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咸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展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介绍了咸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展,探讨其发展对策,并建议该市:(1)收集与整理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2)着重申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领衔申报砖茶技艺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实现传统特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理标志双重保护;(5)重点建设通城县麦市镇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6)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7)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双重保护;(8)建立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文化产业;(9)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教育。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大别山区黄冈特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理标志保护现状,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收集、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地理标志申报、质量标准建立、品牌培育、旅游开发、产业扶贫开发等方面,探讨了其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黄茶是六大基本茶类之一,为我国独有、较古老的茶类。本文介绍了我国黄茶的地理标志与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完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系统、加强国家级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加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护品牌类文化遗产、申报中国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等5点促进黄茶地理标志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黄茶的地理标志与文化遗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茶是六大基本茶类之一,为我国独有、较古老的茶类。本文介绍了我国黄茶的地理标志与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完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系统、加强国家级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加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护品牌类文化遗产、申报中国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等5点促进黄茶地理标志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介绍菊花资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理标志知识产权的保护现状,探讨其发展对策,并提出建议。即收集与整理菊花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省级与国家级名录;建立菊花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加强菊花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的申报;鼓励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培育菊花品牌;建立各种地理标志菊花的国家质量标准;对传统菊花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理标志的双重保护。  相似文献   

6.
湖北武陵山区地理标志产品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湖北省武陵山民族地区传统特产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分析了该地区文化遗产保护的不足之处,并探讨今后的发展对策,并建议:申报"芭蕉侗族恩施玉露茶叶文化系统"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试点;完善传统特产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系统;实施传统特产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与文化遗产的多重保护;领街申报绿茶技艺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强传统特产的传统技艺类、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与繁荣传统特产相关的文化产业;加强药材传统炮制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相似文献   

7.
胡再  熊晚珍  孙志国  王树婷  黄莉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636-10639,10642
分析了十堰市特产资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理标志保护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即:收集与整理传统特产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与传统工农业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建立传统特产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加强传统特产资源地理标志保护的申报,建立各种地理标志特产的国家质量标准,利用地理标志整合与培育名优特产品牌,实施传统特产的地理标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保护,加强地理标志特产的产业扶贫开发。  相似文献   

8.
信阳市位于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含5个国家级贫困县。该市具有丰富的特产资源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现有2种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3件国家地理标志商标、2种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介绍了信阳市特产资源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并从地理标志申报、专用标志使用、品牌培育、国家质量标准、工农业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双重保护、旅游开发、产业扶贫开发等方面探讨其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六安特产资源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并从地理标志申报、国家质量标准、专用标志使用、品牌培育、工农业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双重保护、旅游开发、产业扶贫开发等方面探讨其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公共图书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和图书馆保护的现状,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的优势与条件,探讨了公共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应起的作用,并结合工作实践探讨了公共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与方式。  相似文献   

11.
武陵山片区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与文化旅游开发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介绍了武陵山片区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分析了该区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和特色。并从实现武陵山片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文化旅游业开发共赢的角度提出了10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刘之杨  熊晚珍  孙志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4,(4):1223-1224,1234
大别山片区地处安徽、河南、湖北3省交界地带,集革命老区、粮食主产区和沿淮低洼易涝区于一体,是国家新一轮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该片区是我国茶叶主产区之一,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其茶叶有5种国家地理标志产品、4件国家地理标志商标、2项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茶文化遗产有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及岳西翠兰竹山古茶园。笔者研究了大别山片区茶叶地理标志与茶文化遗产保护对策,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等方面,介绍了湖南武陵山片区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现状,并从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工农业物质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地理标志、文化产业、旅游开发、扶贫开发等方面,探讨了该区域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湖北传统特产的地理标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思考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湖北有丰富的传统特产资源,现有65种地理标志产品、42件地理标志商标、24种农产品地理标志,原有2种原产地标记。该省历史悠久,是楚文化的发祥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现有7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介绍该省地理标志特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概况,探讨传统特产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双重保护发展对策,并提出几点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5.
历史名茶恩施玉露的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恩施玉露,为我国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一种蒸青绿茶,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获授“湖北第一历史名茶”称号。该文介绍我国茶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展与恩施玉露的主要地理标志特征,探讨恩施玉露的文化遗产保护对策,并建议:(1)充分利用农业品牌类遗产“恩施玉露”;(2)保护其农业物种类遗产;(3)挖掘侗乡农业民俗类遗产;(4)申报传统技艺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收集与整理有关的文献类等农业文化遗产;(6)建立生态博物馆,“活态”保护恩施玉露文化遗产;(7)开发恩施玉露茶文化的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6.
王果  牟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904-21905,21985
结合汶川地震灾区文化遗产特点,通过分析震后文化遗产的破坏状况,总结了不同地域、不同形式的文化遗产的震害特点,分析了文化遗产的抗震重要性及地震之后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的出路,同时通过反思,从国家法律法规和人民大众层面分别提出了文化遗产保护的措施和建议,强调应运用法律手段加强地震前的各项预防措施,切实保护好文化遗产;以法律明确规定建筑物的抗震标准;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尽可能多地保护、保全文化遗产建筑。此外,还应号召人民大众,使其成为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力量和真正的主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参考了国际上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益经验,以期有助于人们思考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木作及其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5W1H方法,研究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木作及其保护问题,重点论述了研究和保护它们的意义,对它们的范围进行了初步确认,并认为保护工作的关键在于木作工具和中间技术的应用及传统技艺的传承,最后对如何保护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