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9 毫秒
1.
提高母牛繁殖力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视母牛繁殖技术,提高母牛繁殖力是提高母牛生产能力的重要环节.近年我省很多养殖户提出母牛繁殖障碍情况不断增加,给奶牛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母牛繁殖障碍病是指由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传染性因素和营养缺乏性、普通病性繁殖障碍等非传染性因素引起母牛发情异常、不育、不孕、空怀、流产、早产、死胎、畸形、产弱仔、滞后产的一类疾病.本文只对由于卵巢疾患导致母牛繁殖障碍的防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1 营养因素 饲料营养是用来满足牛体生长、繁殖等的需要.饲料组成单一、粗劣等因素都能引起营养不良.母牛表现过肥过瘦,还会导致青年母牛初情期推迟.成年母牛出现乏情、发情周期不正常,严重的将造成母牛繁殖障碍,失去繁殖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比较不同繁殖生理阶段和繁殖障碍肉用母牛的阴道黏液电阻值(electrical resistance of vaginal mucus,ERVM),获得相关基础数据,为辅助判定母牛发情、妊娠和诊断繁殖障碍疾病提供参考,同时客观评价发情排卵测定仪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价值,为提高母牛繁殖效率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在21个肉牛养殖场(户)选择297头肉用繁殖母牛,根据繁殖记录和直肠检查结果,确定母牛所处的繁殖生理阶段(休情期、发情期、妊娠期)或是否存在繁殖障碍。按记录结果将297头母牛分为4组:休情期组76头、发情期组48头、妊娠期组106头和繁殖障碍组67头。妊娠期组106头根据妊娠天数分为4组:妊娠≤60 d 44头、妊娠61~120 d 24头、妊娠121~180 d 31头、妊娠>180 d 7头;根据繁殖生理进程,在休情期、发情期、妊娠期组母牛中分别选取黄体期42头、卵泡期13头和妊娠期24头;繁殖障碍组67头根据繁殖障碍类型分为3组:卵巢囊肿8头、持久黄体57头、异性孪生不孕2头。采用全自动动物发情排卵测定仪测定ERVM值,对不同繁殖生理阶段及繁殖障碍母牛的ERVM...  相似文献   

5.
随着奶牛业的发展,有些牛场母牛的繁殖力低下成为制约其牛场发展的主要因素,加之近年来饲料价格居高不下,导致母牛营养不全,母牛繁殖障碍问题尤其突出,笔者在长期的兽医临床工作中,对于奶牛繁殖障碍的诊治积累了如下经验,供同仁们参考.  相似文献   

6.
母牛繁殖障碍是母牛养殖中极易发生的一类疾病,临床上以妊娠母牛流产、难产、产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和不孕不育为主要特征,严重时可造成母牛死亡。本文通过分析引起母牛常见繁殖障碍的病因,提出科学的饲养管理及有效的防治措施,为提高母牛的繁殖效率,促进肉牛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母牛繁殖障碍分为暂时性和永久性不孕两种.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对暂时性不孕的母牛,按其不同病因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使其早日康复.2000年以前我们采用生殖激素,配合抗生素疗法来治疗和调节繁殖障碍牛,虽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在应用中也存在很多不足.近几年,我们通过应用中草药方剂治疗母牛繁殖障碍,既治标又治本,取得了满意效果,同时降低了生殖激素和抗生素给人畜带来的各方面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繁殖障碍对母牛的繁殖性能有着一定的影响,也不利于畜牧场的生产效率和经济利益。不同品种、不同地区的牛群繁殖障碍的原因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主要的影响因素有饲养管理因素、人为管理因素、自身疾病因素等。在不同地区环境中造成繁殖问题的原因不同,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各种影响因素进分析,掌握新疆褐牛母牛的发病原因。现主要对新疆褐牛母牛繁殖性能及繁殖障碍进行分析,并对提高牛群繁殖率的途径进行探究,希望可以改善母牛的繁殖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1病因调查2016年对全县的8300头安格斯产犊母牛进行摸底调査表明,安格斯繁殖母牛群中经常遇到母牛不能正常发情,甚至不能受孕等繁殖障碍。引起母牛繁殖障碍原因很多,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根据临床症状诊断,养殖场提供的受配时间逐头进行妊娠检查,检查时采用一般检查、阴道检查、直肠检查和B超检查的方法,判定每头母牛是否妊娠、是否空怀是否患有生殖系统疾病等导致肉牛繁殖障碍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养牛业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牛繁殖障碍性疾病已逐渐成为危害养牛业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牛繁殖障碍性疾病是指引发公、母牛繁殖异常的一类疾病的总称,是以妊娠母牛发生流产、早产,产死胎、木乃伊胎、畸形胎,产出弱仔以及公牛不育、母牛不孕等为主要特征,发病率有逐年上升之势。在我国的一些大中型规模化、集约化牛场都不同程度存在或发生过母牛繁殖障碍,有的牛场发病和损失十分严重,严重阻碍了我国养牛业的健康发展。引起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因素众多,牛场不规范的引种和配种、粗放的饲养管理成为牛场牛繁殖障碍性疾病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提高饲养管理水平,科学制定和实施免疫保健程序,加强牛场生物安全防控措施,是控制牛繁殖障碍性疾病长远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繁殖障碍是奶牛业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据调查,大约有20%-30%的奶牛存在繁殖障碍,位居奶牛三大常见病之首。 母牛的繁殖障碍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涉及饲养、管理、营养、发情、配种、受精、挤奶、疾病、卫生、防疫等环节。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我国养牛业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牛繁殖障碍性疾病已逐渐成为危害养牛业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牛繁殖障碍性疾病以妊娠母牛发生流产,早产,产死胎、木乃伊胎、畸形胎,产出弱仔以及公牛不育、母牛不孕等为主要特征,发病率有逐年上升之势.作者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就北方地区规模奶牛场怎样做好奶牛繁殖障碍疾病的治疗工作谈些具体意见,供广大规模养殖场及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促排素和促黄体素在牛不孕症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牛的繁殖障碍在牛群中的发病率占30%~40%,对养牛业的危害很大,表现为卵巢机能失调、排卵困难或卵泡囊肿、持久黄体或黄体囊肿,并存在严重的子宫炎症,这些症状仅仅通过抗生素和传统中医治疗的效果均比较保守,必须配合使用激素治疗,才能提高卵巢机能和净化子宫,维持正常的卵泡发育、排卵和受精,从而提高母牛的繁殖效率.  相似文献   

