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用半地下式塑料大棚进行一棚两种,即棚架上吊用玉米芯为主料的袋装黑木耳,下边用阳畦玉米秸栽培鸡腿菇,可取得很好的效益。1.建棚备料。建棚为半地下式。从地面下挖60厘米,三面垒土坯,北高、南低。棚内挖畦,畦宽80厘米,深35厘米,玉米芯晒干粉碎成黄豆粒大小。玉米秸晒干去根,粉碎成3~5厘米长。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宋集乡示范推广早熟棚架梨的栽培及棚架的建设.从果苗定植深度、薄膜覆盖技术、株行距设置、定干高度等方面简述了早熟棚架梨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从棚架的搭建高度、材料及规格等方面提出了早熟梨棚架建设要领.并测定了梨园内土壤养分状况,根据测定结果提出了有效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丘陵地区水平棚架梨园节水灌溉的方法,为梨园科学灌溉提供依据,对5种不同灌溉方式进行比较,从成本投入、灌溉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旋转微喷和平面雾化微喷灌溉方式折算成本投入,每年只需1 455元/hm2;同时其灌溉均匀度、水分利用率、节水率均在90%以上,灌溉效果最佳。对旋转微喷进行不同处理的试验比较,在现有油浸式水泵和输配水管道的条件下,最适灌溉面积为0.248 hm2,灌溉时间在4~5 h为最佳。  相似文献   

4.
梨树是我国栽培历史悠久的经济树种之一,栽培经验丰富。传统的梨树栽培,多采用疏散分层形、分层延迟开心形、单层矮冠半园形等无支架栽培模式。梨等仁果类经济树种的有支架栽培模式在我国少见。梨树棚架式栽培即在仁果类果树上采用有支架栽培模式。该项目是中日友好合作项目,在河南省孟津县古老优质梨产区试验栽培,经过4年的试验,表现出果品质优价高,经济效益显著的特点。现就中日友好合作梨园中的棚架式栽培谈一些看法,与同行磋商,以探索梨树优质高效的栽培模式。1梨园的棚架式结构梨树棚架式栽培的关键是建立牢固耐压的棚架结构,…  相似文献   

5.
1、葡萄园基本情况采用小棚架栽培,以龙干形或扇面形整形修剪,株距为2×3米,每亩定植111株。2、葡葡园田间管理措施(1)12月至翌年2月田间管理措施①冬剪。在12月中旬至翌年1月中旬,葡葡冬眠期进行。要超短修剪,合理留枝;去弱留强,疏密留稀。粗度在0.3厘米以下的结果母枝,除需要  相似文献   

6.
不同架式对日光温室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红旗特早和火焰无核在新疆温室篱架和棚架两种架式下的物候期、品质和产量等主要经济性状表现的观察,表明篱架具有成形快、结果早的特点.而棚架具有新梢生长势缓和,易于控制生长,夏季修剪等管理方便,操作技术易于掌握.火焰无核果实成熟棚架比篱架早1 d,红旗特早棚架比篱架早6 d.火焰无核和红旗特早新梢长棚架比篱架分别长52.0 cm和62.3 cm,单果穗重棚架比篱架分别高出56.0和11.0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棚架比篱架分别高出0.8和0.9个百分点.从栽培管理上及提高果实商品性综合考虑,棚架具有果实成熟提早和商品质量高的优点,以棚架栽培为好.  相似文献   

7.
为了给平菇遮阳保湿,采用畦埂种菜、畦内种菇。菇床宽80厘米、深30厘米,菜埂宽1~1.2米、高20~25厘米,一埂种植两行蔓型瓜、豆。采用人字形棚架。在葡萄架下、丝瓜棚内种平菇,畦宽一般1.6米左右,可用一半面积种平菇,另一半面积作为丝瓜、葡萄生产的作业区。菇畦宽60~80厘米,畦深10~15厘米,菇畦边沿可做成宽10厘米、高5厘米的土埂,畦底采用埂式。棚架采用直立平顶棚。  相似文献   

8.
大型软荚豌豆品种A244(large sweet pod pea variety A244),为豌豆(pisum sativvm)种中软荚豌豆组群(macrocapum group)的一个农家品种。原产中国云南省。A244株高110—120厘米,叶色深绿,小叶1~3对;小叶及托叶均大,小叶一般长×宽为5.0×3.5厘米,托叶长×宽为8.4×4.6厘米。花紫红色。嫩荚长11—12厘米,宽2.4—30.厘米,比一般豌豆的荚长0.5—1.0倍,宽1.5倍,荚色翠绿,呈宽镰刀形。单株结荚数7—11个,单荚粒数5—9粒。成熟时荚干秕,皱缩扭  相似文献   

9.
梨(三)     
三、整形修剪 1.整形 目前南方产区推广的树形主要有三主枝开心形、双层开心形;密植园主要采用折叠篱壁形、倒人字形;部分产区引进日本的技术采用棚架开心形。 三主枝开心形。成形快,进入结果期早,树冠通风透光好。主干一般高30厘米-40厘米(山地梨园或密植园25厘米-30厘米),无中心干,在主干上间隔10厘米-15厘米分布  相似文献   

10.
<正>在四川内江、绵阳、郫县、雅安等市县,许多农户采用棚架模式栽培大型苦瓜,获得了丰产,每亩产量可达5000~6000千克,经济效益很好。为使广大农户尽快掌握苦瓜棚架栽培丰产技术,现详解如下: 1.浸种催芽。选择生长旺盛、结果力强、腰身丰满、果长25厘米以上的早、中熟大型苦瓜良种,如翠  相似文献   

