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对德令哈市怀头他拉镇的柴达木绒山羊的选育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经过近几年的不断选育,成年母绒山羊比抓绒前活重提高了2.66kg(P<0.05),胸围增加了4.39cm(P<0.01)。体高和体长变化不大,(P>0.05)。产绒量和绒层厚度分别增加了60g(P<0.05)和0.85cm(P<0.01),绒纤维细度和伸直长度选育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柴达木绒山羊主要物理性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柴达木山羊绒的细度、伸直长度、伸度和强度;并与辽宁绒山羊、内蒙古白绒山羊所产绒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柴达木山羊绒纤维细度为13·36μm±0·93μm,极显著的低于辽宁绒山羊和内蒙古白绒山羊的细度(P<0·01);伸直长度5·66cm±1·05cm;强度6·46CN±1·16CN;伸度(35·60±4·71)%。  相似文献   

3.
藏羚羊绒纤维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次研究测定了藏羚羊5个部位绒的细度、伸直长度、伸度和强度;观察了绒纤维的皮质细胞和鳞片层的结构;并将藏羚羊绒与辽宁绒山羊、西藏山羊和山东绒山羊所产羊绒进行了比较.藏羚羊体表各部位的绒毛细度、伸度和强度差异显著(P<0.05);绒纤维的伸直长度在背、肩、体侧和股部差异不显著(P>0.05),腹部绒的伸直长度与背部、肩部、股部和体侧部差异显著(P<0.05);绒纤维皮质层细胞呈梭状,纤维的鳞片层呈环形.藏羚羊绒细度极显著低于西藏、四川、辽宁和山东绒山羊(P<0.01),伸直长度和相对强度与西藏、四川、辽宁、山东和内蒙古绒山羊的绒相比差异显著(P<0.05);藏羚羊绒伸度显著高于西藏、辽宁、山东绒山羊所产绒(P<0.05).  相似文献   

4.
对柴达木绒山羊的选育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选育后的柴达木绒山羊成年公、母羊产绒量分别提高50g和40g(P〈0.01),体重分别增长4.49kg(P〈0.01)和1.47kg(P〈0.05),生产性能明显提高。但在产绒量不断提高同时,绒纤维细度变粗趋势已经显现,种公羊的绒纤维细度增加0.7μm(P〈0.01)。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内蒙古白绒山羊场1997年到2007年21569只阿尔巴斯型白绒山羊的生产记录,利用SAS9.0软件的GLM程序进行方差分析,并用Duncan氏法进行主效应的多重比较分析,研究9个非遗传因素(测定年份、场、性别、年龄、母亲年龄、出生类型、出生月份、断乳日龄、出生胎次)对内蒙古白绒山羊5个产绒性状(产绒量、绒细度、绒厚、毛长、体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测定年份、场、年龄、母亲年龄显著影响内蒙古白绒山羊的所有性状(P<0.05),性别除了对绒细度没有影响外(P>0.05),对产绒量、产绒后体重影响显著(P<0.05),对绒厚、毛长影响极显著(P<0.01);出生胎次对产绒量、毛长及早期生长性状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出生类型对绒细度、产绒后体重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出生月份对产绒量、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6.
选取120只3~4岁的内蒙古绒山羊母羊为试验动物,并根据年龄、上年度产羔类型和产绒量平均分为4个处理,研究营养调控对内蒙古绒山羊繁殖性能和产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11月期间,绒山羊采食牧草中的能量、蛋白质水平逐渐下降,粗纤维水平逐渐上升,但营养物质均可满足绒山羊生长繁殖及长绒需要;第1情期产羔率及两情期总产羔率,处理1组均低于处理2、3、4组;处理1、2组羔羊初生重显著低于处理4组(P<0.05);处理1、2组产绒量显著低于处理3、4组(P<0.01);各试验组羊绒厚度、伸直长度和细度等绒品质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从营养调控的角度,选择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对绒山羊进行配种,有利于营养物质合理的分配到长绒和繁殖.  相似文献   

