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孔武 《中国茶叶》2008,30(10):12-13
针对茶园单产不高,产品香低味淡,以及经济效益差的问题进行了调查,认为茶园耕作层浅薄,土壤肥力低下,简单垦殖及栽后管理水平低是造成茶园产量低的主要原因。薄弱的茶园基础直接影响了茶树鲜叶内含物质含量,导致产品品质差,缺乏市场竞争力,使茶园经济效益低下。提出了提高茶园产量、茶叶质量和茶园经济效益的一系列措施,主要是通过加强茶园肥水管理、适度修剪恢复树势、合理采摘、注重病虫防治及严抓茶叶加工质量关等措施,达到增产提质,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茶园的生态问题与生态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茶叶生产面临的生态问题茶园作为人工生态系统类型,在人类的强化干预下,与传统茶园生态系统相比发生了下列变化: ①生态系统的组分由复杂变为简单。我国目前有茶园1600多万亩,绝大部分是建国后发展起来的单物种(茶树)的专业化茶园。这些专业化茶园,由于投入了大量劳力、肥料、农药、机械等辅助能量,产量一般较高,也获得了较多的经济效益。但是,这些茶园在丘陵低山地区,少则几十亩,多则数千亩,集中连片,长期无树木遮荫和防护,夏天受烈日暴晒,冬天遭寒风侵袭,生态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繁。有的是在山坡上毁林种茶,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很低,土层浅薄,土地退化。我国目前仍有相当大面积的茶园亩产干茶不到20公斤,这些低产茶园形成的原因很多,其系统内组分单纯而导致生态条件恶化,生态平衡失调也是根本原因之一。②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由有机能转向石化能。过  相似文献   

3.
对中产茶园树体特征、土壤肥力状况进行系统分析后,提出中产茶园可以通过实时蓄养、实期修剪、增施以有机肥为主的基肥以及茶园修剪后喷施叶面肥等具体技术措施,能有效提高中产茶园的产量和产值.  相似文献   

4.
江西低丘红壤茶园自然肥力低,养分缺乏,加之茶园施肥盲目,土壤养分不平衡,茶叶产量低、品质差,为此,通过配置不同氮、磷、钾配比的复合肥,根据茶树不同生育阶段进行低丘红壤茶园专用肥施用技术的研究,以达到提高低丘红壤茶园的土壤肥力,改良土壤,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的目的。供试的茶园,按茶树生育阶段分成龄茶园(8年生龙井43号)和幼龄茶园(4年生福鼎大白茶)两种类型,每一类型都设有基肥试验和追肥试验,试验设计见表1。  相似文献   

5.
当前广阔的农村茶园仍是我国茶叶产量的主要提供源地,但是目前相当一部分农村茶园是处于低水平管理,低地能、肥能、光能利用率,低生产量,低经济效益的“低效循环”状况。这种“低效循环”已成为我国茶叶生产飞速发展的一大障碍。因此开展改造这些低产茶园,改变这种“低效循环”状况,不仅能迅速提高茶农的经济收益,促使  相似文献   

6.
茶树专用生物活性有机肥的施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茶树专用生物活性有机肥在茶园的施用效果,通过对施肥茶园茶树萌芽期、发芽密度、百芽重、鲜叶机械组成及茶叶产量等项目调查,得出了茶园施用茶树专用生物活性有机肥能较显著地提早茶树萌芽期、促进早发多发,提高萌芽密度和百芽重,增加茶叶产量,提高鲜叶正常芽叶比例,改进茶叶品质等结论。  相似文献   

7.
《中国茶叶》2010,(8):27-27
今年初,受冬春连旱等自然灾害影响,广西春茶生产严重受挫。据统计,全区73万亩茶园有48万亩不同程度受害,截至5月底,全区春茶产量4200吨,产值2.15亿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减少38%和14%。  相似文献   

8.
茶园土壤主要营养障碍因子及系列茶树专用肥的研制   总被引:61,自引:7,他引:54  
系统研究了以浙江为主的茶园土壤养分资源现状,明确了茶园土壤养分供应能力低且不平衡、有机质贫缺和酸化日趋严重等主要营养障碍因子,提出了优质高效高产茶园土壤有机质、全氮等12项营养诊断指标,研制出适合不同类型茶园的茶树系列专用肥3种及其配套使用技术,取得明显的增产、提质和改土效果。  相似文献   

9.
张进华 《茶叶》2007,33(4):238-238,237
目前许多茶区的茶园仍以有性系群体茶园为主,主要表现为发芽不整齐、品质不一致、产量低,给茶园管理和采制带来一定困难,影响经济效益的提高。毁掉重植又要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茶树低位嫁接技术为低产茶园彻底改造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是加快茶园良种化的有效途径之一。作为茶树育种技术措施,嫁接可以促进不开花的亲本开花和进行无性杂交培育新品种。目前茶树嫁接技术已在茶叶生产中运用多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笔者根据多年实践作一总结。1嫁接前的茶园和母本园管理1.1嫁接园的管理对规划要嫁接换种的茶园(树龄最好在30年以下,不宜太老,主干…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我所今年茶园热旱后不同种植品种的抗旱性和不同海拔茶园的茶叶产量调查,并结合合理栽培措施对茶叶产量的提高,减少或减轻灾难性气候对茶树生理生态的影响,提出预防自然灾害、减少损失的合理方法,为今后茶叶可持续生产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平和县茶叶示范场,自然条件优越,属低海拔地区,四面环山,茶园均为原农建团开垦。至1992年止共有茶园面积320亩,投产茶园210亩,种植的品种有黄、毛蟹、本山、八仙、铁观音等。黄是该场的当家品种,其高产优质试验园种植于1981年春季,面积92亩,占全场投产面积的43.8%。据试验记载统计,黄高产优质试验片茶园产量、产值均稳步上升,其中1992年的平均单产已达365.5公斤,亩产量和产值是其他茶园的3.9信和5.25倍,效益显著。在现阶段茶叶生产处于不很景气时期,特别有必要大力推广高产优质茶园的栽培技术。现根据本人多年在该场培育…  相似文献   

