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经过20多年不断的努力,新疆兵团农五师八十二团在周边十几万亩的大漠黄沙上种植的红柳、梭梭、柠条等大量的耐碱抗旱植物长势喜人。蔚为壮观的人造景观染绿了大漠,成为具有当地特色的亮丽风景。  相似文献   

2.
“咦!短短两年没来,这里的风竟然能变小?”驻美国韩裔经济考察团今年来阿拉山口,对这里环境的变化发出了感慨。像这样的国外考察团,阿拉山口每年接待不下百次。今年环境的改善引起了外商的关注。阿拉山口是著名的风口,每年八级以上的大风天数多达160多天。以往,阿拉山口刮起风来是狂风呼啸,昏天灰地,别说在街上行走,连每年来往的运输车辆都要遭受大风的袭击,损失惨重。一位从河北来的姓李的运输老板,带领车队前来拉运货物,原本计划三天离开,谁料想第二天刮风,这一刮便是五天,眼瞅着延误货期被罚款。“不到新疆不知道中国有多大,不到阿拉山口…  相似文献   

3.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八十九团地处新疆阿拉山口风口的西南边缘,全年7级以上大风天近百天,每年大风造成的灾害损失都达数百万元。近年来,团场以治理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为重点,大力构建“生态团场”,实施了四大工程。一是投资2000多万元,用于重点防护林建设,已建成防护林1万余亩;二是把发展林果业与调整产业结构相结合,建成红提葡萄园近1万亩;三是发展城镇地区风景美化林1000多亩,在团场城镇地区种植花卉草坪1万多平方米,栽种风景树1万多株;四是保护恢复形成天然灌木林1000多亩。四大工程的实施,为风口地带建成了一道绿色屏障,有效地减轻了…  相似文献   

4.
“她是一棵树,她是一棵风中的老树。她用不屈的身躯阻挡着风沙,为大地留下一片葱绿。她是一棵树,她是一棵风中的老树……”杜仁秀1961年从老家四川射洪县来到新疆,经人介绍,与高生华结了婚。在石河子大学,她干的是保育员工作。她与丈夫风雨同舟几十年,退休后都有退休金。一家人的日子过得舒坦顺心。然而,58岁的杜仁秀却是个闲不住的人。退休后的几年间,她开过饭店、拾过破烂、开过商店,还办了一个雕花玻璃厂,辛辛苦苦积攒了40万元。有了这些钱,她就突发奇想,这一生中自己没有种过地,想种种地。于是她就来到了九十团,来了才知道,这里的环境这么差。九十团处在全国著名的大风口阿拉山口的风口上,8级以上的大风年平均达165天。每年的大风给九十团造成数百万元的损失,严重的年份损失上千万元。因为风沙大,九十团一个连队不得不搬迁。1998年,一场10级大风从阿拉山口袭来,全团7万亩成熟的棉花全被风收走了。面对这样的惨景,许多职工在地头号啕大哭,对天悲泣。她顿时感到的是一种沉重的悲凉。沉思后就与九十团签订了承包3000亩荒地的合同,一签就是30年。3000亩,全部种上树。当时,她站在这片荒地上,只有一个想法,就是要让这儿绿起来,要让子孙们不再受...  相似文献   

5.
新疆兵团农五师八十九团位于阿拉山风口前沿,每年都要遭受不同程度的大风袭击。为了改善生态环境,该团在风口前沿栽植了一道“防护林”,成为庇护农业生产的绿色屏障。但是,由于水源  相似文献   

6.
长期受阿拉山口大风困扰的九O团,近几年很抓造林绿化工作,走出了一条林、牧、农结合,全面发展的道路,从1984年至今,造林保存面积1.96万亩,耕地覆被率达37%。1987年全团实现农田林网化,1991年国家林业部对该团颁发了“绿色长城杯”奖。九0团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南边缘,属典型的干旱荒漠气候,年平均降水量100毫米左右,年蒸发量3500毫米左右,八级以上的大风年平均165天左右,多集中在4-6月和8-10月。土壤为荒漠上、盐渍土、草甸沼泽主,盐碱重,地下水位高,自然条件十分恶劣。自1960年建团以来,在重农毁林(天然胡杨林)的错误…  相似文献   

