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养虾先养水,培养优良的水色给对虾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对虾健康快速生长,利于养殖生产的顺利进行。本文将列举出对虾养殖过程中常见的几种优良水色,同时介绍相关的养护措施,供广大养殖从业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报刊要闻     
<正> 养殖对虾的病害 黄海水产研究所李健以《我国养殖对虾病害发生与池塘环境生态的关系及对策探讨》为题,论述了养虾业的方方面面:1.我国对虾养殖历史回顾;2.对虾养殖池塘生态结构特点;3.目前我国池塘对虾养殖技术操作的缺陷;4.对虾养殖用苗种存在质量较差,病害传播速度加快等问题;5.污染物增加使近海环境日益恶化,对养  相似文献   

3.
1 利用牛粪养对虾美国夏威夷海洋研究所利用牛粪养对虾,对虾生长良好,11周龄成活率达88%。该所在试验期间不投任何饵料,每周仅在虾池中投放30 kg牛粪。施放牛粪的海水养虾池,能大大降低对虾养殖成本。  相似文献   

4.
为了有效地防治对虾病害的发生,农业部渔业局、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向全国养虾地区推广了对虾精养健康养成技术。对虾精养健康养成技术主要有采取实施健康养殖管理;选用健康虾苗;进行有限量水交换;使用增氧机、水质保护剂、有益细菌;培育和控制养殖地单胞藻,改善和保持水环境要素的相对稳定等技术措施,隔绝病源的传入,为养殖对虾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以提高对虾抗病能力,达到防病的目的。下面将其技术要点简介如下:一、养虾池要求1.最好建在高潮线1m以上;2.海水盐度一般不高于35‰,最低不低于1‰,适宜范围10‰-30‰。pH值…  相似文献   

5.
水产养殖的关键在于养水,养水的根本在于降解养殖代谢产物,调节水质,营造良好养殖水环境。对虾养殖水环境无公害高效调控系列技术是遵循对虾生态生理特性和养殖池塘生态特点,应对当前养殖环境污染、病害频繁发生、质量安全隐患等因素所提出的。其技术模式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对虾养殖排塘率高,成功率很低,养殖者感到对虾越来越难养,不少经营者颗粒无收,谈虾色变,甚至连一些经验丰富的养虾高手也感到无所适从,不少养虾者只好改养其他品种。当前对虾难养殖的问题何在?笔者认为客观原因是近海受污染、水质差、种苗弱,疾病多。根据调查研究,要攻克当今对虾难养局面,现提出必须落实的关键技术措施,与同行切磋。一、彻底清污近年来对虾养殖放苗密度越来越大,养殖中过量地投放饲料,大量残余饲料淤积、对虾的排泄物以及生物死亡  相似文献   

7.
《渔业经济研究》2005,(4):48-48
1利用牛粪养对虾 美国夏威夷海洋研究所利用牛粪养对虾,对虾生长良好,11周龄成活率达88%。该所在试验期间不投任何饵料,每周仅在虾池中投放30kg牛粪。施放牛粪的海水养虾池,能大大降低对虾养殖成本。  相似文献   

8.
吕纪增 《海鲜世界》2006,(4):27-27,30
1利用牛粪养对虾 美国夏威夷海洋研究所利用牛粪养对虾,对虾生长良好,11周龄成活率达88%.该所在试验期间不投任何饵料,每周仅在虾池中投放30kg牛粪.采用该技术能大大降低对虾养殖成本.  相似文献   

9.
对虾封闭循环式综合养殖系统的规划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按建立“863”对虾重点项目综合养殖基地的技术要求,以对虾清洁养殖和对虾分级多茬养殖两种模式为养殖工程工艺设计标准,进行对虾高健康养殖基地的规划设计。该基地占地19.2hm^2,包括两套封闭循环式养殖系统,共有养殖试验水面13.33hm^2,并配备了较先进的水处理系统,可进行封闭、半封闭和开放式养虾,也可进行多品种综合生态养殖。2000年对虾养殖生产试验表明,该养虾系统设计合理、运行平稳,基本保证了该“863”项目各项试验的进行,取得良好的养殖结果。  相似文献   

10.
对虾养殖的关键在于养水,养水的根本在于养底。有效地降解、转化养殖代谢产物,平衡调控养殖环境的生物因子和理化因子,平衡藻相与菌相,营造良好养殖生态,是应对当前对虾养殖病害频繁发生和养殖环境污染、实现对虾健康养殖和质量安全管理的关键。近几年来,我公司推广健康养殖技术。经过几年的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实践,养殖对虾产量每造平均亩产稳定在850公斤以上。总结养殖情况,现将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传统的养虾理念是"养虾先养水",养水则培藻。随着养殖模式的改变和养殖密度的增加,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实验证明,营造优良养殖池塘环境的关键是"培藻"和"培菌",构建藻菌平衡的生态。一、对虾养殖池塘藻和菌的重要性通过浮游微藻和有益细菌的共同作用,降解转化养殖代谢产物,调节水质,抑制有害细菌和有害微藻的滋生,营造适宜对虾健康生长的良好生态环境(如图1所示)。"培藻"的作用:(1)能保持养殖水体中高含量的溶解氧;(2)消除  相似文献   

