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曲酸对鲜切马铃薯的抗褐变机制,以鲜切马铃薯为试材,采用0.3 g/L曲酸溶液进行真空浸渍(VI)处理,用聚乙烯保鲜膜包装后于(4±1)℃下冷藏12 d,分析鲜切马铃薯冷藏期间的褐变指数(BI)、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总酚含量以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曲酸VI处理组和对照组鲜切马铃薯PPO活性均呈上升趋势,但曲酸VI处理组的上升幅度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冷藏第12天时,曲酸VI处理组的PPO活性较同期对照组下降了27.6%,这与BI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曲酸VI处理组的PAL活性也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然而,冷藏期间曲酸VI处理组的POD活性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在冷藏0~8 d,曲酸VI处理组总酚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抗氧化能力在冷藏初期(0~2 d)差异不大,但贮藏4~12 d,曲酸VI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曲酸VI处理可以抑制PPO活性,延缓鲜切马铃薯冷藏期间的褐变。  相似文献   

2.
利用柠檬酸-超声波(Citric acid-ultrasonic,CA-US)复合处理,抑制鲜切马铃薯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进而减少酶促褐变的产生。首先,考查了CA-US复合处理条件对鲜切马铃薯PPO和POD活性的影响。其次,考查了CA-US组合处理对鲜切马铃薯在贮藏过程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鲜切马铃薯最佳CA-US复合处理条件为超声时间7.5 min,超声功率360 W,柠檬酸溶液质量分数1%。随着贮藏时间(0~180 min)的延长,鲜切马铃薯PPO和POD活性均呈现先上升而后下降的趋势,而经CA-US复合处理的样品PPO和POD活性,均低于未处理样品。在贮藏180 min时,未处理鲜切马铃薯的a*值显著增加(p0.05),而L~*值显著降低(p0.05),而经CA-US复合处理的样品并没有显著变化(p0.05)。  相似文献   

