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非鱼产业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罗非鱼养殖在我国发展非常迅速,已成为我国主要养殖水产品和出口创汇水产品之一,其生产、加工、贸易产业均趋于稳定。本文综述了罗非鱼产业发展现状,并提出产业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以期为进一步发展罗非鱼产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广东罗非鱼产业化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广东罗非鱼严业化发展现状 广东发展罗非鱼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国际市场对罗非鱼加工制品需求的快速增长,罗非鱼产业发展迅速,2002年已达到30万吨,超过我国大陆罗非鱼产量的40%,广东罗非鱼接近全球总产量的20%。  相似文献   

3.
《内陆水产》2008,33(12)
12月11-12日,由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和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共同主办的第五届罗非鱼产业发展论坛在海口隆重举行。本次论坛主题是:罗非鱼产业链的发展与升级。通过多方面的业内交流共同探讨如何维持罗非鱼产业的良好态势,保持罗非鱼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跟踪罗非鱼产业新技术并借此加强国内外交流。我国多位罗非鱼专家及种苗、养殖、加工及贸易企业代表、FAO(联合国粮农组织)、美国、挪威等国家的代表共15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论坛上国内外专家针对罗非鱼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行情观测、罗非鱼市场营销、品牌建设、质量安全、亲本培育和养殖新技术等进行了研讨,并对罗非鱼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会后,与会专家与代表就罗非鱼加工与养殖过程中的相关细节进行了交流。会议期间,为鼓励广大罗非鱼从业者,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对评选出的2008年度十大罗非鱼人物、最具影响力罗非鱼企业以及对罗非鱼长期贡献的企业和个人进行了颁奖。  相似文献   

4.
广东罗非鱼养殖 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非鱼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推广养殖的种类之一,目前全世界有85个国家和地区养殖罗非鱼,年产量约120万吨。2001年我国罗非鱼产量为69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58%。近年来,随着产量逐年增长,以及国际市场对罗非鱼需求量的不断扩大,我国罗非鱼出口量飞速增加,国内一些水产养殖专家认为,罗非鱼是我国最具国际竞争实力的品种之一,也是最具产业化发展条件的品种,我国台湾省把罗非鱼称之为“21世纪人民之鱼”。目前,广东、海南、广西、福建、北京、山东等地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带动种苗、饲料、加工、贸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广东具备养殖罗非鱼的得天独厚…  相似文献   

5.
中国罗非鱼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中国罗非鱼产业发展困境我国罗非鱼科研、养殖、加工、销售基本上还处于各自独立的状态,罗非鱼产业化程度不高,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在上述环节是彼此分离的,且规模较小,没有真正形成"饲料→苗种→养殖→加工→流通销  相似文献   

6.
虽然我国罗非鱼养殖和加工业发展迅猛,出口量不断增长,但美国等发达国家对进口水产品制定了非常严格的质量标准,以这些标准作为技术壁垒对我国出口的水产品进行限制。因此急需在罗非鱼产业中采用新的加工技术与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确保罗非鱼产品的高附加值和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7.
罗非鱼综合加工利用与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中国罗非鱼产业正处于从规模产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关键时期,对罗非鱼原料进行高值化综合加工利用,同时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是提高中国罗非鱼产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依靠技术创新来实现产业升级,以保障中国罗非鱼产业可持续稳定发展。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罗非鱼综合加工利用与质量安全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旨在为中国罗非鱼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罗非鱼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推广养殖的鱼类品种之一,目前全世界有85个国家和地区养殖罗非鱼,年产量约120万吨.2001年我国罗非鱼产量为69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58%.近年来,随着产量逐年增长,以及国际市场对罗非鱼需求量的不断扩大,我国罗非鱼出口量飞速增加,国内一些水产养殖专家认为,罗非鱼是我国最具国际竞争实力的品种之一,也是最具产业化发展条件的品种,我国台湾省把罗非鱼称之为"21世纪人民之鱼".目前,广东、海南、广西、福建、北京、山东等地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带动种苗、饲料、加工、贸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科学养鱼》2012,(12):67-68
"2012年前三季度罗非鱼出口量达到历史同期最高点,但加工企业却处于近年来利润的最低点。"11月12日上午,在海南省海口市第九届罗非鱼产业发展论坛上,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崔禾表示,目前我国的罗非鱼加工企业处境困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我国罗非鱼养殖、加工和出口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罗非鱼养殖生产和出口国家。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罗非鱼产量逐年增长,1998年~2009年期间,我国罗非鱼总产量平均年增长率为23.1%,我国占世界年生产罗非鱼苗种和成鱼产量的50%左右,排在世界第一位。和其他产业一样,中国罗非鱼产业目前面临“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出口规模不断增加、订单价格逐渐下降、行业利润持续式微”的发展怪圈和困境。中国罗非鱼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式微,从2008年3美元/千克跌到2009年的2.77美元/千克。  相似文献   

