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官司"私了"有后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中,大凡遇到矛盾或纠纷,人们不外乎通过“公断”或“私了”的方式解决。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不上公堂,不经司法手段而私下了结,往往引发出一幕幕不该发生的悲剧。 案例一:2001年9月,苏北某医院因误诊造成一妇女死亡,院方考虑评优升级,欲“私了”-作定额赔偿。死者家属则进一步纠集众人到医院闹事,并扬言要把尸体抬到办公区。此后,虽经艰苦努力,双方达成协  相似文献   

2.
现实生活中,人们在遭遇人身伤害纠纷时往往会寻求私了.然而,许多"私了协议"最终却未能了结纠纷.这是为什么? 实施欺诈胁迫,"私了协议"当然无效 2012年1月9日上午,卓婷独自骑摩托车途中,被胡建驾驶的小车追尾撞倒,并被胁迫在胡建拟定的协议上签了字,表明"此事已了结,今后互不再找".可经医院治疗,虽住院33天、花去3万余元医疗费用,卓婷仍被落下9级伤残.而胡建以所持协议为凭,拒绝继续承担任何费用.  相似文献   

3.
正"私了"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协商和解,是指在发生人身、财产损害等纠纷后,当事人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依照法律规定和道德规范,直接进行磋商,自行解决争议。那么,私了协议效力如何、隐患何在呢?显失公平,受害人可追加赔偿案例:周某同朋友吃夜宵时,与邻桌王某发生打斗,被后者用凳子砸伤左手。次日,纠纷双方在派出所民警调解下达成如下协议:"王某赔偿周某医药费800元,此调解为一次性终结,以后双方互不相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社会犯罪私了现象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传统文化讲“和为贵”,法治观念淡薄,人治气息浓厚。特别在农村,很多人忌讼、厌讼,甚至谈讼色变,认为打官司是一种丢人现眼的事,会让别人议论。而且,农村的犯罪分子往往与被害人沾亲带故,犯罪后调解说情的人都是些在本村或本地有影响的人物,被害人碍于情面,往往放弃报案,选择私了。 多年来,私了现象常见于一些民间民事纠纷,当前农村犯罪私了现象正愈演愈烈,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一些长期从事农村法律工作的律师认为,乡村犯罪私了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当代中国农村由传统乡土社会向现代法治社会艰难转型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5.
交通事故发生后,有些当事人因亲戚、熟人关系,考虑到不伤和气,愿意自己私下解决,还有的担心公安交警部门处理不公,处理时间过长,也选择“私了”。用“私了”的方法处理交通事故实不可取,它将给受害人带来种种难以预料的麻烦。一日,村民钟某驾驶摩托车去赶集,在公路上与同是驾驶摩托车的王某相撞,造成钟某右手骨折。钟某与王某是同乡,双方都很熟悉,所以在事故发生后,俩人想到的不是去报案,而是“私了”。经过协商,王某愿赔偿钟某7000元钱医疗费及其他补偿。但是,钟某在治疗期间,伤口出现化脓,最终用去了1.2万元医疗…  相似文献   

6.
律师同志:最近,我驾驶摩托车去赶集,在公路上与违章占道行驶的同乡王某驾驶的摩托车相撞,造成我左手骨折。因是同乡,我就没有报案而由王某赔偿4700元医药费“私了”。但是,经住院治疗我实际花了12000多元医药费,为此,我要求王某再赔偿7300元医药费,被其拒绝。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前不久,我骑车时被杜某开车碰倒,人未伤着但车被碰坏。杜某可能是害怕被扣分,就提议私了,并答应为我买辆新车。我表示同意,就没有报警。可在撤离现场后,他就反悔了,只同意负责修理。对这种出尔反尔的做法我很气愤。请问,对这种“私了”未了的事故,能否再请求交警部门处理?  相似文献   

8.
正【案例】2008年7月10日晚,杨某到同村邻居范某家商量事情,碰巧范某夫妇外出,只有范某20岁的女儿在家。因为同村人比较熟悉,范某的女儿让杨某在屋里等,不料杨某趁机强奸了她。范某怕事情张扬出去毁了自己女儿的名声,忍气吞声答应了杨某的私了条件,收取杨某5万元赔偿费而没有报警。后杨某在别人面前炫耀时无意泄露此事,继而被逮捕并被检察机关诉至法院。人民法院最终判决被告人杨某犯强  相似文献   

9.
张木生 《新农村》2009,(8):34-35
编辑同志: 2009年4月初,我妻子被一辆农用车刮倒受伤住院一个多月.住院半个月后,我因经济困难一时拿不出更多医疗费,便找到肇事者刘某要他支付费用.刘某要我们与他签订一次性私了协议,否则不给钱.在他的要求下,我以我妻子的名义与他签订了协议,言明此次交通事故就此一次性了结,以后概不负责,刘某根据协议当场一次性付给医疗费等一切费用2 600元.  相似文献   