3.
一氧化氮对冷藏鲜切桃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适宜的鲜切桃冷藏条件下抑制褐变的方法,将鲜切"蒙阴"桃分别在清水(对照)、5、10、15μmol/L一氧化氮(NO)溶液中浸泡5 min,并于5℃下贮藏10 d,研究NO对鲜切桃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NO处理有效延缓了鲜切桃片褐变度的升高以及硬度、L^*值、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下降,从而使鲜切桃在贮藏期间保持了较好的外观品质;同时NO处理减低了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高峰值,从而降低了褐变程度,提高了鲜切桃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抑制了丙二醛(MDA)、活性氧(ROS)和总酚含量的上升,提高了鲜切桃片的贮藏品质,其中以10μmol/L NO保鲜效果最好。由此表明,10μmol/L NO处理是一种较好的抑制鲜切桃褐变的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改善兰州高原夏菜娃娃菜鲜切后的贮藏品质,以兰州高原夏菜娃娃菜为试材,分别使用0.5 mmol/L水杨酸、0.1%溶菌酶和6 mg/L二氧化氯3种保鲜剂和蒸馏水浸泡鲜切娃娃菜,通过测定鲜切娃娃菜的色差值、失重率、叶绿素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等指标,研究不同保鲜剂对鲜切娃娃菜贮藏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1%溶菌酶、0.5 mmol/L水杨酸和6 mg/L二氧化氯均可有效保持鲜切娃娃菜的感官品质,延缓营养物质的消耗,提高娃娃菜贮藏期间的抗氧化活性。从总体效果来看,0.1%溶菌酶处理效果最好,能够有效抑制贮藏期间鲜切娃娃菜叶绿素、抗坏血酸(VC)、总黄酮、总酚的消耗,使POD活性增加、PPO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芳香植物纯露对鲜切芋头的保鲜效果,本研究观测了迷迭香纯露(RMH)、薄荷纯露(PH)和玫瑰纯露(RH)处理对4℃冷藏鲜切芋头感官品质的影响。其中,RH处理对鲜切芋头褐变的控制效果最好,为了探究其对鲜切芋头褐变的生理机理,探讨了RH处理对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总酚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RMH、PH和RH处理均能有效延缓鲜切芋头硬度的下降、降低病情指数、抑制褐变,表明纯露对鲜切芋头有较好的保鲜效果;同时,RH处理降低了PAL和PPO活性以及总酚含量,表明纯露通过抑制酚类物质的生物合成和氧化代谢而控制鲜切芋头的褐变。本研究为芳香植物纯露的资源化利用和鲜切果蔬保鲜剂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不同浓度6-苄氨基嘌呤(6-BA)处理对鲜切荸荠褐变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以桂蹄3号新鲜荸荠为试材,采用浓度分别为100、200、400 mg/L的6-BA浸泡鲜切荸荠3 min,以纯水浸泡处理为对照(CK),测定贮藏过程中总酚、类黄酮、醌、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变化以及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6-BA处理减少了总酚、类黄酮、醌类等呈色物质的积累,进而有效抑制了鲜切荸荠褐变,维持了鲜切荸荠贮藏期间的色泽,同时降低了PPO、POD和PAL等褐变相关酶活性;此外,6-BA处理抑制了鲜切荸荠中MDA和H2O2含量,提高了贮藏期间CAT和SOD活性,进而提升了鲜切荸荠在贮藏期间的品质.通过对比不同浓度6-BA处理效果可知,400 mg/L 6-BA处理在抑制鲜切荸荠褐变及活性氧代谢方面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研究不同浓度的茉莉酸甲酯(1、10、50μmol/L)处理对鲜切芹菜常温(20℃)下贮藏4 d期间的生理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茉莉酸甲酯处理可以抑制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多酚、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延缓失重率的上升和还原糖、丙二醛(MDA)含量的增加速率,有效地保持鲜切芹菜的贮藏品质,延缓衰老进程,尤其以1μmol/L浓度的茉莉酸甲酯处理的鲜切芹菜贮藏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以超声波(40 kHz、300 W)辅助异抗坏血酸(0.5 g/L)处理鲜切苹果,通过测定褐变指数(BI)、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多酚及丙二醛(MDA)含量,以鲜切无任何处理样品为对照组,探讨超声波辅助异抗坏血酸处理(试验组)对鲜切苹果的护色效果.结果表明,在贮藏期内,试验组鲜切苹果的BI值、PPO活性及POD活性均低于对照组,而多酚含量高于对照组.在贮藏初期和后期,试验组PAL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而MDA含量在贮藏初期显著低于对照组.通过超声波辅助异抗坏血酸处理,可以有效抑制褐变关键酶活性,继而延缓贮藏期鲜切苹果的褐变.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鲜切山药段在不同贮藏温度下的品质变化规律,为生产中鲜切山药适宜销售期提供指导,以去皮山药段为对象,研究了4种贮藏温度(0、5、10、15 ℃)下鲜切山药硬度、褐变指数、菌落总数、总酚含量、PPO活性及感官品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贮藏期间,0 ℃贮藏的样品硬度最高;贮藏2 d后,0 ℃和5 ℃贮藏样品的褐变指数显著低于其他贮藏组;0 ℃和5 ℃贮藏样品的总酚含量、PPO活性先升高后下降,贮藏12 d时总酚含量分别为初值的1.72倍和1.14倍,PPO活性与10 ℃贮藏相比,分别下降了40.86%、48.53%;0、5、10、15 ℃贮藏样品分别在10、8、4、2 d内感官品质不低于商业标准。总之,0 ℃和5 ℃低温贮藏可以有效保持去皮山药段的硬度,抑制PPO活性,减轻样品褐变,保持较高的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10.
以新鲜荸荠为试材,以褐变指数为评价指标,研究了VE浓度和处理时间对鲜切荸荠酶促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抑制鲜切荸荠酶促褐变的最佳处理为0.04%的VE无水乙醇(1%)水溶液,处理时间为30 min.分别将最佳工艺处理样品和对照样品在1℃条件下贮藏,分析二者的褐变指数、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总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硬度、VC含量.结果表明:VE抑制了鲜切荸荠PPO活性的升高,从而可以抑制鲜切荸荠酶促褐变4~6 d,同时抑制了TSS含量的增加、硬度和VC含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11.
高能电子束辐照对鲜切牛蒡贮藏品质和褐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别采用0.5、1.0 kGy剂量的电子束处理牛蒡鲜切片,测定分析其在(3±1)℃温度下贮藏8 d期间生理和品质的变化,研究不同剂量高能电子束辐照对鲜切牛蒡贮藏品质和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能电子束辐照处理能明显延缓鲜切牛蒡贮藏过程中的褐变;抑制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的活性;降低总酚物质和丙二醛(MDA)含量,有助于维持鲜切牛蒡的贮藏品质。其中以1.0 kGy剂量辐照处理的鲜切牛蒡防褐变保鲜效果为好。  相似文献   

12.
以莴苣为研究材料,以10 g/L L-抗坏血酸、5 g/L柠檬酸、0.2 g/L水杨酸和0.2 g/L阿魏酸处理鲜切莴苣,去离子水浸泡为对照组,通过测定褐变度、总酚、类黄酮、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探讨不同抗褐变剂对鲜切莴苣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抗褐变剂处理均能够有效抑制酶促褐变有关酶活性的升高,减少多酚物质的含量,降低褐变度,有效地保证了鲜切莴苣的贮藏品质,其中0.2 g/L阿魏酸处理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短波紫外线(UV-C)照射对鲜切豇豆的保鲜效果,在预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分别采用0、0.5 kJ/m2的UV-C处理豇豆,然后将其置于4℃条件下贮藏,定期测定相关指标。结果表明:采用0.5 kJ/m2UV-C照射可以维持鲜切豇豆较高的VC、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减少鲜切豇豆丙二醛(MDA)的积累,同时还能保持鲜切豇豆较高的总酚、类黄酮含量,并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包括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一定程度上稳定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综合来说,0.5 kJ/m2UV-C处理可用于鲜切豇豆的贮藏保鲜。  相似文献   