7.
光控增绒即利用增绒专用棚圈控制光照强弱与时间长短,刺激产绒动物松果体增加褪黑激素的分泌,进而使绒山羊在非产绒季节产绒的技术。本试验通过对内蒙古阿尔巴斯型绒山羊进行光控增绒处理,研究非产绒季节光控增绒技术对绒山羊产绒性能的影响。将66只2周岁母羊随机分为控制光照增绒试验组和自然光照放牧对照组,每组33只,每月按时称量体重并采集绒毛混合样,分析试验期间绒伸直长度、细度、产绒量等产绒性状及体重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经光控增绒之后对照组和试验组羊绒平均细度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期间对照组山羊羊绒伸直长度为3.20 cm,试验组为7.85 cm,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山羊平均产绒量比对照组高56.5%~68.2%,差异极显著(P<0.01);光控增绒前后,两组绒山羊体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合试验结果,非生绒期通过光控增绒可促进羊绒生长,显著提高了个体产绒量;绒纤维长度增加,但绒细度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通过人为控制光照,探讨光照控制和通风设计对绒山羊在非产绒期绒毛生长和羊舍氨气(NH3)浓度的影响,为非产绒期绒山羊高效生态养殖提供理论依据。选取年龄、体重、胎次相近的56只3~4岁陕北白绒山羊空怀母羊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Ⅰ组为对照组,采用自然光照,试验羊12只;Ⅱ组为试验组,采用控制光照,试验羊22只;Ⅲ组在同等控制光照条件下,粗饲料饲喂量相同,精料水平饲喂量增加15%,试验羊22只。对照组采用完全自然光照;试验Ⅱ、Ⅲ组每日进行光照7 h(09:30~16:30),其余17 h(16:30~次日09:30)进入光控舍内进行光控处理,并设置不同的通风换气方案,测定试验羊绒毛生长性状和羊舍NH3浓度。结果显示,与Ⅰ组相比,Ⅱ、Ⅲ组试验羊末重和日增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平均日增重略高于Ⅰ组(P>0.05)。与Ⅰ组相比,Ⅱ、Ⅲ组可极显著增加绒毛混合重(P<0.01)、显著提高绒毛比(P<0.05)、极显著增加绒重(P<0.01),分别较Ⅰ组提高了68.40%和78.78%。Ⅱ、Ⅲ组绒毛混合重、绒毛比及绒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光照控制组可极显著增加绒纤维伸直长度(P<0.01),但在控制光照条件下增加精料摄入量对绒纤维伸直长度无显著影响(P>0.05)。与Ⅰ组相比,Ⅱ、Ⅲ组显著增加了绒纤维细度(P<0.05),但对绒纤维断裂强度无显著影响(P>0.05)。在每日清粪的基础上,在白天非光控时间(09:30~16:30)同时开启4个风机,可有效降低光控羊舍内NH3浓度。结果提示,在绒山羊非产绒期,通过光照控制可增加羊绒产量,但应适当降低日粮中营养素浓度,以保证绒纤维品质。同时,应根据圈舍空间大小,选择合适的风机数量和功率及清粪间隔,以保障圈舍内空气质量和试验羊健康。  相似文献   

