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在杨梅栽培过程中正确判断杨梅枯枝的主要诱发因素,对病害性杨梅枯枝的主要为害症状、病原菌鉴定及相应防治方法等内容进行了总结和归纳,系统地阐述了杨梅根腐病、褐斑病、炭疽病、赤衣病和枝条枯萎病的主要症状、病原菌类型和防治方法。在今后的研究中,应继续总结引发杨梅枯枝的各种因素,开展以预防为主、治理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并编制全年杨梅枯枝病防治技术规程,为果农及时预防杨梅枯枝,快速找出树体枯枝症状的病因,及采取防治措施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玉米茎腐病的发病机理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近几年玉米茎腐病发生呈加重趋势的现状,笔者对玉米茎腐病发生规律进行分析,叙述了玉米穗腐病的病原、发生规律、致病、抗病机理及综合防治等方面的内容和主要研究进展。介绍了国内关于玉米穗、茎腐病病原学及其发生规律的主要学术观点,找出防治措施,为茎腐病的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掌握杨梅根腐病早期症状是取得既经济又有效的防治效果的基础。要调查该病害发生情况的基础上,采用断根和接致病菌等方法模拟其早期症状。发现蛛早期症状主要是:育芽增多、叶色变淡,非正常落叶增加,部分枯梢,老干上抽生细小晰梢复又枯死,根系的早期症状表现为部分细根和根瘤先枯死;多数树体的坡下侧根系先发病枯死在诊断中还要区分枝叶病虫害和重量病害引起的症状。在群体(成片)发病的早期诊断中,宜把成片的杨梅林看作是一  相似文献   

4.
新源县冬小麦雪霉病和雪腐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近几年小麦雪霉病、雪腐病在新源县的发生实况,分析总结小麦雪霉病、雪腐病的发生条件,探讨了新源县小麦雪霉病、雪腐病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以指导小麦雪霉病与雪腐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根据侵染源的不同,玉米茎腐病分为真菌性茎腐病和细菌性茎腐病。在分别介绍了这2种病害的病原特征、侵染循环、发生规律、危害症状后,指出生产上应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为有效识别与防治玉米茎腐病,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玉米穗腐病的发生特点、发生规律、发生原因,并从农业防治、药剂防治等方面提出防治对策,以期为玉米穗腐病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生姜茎腐病是生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通过对生姜茎腐病发生症状、传播规律及发病条件观察研究,从选育抗病品种、土壤消毒、水肥管理和化学防治等方面进行防治,为大面积防治生姜茎腐病提出了很好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玉米穗粒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了河南省玉米穗粒腐病发生的类型、特点、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阐述了玉米穗粒腐病抗性研究进展,以期深入掌握玉米穗粒腐病发生的规律,为培育出高产高抗穗粒腐病的玉米新品种并应用于生产提供参考,减少玉米穗粒腐病给人畜带来的危害,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9.
开封花生茎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茎腐病是花生上的常见病害,各花生产区均有发生,本文作者总结了花生茎腐病的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并提出了防治对策,以期为花生茎腐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掌握杨梅根腐病早期症状是取得既经济又有效的防治效果的基础。在调查该病害发生情况的基础上, 采用断根和接致病菌等方法模拟其早期症状。发现单株早期症状主要是:盲芽增多, 叶色变淡, 非正常落叶增加, 部分枯梢, 老干上抽生细小新梢复又枯死。根系的早期症状表现为部分细根和根瘤先枯死;多数树体的坡下侧根系先发病枯死。在诊断中还要区分枝叶病虫害和生理病害引起的症状。在群体(成片)发病的早期诊断中, 宜把成片的杨梅林看作是一棵大杨梅树 。单株发病死亡, 就是群体早期症状的开始。表2 参1  相似文献   

11.
从福建省南安县杨梅树根部和根际土壤样本中鉴定出线虫计12属、18种和2个不定种.线虫群体一般由2-5个属组成.其中根结线虫、根腐线虫、螺旋线虫和拟毛刺线虫是分布较广泛的植物寄生线虫.根据杨梅生长衰退与根结线虫病发生的关系,认为根结线虫是杨梅的重要病原线虫.  相似文献   

12.
为了建立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介导的杨梅Myrica rubra遗传转化体系,利用携带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LEAFYcDNA片段的发根农杆菌R15834感染东魁杨梅M. rubra‘Dongkui’和荸荠杨梅M. rubra‘Boji’的子叶、叶片和茎段。结果表明,只从东魁杨梅子叶上诱导出毛状根,而且产生毛状根的东魁杨梅子叶数在10%以下。杨梅子叶产生毛状根受多种因素影响,新种子比旧种子容易产生毛状根,在1/2 MS(Murashige and Skoog)培养基培养较在MS培养基上培养好。东魁杨梅子叶上的毛状根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检测,证实已将拟南芥的LEAFYcDNA片段成功导入并整合到东魁杨梅子叶中。图2参10  相似文献   