14.
红酵母菌对鲜切苹果生理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从富士苹果皮中分离出的红酵母菌配制成不同浓度(105、106、107CFU/mL)的菌悬液处理鲜切苹果,研究红酵母菌对鲜切苹果在10℃条件下贮藏10 d期间可溶性蛋白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红酵母菌能够延迟鲜切苹果可溶性蛋白含量出现最大值的时间,有助于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另外,红酵母菌能够抑制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上升,可有效控制鲜切苹果细胞膜的过氧化作用,延缓苹果的氧化和组织的衰老。但在贮藏前期,红酵母菌也激活了鲜切苹果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加速了苹果的软化。  相似文献   

15.
台湾桤木外植体褐化机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台湾桤木组培褐变中的几个相关酶活性和总酚含量变化的影响进行研究,为台湾桤木组织培养技术做前提。以台湾桤木的腋芽或顶芽为外植体,研究Vc浓度、培养基pH值和外植体采集时间对褐化的影响。总酚含量、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与外植体褐化相关。其中添加0.1 g/L Vc的培养基、pH为(5.0~5.8)的培养基、上午10:00采摘外植体都能有效抑制褐化。通过不同的处理抑制总酚含量及相关酶的活性,从而减轻台湾桤木外植体的褐化。  相似文献   

16.
热处理对鲜切菠萝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热处理对鲜切菠萝保鲜的效果,分别研究了40℃,处理20min;45℃,处理15min;50℃,处理10min条件下,热水处理对鲜切菠萝在8℃贮藏时的主要生理和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热处理对延缓鲜切菠萝衰老和保持品质有明显作用;与40℃,处理20min和50℃,处理10min相比,采用45℃,处理15min能更好地抑制VC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下降,保持了组织细胞的完整性,延缓了鲜切菠萝营养品质的下降,提高了贮藏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采后冬枣果皮转色的机制,研究了冬枣采后于(0±0.5)℃冷库贮藏60 d期间,果实呼吸强度、果皮叶绿素含量、PPO活性、POD活性、总酚含量变化及与转色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期的延长,果实呼吸强度平缓上升,果皮色泽逐渐加深,叶绿素被不断降解,PPO和POD活性逐渐增加,总酚含量逐渐下降,说明果皮色泽的变化与其组织氧化作用有关,酚类物质氧化而引起的果皮褐变参与了冬枣果皮色泽的加深。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在(5±1)oC贮藏条件下海南特色荔枝品种紫娘喜和小丁香果实的贮藏效果及某些与耐贮藏性相关的生理指标。结果表明:紫娘喜明显比小丁香耐贮藏;在低温处理条件下,随着时间的增加,两品种的果皮的相对电导率、匀浆pH值、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在相同时间内小丁香果皮的相对电导率、匀浆pH、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的值均比紫娘喜大;而花色素苷和总酚含量随着时间的增加有下降的趋势,但总酚含量以紫娘喜为高,而花色素苷则以小丁香含量为高。  相似文献   

19.
甲基磺酸乙酯对草莓愈伤组织的生理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不同浓度甲基磺酸乙酯对草莓愈伤组织进行诱变处理,测定了愈伤组织中的保护酶和氧化酶活性、总酚含量、MDA含量的变化以及愈伤组织的死亡率。结果表明,随着EMS处理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愈伤组织死亡率呈上升趋势;随着EMS处理浓度的增加,保护酶SOD,CAT和氧化酶PPO,POD活性升高,而后快速下降;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SOD活性逐渐下降,CAT,PPO活性先上升后下降,POD活性则表现为先降后升再降;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总酚含量变化为先升后降,但上升和下降都比较缓慢,而MDA含量则逐渐上升;处理后的愈伤组织在培养过程中,PPO,POD活性迅速下降并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总酚和MDA含量逐渐下降,而总酚含量与PPO,POD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由此认为,在用EMS对草莓愈伤组织进行诱变时,较适宜的剂量为0.1%~0.2%浓度处理1.0~1.5 h,在处理完成后的前12 h培养中,应采取措施以减轻褐变。  相似文献   

20.
以山东富士苹果为试材,通过测定鲜切苹果经不同浓度茶树精油(0.1%、0.3%、0.5%(V/V))和1.5%(m/V)海藻酸钠复合涂膜处理后,在4℃贮藏过程中失重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色差、VC含量、总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研究茶树精油-海藻酸钠复合涂膜对鲜切苹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茶树精油复合海藻酸钠涂膜处理可以有效保持鲜切苹果的鲜度和硬度,减少失重率的增加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降低,抑制褐变,同时减缓VC含量、总酚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下降速度.其中,1.5%海藻酸钠和0.1%茶树精油复配涂膜处理鲜切苹果的效果最佳.该研究结果可为茶树精油复合海藻酸钠涂膜在鲜切水果保鲜上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