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核桃不同破壳方式的破壳取仁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品种的核桃进行挤压破壳和打击破壳的对比试验,得出了核桃不同破壳方式的破壳取仁效果数据,证明了打击方式破壳比挤压方式破壳能得到更高比例的高路仁;同时也证明了核桃品种对破壳效果也有较大的影响,与所得高路仁的比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杏核的破壳质量,对杏核壳体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考虑到杏核表面有凸起的棱筋及壳体不同区域厚度不同对力学特性的影响,通过威布三维Reeyee扫描仪对1/2赛买提杏核壳体进行扫描,利用SpaceClaim软件对杏核壳进行模型修复,得出杏核壳体的三维分析模型;运用ANSYS Workbench对1/2杏核壳体进行3种方式加载云图分析,得出最佳的破壳方式,然后通过试验验证模型分析的准确性。结果表明:赛买提杏核沿不同方向施压所需的破碎力有显著差异,其中沿Y 轴方向所需破碎力最大,为856 N,变形量为2.48 mm,杏仁破碎率为0;沿X=Z 轴方向所需破碎力最小,为398 N,变形量为0.41 mm,杏仁破碎率为21.8%;沿X 轴方向施压所需的破碎力为426 N,变形量为1.08 mm,杏仁破碎率为0。验证试验结果与模型分析的结果一致。因此,通过扫描仪建模更能准确反映杏壳的表面特征,相对于Y、X=Z 轴,沿X 轴方向施压更合适。本文可为杏核破壳机械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核桃破壳的加工水平,促进核桃深加工行业的发展,试验设计了一种核桃分级破壳装置,可以实现核桃的分级破壳作业。通过试验,对破壳机的主要工作参数进行了确定,得到了较为合理的破壳方案,为核桃破壳机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新疆两种鲜食薄皮核桃贮藏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变化及最佳包装贮藏方式,以南疆主栽品种温185和新2鲜食核桃仁为试材,以普通塑料袋散装为对照,分别采用充N2、铝箔和真空3种包装方式,在常温20~25℃下贮藏80 d,研究不同品种核桃仁贮藏过程中营养品质的变化,以及各品质指标之间与品种、包装处理、贮藏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包装处理组能有效抑制鲜食核桃仁粗脂肪、粗蛋白、水分、总糖和总酸含量的变化,其中铝箔包装能有效保持鲜食核桃仁的水分含量,维持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的稳定,减缓总糖含量的下降和总酸含量的上升,贮藏效果较好。不同核桃品种间的各营养品质指标差异显著,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水分含量与除总糖外的其他营养指标呈极显著负相关;最终确定薄皮核桃仁最佳贮藏包装方式为铝箔包装。  相似文献   

5.
以新疆特产薄皮核桃为原料,对加工中核桃仁进行了系列产品配方工艺条件研究。通过系统配方试验研究,开发出适合的薄皮核桃仁的产品,主要为琥珀核桃仁、椒盐核桃仁、奶油核桃仁和五香核桃仁4种产品。  相似文献   

6.
不同品种核桃仁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与成分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国内外不同品种核桃为试材,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品种核桃仁中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成分,结果表明:核桃仁中的脂肪含量在66%左右.核桃仁中共检测出肉豆蔻酸、棕榈酸、棕橱油酸、珠光脂酸、顺-10-十七碳-烯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α-亚麻酸、花生酸和顺-11-二十碳.烯酸、二十二碳酸12种脂肪酸.脂肪酸碳链长度主要集中在C16-C18之间,以亚油酸含量最高,其次为油酸、α-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其他脂肪酸含量较少(<0.15g/100g).不同品种核桃仁中均以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次为单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各品种间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差异显著.亚油酸含量以青林核桃为最高,为42.19 g/100g;元林核桃最低,为36.12 g/100g.  相似文献   

7.
调味核桃仁加工工艺及其配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特产薄皮核桃为原料,对加工中核桃仁进行了系列产品配方工艺条件研究.通过系统配方试验研究,开发出适合的薄皮核桃仁的产品,主要为琥珀核桃仁、椒盐核桃仁、奶油核桃仁和五香核桃仁4种产品.  相似文献   