7.
正陕西榆林林业展览馆里,一张老照片"诉说"着昔日风沙肆虐的情景:20世纪50年代,沙土一路埋到了镇北台的半腰处,眼看就要翻过城头,直泄而下。有"万里长城第一台"之称的边关要塞镇北台,挡得住铁骑来犯,却拦不住滚滚黄沙。那时,森林覆盖率只有0.9%,流沙面积达860万亩。榆林人吃尽了风沙的苦,也想明白了一个道理——这沙,非治不可!靠着毅力和韧劲,以女子民兵治沙连为代表的当地百姓攻坚克难,治沙止漠。依靠科学治沙,榆林的林木覆盖率从20世纪50年代的0.9%提高到34.8%,沙化土地治理率达93.24%。播撒绿带锁黄龙,敢叫大漠换新颜。不仅在榆林,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山西右玉、河北塞罕坝林场,一个又一个科学治沙的故事诠释着增绿护绿背后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8.
张西安 《国土绿化》2004,(12):23-23
今年64岁的新疆建设兵团农五师八十二团良繁站退休职工罗在轩,义务承担了站里每年新栽林带的管护工作。在有些人眼里,干这种不拿钱的“闲差”是件“傻事”。但老罗却干得津津有味,有板有眼。  相似文献   

9.
艾比胡杨     
过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八十二团条件艰苦,人们住的是地窝子,穿的是黄军褂,一幢楼盖了3年,就是因为穷。横穿北疆的铁路,承受着风沙的威胁,农工的房屋被风沙掩埋了一半。近些年来,八十二团的人们勇敢地与风沙抗衡。每年投资100多万元,打机井、修蓄水池、铺管道,加强治沙基础性建设。每到春季,成千上万的农工、学生、老人甚至是孩子,都来到治沙现场,在3000余亩的风头沙漠上打草格,种植红柳、梭梭、柠柳等耐旱抗碱植物。为了保住更多的良田,八十二团还实施了5000余亩的退耕还林工程,种植了沙枣、榆树、枸杞等防风树木。昔日肆虐的狂沙,终于失去了往日的威风,八十二团人在与风沙抗衡的战斗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环境的好转,使八十二团人增强了信心。在昔日的风口上建起了一排排新房、一幢幢新楼、漂亮的绿地凉亭、气派的健身广场……八十二团北面艾比湖畔的胡杨很有特点,很是美丽。穿行在茂密的胡杨林中,那种感动令人久久难以忘怀。地面的白碱,令人目眩。然而,仔细看时,迎风面的树皮,被风沙吹打得坑坑洼洼,有的甚至被风沙剥光了皮,但仍然活着,枝叶碧绿。在这里能生存下来就是一种伟大,而这些胡杨还活得如此雄壮、美丽。胡杨的那种顽强、倔强、为了生存而与风...  相似文献   

10.
克拉玛依市建市40年来,城市园林事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目前,由于该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自然灾害成为国林植物生存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因风客每年导致树木受损率25%左右,死亡率1.75%,仅1996年8月28日一场风速达34米/秒的大风,市区就损失胸径15厘米以上的乔木550株。为有效地防御大风给树木生长带来的危害,根据我们多年的观察研究,就此问题达几点认识,与大家共同商榷。春秋季大风频繁,而克拉玛依地区处在阿拉山口的下风地带,大风频繁,具有突发性持续时间短的特点。据气象部门介绍全年大民日(≥8级)平均日数为76天…  相似文献   

11.
绿讯传真     
《国土绿化》2006,(5):44-46
4月12日,新疆兵团农五师八十九团100多名离退休人员,自带工具和干粮,到“三北”防护林地区义务植树,一天植树8000多株。(汪铁锁摄)贵州省习水县人武部组织民兵积极参与当地生态建设,去冬以来,完成造林3000多亩、造竹4000多亩。图为干部、职工在官店镇河村植树的情景。(陆远科罗  相似文献   

