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叶螨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月琴 《农村科技》2011,(12):25-26
近几年,伊犁河谷玉米叶螨发生逐年加重,已成为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 一、发生与危害 玉米叶螨是一种繁殖能力强、虫口密度高、防治难度大、危害损失重的暴发性有害生物。在伊犁河谷因气候和地理方面的差异,年度之间、地区之间发生程度不同,一般年份中度发生,个别年份中度偏重发生。  相似文献   

2.
昭平县2007年稻飞虱大发生特点、成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稻飞虱是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发生程度具有日趋严重的趋势,对粮食生产造成较大的威胁。2007年由于受到虫源、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昭平县稻飞虱大发生,迁入时间早、迁入虫量多,发生面积大、田间虫口密度高,为近年来所少见。分析其大发生的特点、原因,并提出几点防治对策,为今后的测报和防治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2005年本地褐稻虱迁入期偏早,峰次多,数量大,8月中旬以来受“麦莎”、“珊瑚”等台风和多雨天气的影响,又补充迁入大量褐稻虱虫源,加上盛夏不热、晚秋不凉的有利条件,灯下虫量大,田间虫口密度高,属大发生年份,局部地区为特大发生年份。全市共有5次较大面积的总体防治,即8月1~2日、8月19~20日、9月1~2日、9月9~10日和9月前复查补治,有效抑制了褐稻虱发生危害,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4.
受虫源、气候因子和水稻种植条件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广西第三代稻纵卷叶螟发生呈现发生范围广、面积大、成虫峰次多、峰期持续长、蛾量大、虫口密度高、为害期长、田间虫态复杂等特点,发生面积75.6万hm2,2008年为1949年以来最严重年份.分析其主要原因为:5月下旬-6月中旬第三代发生期气候适宜;第二代残留基数大,外地迁入虫源数量多,第三代成虫滞留量多;水稻生育期推后、插花田增多,稻纵卷叶螟食料充足;由于雨日多,劳动力紧张,以及应急防治农药缺乏等原因,造成应急防治实施难度大等.  相似文献   

5.
新疆北部棉区棉蚜大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从新疆奎屯垦区棉蚜越冬基数、气候条件、种植结构、防治措施、品种特点等方面,分析了新疆北部棉区棉蚜大发生的原因,结果表明气候条件与棉蚜大发生关系密切,不合理的种植结构和防治措施也是棉蚜泛滥成灾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从越冬防治、点片挑治、生态调控等为重点的棉蚜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大豆的种植面积一直居高不下。由于大面积耕地多年连续种植大豆同一种作物,导致以取食大豆根、茎、叶为主的害虫的虫口密度逐年加大;而且近几年全球气候变暖,害虫的越冬基数较大,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才能将虫口密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保证大豆的正常发育。要及时地消灭害虫,控制害虫的发生趋势,防止其大发生,就要掌握害虫的生活习性与发生特点,以便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玉米叶螨发生逐年加重,已成为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一、发生与危害玉米叶螨是一种繁殖能力强、虫口密度高、防治难度大、危害损失重的暴发性有害生物。在伊犁河谷因气候和地理方面的差异,年度之间、地区之间发生程度不同,一般年份中度发生,个别年份中度偏重发生。本地高温低湿、干旱少雨,有利于叶螨发生,玉米叶螨中度偏重发生,  相似文献   

8.
<正>2010年5~6月棉蚜在我州持续偏重发生,虽多次用药防治,但防效甚微,危害程度一直较重。原因:近几年新建温室逐步扩大,棉蚜越冬场所大,发生期偏早,早春虫口基数大,为棉花生长期蚜虫发生提供  相似文献   

9.
<正> 小麦红吸浆虫是危害小麦的一种毁灭性害虫,50年代曾在我省猖獗发生,损失严重。后经大力防治,基本控制了危害。经30年后,近年再次猖獗发生。这次发生与前次相比,有许多新特点,值得进一步研究,以便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一、再猖獗发生的特点:发展迅速,虫口密度大,危害严重。50~60年代,历经10年时间,全省发生面积1600多万亩。而这次发生,短短几年时间,全省发生面积达2900多万亩。最高密度的单方有虫达3343头,单穗有虫最多达140.4头,单粒最多达17头。重发生田损失率达57%,甚至使小麦绝收。另一方面,这次发生分布广,新适生地不断  相似文献   

