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永雄 《科学种养》2010,(12):32-32
<正>仔猪培育是养猪生产的重要环节,仔猪生长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以后的种用价值和肥育效果。一、哺乳仔猪生长发育的特点1.生长发育快,物质代谢旺盛。一般仔猪出生后10天体重为初生重的2.1倍,30天增加到4.3倍60天增加到10~11倍。同时,仔猪物质代谢很旺盛,如20日龄仔猪每  相似文献   

2.
<正>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该病在全世界均有发生,在我国养猪业中也很常见,往往导致仔猪生长发育受阻或者成活率下降,主要发生于1周龄的仔猪,但以5日龄以内仔猪最为常见。临床上多见的主要是仔猪下黄痢、仔猪下白痢和仔猪水肿病等,同时粪便带有腥臭味。在养猪场饲养环境不良或者气候突然变化的时候,很容易引起仔猪大肠杆菌腹泻,且发病后死亡率高,发病仔猪主要伴有发热、  相似文献   

3.
<正>三、补料母猪在产后3~4周达到泌乳高峰,之后泌乳量逐渐下降。仔猪生长迅速、增重快,所需营养日增,母猪泌乳难以完全满足2周龄以后仔猪生长发育的需要,只能满足15~21日龄仔猪90%~95%的需要,22~29日龄仔猪75%~80%的需要:因此,必须适时补料,以免影响仔猪正常的生长发育。补料可从仔猪5~7日  相似文献   

4.
胡成波 《科学种养》2010,(11):43-44
<正>仔猪黄白痢又称新生猪腹泻,是仔猪黄痢和仔猪白痢的合称,是由埃希氏大肠杆菌在肠道内产生毒素所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目前,已分离到的仔猪黄痢、白痢的血清型众多,各血清型疫苗之间有效的交叉保护性差,  相似文献   

5.
嵌合猪圆环病毒对仔猪的免疫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分析嵌合猪圆环病毒(PCV1-2)对仔猪的免疫效力,检测了PCV1-2免疫诱导仔猪产生抗猪圆环病毒II型(PCV2)感染的保护性免疫。将10头28日龄健康普通仔猪随机平均分成两组,一组肌注免疫106.05TCID50 PCV1-2作为免疫组;另一组不予免疫作为对照。到免疫后28天,免疫组仔猪血清中PCV2 ORF2蛋白抗体全部转为阳性。在免疫后28天,所有仔猪经口鼻予以106.95TCID50 PCV2攻击。攻毒后,免疫组仔猪全部保持临床健康,而对照组仔猪全部出现了PCV2疾病的临床症状;免疫组血清和淋巴组织中PCV2 DNA载量均显著(P<0.05)减少;对照组仔猪淋巴组织普遍出现中度到重度的淋巴细胞减少与组织细胞浸润,而免疫组没有。研究数据表明:PCV1-2免疫诱发了仔猪对PCV2感染的保护性免疫,有望成为候选PCV2弱毒疫苗。  相似文献   

6.
<正>保育仔猪,是指断奶后至70日龄左右即将转入育肥阶段的仔猪。由于该阶段的仔猪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机体各种功能尚待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加之仔猪突然脱离了母猪,还不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所以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加强饲养管理。笔者现将保育仔猪的饲养管理要点总结如下,供养殖场(户)参考。1.进行合理分群仔猪由母猪舍转入保育舍时,要严格按照性别、体重大小、体质强弱进行合理分群,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8月30日至10月1日,广西某种猪场相继有4批、共1315头断奶仔猪转入保育舍,先后有378头仔猪因合群打架耳尖被咬伤且创面出现坏死并逐渐扩大。虽然没有仔猪因烂耳死亡,进而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但其中251头仔猪因烂耳程度较重,本来可以种用的仔猪因耳缺号无法辨认,导致血缘无法查清而只能作  相似文献   

8.
<正>搞好哺乳期仔猪的护理与养育,对提高仔猪成活率、保证个体发育均匀和增加断乳体重等至关重要。因此,应根据这一时期仔猪的生理特点针对性地做好饲养管理工作,为以后养育成繁殖种猪和商品肉猪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冬季到来后,保温条件不太好的猪场和农户饲养的仔猪容易感寒腹泻。患病仔猪食欲略减,饮欲增加,畏寒颤栗,排出的粪便中含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仔猪发生腹泻后,养殖户就不断注射药物消炎,治疗效果往往不太理想,反而导致仔猪因药物中毒而死,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实在可惜。笔者根据长期的饲养和治疗经验认为,首先要确定是否有细菌感染,再对症治疗;其次要正确用药。现将仔猪寒泻的正确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预防  相似文献   

10.
<正>一、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初生仔猪体重一般只有0.7~1.2千克,仅是成猪体重的1.5%~2%,但其生长发育迅速,在正常的饲养管理条件下,10日龄体重可达初生体重的2倍,1月龄可达初生体重的5~6倍,2月龄可达初生体重的10倍以上。哺乳仔猪对乳蛋白的利用率可达70%~90%,20日龄仔猪每千克体重每天沉积蛋白质10~14克;开食补料后,哺乳仔猪在摄入蛋白质饲料充足的情况下,每  相似文献   

