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两迁”害虫防治贵在“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两害虫近两年已成为严重威胁隆林县水稻生产的自然灾害之一。文中介绍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在隆林县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发生特点,并提出相应防治措施:相关部门做好稻飞虱、稻纵卷叶螟预测预报;群众及时、准确做好防治工作;搞好水稻健身栽培、提高水稻抗虫性。  相似文献   

2.
《湖南农业》2012,(2):6
陵两优674水稻(湘审稻2011005)是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共同选育的两系杂交中熟早稻,适宜在湖南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早稻种植。  相似文献   

3.
两系杂交稻稻曲病发生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控制日益严重的两系杂交稻稻曲病的危害,分别对不同杂交组合按新分级标准系统调查田间病情,并进行多种田间小区药剂试验和综防示范,探讨两系杂交稻稻曲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结果表明,两系杂交稻稻曲病的发生与组合的抗性密切相关,稻曲病的田间发生用逻辑斯蒂曲线模型拟合,防治稻曲病的药剂以瘟曲克星的防效最好,防治适期足水稻孕穗未期至破口期。对感病绘经剂防治药两次比施药一次效果好;以推广抗病 基础的综合防治措施切实行可行,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湖南农业》2012,(2):5
株两优729水稻(湘审稻2011002)是由湖南省水稻研究所和株洲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共同选育的两系杂交中熟早稻,适宜在湖南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早稻种植。  相似文献   

5.
《湖南农业》2012,(2):5
株两优10水稻(湘审稻2011003)是株洲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两系杂交中熟早稻,适宜在湖南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早稻种植。  相似文献   

6.
稻麦两熟制农田不同土壤耕作方式对稻季CH_4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稻麦两熟制农田不同土壤耕作方式对水稻生长季CH4排放的影响,为长江下游稻麦两熟制农田温室气体减排提供对策。【方法】采用裂区设计,利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研究麦季土壤耕作方式(免耕、旋耕和翻耕)和稻季土壤耕作方式(旋耕和翻耕)对水稻生长季CH4排放的影响。【结果】稻麦两熟制农田不同土壤耕作方式下水稻生长季CH4排放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移栽至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CH4累积排放量占全生育期排放总量的比例为64.73%—86.84%。水稻生长季CH4排放总量麦季免耕极显著高于麦季旋耕和麦季翻耕,平均增加53%和24%;稻季翻耕较稻季旋耕平均增加CH4排放量10%,差异达显著水平。不同土壤耕作处理稻季CH4排放总量为:麦季免耕+稻季翻耕麦季免耕+稻季旋耕麦季翻耕+稻季翻耕麦季翻耕+稻季旋耕麦季旋耕+稻季翻耕麦季旋耕+稻季旋耕,"单位产量的CH4排放量"表现趋势相同。水稻生长期内CH4排放通量的季节变化和土壤Eh呈极显著负相关,CH4排放总量与0—5cm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麦季土壤耕作方式和稻季土壤耕作方式对水稻生长季CH4排放总量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在长江下游稻麦两熟制农田采用周年旋耕措施能有效减少水稻生长季CH4的排放。  相似文献   

