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猪腔前卵泡分离的因素,建立有效分离猪腔前卵泡的方法。【方法】以猪次级卵泡为对象,比较4种分离方法和11种卵巢状况对猪次级卵泡采集数量的影响。【结果】针刮法分离猪次级卵泡的数量((14.37±2.29)枚)极显著高于剪碎法((5.62±2.67)枚)、显微分离法((8.28±2.53)枚)和酶消化-机械分离法((8.86±1.91)枚),而且针刮法的处理时间((15.29±1.82)min)较其他3种方法短((20.51±1.99)min(、59.24±4.59)min(、40.59±2.67)min),分离得到的次级卵泡体外培养3 d后,存活率在针刮法(53.29%)、剪碎法(51.08%)、显微分离法(49.87%)之间无明显差异,但均极显著高于酶消化-机械分离法(28.31%)。从不同质量卵巢中采集的次级卵泡数量有较大差异,质量为3.0~≤8.0 g((15.36±2.32)枚)的卵巢得到的次级卵泡数量较≤3.0g((6.31±2.19)枚)和8.0 g((7.83±2.71)枚)多。卵巢有无黄体与次级卵泡的采集数量无明显关系;卵巢上不同大小的可见卵泡数量和分布与腔前卵泡的采集数量相关,卵巢上可见卵泡均衡分布,中、小卵泡较多而无大卵泡,无论黄体存在与否,均可获得较多次级卵泡。【结论】针刮法是分离猪次级卵泡的一种有效方法;在分离卵泡时,要选择质量在3.0~8.0 g,且有可见中、小卵泡均衡分布而无大卵泡的卵巢。  相似文献   

2.
大白菜的花叶病几年来(1984~1988)经我们的调查和鉴定,证实辽宁省主要毒原应是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 TuMV)约占鉴定的91.28%,还有一些系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 CMV)。1985~1987年在大连、瓦房店等地采得一个新分离物(BV-wa),经系列鉴定,证明它是大白菜上的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 Brassica pekinensis isolate, TMV-Bp)。这是我省过去未曾发现的大白菜上新毒原,亦称大白菜第三类毒原。兹将试验结果简叙于后。  相似文献   

3.
大白菜花叶病毒病是世界广泛分布的病害,在国内分布于东北三省,黄河流域及西北大白菜产区。经我们初步分离和鉴定,沈阳地区大白菜的毒原主要是芜菁花叶病毒弧丁1号(Turnip Mosaic virus K_1=TuMV-K_1)。不同品种感病能力不同,说明各品种间存在着对TuMV抵抗能力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和检测大白菜延伸DNA纤维。[方法]以大白菜幼叶为材料,采用刀切分离细胞核、SDS释放DNA、盖玻片滑动牵拉DNA的方法,首次获得大白菜DNA延伸纤维。[结果]以基因组DNA和25SrDNA为探针进行原位杂交检测,该DNA纤维长度大约为1.93Mb,25SrDNA在大白菜基因组中的拷贝数在258-687之间。该方法获得的DNA延伸纤维平行、清晰、适合FISH分析。[结论]该研究将会促进大白菜基因图谱的构建和组织分析。  相似文献   

5.
大白菜黑斑病病原鉴定及品种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辽宁省大白菜黑斑病进行调查、病样采集、病菌分离及形态鉴定,并对12份大白菜品种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大白菜黑斑病由芸薹链格孢引起,12份大白菜品种对黑斑病抗性存在较大差异,感病品种有孙家湾5号、天津小青、河头早,中抗品种有辽白21号、辽白7号、辽白12号和辽白8号,抗病品种有辽白19号、辽白22号、辽白10号、秋绿75和水师营10号。  相似文献   

6.
建立葡萄和大白菜中防腐保鲜剂仲丁胺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柱前衍生的检测方法。样品中的仲丁胺经过水蒸气蒸馏分离,2,4-二硝基氟苯(DNFB)衍生,超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结果表明,仲丁胺在0.01~5.00mg/L范围内浓度和响应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97。在0.1、1.0和5.0 mg/kg添加浓度下,平均回收率73.9%~85.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0%~9.8%(n=5),仲丁胺在葡萄和大白菜中的定量限(LQD)均为0.005mg/kg。该方法快速、高效、准确度高,适用于葡萄和大白菜中仲丁胺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利用我国新筛选的6种鉴别寄主和新的株系划分方法,对山东大白菜 TuMv6个分离物进行株系分化鉴定。结果表明,引起山东大白菜病毒病的主导毒原 TuMV6个分离物,同属于海洋白菜株系;同一株系在同一寄主上出现不同反应症状,确认存在着不同的侵染类型。  相似文献   