11.
<正>本刊讯(代国庆报道)11月18日,第十一届罗非鱼产业发展研讨会在广西北海召开。研讨会由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和罗非鱼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同主办。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渔情监测与市场加工处处长袁晓初,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副局长王海吟,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和,罗非鱼产业技术创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水产》2017,(12):19-20
<正>本刊讯11月23日,第十四届国际罗非鱼产业发展论坛在海口举办。论坛由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海南省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罗非鱼分会和海南省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共同承办。罗非鱼是重要的世界性养殖经济鱼类,目前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养殖,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进出口贸易。我国是罗非鱼养殖和出口大国,本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北海市先后建立了北联、洪恩、正五、西河等十几家罗非鱼加工企业,每家企业每天加工罗非鱼的数量最少也要几十吨,但是目前北海的罗非鱼产量无法满足需求,这些企业只能从广东进货,增加了成本。北海市环境和气候等条件适宜罗非鱼的生长,北海市罗非鱼产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现就目前北海的罗非鱼产业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了我国罗非鱼行业协会的现状和特征,探讨了罗非鱼行业协会在罗非鱼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针对我国目前罗非鱼行业协会在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促进罗非鱼行业协会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罗非鱼是全世界最普遍的养殖鱼类之一,也是我国养殖和出口产业化最成功的外来引进种,我国罗非鱼养殖稳步发展.2016年我国罗非鱼养殖受到恶劣天气和疾病的影响程度与往年基本相似,但罗非鱼仍然是水产养殖者的重要选择.其中广东罗非鱼养殖产量和出口量仍将占全国的40%以上,在中国和世界罗非鱼产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虽然广东罗非鱼发展较快,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种苗市场混乱、投机行为严重、病害制约、用药不规范、药物残留问题仍然存在等.笔者分析了2016年广东罗非鱼产业发展概况,为罗非鱼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罗非鱼产业升级路在何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罗非鱼,又名非洲鲫鱼,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重要水产养殖品种之一。引进中国后经过数年发展,我国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罗非鱼养殖国和供应国,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罗非鱼产量达160多万吨。但当国际形势发生变化,对罗非鱼产业的发展,是挑战还是机遇?罗非鱼,优势何在罗非鱼生长快、繁殖力强、环境适应能力强。罗非鱼味道鲜美,肉  相似文献   

17.
深加工企业屈指可数近来年,随着罗非鱼产业的变化发展,下脚料深加工技术越来越受到行业的关注。广东省内部分先知先觉的罗非鱼加工企业(如五丰、国溢旗下的中南岛等)逐步认识到,依靠粗加工罗非鱼片出口的传统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愈发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的需求。而进行下脚料深加工不仅成为他们进一步赢得市场优势的不二选择,更是罗非鱼产业发展的必然方向。  相似文献   

18.
罗非鱼的加工技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针对我国罗非鱼加工产品品种单一、加工水平不高的现状,重点介绍了几种罗非鱼鱼肉的加工新技术,同时简要介绍了罗非鱼加工的下脚料如内脏、鱼骨等的加工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罗非鱼养殖产业的发展,由品种种质、养殖方式、饲料、环境等因素导致的病害问题呈逐年上升趋势;饲料价格涨幅过快、人力资源成本增加、商品鱼出售价格波动较大,导致罗非鱼养殖经济效益下滑。如何提高罗非鱼养殖品质、减少疾病灾害、降低养殖风险、提高养殖效益是目前罗非鱼养  相似文献   

20.
三种奥尼杂交罗非鱼养殖效果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罗非鱼已是我国重要的养殖鱼类,也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水产品之一,特别是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地,罗非鱼养殖已形成产业化格局。在罗非鱼养殖中,品种起着关键的作用,决定着养殖效益,因此,罗非鱼品种选育已成为直接关系到罗非鱼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受到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