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正交试验,对影响淫羊藿多糖提取效率的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溶剂与淫 羊藿量比等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工艺为以20%乙醇为溶剂,淫羊藿与溶剂按1:100g/mL 投料,在60℃下提取100min,淫羊藿多糖收率为17.6%。  相似文献   

2.
陈宁  罗春丽 《耕作与栽培》2013,(3):17-18,49
试验测定了淫羊藿炮制前后总黄酮的含量变化.采用乙醇回流提取从淫羊藿中提取总黄酮,以淫羊藿苷为标准品配置标准曲线溶液,并绘制标准曲线.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总黄酮含量.淫羊藿苷浓度在2.5~22.5 μg/ml范围内吸光度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0.029839C+0.0064,R=0.9994.鲜品淫羊藿总黄酮含量为12.48%,购买淫羊藿炮制品总黄酮含量为7.09%,新工艺炮制品总黄酮含量为9.00%,传统药典法炮制品总黄酮含量为8.65%.鲜品淫羊藿总黄酮含量最高,说明淫羊藿在炮制后总黄酮损失了一部分;新工艺炮制品的总黄酮含量比传统方法炮制的淫羊藿总黄酮含量略高;市售淫羊藿总黄酮含量达到药典标准.  相似文献   

3.
通过资源调查,分类学研究,发现贵州有淫羊藿种质资源18种.其中,巫山淫羊藿(E.wushanense)、箭叶淫羊藿(E.sagittatum)为国家药典种;粗毛淫羊藿(E.acuminutum)、天平山淫羊藿(E.myrianthum)、毡毛淫羊藿(E.coactum)、黔岭淫羊藿(E.leptorrhizum)为贵州省地方标准种;黔北淫羊藿(E.borealiguizhouense)、短茎淫羊藿(E.brachyrrhizum)、毡毛淫羊藿(E.coactum)、德务淫羊藿(E.dewuense)、小叶淫羊藿(E.elachyphyllum)、水城淫羊藿(E.shuichengense)、单叶淫羊藿(E.simplicifolium)、普定淫羊藿(E.pudingense)、贵州淫羊藿(Epimedium sagittatum var.guizhouense)为贵州特有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4.
储蓉  林昌虎  孙超  朱立  钟雁 《种子》2007,26(1):30-31
为寻找淫羊藿苷在巫山淫羊藿和粗毛淫羊藿须根中夏、秋、冬三季的动态变化规律,为适时收获提供理论依据。分别于6、9、12月中旬取样测定苷在两种淫羊藿须根中的含量。结果表明,两种淫羊藿须根中苷含量高峰期在6月。  相似文献   

5.
报道贵州省小檗科淫羊藿属特有植物(或已知仅贵州分布植物)10种1变种,分别为黔北淫羊藿(E.borealiguizhouenseS.Z.He & Y.K.Yang)、短茎淫羊藿(E.brachyrrhizum Steam)、德务淫羊藿(E dewuense S.Z.He,Probst & W.F.xu)、普定淫羊藿(E.pudingense S.Z.He,Y.Y.Wang & B.L.Guo)、多花淫羊藿(E.multiflorum T.S.Ying)、剑河淫羊藿(E.myrianthum Steam var.jianheense S.Z.He & B.L.Guo)、小叶淫羊藿(E.parvifolium S.Z.He & T.L.Zhang)、拟巫山淫羊藿(E.pseudowushanense B.L.Guo)、贵州淫羊藿[E.sagittatum (Siebold & Zuccarini)Maximowicz var.guizhouense S.Z.He & B.L.Guo]、水城淫羊藿(E.shuichengense S.Z.He)和单叶淫羊藿(E.simplicifolium T.S.Ying);易危植物2种,分别为小叶淫羊藿和单叶淫羊藿,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收录.描述了贵州淫羊藿属特有植物和珍稀植物的药用和保护价值及其分布产地.对淫羊藿属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提供贵州省小檗科淫羊藿属植物新名录和以贵州标本命名的淫羊藿属新物种名录.  相似文献   

6.
淫羊藿为小檗科(Berberidaceae)淫羊藿属(Epimedium,)植物,目前记载有55种,80%为中国特有种,贵州、四川、湖北等为淫羊藿属植物的变异中心.本研究对主要来自于四川、贵州的17种淫羊藿植物进行了较系统的RAPD标记研究,建立了淫羊藿植物DNA标记系统关系图.研究结果表明,该属植物遗传关系与其地理分布关系密切,并支持了将中国种类划分为大花类群和小花类群.  相似文献   