11.
正深冬与早春是仔猪腹泻的高发期。养殖户防治仔猪腹泻时关注的重点往往是疾病性因素,而忽视了提高仔猪体质。其实增强仔猪本身的抵抗力,才是解决仔猪腹泻的根本。一、出生接产关仔猪离开母体以后,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由胎盘呼吸、脐带供氧变成了自主呼吸、肺内气体交换;营养获得由母体胎盘营养变成了自己吸乳、消化吸收、排泄;生长环境由生活在母体子宫、无菌、恒温的内环境到有菌、变温的外界环境。这些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2.
<正>母猪生产力水平的高低,主要体现在年提供断奶仔猪数量的多少以及仔猪是否能够健壮生长上,而干湿二槽饲养法是近年来仔猪饲养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它能够有力地保障和促进猪场仔猪早期断奶工作的顺利实施,对提高母猪生产水平和养猪生产综合效益有很大帮助,因此受到广大养猪户的一致认可。现将干湿二槽饲养法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一、仔猪早期断奶的好处仔猪早期断奶是现代养猪的关键技术之一,近年来在规模猪场得到广泛重视,大大提高了种群及设备的利用率,取  相似文献   

13.
许英民 《科学种养》2014,(11):49-50
<正>黑龙江省铁力市某猪场饲养的41日龄仔猪发病,先有8头仔猪表现为精神沉郁、不愿吃食、发生腹泻、体质衰弱、无力,后死亡3头。场主对仔猪注射青霉素、安乃近,用诺氟沙星饮水,治疗2天,病情不见好转,又死亡6头,发病仔猪数增加到22头。现将该典型病例介绍如下,以供参考。一、临床症状发病仔猪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被毛  相似文献   

14.
<正>仔猪副伤寒主要是由猪伤寒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断奶仔猪的一种极为严重的传染病。此病发病急,病情较为危重,如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当,往往导致仔猪死亡或形成僵猪,给养猪业造成很大的危害,应引起高度重视。笔者在多年从事兽医诊疗工作中,自拟了一些中草药验方,重点对发病仔猪采取中药调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供同行或广大养殖户借鉴。一、流行病学仔猪副伤寒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猪圆环病毒II型(PCV2)感染对伪狂犬病病毒(PRV)疫苗体液免疫反应的影响,检测了PCV2实验感染仔猪血清中PRV疫苗抗体含量的动态变化。将仔猪随机分成二组,一组仔猪进行PCV2接种和PRV疫苗免疫而作为PCV2组;另一组仔猪不予PCV2接种但进行PRV疫苗免疫而作为对照组。所有仔猪在PCV2接种后14天均进行PRV弱毒疫苗免疫,用间接ELISA检测仔猪血清中病毒特异性抗体;到PCV2接种后14天,PCV2组仔猪全部出现PCV2病毒血症。在PRV疫苗免疫后7天,多数仔猪血清中可检测到疫苗抗体之后疫苗抗体含量逐渐上升,在免疫后14天时对照组疫苗抗体水平显著(P<0.05)高于PCV2组,但在免疫后21天时两组之间抗体水平没有差异。研究结果显示:PCV2实验感染仔猪的PRV疫苗抗体产生出现延迟,表明PCV2感染可抑制PRV疫苗诱导的体液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6.
仔猪红、黄、白痢是对哺乳仔猪危害最严重的常见传染病。其中仔猪红痢是由C型魏氏梭菌所引起的,又称为仔猪坏死性肠炎,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急性腹泻,肠坏死;而仔猪黄、白痢则是由寄居在猪肠道内的病原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常发生严重的腹泻和败血症。这3种疾病在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尤以温差较大的秋冬季节多发。笔者在门诊工作中,发现养猪户常常把仔猪的红、黄、白痢病混淆  相似文献   

17.
<正>猪沙门氏菌病,又称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杆菌属细菌引起仔猪的一种传染病,主要侵害l~4月龄仔猪。该病的特征是发生坏死性肠炎,出现严重下痢,有时可发生卡他性或干酪性肺炎。一、流行病学该病主要发生于密集饲养的断奶后仔猪,成年猪及哺乳仔猪很少发生。该病主要由病猪及带菌猪排出的病原体污染的饲料、饮水及土壤等传播,健康猪摄入经污染的饲料等可感染发病。另外,病原体平时存在于健康猪体内,当饲养管理不当、寒冷潮湿、气候突变、乳猪  相似文献   

18.
<正>仔猪水肿病(又名仔猪肠毒血症)是断奶仔猪常见的一种多发性疾病,是由一定血清型的溶血性大肠杆菌产生的毒素引起的一种急性肠毒血症。该病发病率为10%~40%,致死率达80%以上,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因此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正>饲料营养水平对妊娠母猪生产性能的发挥至关重要。营养水平过高不仅会造成饲料浪费,还会造成母猪过肥、难产、乳房水肿、泌乳量少和新生仔猪腹泻等;营养水平过低则会造成母猪瘦弱、仔猪初生重低、断奶发情间隔时间长等。要想达到高产母猪的效益目标,即窝产仔数最多、仔猪  相似文献   

20.
为了考察在仔猪出生24h内外补免疫球蛋白对其生产性能的影响,对不同试验组的仔猪在出生24h内分别灌服0.5g、0.8g、1.0g,观察14d内猪只的发病与日增重的情况,结果表明,在仔猪出生24h内补喂0.8g的免疫球蛋白,14d后日增重效果最明显;外补免疫球蛋白1.0g试验组的在预防仔猪腹泻发病率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