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5 毫秒
1.
羊产气荚膜梭菌病是由产气荚膜梭菌(旧名产气荚膜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毒血症.产气荚膜梭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土壤、污水、粪便、饲料以及人畜的胃肠道内等都有分布,在一定的条件下该菌可引发严重疾病[1].该病在绵羊多呈急性和最急性经过,发病不分性别和年龄,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春秋季和阴雨天气发病较多.发病率高,可呈地方性流行.  相似文献   

2.
羊肠毒血症是由D型产气荚膜梭菌(D型魏氏梭菌)引起的绵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由于D型产气荚膜梭菌在羊肠大量繁殖,产生毒素而致病,故称肠毒血症;死后肾组织易于软化,又称为软肾病;临床症状与羊快疫相似,又称类快疫。本病可侵害各种年龄的绵羊,但主要危害羔羊。以突然发病、急性死亡和后肾脏软化为主要特征。1病原魏氏梭菌病又称为产气荚膜梭菌,分类上属于梭菌属。本菌为厌氧性粗大杆菌,革兰氏染色阳性;在动物体内可形成荚膜,芽胞位于菌体中央。一般消毒药均易杀死本菌繁殖体,但芽胞抵抗力较强,95℃需2.5h方可杀死。本菌可产生、、等多种外…  相似文献   

3.
正猪魏氏梭菌病又叫猪梭菌性肠炎、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仔猪肠毒血症。该病以发病急、病程短、腹胀为主要特征,虽发病率较低,但死亡率极高,是一种严重危害养猪业的重要疾病。1流行病学猪魏氏梭菌病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传染病。产气荚膜梭菌属革兰氏阳性菌,能产生芽胞,形成特殊荚膜的专性厌氧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可见于土壤、污水、饲料、粪便及人畜胃肠道内,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该菌至少可产生15种以上毒素,能  相似文献   

4.
鸡坏死性肠炎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又称魏氏梭菌)引起的肠道感染的急性传染病,又称肠毒血症和烂肠症。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在鸡群发生应激、饲养管理水平较差、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营养缺乏或抵抗力降低时即可诱发本病。临床上以发病急和死亡快为特征,主要表现为患病鸡排出混有血液、黑色或黑褐色煤焦油样稀粪,剖检小肠黏膜出血、溃疡和坏死。近年来,随着集约化、规模化和现代化肉鸡养殖水平的不断提升,鸡群一旦发生坏死性肠炎会对养殖场(户)造成极其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严重阻碍养鸡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奶牛产气荚膜梭菌肠毒血症是由产气荚膜梭菌(魏氏梭菌)在肠道中大量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奶牛的毒血症,多见于犊牛,成年奶牛发生此病少见。2006年黑龙江省农垦857农场发生成年奶牛产气荚膜梭菌(D型)肠毒血症,东北农业大学专家专门为  相似文献   

6.
正1病原导致绵羊肠毒血症的病原为D型产气荚膜梭菌,又称D型魏氏梭菌或绵羊中毒杆菌,一般的消毒药可杀死本菌繁殖体,但芽孢抵抗力较强,需95℃2.5 h方可杀死。2流行特点2.1多发于绵羊发病羊多数为膘情中上的绵羊,两岁以内的幼龄羊发病较为多见。D型产气荚膜梭菌能产生有很强抵抗力的芽孢。芽孢随饲料和饮水进入健康羊体内,当遇阴雨连绵、气温多变的季节,羊采食多汁嫩草或  相似文献   

7.
奶牛产气荚膜梭菌肠毒血症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在肠道中大量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奶牛毒血症,多见于犊牛,成年奶牛少见。2006年857农场发生成年奶牛产气荚膜梭菌(D型)肠毒血症,后经治疗,病情得到控制,现将治疗和预防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 肠毒血征,又称"软肾病",是由D型产气荚膜梭菌(魏氏梭菌)引起绵羊的一种急性毒血症。以发病急、病程短、肾软化为特征。 1 流行病学传染源为病羊及带菌羊。本病为经口感染。易感染动物为羊,不同品种、年龄的  相似文献   

9.
<正>骆驼肠毒血症是以神经系统机能紊乱和痉挛为特征一种急性毒血症。病原体为产气荚膜梭菌,对骆驼致病的主要有A、C、D 3型。本菌繁殖体抵抗力不强,一般消毒药可杀死。但芽孢抵抗力强,煮沸须经90 min方可杀死。2011年9月24日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奥依托格拉克乡依来克草场骆驼发病,经诊断为骆驼A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产气荚膜梭菌,属于厌氧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如土壤、饲料、蔬菜、污水、粪便中,并见于几乎所有温血动物的消化道内,可引起多种动物的肠毒血症和坏死性肠炎,是近年来我国家畜"猝死症"的主要病原。该病发病急、病程短、无任何前期症状而突然死亡,而且死亡率极高[1]。下面介绍一起肉牛牛产气荚膜梭菌性肠炎病例。1流行情况2015年10月下旬,黑龙江省安达市某肉牛饲200  相似文献   