10.
潘律师 《新农村》2008,(8):36-36
编辑同志: 前不久。我骑自行车时被孔某驾车碰倒,人未伤着,但车被碰坏。孔某可能是害怕被扣分,就提议私了。说为我买辆新车。我表示同意,就没有报警。可在离开现场后,他就反悔了,不同意购买新车,只同意负责修理。对这种出尔反尔的做法我很气愤。请问,对这种“私了”未了的事故我能否再请求交警处理?  相似文献   

11.
有这样一位打工者段某,在2000年初受雇于一同村人丁某,前往广东省澄海市一石场打石。5月23日,段某正在打钻时,上面石块大面积塌方,段某的右脚在腰部处被打断,经医院抢救,生命虽脱离危险,但右大腿下三分之一处被截肢。段某在医院治疗20多天后,在没有找当地劳动管理部门或法院处理的情况下,私自与石场私了,仅得三千多元伤残补助、一千多元误工工资即回老家。回家后,由于伤口未痊愈,受到感染并发骨髓炎,用去医疗费数千元,只好东挪西借,现在没有钱再继续治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侵害…  相似文献   

12.
辛祥 《新农村》2007,(10):35-35
编辑同志:一年前,我与男友蒋某口头约定“试婚”两年。试婚期限未满,我和蒋某均发觉对方并不适合自己,商量后准备解除试婚关系,但不知是否合法。请问:“试婚”分手,能否“私了”?读者刘红梅刘红梅读者:《婚姻法》第8条规定:“要求结婚的男女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  相似文献   

13.
当下,民间借贷活动日趋活跃,资金出借人的经济风险也越来越大,在民间借贷逾期违约的案件中,老板"跑路潮"频繁上演.如何顺利讨回借款,法律上的三大"法"宝不可不知. 法宝一:诉前保全 案情:2013年2月,在某机关上班的李某将积攒下来的20万元现金借给做媒炭生意的赵某,双方约定,借款期限为一年,年利息15%.  相似文献   

14.
为保证道路交通的畅通、有序,新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规定:“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然后自行协商损害赔偿事宜。”笔者在从事多年的基层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中发现,发生农机事故时双方私自了结,存在许多后患.甚至使案件复杂化,给社会带来危害。  相似文献   

15.
2004年3月,李某为了播种木耳,在宝鸡市马头滩国有林场盗伐林木7.4m《'3》.案件审理过程中.法官经过走访认为李某平时表现尚好且家庭困难,于是从山地绿化角度出发,判令其在一定的期限到指定的国有林场,植树1 200棵,保证成活率在85%以上,以折抵其被判处的3000元罚金.此案宣判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人民日报》等诸多媒体进行了报道,称这是"一个充分体现了人性化执法的典型案例",认为"植树折抵罚金"既保证了刑事判决得以充分实施,又妥善解决了部分犯罪分子缴纳罚金能力不足的矛盾,还矫正了犯罪行为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可谓一石三鸟,一举三得.  相似文献   

16.
人治思想根深蒂固,农民认为钱和权比法更能解决问题为什么农村发生违法案件,受害农民往往选择私了而不诉诸法律?为什么农民合法权益受到侵害,首选上访之路而不是法律途径?依法治国,是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法治思维与主张,是保障国家健康发展的基石。作为中国社会的末梢神经,农村法治建设对整个国家的民主法治进程尤为重要,但是在缺少法治传统的农村社会,这项工作依然艰巨。  相似文献   

17.
目前,利用银行自动取款机实施诈骗的案件呈增多的势头,警方和银行提醒人们要增强防范意识. 据业内人士介绍,利用银行自动取款机实施诈骗的作案手段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假冒银行名义,利用所谓的"通知"、"公告"诈骗.据调查,凡是发生过诈骗案件的自动取款机,均发现有犯罪嫌疑人假冒银行名义张贴的虚假取款告示,如有的虚假告示称:"尊敬的客户:因本行电脑自助终端系统维护改造.  相似文献   

18.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制度推进器之一,农民对其敬畏而不予高度支持,昭示着"法律下乡"的不理想.困境的出路可能在于,治理者与参与者的良性互动,但关键在于治理者真正做到与环境的构成相符合基础上,持续不断地通过具体案件的效率与公平的处理来落实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9.
延寿县农委紧紧围绕"保稳定促发展"这一主题,始终把涉农信访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农村税费改革以来正全县接待涉农上访累计2300人次,落实维权土地案件210起,裁决土地矛盾纠纷案件73起,答复人大代表涉农建议26件,案件办结率达90%.  相似文献   

20.
一、农村法治建设滞后的原因分析 近30年来,我国农村法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第一,农村存在不容忽视的矛盾问题.有邻里之间发生的争田、争水、争林、争宅基地等矛盾;有因为不懂法、不守法酿成的恶性刑事案件;"私了"现象较多,有的人以习惯代替法律,发案不报;有些地方农民生活散漫,文化生活贫乏,赌博,吸毒贩毒等现象呈蔓延之势;也有因为基层干部作风简单粗暴、甚至违法违纪而引发的各种矛盾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