13.
为系统分析不同品种杨梅果实香气成分的差异,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10个品种杨梅果实进行分析鉴定,并结合DP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烷烃和烯烃在10个品种中均检出,是杨梅果实最主要的香气成分;醇类和酯类在8个品种中检出;酮类和芳香烃只在5个品种中检出;荸荠种是唯一含有6个香气种类的品种.聚类分析显示,产自福建的6个杨梅品种较好地聚在一类,与另外4个产自浙江的品种遗传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4.
陈云斐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1030-11031
[目的]开发耐盐碱型杨梅树种,解决沿海防护林经济树种的稀缺问题。[方法]以蜡杨梅为砧木,分别采用劈接法和切接法对东魁杨梅进行原生地嫁接试验。[结果]劈接法和切接法的成活率分别为74.59%和82.78%;对于嫁接枝的生长,切接法比劈接法生长稍快,但差异不显著;而对于嫁接枝冠幅的增长,切接法的冠幅增长比劈接法慢。[结论]用蜡杨梅作砧木嫁接东魁杨梅适宜于盐碱地种植,劈接法和切接法2种嫁接法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柏牡蛎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柏牡蛎蚧(Lepidosaphes cupressi borchsenius)是危害杨梅[Myrica rubra(Lour.) Sieb. et Zucc]的重要害虫,在浙江省余姚市1年发生2代,以受精的雌成虫在杨梅小枝条、叶片上越冬。化学防治以若虫盛孵初期喷雾和杨梅采摘后在树干基部打孔注入氧化乐果和甲胺磷农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杨梅果实贮藏期间若干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以荸荠杨梅(Myrica rubra Sieb.et Zucc.)八成熟果实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了在(21±1)℃、(11±1)℃和(1±1)℃三种温度下贮藏过程中的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POD、PG、可溶性果胶和纤维素含量等若干生理指标的变化。在(21±1)℃贮藏温度下,出现了呼吸高峰和乙烯释放高峰,表现出某些呼吸跃变型果实的特征。POD和PG与杨梅果实的衰老关系密切,而纤维素酶可能不是引起杨梅果实衰老的主要生理因子。  相似文献   

17.
对杨梅(Myrica rubra Sieb. & Zucc.)花粉活力检测和储藏方法进行了研究。筛选出最佳的杨梅花粉活力离体萌发检测法:用毛笔轻刷花粉至固体培养基(15%蔗糖,0.01%硼酸,1%琼脂)上,22℃黑暗培养10 h,显微观测花粉萌发率。20℃储藏时,经硅胶干燥处理能延长杨梅花粉活力保存时间。与20℃相比,低温保存能明显延长杨梅花粉活力,在4,-20和-80℃保存100 d后,花粉萌发率分别是12%,37.5%和48%。  相似文献   

18.
杨梅核醋液的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首次以杨梅核为原料制备了木醋液,采用Folin-酚法、FRAP体系、DPPH法和ABTS法研究了杨梅核醋液(PA)及其二氯甲烷提取物(PAE)的总酚含量、总还原力、清除DPPH·和ABTS+能力。结果表明:杨梅核PA及其PAE的总酚含量分别为28.25和412.54 mg/g;PAE表现出较强的还原力,相同浓度下约是Trolox的1.3倍。PAE对DPPH·和ABTS+均具有较高的清除自由基能力,其半抑制率IC50高于抗坏血酸(VC)低于Trolox;PA和PAE的总还原力(FRAP法)、DPPH·和ABTS+清除能力与总酚含量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9.
采用根瘤切片法从广西本地杨梅根瘤中分离获得3株内生菌,经镜检、革兰氏染色和BAP无氮培养基培养,证实这3株内生菌为Frankia sp.,分别命名为MF3、MF6和MF9。对这3株分离株在不同碳源、氮源和pH值的培养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株分离株在分别以吐温-80、葡萄糖、丙酸钠为碳源的BAP培养基上生长良好,3株分离株对琥珀酸钠的利用较差;适宜的氮源为酵母膏、酪蛋白和氯化铵,尿素的利用率低。3株分离株均适合在pH 5.5~6.5范围内生长,pH 7.0以上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20.
杨梅叶枯病是湖南省杨梅的主要病害之一。经鉴定,杨梅叶枯病菌为PhomopsismyricinaY.J.HuangetP.K.Chi。室内20种药剂试验结果表明:抑制该菌的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效果较好的杀菌剂是扑菌特、多菌灵、菌克星、退菌特、新万生、代森锰锌、福镁砷、甲基硫菌灵、炭必灵和波尔多液;湘研植病灵和红杀能有效地抑制菌丝生长而不能抑制孢子萌发;相反,疫霜锰锌、大菌丹和石硫合剂能有效地抑制孢子萌发,但不能抑制菌丝生长。其他杀菌剂效果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