7.
《种子》2019,(6)
为探讨内转录间隔区2(ITS 2)序列及其二级结构在15种淫羊藿属(Epimedium)中的鉴定效率。利用试剂盒提取叶片总DNA,对ITS 2序列进行PCR扩展与测序,计算K 2 P遗传距离,构建系统发育树,预测其二级结构。结果表明,ITS 2序列在15种淫羊藿属植物中的通用性好,扩增成功率与测序成功率均为100%。从K2P种间和种内遗传距离看,ITS 2在淫羊藿属中的种间变异较小,部分种类种内遗传距离大于种间遗传距离,鉴定成功率约为60%。采用比对法(Blast)分析,ITS 2鉴定效率为75%。由ITS 2系统进化树可知,淫羊藿属与鬼臼属各为一支,易于分开。除薄叶淫羊藿、竹山淫羊藿、巫山淫羊藿外,其余种类均能较好的进行聚类;除粗毛淫羊藿、保靖淫羊藿外其余均不能与NCBI下载到的序列进行较好聚类。研究表明,15种淫羊藿属植物ITS 2序列在ML系统进化树中具较好的鉴别能力,但淫羊藿属各样本种内与种间遗传较为混乱,遗传距离复杂,ITS 2二级结构形态结构亦较为相似,将各种间进行区分存在一定难度,不适合单独作为该属条形码使用。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剂量党参、淫羊藿对青脚麻鸡脾脏组织结构的影响。将420只14日龄青脚麻鸡随机均分7组,分别为饮用党参和淫羊藿提取物大(2 g/L)、中(1 g/L)、小(0.5 g/L)浓度组和对照组(饮用自来水)。于28,35,42,49,56日龄时早晨空腹随机抽样12只解剖,迅速取脾脏标本,称重后Bouin液常温固定24 h,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石蜡包埋,用LEICA-RM-2128型切片机切成5 μm切片,HE染色,中性树胶封片,显微观察,OLYMPNS-CH30型显微摄影系统显微摄影。结果表明,党参和淫羊藿各试验组鸡脾脏红髓和白髓界限清晰,脾小体明显,动脉周围淋巴鞘数量增多,动脉周围淋巴鞘增厚,其中以2 g/L组结构最为明显。说明在饮水中添加党参、淫羊藿提取物均对青脚麻鸡脾脏的发育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杜真辉  董诚明 《种子》2016,(9):58-60
淫羊藿是小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近年来,国内外在淫羊藿资源分布和药理方面研究较多,而对淫羊藿种子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主要对近年来淫羊藿种子的生物学特征、分布、采收、生境、休眠、萌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0.
淫羊藿属植物多数种类在形态分类性状上存在连续过渡的形态变异现象,导致种间的鉴别困难.本研究对粗毛淫羊藿、巫山淫羊藿、天平淫羊藿,3个物种合计29个居群之间的种间杂交F1代植株及其亲本形态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AC×MY、AC×WU、WU×MY 3种组合杂交F1代的叶片形状表现为双亲过渡形态,控制淫羊藿花瓣距短于内萼片的基因可能是部分显性,E.acuminatum的花瓣和内萼片颜色属于显性遗传.所得结果为淫羊藿属植物分类学、种间系统关系及其起源与进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和线索.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本文研究了淫羊藿苷对鸡胚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淫羊藿苷加入第二代成骨细胞中,分别于培养24、48、72h时,使用MTT法和PNPP法检测成骨细胞的增殖率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结果】淫羊藿苷促进鸡胚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但增殖作用不显著。其中当淫羊藿苷浓度为20ng/ml时,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作用最强。【结论】淫羊藿苷能够显著促进鸡胚成骨细胞分化,对成骨细胞增殖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淫羊藿生态适宜性评价及种植区划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笔者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基于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基本理论,利用GIS技术、模糊数学等方法,选取8个影响淫羊藿种植分布的潜在因子,构建生态适宜性评价模型,对甘肃省淫羊藿人工仿生种植适宜性分布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种植淫羊藿的面积为403.42万hm2,占甘肃省林地总面积的66.07%;主要分布在甘南州、陇南市、兰州市的榆中县兴隆山和七里河区南部的马衔山脉以及定西市岷县、漳县和渭源县部分区域,平凉市华亭县和关山、太统山、崆峒山沿线。通过适宜分区的划分,为甘肃淫羊藿野生变家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箭叶淫羊藿种子后熟休眠的形态结构基础,探索其种子的萌发条件。方法:在对箭叶淫羊藿种子进行常规发芽试验的基础上,采用直接测量和石蜡制片技术等方法对其外部形态和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箭叶淫羊藿种子存在明显的休眠现象,其外部形态无异常,但其胚结构未分化,停留在球型胚阶段。后熟过程中,其胚结构逐步发育完全,形成子叶胚。结论:箭叶淫羊藿种子存在明显的休眠现象,其休眠类型为形态生理休眠(MPD)。其萌发需要一定时间的层积以完成其胚分化。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均匀设计和单因素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探寻淫羊藿ISSR-PCR的各组分(即引物, 2×Taq Master Mix,模板DNA)的最佳用量及退火温度对ISSR-PCR扩增的影响,为进一步使用ISSR分子标记分析淫羊藿的遗传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筛选的最佳体系为:在20μL的体系中,模板DNA的量为30ng,2×Taq Master Mix的量为9.8μL,引物为0.325μmol/L。此外,筛选出7条多态性较好、条带稳定的引物(UBC-808, UBC814, UBC826, UBC827, UBC840, UBC846及UBC856),并对其进行温度梯度PCR,结果表明,所选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介于46.8℃~65℃之间。在此基础上,对13份淫羊藿种质资源进行ISSR扩增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最佳反应体系扩增效果较好,稳定性强,对淫羊藿的遗传多样性分析、鉴定等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参考《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对箭叶淫羊藿种子质量检验方法进行研究,为箭叶淫羊藿种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箭叶淫羊藿种子存在明显形态休眠,采用外观形态法鉴定种子真实性;百粒法测定千粒重,千粒重为(3.080 3±0.040 8)g;高恒温(130±2)℃烘干1 h测定含水量,含水量为31.07%;用0.5%的TTC溶液在25℃下染色2 h测定生活力,生活力100%;种子沙床恒温4℃层积、200 mg/L GA3处理80 d后,在光照12 h/d, 15℃的沙床上进行发芽试验,16 d后发芽率为82.67%。  相似文献   

