量无明显提高作用,但可以显著提高花生富集硒能力,其中在花生下针期和结荚期2次喷施效果最好。花生籽粒对五种含硒肥料的硒利用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研究了Agri-star松土促根剂对花生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旨在为豫北花生产区改善花生生长环境、消减连作障碍和实现花生高产、优质提供技术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Agri-star松土促根剂的花生,主茎高、第一侧枝长分别增加2.1 cm、3.4 cm,饱果数增加2.8个/株,差异达显著水平;能显著增加花针期、结荚期和饱果期的花生叶片SPAD值,分别增加1.3、1.9和2.9;增加花生根、茎、叶、果的干物重,分别增加33.3%、22.1%、14.3%、13.1%;花生荚果产量增加587.5 kg/hm2,增产幅度为11.7%。本试验条件下,施用Agri-star促根剂能改善花生的农艺性状,增加花生叶片SPAD值,促进根系生长,花生产量达5 621.3 kg/hm2。建议在花生生产上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16.
花生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生产上存在的盲目和过度施肥现象,提高肥料利用率,设计了惠城区花生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各处理对花生的农艺性状有一定影响,对产量的影响尤为明显。在固定施P_2O_53.0 kg/667m~2下,建立花生产量与N、K_2O 2种肥料之间的回归方程,并得出花生最佳施肥量为:N 6.5 kg/667m~2、K_2O 9.7 kg/667m~2。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菌剂对烤烟光合特性及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微生物菌剂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处理:对照(T_1,CK)、蘸根处理(T_2)、蘸根处理+团棵期喷施(T_3)、蘸根处理+团课期喷施+旺长期喷施(T_4),研究了微生物菌剂对烤烟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T_1相比,T_3、T_4处理显著提高了烟株株高、茎围、叶片数和最大叶片值;增加了叶片光合色素的含量,改善了叶片光合性能;降低了烤后烟叶中烟碱和氯离子含量,提高了钾离子含量;提高了烟叶的产量、产值和中上等烟比例,显著增加了烟农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微生物菌剂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处理:对照(T_1,CK)、蘸根处理(T_2)、蘸根处理+团棵期喷施(T_3)、蘸根处理+团课期喷施+旺长期喷施(T_4),研究了微生物菌剂对烤烟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T_1相比,T_3、T_4处理显著提高了烟株株高、茎围、叶片数和最大叶片值;增加了叶片光合色素的含量,改善了叶片光合性能;降低了烤后烟叶中烟碱和氯离子含量,提高了钾离子含量;提高了烟叶的产量、产值和中上等烟比例,显著增加了烟农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不同海拔高度下花生的适宜种植密度,设1.24万株/667m2、1.42万株/667m2、1.66万株/667m2、2万株/667m~2和2.48万株/667m~2 5个种植密度,分别在铜仁市470m、650m和800m~3个海拔高度地区进行海拔与密度对黔花生4号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花生生育期相应延长,高海拔和低海拔地区花生全生育期随密度增加呈增加趋势;花生主茎高、侧枝长表现为低海拔大于高海拔,单株总分枝数、有效分枝数、单株结果数、单株饱果数均随海拔高度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随密度增加其变化各异;花生产量随海拔高度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470m和650m地区均随密度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且均在2万株/667m2时产量最高,分别为219.6kg/667m~2和316.9kg/667m~2,800m地区的适宜种植密度为2.48万株/667m~2,其产量最高,为195.7kg/667m~2。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养分类型配比对加工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试验设5个养分配比处理(T_1、T_2、T_3、T_4、CK)。研究不同处理对加工番茄平均单果重、实际产量、糖酸比、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番茄红素含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处理对加工番茄单株结果数、平均单果重影响显著,产量表现由大到小依次为T_3、T_4、T_1、T_2、CK。不同处理对加工番茄Vc含量影响在(128.7±0.8)~(132.1±0.6)mg/kg不显著;T_4处理可溶性固形物最高,其他依次为T_1、T_3、T_2、CK;番茄红素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T_4、T_1、T_3、T_2、CK,最高达7.93 g/kg。该试验配合施用有机肥和功能型含硅肥料对加工番茄较好。[结论]试验为加工番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