11.
肠毒血症又称“软肾病”,本病在临床症状上类似羊快疫,故又称“类快疫”。是由D型产气荚膜梭菌(魏氏梭菌)引起绵羊的一种急性毒血症。以发病急、病程短、肾软化为特征,给养羊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应加强对该病的防范,减少因患该病带来的经济损失,本文将对一起羊肠毒血症疫情做一介绍,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α毒素(CPA)是产气荚膜梭菌最重要的毒素之一,而且也是A型产气荚膜梭菌最主要的毒力因子。Macfarlane首先发现α毒素的本质为酶,它具有细胞毒性、溶血活性、致死性、皮肤坏死性、血小板聚集和增加血管渗透性等特性。产气荚膜梭菌是引起各种动物坏死性肠炎、肠毒血症、人类的食物中毒和创伤性气性坏疽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该菌分为A、B、C、D、E5型,其致病因子是菌体产生的外毒素。本文主要综述了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的基本特征、结构、功能、检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产气荚膜梭菌对中国养牛业的危害巨大,其流行型别和致病特点较以往也在发生变化,本文主要对牛产气荚膜梭菌病在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方法以及防制措施方面进行了综述。产气荚膜梭菌原称魏氏梭菌,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也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常在菌之一,能产生多种外毒素,对人和动物致病,是引起各种动物坏死性肠炎、肠毒血症,人类食物中毒和创伤性气性坏疽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产气荚膜梭菌病主  相似文献   

14.
正猪魏氏梭菌病又称猪梭菌性肠炎、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仔猪肠毒血症,其以发病急、病程短、腹胀为主要特征,虽然发病率不高,但死亡率极高,是一种严重危害养猪业的重要疾病,平时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日常消毒,定期预防保健,发病后及时诊断,并紧急对症施治,可大大降低发病死亡率。1病原与流行病学猪魏氏梭菌病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传染病。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  相似文献   

15.
1995年3月对平凉地区东五县,43个乡(镇)流行的一种不明原因,引起牛只大量急性死亡的疾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病理解剖学、细菌学检验、肠内容物毒素检验及产气荚膜梭菌A、B、C及D型多价菌苗的诊断性预防注射,初步确定该病为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出血性肠毒血症。在发病区免疫注射2700余头牛,接种3个月后,经回访调查凡接种菌苗的牛未曾发病死亡,而未注射菌苗牛只继续呈散发性发病死亡,初步试验结果表明,我们研制的产气荚膜梭菌苗对防治该病的发生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D型产气荚膜梭菌常引起新生羔羊痢疾和山羊、牛等家畜的肠毒血症,致死性强,对畜牧业造成很大的危害.ε毒素是D型产气荚膜梭菌的主要致死性毒力因子和保护性抗原,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对该毒素的研究具有重要实际意义.论文主要对国内外关于D型产气荚膜梭菌ε毒素分子生物学结构与性质,ε毒素引起的家畜肠毒血症以及对其作用靶器官肾脏和脑组织破坏的致病机理进行了介绍,对国内外D型产气荚膜梭菌ε毒素预防措施进行了综述,为研究D型产气荚膜梭菌ε毒素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预防治疗动物肠毒血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肠毒血症是绵羊的一种常见疾病。该病常伴随暴食或突然改变饲料时发生。以上因素能使某些微生物迅速生长和引起肠内毒素水平增高。人们认为 D 型产气荚膜梭菌是肠毒血症的主要致病菌(Bull 和Batty 1957)。然而,某些病例还涉及到其它梭菌:A,B,C,E 型产气荚膜梭菌和腐败梭菌(Sterne 和 Batty 1975)。本文报告19例自然发生肠毒血症病例的细菌学检查情况。被检动物来自法国西南部,包括4只  相似文献   

18.
猪魏氏梭菌病又叫猪梭菌性肠炎、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仔猪肠毒血症,俗称仔猪红痢。该病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传染病,各年龄段猪不分性别,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发病  相似文献   

19.
羊源产气荚膜梭菌贵州分离株多重PCR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又名魏氏梭菌(Clostridium welchii),广泛分布于土壤、污水、饲料、食物、人畜粪便及肠道中,属典型的条件致病菌,能引起人类气性坏疽及多种动物的肠毒血症和坏死性肠炎。产气荚膜梭菌具有较强的致病力,这是由于该菌能产生15种以上外毒素及侵袭性酶类,但不同分离株间所产生外毒素的水平不尽一致,根据其产生的4种主要致死.f生毒素(即α、β、ε和ι)的差异可将产气荚膜梭菌分为A~E5种血清型。  相似文献   

20.
<正>产气荚膜梭菌,根据产毒素能力分为A、B、C、D和E 5个血清型。一般认为C型菌株是导致2周龄内仔猪肠毒血症和坏死性肠炎的主要病原,而A型菌株则与哺乳及育肥猪肠道疾病有关[1]。因此,猪产气荚膜梭菌病主要由A型、C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各种年龄阶段的猪发生一种急性、致死性肠道传染病。产气荚膜梭菌除了引起1周龄仔猪发生的高度致死性、坏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