12.
阿拉善军分区各部队驻守在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沙漠及戈壁滩上,担负着700公里边境的守卫任务。这里气候恶劣、风沙大、风期长,每年7级以上的大风就有80多天,夏季地表温度高达60℃,冬季极端温度零下40℃。气候干燥,水源缺乏,年降雨量为40毫米左右,蒸发量3000毫米以上。正象当地人们形容的那样,“天上无飞鸟,地  相似文献   

13.
昔日沙赶着人跑,如今人顶着沙进。38年,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接续加入治沙行列,在寸草不生的沙漠建成了防风固沙绿色长廊,近10万亩农田得到保护。21.7万亩,治沙造林面积不断扩大,绿色在八步沙延展。“六老汉”三代人的坚守,在大漠深处开花结果,当地群众有了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科左后旗,由于沙化面积急剧增加,流动沙丘四处为虐,无情的吞噬着良田。1979年春,大规模的群众性的治沙造林运动拉开了序幕。在旗委、政府的领导下,全旗37万各族群众向沙化进军,治沙造林。80年代,该旗林业建设出现了划时代的变化。从1982年开始,全旗每年造林以20万亩的速度向前发展。生态经济型林业建设成绩斐然。自“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以来,全旗有林地面积达633万亩,灌木林面积达60.5万亩,封沙育林面  相似文献   

15.
舟山群岛,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湿度较大、无霜期长,但大风频繁,(夏季时常有台风袭击,冬季有寒潮侵入)平时风力常有五~七级,每年八级以上大风天数,在定海有28天,岱山、巨山有149天。这样的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一、概况辽宁省煤矿建设局新民林场林地位于柳河下游,面积二万八千七百六十亩。土壤瘠薄,大部分为冲积沙土,PH值8.0左右,有机质含量0.41%,氮、磷含量各为0.056%与0.026%;除局部沙岗外,地势较为平坦。气候特点是:春季多大风,每年6级以上大风为60天;年降水量为605毫米,蒸发量为1750毫米,相对湿度为63%;无霜期151天,地下水位1.6~3.0米。  相似文献   

17.
吐鲁番县五星公社位于吐鲁番盆地的风沙线上,有二十三个大队,一百一十个生产队,二万八千八百余人,近七万亩耕地。这里,气候酷热干旱,风大沙多。每年八级以上大风有三十多次,有的年分还有十二级大风。这些大风又多集中在四至九月分作物出苗、生长和收获季节,造成严重灾害。其中  相似文献   

18.
近日,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治沙先进群体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这个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的小地方一时间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六老汉”三代人治沙的典型事迹经媒体播发后,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他们不畏艰苦、建设生态家园的奋斗精神,打动着干万人的心。20世纪80年代,在腾格里沙漠南缘甘肃省古浪县最大的风沙口八步沙,沙丘以每年7.5米的速度向南推移,吞噬农田和村庄。面对黄沙漫卷的不毛之地,有的人选择了远离,有的人却选择了留下,并且改变它。为保护家园,上世纪80年代初,郭朝明、贺发林、石满、罗元奎、程海、张润元6位村民,义无反顾挺进八步沙。38年来,以“六老汉”为代表的八步沙林场三代职工,矢志不渝、拼搏奉献,科学治沙、绿色发展,持之以恒推进治沙造林事业,至今完成治沙造林21.7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面积37.6万亩。  相似文献   

19.
乌兰布和沙区位于巴彦淖尔市西部,总面积506万亩,流沙约占沙区总面积的40%,年降水量62~201毫米,年蒸发量2380~3005毫米,是极干旱地区。全年8级以上大风日28~70天,平均风速每秒3米,最大风速每秒可达18米,风沙是该区的主要自然灾害。近几年来,巴彦淖尔市在乌兰布和沙区应用了先进的治沙技术,将造林时间从过去的4月份延长到5月中下旬,从过去的一  相似文献   

20.
阳春3月,在中心团场83团2片区的治沙现场职工们正忙着打苇格、制沙障,全面地投入到了今年第一期水土保持工作当中。今年,已经是该团第11个年头的科学治沙了,使5000多亩的流动沙丘得到了有效治理,其治沙水平在全疆领先。中心团场83团2片区境内分布着半流动和流动沙漠十万多亩,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