7.
水稻生产和专业习惯上将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统称为两迁害虫.湛江气候条件特殊,两迁害虫具有迁入早、峰次多、危害重、防治难度大等特点,根据历年测报资料,总结出两迁害虫的发生规律,并结合防治实践,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湖南农业》2011,(2):10
陵两优916水稻(湘审稻2010008)是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两系中熟偏迟杂交早稻,适宜在湖南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早稻种植。该品种全生育期111天左右。株型较紧凑,茎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怀宁、潜山、太湖、宿松、望江、枞阳、岳西、桐城 8县及安庆市郊田间调查结果研究表明 :两优培九在安庆市作一季中稻栽培病虫害发生种类多、数量大 ;危害较重的主要是水稻二代螟、三代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水稻纹枯病、稻曲病、小球菌核病。综合防治措施上 ,以搞好健身栽培为基础 ,同时 ,及时采用安全、高效农药进行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10.
2010年以来,环江县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出现新的变化,其主要特点是迁入早、虫量大、危害重,是目前水稻生产的两大主要害虫。根据该县历年田间测报资料,总结出"两迁"害虫的发生规律,并结合当地的防治实践,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对龙川县水稻常见病虫害(水稻烂秧病、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稻飞虱、稻蓟马、稻杆蝇、稻纵卷叶螟)的危害特点及防治措施进行阐述,以提高其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12.
该文通过对杂交水稻"两优8106"直播栽培技术的探讨,总结了直播稻的生育特点,运用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化学调控、适时除草等技术手段,达到高产低本高效的目的,稻谷平均产量可达10500kg/hm~2,比移栽稻增产1125kg/hm~2。  相似文献   

13.
"两迁"害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对主产区水稻危害重,严重影响粮食产量.总结了近十年岳阳市"两迁"害虫发生情况,分析了"两迁"害虫逐年加重的原因,提出应通过科学防治减轻"两迁"害虫危害,确保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4.
Y两优646(Y58S×F646)是由湖南长沙金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共同选育的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该品种已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湘审稻2011019)。2011年在武义县进行试种、示范,表现产量高、分蘖力强、抗倒抗逆能力强、熟期适中等特点,具有较大的示范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5.
杂交稻新组合Y两优318是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利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育成的不育系是以Y58S为母本、以自选恢复系R318为父本选育成的感温型两系杂交稻新组合,于2013年1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粤审稻2013020)。该组合具有高产、中抗稻瘟病、耐寒性中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水稻"两迁"害虫是指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两大迁飞性害虫.2008年在邵东县大暴发,迁入时间早、数量大,迁入次数多,发生极不整齐,在部分地方危害严重.主要原因是特殊、复杂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食物来源,部分农户防治技术不当也加重了损失.在"两迁"害虫的防治技术上,应提高预测预撤水平、选择耐害性较强的水稻品种、加强田间肥水管理、科学施用化学农药.  相似文献   

17.
<正> 麦稻两熟栽培是和田河流域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气候资源发展农业生产的一种科学种植方式。它把两季作物紧密结合起来,在一年内夺取麦稻双高产。近年来,这项栽培在和田县获得了新进展。 一、麦稻两熟栽培的兴起和发展 和田河流域于麦收后复种水稻始于1960年,当时复播水稻面积3 000亩,其中和田县2 800亩,主要分布在罕艾列克乡的下潮地一带,种植的品种为白芒稻和黑芒稻,亩产稻谷100kg左右。麦后复播水稻之初,稻农未掌握好复种技术,加之施肥少,土壤瘠薄、杂草多,管理不及时,水稻产量较低,  相似文献   

18.
李丽丽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6):146-147
通过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药效试验,明确了扑虫净是一种替代“二高”农药甲胺磷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理想药剂,每667m2用扑虫净60ml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9.
李龙 《中国农垦》2021,(4):F0004-F0004
近年来,安徽农垦华阳河农场把稻渔综合种养作为首位产业,以水稻和水产“两水”产业为抓手,积极发展粮食生产和特色水产养殖,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6.2万亩。2020年,农场“5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获国家批准;6个粮食和豆类产品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  相似文献   

20.
利用自育的优质水稻两用核不育系2136S与恢复系多系1号配组,育成了优质两系杂稻新组合两优211。经两年贵州省杂稻区试鉴定,两优211平均每667m^2产量511.5kg,比对照平均增产3.2%。一年生产试验鉴定,平均每667m^2产量491.1kg,比对照平均增产14.9%。稻瘟病接种和自然鉴定结果表明,两优211对稻病有较好的抗性。稻主理化指标测试和食味鉴评结果米质优良,两优211于2000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目前中高海拔地区调整种植业产业结构,发展优质米及晚3系列的替代组合之一,具有较好的示范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