8.
2015—2017年对采自山东、河南、辽宁、黑龙江及陕西等省份的具有TuMV症状的大白菜、萝卜样品进行检测,测序获得了214个TuMV CP序列。系统进化分析显示3个特点:各地大白菜、萝卜TuMV CP序列分离物大致归属于world-B和basal-BR 2个组;TuMV分离物归属既有寄主关联性,又有地域性;同一地点的物种内TuMV分离物表现较好的一致性,但也存在多样性。研究结果为十字花科蔬菜抗TuMV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光学和电子显微镜技术对大白菜叶柄黑点症细胞显微结构进行观察研究。光学显微镜观测结果表明,大白菜叶柄上的黑点少则由2~3个细胞、多则由20~30个细胞组成;电子显微镜观测发现,发生黑点症的细胞细胞壁扭曲变形、叶泡和线粒体等细胞器降解破坏、多泡体形成、细胞核形状发生改变、质壁分离等典型的植物细胞程序化死亡的基本特征,由此推测,大白菜叶柄黑点症是大白菜在受到过量氮肥等逆境条件下发生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新农业》2021,(1)
正春茬大白菜"金荣春""金华春""金富春"和"金贵春"这4个品种都是由辽宁皇姑种苗有限公司和辽宁益久祥种苗有限公司合作选育完成的,在2018年5月18日完成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编号分别为GPD大白菜(2018)210790、GPD大白菜(2018)210788、GPD大白菜(2018)210789、GPD大白菜(2018)210787。  相似文献   

11.
大白菜雄性核不育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及AFLP分子标记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基因定位是遗传研究的重点内容,也是育种工作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以大白菜雄性不育两用系‘大阳AB系’和大白菜系列初级三体为材料,对决定大白菜雄性不育性的核基因(ms)进行染色体定位和分子标记筛选,旨在为其分子克隆和遗传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基因的染色体定位采用初级三体遗传分析和χ2测验法,分子标记采用AFLP分析方法。【结果】大白菜‘大阳AB系’的雄性不育系(msms)×大白菜系列初级三体(Tri-1、Tri-2、Tri-3、Tri-4、Tri-5、Tri-6、Tri-7、Tri-8、Tri-9)的9个杂交组合中,F1均为可育株;从F1选出三体植株进行自交和测交,其自交子代(F2)和测交子代(Tc)中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分离比例,只有Tri-4表现为15.5﹕1(F2)和3.24﹕1(Tc)、不符合孟德尔的单基因遗传分离比例(3﹕1和1﹕1),其它三体在2.60﹕1~3.76﹕1(F2)和0.81﹕1~1.48﹕1(Tc)、均符合孟德尔的单基因遗传分离比例(3﹕1和1﹕1),这表明该雄性不育性的遗传与Tri-4的遗传表现一致,即确定该雄性不育性的基因位于大白菜4号染色体上。基于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分离的三体遗传分析表明,该雄性不育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的近着丝点区域,通过对124个AFLP引物组合的筛选,初步获得了一个与雄性核不育基因位点连锁的AFLP标记E34M49(398 bp),遗传距离约为1.2 cM。【结论】利用初级三体遗传分析首次将大白菜雄性核不育基因定位在第4号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12.
优质桔红心大白菜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利用分子育种手段开展了优质桔红心大白菜(Brassica rapa L.ssp.pekinensis)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研究。我们克隆了控制大白菜桔红心的关键基因BrCRTISO,分析了桔红心、白心大白菜之间BrCRTISO基因的结构差异。根据启动子和编码区序列的差异,筛选出了与桔红心紧密连锁的SNP和InDel分子标记。在传统有性杂交的基础上,利用上述SNP和InDel标记对后代分离群体进行辅助选择,筛选出了早熟、优质、抗病的桔红心优异纯系种质08428、08460、08468、08469自交不亲和系。利用上述4个纯系配置组合,选育出了早熟优质抗病的特色大白菜新品种"天正桔红65"、"天正桔红62"。连续多年(2010—2016)种植试验及抗病性鉴定的结果表明:这两个新品种抗病性强,适宜春秋种植,早熟(55~60天);叶球中小型,桔红色。其中"天正桔红65"β-胡萝卜素含量高达26.163 mg/g DW,是普通大白菜的11.15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口感品质极佳。2014年,"天正桔红62"成为泰安市岱岳区地理标志性产品(商标注册号:13066669)。2015—2016年,两个品种通过了国家、省(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鉴定)。本研究是利用分子育种手段快速培育优良大白菜新品种的成功范例,可为其它生物分子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筛选利用生防菌防治大白菜软腐病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大白菜软腐病危害重,防治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从病区健,病株作物根际上分离到126株细菌,通过菌株离体拮抗性能,菌株荧光反应,菌株处理后大白菜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对贫栽和田间小区大白菜软腐病的防治等试验,获得了B11,B12,J1B等3个较理想的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14.
十字花科根肿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概述了根肿病的危害与发生、病原菌的基本特征、病原菌的分离提纯与人工接种方法以及十字花科大白菜抗根肿病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5.
为摸清大白菜核不育复等位基因在3种生态型大白菜品系中的分布特性,利用基因型为MsMs的大白菜纯合显性雄性不育株为母本,与68个正常可育的直筒、卵圆和平头型大白菜可育品系杂交,统计后代育性分离比例,鉴定各品系基因型,计算不同生态型可育品系在核不育位点上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结果表明,直筒型大白菜可育品系以纯合隐性基因型msms为主,占71.43%。可育基因ms频率为76.79%,恢复基因Msf频率为23.21%;卵圆型大白菜可育品系3种基因型MsfMsf,Msfms和msms分别占42.42%,39.40%和18.18%。Msf基因频率为62.12%,ms基因频率为37.88%;平头型大白菜可育品系以纯合隐性基因型msms为主,占57.14%。Msf基因频率为33.33%,ms基因频率为66.67%。直筒型和平头型大白菜可育品系的核不育复等位基因位点上以ms基因为主,而卵圆型大白菜可育品系的核不育复等位基因位点上以Msf基因为主。  相似文献   

