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生态要素观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要素观丰富而深刻,其主要内容包括:人与自然之间是有机一体、和谐共存的生态关系;实践是连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然与社会三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人与自然的关系跟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相互影响并相互制约。梳理并阐释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要素观,对于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与马克思主义自然生态观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的自然生态观是建设生态文明的认识论基础,建设生态文明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然生态观的实践与创新。建设生态文明,要以马克思主义自然生态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以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建立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道路。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其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化是新型城镇化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生态观是我国绿色城镇化建设的理论指导。以马克思生态观为指导的绿色城镇化建设应认真研读马克思生态观,将生态文明新理念深入人心;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以良好生态为基础探索城镇化建设符合人类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其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化是新型城镇化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生态观是我国绿色城镇化建设的理论指导。以马克思生态观为指导的绿色城镇化建设应认真研读马克思生态观,将生态文明新理念深入人心;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以良好生态为基础探索城镇化建设符合人类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以异化劳动为尺度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为生态问题的最终解决指明了方向,显露出了生态文明思想的萌芽。由于时代所限马克思没有提出自觉的生态文明理论,但《手稿》中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对我们构建马克思主义生态学和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这些年来,随着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度日益提高,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意义和价值也越来越重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关系具有客观规律性和社会历史性,同时也深刻揭露了造成生态危机的原因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提出只有走共产主义道路才能实现生态文明。尽管年代久远,但从目前存在的生态问题来看,依旧需要马克思生态观的指导,无论是从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马克思主义生态观都对当代生态建设有不可磨灭的作用,是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引。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生命共同体理论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最新阐释,有其深刻的理论内涵和价值意蕴,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引。习近平生命共同体理论在其自身的孕育过程中,离不开对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和"真正共同体"思想、西方"生态整体主义"思想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同体理念中生态思想在内的中外优秀文化的辩证借鉴与创新发展。同时,这一理论还表达出对推动构建生态价值共同体、生态治理共同体、生态和谐共同体的殷切追求。  相似文献   

8.
刘昊  韩林娟 《河南农业》2021,(11):59-60
建设生态文明是21世纪世界发展的主题,与我国农业的发展形态及其发展方式密切相关。现代农业的产生,是人们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对人类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进行反思的结果,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我们必须重视现代农业的高效发展。在面对自然生态环境恐化和稀缺资源紧缺的发展趋势下,为保证人类与自然的共同发展,人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自然生态资源的价值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重点突出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9.
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依据马克思的基本理论对资本主义生产和消费进行剖析与批判,从新的视角、新的路径揭示了全球性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提出建构一种新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主张。其对我国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有着深刻的启示:强化农村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倡导农产品的绿色生产与绿色消费;实现农村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环境协同共进的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以培育生态意识为手段,要求人类主动约束自身行为和修正自身错误。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其方向和目标受社会因素特别是不同时期不同流派自然生态理论的影响和制约,并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培育结果。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汲取中国哲学所蕴含的生态理念,立足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结合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和目标,重构了生态文明理论体系及其价值内涵,是新时代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根本指针。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傣族生态学的基本观念及其在社会实践中的体现,包括自然生态保护观念、稻作观念、建筑观念、生育观念、生死观念、道德观念等.提出应适度弘扬傣族生态学观念,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是新中国成立后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以战略眼光,高度重视和长期探索生态环境建设得出的重要实践结论,是指导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理论指南。海峡西岸经济区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生态问题迫切需要建立一整套科学、规范的体制和机制:(1)弘扬生态文明,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支撑体系;(2)转变发展方式,建立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保障体系;(3)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4)加快法制建设,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3.
周鑫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755-3757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伦理理论,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实践的观点为逻辑起点,以自然与人的辩证关系为核心命题的科学体系。它揭示了自然与历史、自然与人、自然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思想的中心内容是人道主义的生态伦理原则、自然主义的生态道德情感和共产主义的生态伦理信念。这种先进的生态伦理理论应当成为中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问题的重要思想依据。结合"十八大"提出的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学习和研究这一重要体系,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深层生态学看可持续植保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植保理念具有深层生态学的哲学内涵,是现实的可操作性较强的科学发展观。深层生态学作为人类最高的生态理想,与可持续植保理念呈体与用的关系,从深层生态学剖析可持续植保理念,对人类生态学思想的追根溯源,更深刻的认识可持续发展观,构建和谐植保体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深化环境生态学教学中的生态文明教育为目的,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环境生态学教育的关系、海洋生态文明与环境生态学教育的关系、农业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生态学教育的关系,并对环境生态学实践实习中的生态文明教育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赵景柱 《勤云标准版测试》2013,33(15):4552-4555
基于近代人类社会发展的主线,本文认为生态文明是指具有保持和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并能够为民众提供可持续福利的文明形态。进一步可以认为,生态文明是指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形态。基于这样的理解,本文阐述了生态文明的内涵,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建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评价框架和趋善化模型评价框架,探讨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强调在实践的基础上坚持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以及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有机联系和内在价值的统一,其生态思想体系对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进程,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结合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以大工程观为学术视野,探讨矿业工程与生态文明的伦理问题,并运用大工程观探讨矿业儋环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和矿业资源循环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杨丰顺  徐成剑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270-12273,12277
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活动,对于强化生态基础、促进人水和谐、实现科学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以咸宁市为例,从水生态、水安全、水管理、水文化4个方面分析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主要任务.构建水生态文明城市多层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基于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综合指数的综合评价方法,实现水生态文明城市的综合评价.通过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体系研究,为咸宁市进一步明确水生态文明的建设方向和重点任务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