10.
2007年围场县小菜蛾总发生面积7万亩,防治面积7万亩,挽回经济损失1.2亿元。主要发生特点是发生期早、为害时间长,虫口密度高、抗药性强,防治成本高等。  相似文献   

11.
棉蚜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蚜是棉花苗期重要害虫,已成为棉花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也是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2007年棉蚜田间虫口基数较历年偏高,发生期提前。为发挥特殊生态区资源优势,确保我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起一套完整、科学、简便、经济有效的综合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12.
邹城市2008年灰飞虱大暴发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邹城市灰飞虱大暴发,其发生面积和虫口密度之大为历史罕见,灰飞虱最大的危害是传播玉米粗缩病,造成玉米严重减产,甚至绝收。本文分析灰飞虱大暴发原因及特点,并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甜菜夜蛾为我省偶发性害虫,60年代至90年代都未发生成灾.近年来由于保护地栽培面积扩大及作物种植多样化,甜菜夜蛾的发生呈加重趋势.1994、1997年分别在部分大豆、大葱田大发生;1999年修武全县普遍大发生,面积达2万hm2,虫口密度大,危害重.  相似文献   

14.
正棉蚜是尉犁县影响棉花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发生代数多、繁殖量大、危害时间长,是制约棉花高产稳产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本文以3年来尉犁县棉蚜调查资料为依据,并结合防治实践,就尉犁县棉蚜的发生及防治情况进行总结。一、发生情况棉蚜在尉犁县棉田各年份发生面积不同,其中,以塔里木乡、团结乡、兴平乡发生最重。  相似文献   

15.
北疆棉蚜成灾原因与预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北疆棉蚜大发生,棉花普遍受害减产30~50%,给棉农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使棉农“谈蚜色变”。冶虫增产成为他们确保棉花丰产的首选措施。在“农药万能,有虫冶虫,无虫防虫”的指导思想下,不问棉田害虫种类、虫口密度、天敌数量、气候因素及农药性能,  相似文献   

16.
2004年是麦盖提县棉花生产上棉蚜危害较为严重的一年,也是继1987年、1993年、1995年以后的又一个大发生年,该年5月棉蚜发生高峰日,有蚜株率30%、百株蚜量308头较2003年5月棉蚜发生高峰日,有蚜株率5·7%、百株蚜量35·5头分别高426·3%、767·7%;至6月下旬,个别乡村因棉蚜危害重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随着米兰垦区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和灌溉方式的改变,棉田生态系统发生了变化,病虫害发生种类和发生规律也随之改变,棉铃虫、棉蚜、棉叶螨和枯萎病成为棉田主要病虫害。为此,垦区积极探索棉田病虫害发生规律,加大了综合防治工作力度,制定了防治病虫害发生的有效机制。一、病虫害发生规律1.棉铃虫2013年,春季气温偏低,棉铃虫发生量偏小。越冬代成虫始见期较往年推迟4~6天。虫口密度较小,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棉蚜在山西芮城县连年大面积发生,对棉花生产危害极大,棉花产量及质量也受到较大的影响。因此,掌握棉蚜发生规律,准确预报发生期及发生量,对棉花生产尤为重要,经过连续调查,统计与比较,摸清了其发生特点,消长动态,并深入分析了连续大发生的原因,最终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根据桑树不同病虫害发生危害特点,结合养蚕布局,桑园全年病虫害防治应抓好以下几个关键时期。 1 春季防治 早春注意桑尺蠖、桑毛虫的出蛰动态,虫口密度较高时,应于3月上中旬进行白条治虫。4月底5月初要注意夏叶虫、桑螟的发生动态,必要时在5月上旬划片治虫。具体措施为:  相似文献   

20.
2005年6月上旬,首次在我团棉田发现双斑萤叶甲危害,属零星发生,面积6.7公顷。2006年我团双斑萤叶甲发生面积达到533公顷,是2005年的80倍。经调查,2005年平均百株虫口低于20头,危害时间短,程度轻;2006年平均百株虫口密度为32头,根据6月26日调查,受害最重的10连十斗棉田,点片的虫口密度达到了百株68头,在棉田外可以看见成片枯黄的棉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