12.
江苏茶叶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是全国重要的产茶省之一,产品有绿茶、红茶、花茶等,以绿茶为主。全省茶区可分为环太湖低山丘陵茶区、宁镇扬丘陵茶区和连云港茶区。近年来,江苏茶叶产业一直呈持续稳定发展的势头,茶叶面积、产量、产值持续增长。全省现有茶园2、53万hm^2,年产茶叶1.2万t,年产值超7亿元。  相似文献   

13.
陈汉强 《中国茶叶》1995,17(6):28-29
勇士农场地处广东省徐闻县东北部,是一个以生产橡胶、甘蔗、茶叶、林木为主的国营农场,全场拥有云南大叶种为主的茶园2350亩,其中开采面积1850亩。近年来,茶叶生产上由于手工采茶存在工效低、劳动生产率低而导致经济效益低的“三低”状况出现,手工采茶占用了全年茶园生产总用工的75%以上,而且劳动强度大,管理定额低(1个劳力仅6亩),采摘效率低(一个采工日采鲜叶仅15~20kg),每年6至10月份产量旺季往往出现来不及采摘,甚至丢采而浪费鲜叶的现象,严重影响茶叶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了解决采茶上的难题,在粤西农垦局科技处的指导下,1989年开展了在云南大叶种茶园实行机械采茶的技术试验,从1990年起一边继续试验,一边进行示范推  相似文献   

14.
吴洵 《福建茶叶》1990,(3):31-33
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茶园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有机质在土壤中的积累和分解对茶园土壤的理化性质、肥力演化以及对茶叶产量和品质都有重要影响。了解低丘红壤茶园有机质含量现况、积累和分解特点,对拟定茶园土壤合理耕作和施肥、促进土壤熟化、提高土壤肥力、改变低丘红壤茶园低产低质现象等都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低丘红壤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现况 为了了解我国低丘红壤茶园土壤有机质的含量现况,我们于1986—1989年间,对浙、赣、湘、粤、黔、皖、桂等省主要茶区第四纪红粘土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水平进行广泛性抽样调查,根据对83个样点的分析结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伴随着茶园种植年限和种植面积的增加,茶园土壤酸化问题已成为土壤环境质量领域的研究热点。适宜茶树生长的土壤pH范围为4.0~6.5,过低的pH环境会抑制茶树的生长代谢,影响土壤肥力,降低茶叶产量及品质,严重威胁茶园的自然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文章综述了近年来茶园土壤酸化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我国茶园土壤酸化的现状、原因及治理修复措施,并展望了茶园土壤酸化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茶园秋基肥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参试四种肥料作茶园秋基肥时在茶叶产量、产值、施用成本等几方面的比较,提出在施用秋基肥时,以生物有机肥为主,搭配一定数量的尿素,并保持一个较高的氮素水平。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福建水热资源特点,分析了茶园喷灌对茶叶产量品质的影响和喷灌设施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自然水资源缺乏、用水量偏大、经济效益不明显等主要问题,提出了当前生态茶园基地因地制宜建设喷灌设施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生态茶园的研究进展与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余文权  张翠香 《中国茶叶》2009,31(10):10-13
2008年我国茶园总面积达171.96万hm^2,但大部分茶区的茶园建设以纯茶园为主。当前在茶区中普遍存在的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衰退、病虫害多发、产量和品质低下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与纯茶园的单一种植模式有关。自1986年茶叶专家张顺高先生首次在国内提出“生态茶叶”概念以来,生态茶园在我国已初具规模,并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9.
茶园有害生物如病虫、杂草直接关系着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在掌握茶园生物种群演替及各种害虫生活习性的基础上,把农技措施、生物防治和局部挑治为主的化学防治结合起来。推行低容量喷雾,交叉使用农药,控制普治次数,杜绝混合用药,保护天敌,降低茶叶农残,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0.
茶园间作芳香植物罗勒和紫苏对茶园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茶园间作芳香植物研究其对茶园害虫和天敌种群数量、土壤养分状况、茶树生长及茶叶生化成分等的影响,分析间作芳香植物对幼龄茶园的生态综合调控效果。幼龄茶园间种芳香植物能减少小贯小绿叶蝉和绿盲蝽的数量,增加茶园中瓢虫、草蛉、寄生蜂和蜘蛛等天敌的数量;芳香植物间作区土壤中铵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高于绿肥间作区和对照;茶园间作芳香植物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茶树生长、培养幼龄茶园的树势和树冠、增加茶叶产量。茶园间作芳香植物能减少茶叶中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提高可溶性糖和儿茶素含量,改善茶叶品质。可见茶园间作芳香植物是一种具有较好生态效益的茶园栽培管理模式,能促进生态茶园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