9.
柴达木绒山羊主要数量性状表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柴达山绒山羊母羊的绒层厚度、粗毛长度、产绒量、体重、体长、体高、胸围、管围、体侧部绒纤维伸直长度和绒纤维细度进行了表型相关的测算,结果表明:(1)对育成母羊产绒量影响较大的三个性状按决定系数大小依次为体长、绒层厚度和体侧部绒纤维伸直长度,呈现正向影响;绒层厚度还与体长和绒纤维细度协同产生对产绒量的正向影响;体重和体高对产绒量有较小的负向影响。(2)对成年母羊产绒量影响较大的性状按决定系数大小依次为绒层厚度、体重、粗毛长度、体高、胸围和绒纤维伸直长度,其中粗毛长度和体高呈现负向影响,其余性状为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内蒙古白绒山羊种羊场、阿拉善白绒山羊种羊场和阿拉善右旗白绒山羊育种基地3个超细育种核心群379只2岁母羊为研究对象,对主要表型性状(体尺性状和绒毛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个育种核心群间体尺和绒毛性状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平均绒细度均在13.99μm以下,绒伸直长度之间差异均显著(P0.05),且阿拉善右旗绒山羊育种基地(7.90 cm)内蒙古白绒山羊种羊场(7.53 cm)阿拉善白绒山羊种羊场(6.59 cm);绒细度和绒伸直长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绒厚度与绒伸直长度、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抓绒后体重与体长、胸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绒山羊各性状对产绒量的回归方程为Y_1=44.99+43.26X_2+2.80X_6,各性状对抓绒后体重的回归方程为Y_2=5.48+0.19X_5+0.09X_6。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陇东绒山羊的选育和提高,组建了陇东优质高产绒山羊群,其成年公母羊产绒量分别为693.75±135.29 g和493.46±93.78 g,和陇东绒山羊新品系公母羊相比,产绒量显著提高(P〈0.05);公母羊羊绒细度分别为15.03±0.85μm和14.56±0.76μm,和陇东绒山羊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公母羊羊绒的自然长度分别为5.89±0.63 cm和5.26±0.37cm,和陇东绒山羊相比,差异显著(P〈0.05)。因此,陇东优质高产绒山羊产绒量高,羊绒纤维细、长、延伸性好,属优质山羊绒,符合国际羊绒精纺要求并达到了同类纤维理想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不同生态区藏山羊的产绒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永  王杰 《四川草原》1998,(3):57-62
选择青藏高原四个不同的生态区,对藏山羊的产绒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藏两个产区藏山羊的产绒量和绒的主要品质指标均高于四川两个产区,尤其是西藏阿里地区藏山羊的产绒量和绒的品质明显优于其他产区,四川茂县藏山羊的产绒量和绒的品质较差;同时,西藏两产区藏山羊的产绒量从年龄上看以4岁较高,从毛色上看以白色个体较高;四个不同生态区内藏山羊的产绒性能差异较大,越严酷的高寒生态条件,其产绒量越高,绒的品质越好。今后应根据不同的生态区按不同的生产方向对藏山羊这一宝贵的基因库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冷季暖棚饲养方式对鄂尔多斯细毛羊体重及产毛性能的影响,将选取的基础母羊、后备母羊、育成母羊、育成公羊分别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试验组于2012年12月7日—2013年1月31日,夜间圈入暖棚内饲养,对照组夜间在圈外饲养。记录冷季暖棚试验期间暖棚内、外夜间气温,比较各试验组及对照组在冷季暖棚试验期间的体重变化。冷季暖棚试验结束后,试验羊只继续饲喂至2013年6月初。试验结束时,分别测定并比较基础母羊、后备母羊、育成母羊的试验组及对照组产毛量、羊毛长度、羊毛细度。结果表明,冷季暖棚试验期内,圈内、外夜间平均气温相差9.76℃,圈内、外最低气温相差14.10℃;基础母羊、后备母羊、育成母羊试验组体重分别比对照组少下降3.57、2.98、2.74 kg,育成公羊试验组体重比照组多提高3.08 kg;基础母羊、后备母羊、育成母羊的试验组产毛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0.22 kg(P〉0.05)、0.11 kg(P〈0.05)、0.59 kg(P〉0.05);基础母羊、后备母羊、育成母羊的试验组羊毛长度分别比对照组增加0.40 cm(P〉0.05)、0.31 cm(P〉0.05)、0.25 cm(P〉0.05);基础母羊、后备母羊、育成母羊试验组羊毛细度均比对照组细,且细度分别降低了0.01μm(P〉0.05)、0.09μm(P〉0.05)、0.24μm(P〉0.05)。结果提示,冷季暖棚饲养方式可有效防止鄂尔多斯细毛羊掉膘,并可提高产毛量,增加羊毛长度,降低羊毛细度。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对111只山西省地方绵羊品种晋中绵羊的毛绒样品开展了细度、长度、强力、色度、光泽度、净毛率、油脂率、毛绒纤维类型等参数检测,旨在分析晋中绵羊毛绒品质和利用价值。结果表明,晋中绵羊羊毛平均净毛率为80.30%;通过纤维类型检测结果发现晋中绵羊含有绒纤维,平均绒含量为46.91%;晋中绵羊肩部的绵羊绒细度主体范围在19.01~23.00 μm之间,细度在19.00 μm以下的占18.02%,说明晋中绵羊整体细度较细;长度主体范围在20~60 mm之间,占样本总数的80.19%,长度范围较宽,长度分布较分散,个体差异较大。本试验发现了晋中绵羊能够生产绵羊绒,而且其中一部分纺织加工价值显著高于山羊绒和细羊毛。  相似文献   

15.
张惠萍  颜寿东 《青海草业》2009,18(1):15-16,14
青海细毛羊2岁母羊毛纤维细度明显细于公羊,差异显著(P〈0.05)。其它各年龄母羊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单位面积上毛纤维根数周岁母羊明显的少于公羊和其它年龄的母羊,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6.
对青海省柴达木地区青海高原毛肉兼用半细毛羊9个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遗传力估测。结果表明,初生重、断奶重、周岁剪毛量、羊毛细度、毛长、剪毛前体重、剪毛量都是高遗传力性状,也是青海高原毛肉兼用半细毛羊育种过程中的主要选择依据;断奶重、周岁剪毛量、剪毛前体重与剪毛量之间呈强正遗传相关,断奶重可作为对剪毛量进行早期选择的参数;断奶重与羊毛细度之间呈负遗传相关。  相似文献   

17.
同羊系是我国唯一的地方半细毛羊品种,年剪春、秋毛两次,本文就舍饲饲养方式下的同羊春季羊毛品质进行分析。主要对同羊春季剪毛量、净毛量、净毛率、羊毛纤维细度、长度、弯曲数、白度、羊毛颜色、油汗颜色及含量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加强基础母羊群营养与饲养管理水平,适当增加种母羊运动量和运动时间,均有利于改善毛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