16.
<正>大白菜在种植上具有好管理、投入少、产量高的特点,在食用上具有适口性好,食用面广的特点。为此,搞好大白菜的种植,是农民致富的一条好途径。一、品种大白菜是冬春的主要食用蔬菜,同时也是大白菜的主要茬次。因此,种好秋季大白菜关系重大。生产上影响大白菜高产的主要原因是生长季节灾害性天气多,病害(主要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严重发生。因此,生产上要围绕防治三大病害来提高大白菜的高产稳产。大白菜品种很多,可分  相似文献   

17.
秦杂2号     
选育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品种来源02CMS14&#215;02S28,原名金秋66。母本02CMS14是以大白菜CMS3411-7不育源为不育胞质供体、以石特1号大白菜自交分离后代中选育的优良自交系S14为受体,通过采用杂交、连续回交等方法,获得的不育株率100%、不育度95%以上的大白菜胞质雄性不育系;父本02S28是从陕西关中地方品种宝鸡二包头中选育的自交系。  相似文献   

18.
大白菜是冬春的主要食用蔬菜,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种好秋季大白菜意义重大。生产上影响大白菜生长的主要原因是生长季节及灾害性天气多,还有病害(主要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严重发生。文章从大白菜播前准备、施肥技术、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秋季大白菜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以"北京新3号"大白菜为试材,在露地生产条件下,研究了两种聚合物包膜尿素(CRF-Ⅰ、CRF-Ⅱ)及硝化抑制剂结合尿素(DCD)对大白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FP)相比,CRF-Ⅰ处理下大白菜产量提高了6.40%,CRF-Ⅱ、DCD处理下大白菜产量分别降低了1.48%、2.09%;CRF-Ⅰ、CRF-Ⅱ及DCD处理均能显著降低大白菜叶片中硝酸盐含量并提高VC、还原糖、粗纤维含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贮藏方式对大白菜贮藏品质的影响,为大白菜的采后保鲜技术提供参考。[方法]以大白菜为试材,将其置入0℃冷库(0.03 mm PE袋包装)和传统窖中,在100 d贮藏期间内测定大白菜中与叶绿素降解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冷库贮藏能够有效地延缓大白菜的水分损失,维持叶绿素含量,较好地抑制了参与叶绿素降解途径的相关酶活性,其中包括脱镁叶绿素酶(Pheophytinase,PPH)活性、叶绿素酶(Chlase)活性、脱镁螯合酶(Mg-dechelating)活性,而叶绿素过氧化物酶(chlorophyll-peroxidase,Chl-POX)被证实不是参与大白菜叶绿素降解的关键酶;除此之外,还较好地维持了大白菜叶绿体的完整性及其数量。[结论]0℃冷库贮藏结合0.03mm PE包装可有效抑制大白菜叶绿素的降解,对其保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