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4、防止蚕病发生 蚕病会使蚕茧减产,茧丝质量下降.严重时会造成颗粒无收。蚕病的发生规律是春蚕期较少,夏蚕期增多,秋蚕期最盛。夏秋蚕期气温高,湿度大,病原物繁殖快.同时,从春天到夏秋蚕随着养蚕次数的增加,病原物积累多.致病力强。夏秋季桑树病虫害严重,桑叶质量不如春季好,蚕儿往往营养不良,抗病能力差,因此防治夏秋蚕病害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传染性蚕病的发生和蔓延与蚕的自身体质、病原菌、养蚕环境条件三者有密切关系.在养蚕过程中,蚕病的暴发往往与消毒不严、桑园病虫害交叉感染、饲养管理粗放等有关.传染性蚕病防治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法是围绕消毒和清洁饲养,切断病原传染途径,防止蚕感染,改善饲育条件,增强蚕儿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在实际生产上要把防病与饲养技术结合起来,走综合防治的路子,才能有效地控制传染性蚕病的发生,把蚕病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蚕茧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3.
蚕病的发生对养蚕生产危害较大,轻则使养蚕生产减产减收,重则使养蚕生产无产无收,特别是秋蚕期的气象和饲养环境条件,使蚕易感染蚕病,给养蚕生产造成很大损失.因此,严格做好秋蚕养蚕前的消毒防病工作很重要.近年来,随着"东桑西移"政策和云南省退耕还林的实施,桑园面积和养蚕规模不断扩大,而秋蚕期因蚕病造成的损失,据有关部门统计,部分地区达到20%以上,因此,在秋蚕期应认真抓好秋蚕养蚕前、养蚕中的消毒防病工作,切断环境中病原微生物对蚕体的感染,以保证养蚕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4.
正蚕病发生的实质是病原物、蚕儿体质与环境条件三者之间有机联系和相互制约的结果。因此,防治蚕病必须在认识和掌握蚕病发生规律的基础上,针对各地区各蚕期的生产特点,认真采取全面而有重点的综合防治措施,并贯穿到蚕桑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去,就能有效地控制和消灭蚕病,保证蚕茧的优质高产。1彻底消毒防病消毒是用一定的方法来消灭传染蚕病的病原物,是"防重于治"的重要措施。所以无论在养蚕前、蚕期中和蚕期结  相似文献   

5.
在养蚕过程中,蚕病的发生和蔓延往往与蚕的体质、病原体、环境条件3者密不可分,特别是农村蚕病的暴发往往与消毒不严、饲养管理粗放等有关.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才能有效地控制蚕病的发生和蔓延,确保农村养蚕无病、优质、高产,其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6.
夏、秋季养蚕有许多不利的因素。主要是病虫多、蚕病多、苍蝇多、蚕儿中毒多、气候变化大,稍有疏忽就会减产。养好夏、秋蚕,要根据各期特点,抓住以下几点。1 抓病虫防治,保证桑叶优质高产夏、秋季病虫危害严重,影响养蚕用叶,又传染蚕病。所以要及早治、连续治、普遍治、彻底防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桑园面积大幅度减少,其中蚕病的发生严重影响蚕农的收入.结合生产实际,笔者就秋蚕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探讨,以促进秋蚕的健康养殖. 一、蚕病发生情况调查 在养蚕过程中,特别是在老蚕区,蚕病发生的种类很多,主要是发病率高、危害重的三大传染性蚕病(病毒病、真菌病、细菌病)居高不下.其在中晚秋每年造成的损失大约15%~20%,特殊年份高达25%~30%.棠张镇现有新老桑园1 333.3 hm2,正常情况下中晚秋可养蚕2.5万张左右,如平均每张产茧37.5 kg,因各种蚕病每年损失蚕茧近160 t,相当于拥有106.7 hm2桑园的一个重点村全年蚕茧产量,按中准价13.0元瓜g计算,每年收入减少200万余元.  相似文献   