14.
奶牛的繁殖障碍即奶牛暂时性或永久性不孕症,随着奶牛产奶量的提高,不孕症的发病率亦提高.据对台前县21个牛场的500头适繁母牛调查,不孕症发病率为24.3%.  相似文献   

15.
母牛的繁殖过程包括一系列顺序协调的环节,从发情、排卵开始,经过配种、受精、受精卵附植及妊娠、分娩、泌乳,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异常均可导致繁殖障碍的发生,根据近年来的报道,在我国的一些中小型规模化、集约化牛场都不同程度存在或发生过繁殖障碍性综合症,因此防治母牛繁殖障碍对发展畜牧业生产具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1母牛繁殖障碍的表现形式1.1乏情指母牛暂时性或永久性缺乏出现发情周期的现象,母牛的乏情一般是病理性乏情,如卵巢上存在持久黄体。1.2异常发情1.2.1短发情发情期的持续时间短和症状不明显,常因未被发觉而错过配种机会…  相似文献   

16.
<正>据有关资料显示,近几年来黄牛存栏急剧减少,有的村屯几乎无牛可养,究其原因,黄牛不孕症是其原因之一,由于饲养管理不当等导致不孕现象十分普遍,饲养一头母牛一年平均费用在3 000元左右,不孕就会导致3 000元的经济损失,所以黄牛不孕症已成为制约黄牛健康发展的瓶颈。目前,繁殖障碍母牛比较多见,约占繁殖母牛的20%~30%以上,其中卵巢疾病占不孕症母牛的10%~15%,是造成母牛难孕的主要因素之  相似文献   

17.
牛繁殖障碍性疾病是指妊娠母牛所发生以流产、死胎,产木乃伊胎、畸形胎,早产、产弱犊,母牛发情障碍、排卵障碍、妊娠障碍,公牛繁殖障碍等,成为制约养牛业发展重要疾病之一,给养殖户带来的较大的经济损失,现就引起牛繁殖障碍性疾病进行分类辨识诊治,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前,影响母牛繁殖最大的障碍就是子宫炎症.据对周边地区牛群的不完全统计,每年子宫炎的发生率在25%以上,严重影响了奶牛受胎效果,并造成有些母牛终生不孕.笔者10多年来采用了洗、治、配结合的方法,治疗307头,受胎201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奶牛的繁殖障碍即奶牛暂时性或永久性不孕症,随着奶牛产奶量的提高,不孕症的发病率亦提高。据台前县21个牛场的500头适繁母牛调查,不孕症发病率为24.3%。造成奶牛繁殖障碍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饲养管理不当引起(占30% ̄50%);二是生殖器官疾病引起(占20% ̄40%);三是繁殖技术失误引起(占10% ̄30%)。1高产奶牛繁殖障碍病因浅析1.1高产奶牛内分泌失调引起由于大量泌乳,产生大量催乳激素,脑垂体前叶抑制促黄体激素(LH)的分泌,同时降低卵巢对LH的正常反应,进而影响卵泡的成熟和排卵,造成不孕。1.2泌乳盛期的奶母牛产后30 ̄120d的奶牛…  相似文献   

20.
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是影响黄牛改良的主要因素。随着牛群数量的增加,该病的影响更为突出。这种疾病发病的直接因素有三:一是人工授精技术性因素;二是分娩及产后造成产道损伤感染;三是杂交乱配及其它因素。为积极预防和治疗母牛的繁殖障碍性疾病,挖掘母牛生产潜力,提高养牛效益,吉林省公主岭市畜禽繁改站于1995年至1996年两年时间内开展了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药物防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