16.
杜明凤  陈庆富 《种子》2012,31(5):72-74,100
对原产贵州、四川的15个种、38个居群淫羊藿属植物进行种内杂交、自交结实率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该属所有的种类自交结实率普遍较低,最低为0%,最高为22.2%,与种内杂交结实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说明大多数淫羊藿种内自交不亲和,是异花授粉植物,有性繁殖方式可能以风媒授粉为主.  相似文献   

17.
粗毛淫羊藿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剑灵  林昌虎  钟雁  孙超 《种子》2007,26(8):104-105
试验研究了粗毛淫羊藿的有性和无性繁殖方法,结果表明,种子繁殖发芽率低,在40%左右,且生长缓慢。无性繁殖成活率高,生长迅速。生产上宜采用无性繁殖。  相似文献   

18.
正交试验法优化催情助孕液制备工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优化催情助孕液的水提醇沉工艺,采用正交试验法设计,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淫羊藿苷含量并以其为评价指标,考察了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醇沉浓度、醇沉次数对制剂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制剂工艺为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 h,乙醇醇沉浓度为75%,醇沉1次。用该工艺制备的催情助孕液淫羊藿苷含量为0.98892 mg/mL,说明该优选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9.
陕北绒山羊冷冻精液稀释液添加中草药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旨在探究陕北绒山羊冷冻精液稀释液添加以淫羊藿为主的中草药提取液,对解冻后精子质量的影响。试验分取四种单方和复方提取液按 5%,10%,15%和20%四种体积分数添加到稀释液中,制作细管冻精,比较解冻后精子活率,畸形率,顶体异常率,常温下存活时间,有效存活时间与对照组的差异。结果显示:陕北绒山羊冷冻精液稀释液添加中草药提取液,可以提高冷冻精液解冻后精液的质量。其中以添加淫羊藿、巴戟天、菟丝子、甘草等中草药的复方配方在占冷冻稀释液总量的10%时,解冻后精液质量最好:其平均值为活率0.433,精子畸形率14.28%,顶体异常率16.64%,精子存活时间和有效存活时间分别为8.00h、4.56h。  相似文献   

20.
粗毛淫羊藿幼叶愈伤组织的生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正交设计法考察4种激素对粗毛淫羊藿(Epimedium acuminatum Francn.)叶片诱导愈伤组织的影响.得出IBA作用极显著,2,4-D作用显著,6-BA、NAA作用不显著,它们作用大小依次为:IBA>2,4-D>6-BA>NAA.诱导粗毛淫羊藿愈伤组织产生的最佳激素配比为:B5 2,4-D 2 mg/L IBA 1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