8.
随着养蚕实用技术的普及应用,广大蚕农生产管理水平的逐步提高,影响蚕茧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是控制蚕病的发生。蚕病发生的轻重直接影响养蚕的收益。基于此,分析几种蚕病发生的病症、病源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蚕病的发生和蔓延与蚕儿的体质、病原及环境条件3者有密切的关系,要想获得蚕茧的优质高产就应根据各类蚕病的发生规律,各地具体情况、不同季节,针对发病的机理,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蚕病防治方针,把各项防病方法和养蚕技术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杨斌  张冬玲 《油气储运》2005,(10):22-22
随着养蚕技术和综合防治能力的提高,我国不少地区开始采用大棚养蚕。大棚养蚕有许多优点:一是省工省力,有利于规模化生产。由于大棚养蚕采用条桑育,可以免除室内养蚕中的给桑、抬蚕、扩座、除沙、倒沙等工序,从而大大地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二是降低养蚕成本约35%,蚕农纯收入可增加3~4倍。三是养蚕环境得到改善,蚕茧量有所提高。大棚空间大,利于通风换气,蚕座稀,蚕儿生长环境好,有利于防治蚕病,上茧率和茧层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正>夏秋季是一年中养蚕的重要季节。我省夏秋蚕一般可分夏蚕、早秋蚕、中秋蚕和晚秋蚕4个蚕期。每年6月~10月都适宜养蚕,时  相似文献   

12.
一些养蚕的老蚕区,常年因蚕病而减少蚕茧15%左右,夏、秋季节严重发病地区有时高达50%,个别养蚕户甚至失收.因此,老蚕区养蚕场(户)要提高蚕茧产量,必须进行蚕病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1999,(8)
增养秋蚕,提高桑、蚕具利用率是提高蚕农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秋蚕由于继春、夏蚕之后,连续养蚕,在饲养环境中留存的病原体多,容易发生蚕病。为减少秋蚕蚕病的发生,应抓好以下工作:1.抓好环境消毒,提高消毒效果养蚕生产中,因消毒不严、病死  相似文献   

14.
张华东 《新农村》2003,(9):16-16
夏秋季气温高、雨水多,加之前批蚕的病原积累,是养蚕的不利时节.但只要管理到位,防病措施落实,照样可以控制蚕病,取得好的经济效益.饲养夏秋蚕关键要做到以下6点.  相似文献   

15.
僵病的有效防治是秋蚕饲养获取丰产的重要环节,因而一定要重视秋蚕僵病防治。结合歙县僵病发生特点,分析了秋蚕僵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提高蚕饲养户养蚕技术水平等防治方法,为获取秋蚕的丰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正> 大蚕期是养蚕投劳最多的时期,既与农忙逗工,又易发生蚕病。现介绍一种省工、省力、省投资且更便于熟蚕自动上蔟的大蚕简易蚕台饲养技术。  相似文献   

17.
小蚕共育是把蚕儿集中在一起饲育,然后分给蚕农饲养的一种分段养蚕方法.小蚕共育有利于消毒防病、小蚕护理、蚕体强健,为养好壮蚕打下基础.同时,可节省劳力、房屋、工具燃料及消毒药品等,从而降低养蚕成本,增加蚕农收入.  相似文献   

18.
目前,农村蚕病防治过程中普遍存在养蚕环境病原污染严重、消毒技术不到位、用药不科学、养蚕周边大环境污染严重、假劣蚕药多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及有效提高农村蚕病防治水平,从严格消毒、加强管理、正确诊断、应急防治等方面,提出了蚕病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桑树在生长过程中,常会遭受各种病虫的危害,轻者降低桑叶产量和质量,重者导致桑树死亡.据国内外报道,桑树病虫害可诱致蚕病蔓延流行,用病虫危害的桑叶养蚕,可导致蚕儿生命率和茧丝质量的降低.因此,桑树病虫害已成为当前影响蚕业发展的重要灾害.为了有效地防治桑树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保证桑叶高产优质和养蚕安全,必须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掌握病虫害发生规律,在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的前提下,协调各类防治方法,因时、因地、因桑树制宜,采用人工器具捕捉,保护天敌,检疫危险性病虫等有效手段,适时施用高效、低毒、广谱农药,以提高防治效果,确保桑叶质量的提高和蚕事安全.  相似文献   

20.
由于有文化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创业,时下农村蚕事从业人员多为老弱妇孺,分散饲养,浪费工时,同时没有专用蚕室,大小蚕在同一间房饲育,消毒不彻底,防病不到位,易发生蚕病,影响养蚕效益.实行小蚕共育,搞好小蚕饲育,专室专具专人饲养小蚕是防治蚕病、提效省时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