11.
<正>一、菇场选择及整地选择近水源、株行距3米×4米、3年生以上的杨树速生林地,在杨树行间做畦,宽50厘米、长20米,畦间距50厘米,中间挖1条浅排水沟。畦上用竹片搭拱形棚架,两侧用竹竿固定,棚高50厘米。棚上覆盖薄膜,薄膜四周用土压稳,覆盖草苫遮光。二、栽培季节草菇喜高温、高湿,当日均气温稳  相似文献   

12.
日本梨适宜作棚架栽培.我县1995、1997年分别在大公镇、双楼镇建立日本梨棚架栽培试验示范点.在此基础上,于1999年在海安县农科所建立2hm2示范园,2000年大公镇日本梨棚架栽培扩大到40hm2,全县累计100hm2.笔者通过几年研究,总结出一套日本梨棚架栽培的技术特点及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正> (一)保温箱内电热板的制作 1、材料准备 长80厘米、宽55厘米较厚而硬的纸(箱)板I块,80瓦电褥丝1套(商店有售),长80厘米、宽55厘米薄纸板2块(也可用包装盒,一块块用线连接拼成),长120厘米、宽90厘米废旧布料1块,长170厘米、宽60厘米厚实塑料薄膜1块,另外准备卷尺、剪刀、缝衣针、线。 2、制作 量取长度约18米的电  相似文献   

14.
<正>1拱棚结构棚宽7米,棚中央拱高2.5米,棚长视地块而定。拱形棚架材料一般使用水泥预制件,也可用两根竹材,下端分别埋土固定,上端向里呈拱形弯曲,接头处用铁丝拧成棚  相似文献   

15.
梨的棚架栽培中,其使用的主要材料为水泥柱或者不锈钢管,加以粗细不同的铁丝或拉丝等金属材料与之构成水平的架面,以用来支撑隶属的树冠助其水平生长的一种以设施为辅助的梨树栽培方式。在栽培的过程中,对棚架进行科学合理的外形整形以及修建作业,并引入土肥水的先进管理技术,以最终实现棚架梨生产的优质、丰质。本文介绍了当前较为广泛生产的新型梨的水平棚架才配技术,对棚架构建的方法进行论述,探讨了梨上架之后应当采用的修建和整形技术及其相配套的管理方案设计,管理土肥水和防治病虫害的技术,为推广更新的梨棚架栽培提供更优质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一、整形修剪 藤稔葡萄整型可采用篱架或棚架。篱架多采用主蔓扇形,定植时留3、4个主蔓,次年春每个主蔓上留1-3个新梢培养成结果母蔓;棚架在定植当年等新梢长到1.5米时摘心,冬剪适当长截(1~1.4米)。次年先端留一新梢长放成主蔓,其余新梢按10-15厘米留一结果蔓,以后主蔓长放,不留侧蔓,每隔10-20厘米留1个固定结果枝组,直至占满架为止。  相似文献   

17.
“大棚辣椒-丝瓜-芜荽”组合套种是利用辣椒保护地栽培的棚架两侧各套种1行丝瓜,辣椒拔秧后,于丝瓜棚架下播种芜荽,芫荽出苗后长至3~4叶前,棚架上的丝瓜蔓覆盖全棚,到了深秋时节,逐渐剪除丝瓜棚蔓,留下芫荽独立生长。该套种组合,各作物彼此互相促进和保护,效益非常好。辣椒属于正常的保护地栽培,其他属于附带性的种植,丝瓜只要整枝技术得以改善,其单位面积的产量仍能达到或接近单一种植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吉安大叶空心菜又叫吉安大叶蕹菜,属旋花科,蔓生,短日照1年生蔬菜,是江西省吉安市优良的蔬菜地方良种,株高30~35厘米,开展度40厘米×30厘米,矮生、叶簇较直立,单株叶数20片左右,最大叶片长16厘米,宽11厘米,叶全绿,表面微皱,整株无茸毛和其他附属物,叶柄长12~15厘米,横断面有空心。其品质和产量都优于同类的其他品种,特别是其具有适应性强(耐热、耐旱、耐涝、耐湿)、病虫害发生少、生长快、采收期长、品质优、产量高、营养丰富等特点,全国各地尤其是大中城市郊区菜地已经把它作为反季节和渡淡救灾首选的绿叶蔬菜。因此,吉安大叶空心菜籽每…  相似文献   

19.
李彦增 《新农业》2012,(1):50-52
1.洪珠2MB-1/2旋耕型大垄双行覆膜马铃薯播种机主要技术参数:整机尺寸(长、宽、高)166厘米×135厘米×144厘米,重量300公斤,工作模式为配套四轮拖拉机,配套动力14.7~29.4千瓦,作业行距24~28厘米(可调),行数2行,垄宽90~110厘米,株距18~35厘米,垄高0~27厘米(可调),工作深  相似文献   

20.
1竹木结构大棚 1.1立柱。立柱分中柱、侧柱、边柱3种。选直径4~6cm的圆木或方木为柱材。立柱基部可用砖、石或混凝土墩,也可用木柱直接插入土中30~40cm。上端锯成缺刻,缺刻下钻孔,刻留固定棚架用。南北延长的大棚,东西跨度一般是10~12m,两排相距1.5~2.0m,边柱距棚边1m左右,同一排柱间距离为1.0~1.2m,棚长根据大棚面积需要和地形灵活确定,然后埋立柱。根据立柱的承受能力埋南北向立柱4—5道,东西向为一排,每排间隔3~5m,柱下放砖头和石块,以防柱下沉。柱子的高度要不断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