12.
中国对虾自1993年在全国暴发虾病.其养殖受到严重影响,到目前为止,仍受对虾病毒病的困扰。我们营口地区一直没有放弃中国对虾养殖,最近几年,一改以前的有病治病、大排大灌的管理方式,采取以防为主、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增强对虾的免疫能力等措施.养殖过程中严格控制对虾发病。尤其是营口地区的盖州市红旗村,自2001年养虾以来,连续4年取得成功,全村由开始的几百亩养虾池逐年增加,发展到目前的近千亩,全村均为高位池中国对虾养殖,  相似文献   

13.
<正> 虾类是海珍品之一,其经济价值较一般鱼类高出许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虾类的需要量供不应求,国内外市场畅销,国际虾价节节上涨,海区虾捕获量既不稳定,且有逐减的趋势,这就促使对养虾业的重视并迅速发展.台湾自然环境良好,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很适合养虾.台湾省渔民养虾历史颇久,养殖的品种是以斑节对虾和刀额新对虾为主,日本对虾以及罗氏沼虾的养殖正在大力发展,目前,屏东县养殖罗氏沼虾丰收,1978年生产量30吨,1979年增至600~800吨,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第二水产养殖公司是山东省“千亩连片对虾精养高产”技术示范典型单位。“对虾集约化养殖试验”曾获农业部科技进行二等奖;“千亩对虾大规格高效精养技术开发”获山东省“丰收奖”与星火计划科研奖;“养虾越冬技术及其子代养成研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漳浦县于1983年未创办了水产开发中心。从社会化服务入手建设对虾生产出口基地,取得了良好效益。1986年,开发中心所属的各养殖单位,生产对虾174.5万公斤,全县产量居全省首位,并跨入全国对虾养殖先进县行列。较之前一年,养虾面积增长了1倍,总产增加3倍。开发中心成立三年多以来,全县的养虾面积增加了5.6倍;产量增长了23倍。  相似文献   

16.
正凡纳滨对虾作为对虾主养品种,近几年由于养殖环境变化、虾种质退化而病害频发,面临的养殖困难较大,开拓新品种养殖市场对品种轮养、结构调整很有必要。斑节对虾作为新一代的养殖品种,适应多种养殖模式,养殖产量正在稳步提升。随着工厂化高密度集约化对虾精养模式的快速发展,北方地区很多养鱼及海参育苗的工厂化车间转养对虾,尤其是冬季养殖对虾,收益巨大。5月中旬,工厂化车间养殖的凡纳滨对虾受外塘养殖的影响,市场价格走低,且工厂化养殖风险较高,使得很多工厂化养殖车间闲置,  相似文献   

17.
长毛对虾具有耐高温、抗病力强等优点,是南方沿海对虾养殖的优良品种,并且从放养到起捕的养殖时间方面与中国对虾养殖有合理穿插安排的机会。这给人们一个启示,就是在南方沿海可以进行多品种、多茬对虾养殖。浙江省乐清县于1989年进行了三茬养虾的试验。其中4月~11月安排中国对虾与长毛对虾双茬养殖,11月~翌年的2月安排养白虾。在养虾的同  相似文献   

18.
如何走出养虾业的困境烟台市芝罘区第二水产养殖公司经理于昊嘉对记者说,发挥技术优势,提高养虾单产,采用配合饵新,多次捕获,多品种出口。烟台市芝罘区第二水产养殖公司是山东省著名的“千亩方对虾精养高产”技术示范典型。其“对虾集约化养殖试验”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千亩方对虾大规格高效益精养技术开发”获山东省“丰收奖”与“星火计划”科研奖。面对养虾困境,该公司领导总结科学养虾经验;广泛搜集国内外养虾最新技术情报;请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世界主要的养虾大国,自1997年进入我国养殖对虾恢复和快速发展时期,养殖产量已经跃居世界前列,成为世界第一养虾大国。2006年养殖对虾产量107万吨,占世界养殖对虾产量40%。华南三省区对虾养殖产量显著提升,养殖对虾产量由1992年不足4万吨发展到2006年超过66万吨,占全国养殖对虾产量的57%。  相似文献   

20.
渔业动态     
<正> 合浦县冬养对虾 喜获丰收 广西合浦县充分利用现有水域资源和优越的气候条件,挖掘海水养殖生产潜力,去冬以来开展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冬虾养殖,主要养殖耐低温的日本对虾、刀额新对虾、锯缘青蟹等,至今年2月20日统计,全县冬养对虾(蟹)11150亩,收获10380亩,产量226.12t,平均亩产21.78kg,销售收入1474.6万元,获税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