8.
以晋中市优良核桃品种为试材,通过对核桃仁营养成分的研究,探讨不同核桃品种之间营养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左权绵核桃营养品质的变异系数较大,遗传多样性丰富,优选核桃品种营养品质的变异系数较小,品种化进程强;左权绵核桃的脂肪含量普遍较高,昔阳乡土品种的亚油酸、a-亚麻酸较高,营养配比俱佳,优选核桃品种的蛋白质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不同早实类型核桃品种果实坚果性状及核桃仁中脂肪酸含量的差异性,以17个山西省农科院果树所核桃品种园内早实类型核桃新品种果实为试材,对其坚果性状进行调查测定,并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其核桃仁脂肪酸组分。结果表明:17个早实类型核桃新品种中‘金薄香6号’、‘礼品2号’的坚果性状表现突出。17个品种核桃仁中共同检测出6种脂肪酸,包括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饱和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及其他酸等。其中油酸和亚油酸相对总含量占到80%左右,以亚油酸相对含量最高。‘辽宁1号’核桃仁中含油量最高达78.00%,‘薄丰’的最低仅59.40%;且各品种间含油量具有显著差异性。17个早实类型核桃品种中‘扎343’的油麻比最高达12.40%,‘金薄香4号’的最低为3.50%。‘金薄香1号’核桃仁中棕榈酸含量最高达7.30 g/100 g,‘礼品2号’的最低为5.10 g/100 g。在选育油料核桃品种时,要以出油率较高且高油酸、高亚油酸、低亚麻酸含量的品种为最佳试材。经综合比较,‘礼品2号’、‘金薄香6号’、‘扎343’的油酸、亚油酸含量较高,亚麻酸、棕榈酸含量较低,是比较理想的核桃油用品种,为山西省核桃油用型良种的选育和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核桃仁为原料,木糖醇为甜味剂,辅以燕麦片、麦芽糖、重瓣干玫瑰花瓣以及黑芝麻制作低糖核桃营养派.以核桃仁去皮浸泡时间、核桃仁烘烤时间、燕麦片添加量和木糖醇添加量为影响因素,利用感官评价和质构分析研究对成品品质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方法对低糖核桃营养派进行配方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低糖核桃营养派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核桃仁添加量100 g,核桃仁去皮浸泡时间23 min,核桃仁烘烤温度160℃,核桃仁烘烤时间18 min,麦芽糖添加量10 g,燕麦片添加量20 g,木糖醇添加量13 g.在此条件下制得的低糖核桃营养派感官评分为95分,经过优化后的配方和工艺加工而成的低糖核桃营养派具有营养全面,搭配合理,风味独特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目前山西省研发的核桃破壳设备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以及使用中的优缺点,对未来核桃破壳设备的研究方向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以新疆阿克苏"新新2号"干核桃为试验材料,采用低温压榨法研究了适量添加核桃壳粉末对核桃榨油效果的影响;通过测定加速氧化试验过程中核桃油过氧化值及酸值的变化,探讨前处理方法对核桃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核桃壳粉末粒度为60~80目,核桃仁粒径0.1~0.5 cm,且核桃仁粒与核桃壳粉质量比为3∶1时,核桃平均出油率为48.5%。不同前处理方法对核桃油贮藏氧化稳定性的影响较大,核桃内种皮中的某些成分在抑制核桃油氧化方面起重要的作用,超声前处理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核桃油的氧化。  相似文献   

13.
针对自行设计的核桃分级破壳机样机采用响应面设计的试验分析方法,对核桃破壳影响较大的因素,即分级绞龙转速(X_1)、破壳动刀转速(X_2),以及分级装置与破壳装置的上下间距差(X_3)进行单因素破壳试验;在此基础上进行响应面破壳试验,建立了各试验指标与试验因素间的回归数学模型,并采用非线性回归优化方法,确定出该分级破壳机的最佳工作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破壳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分级装置与破壳装置的上下间距差,其次是分级绞龙转速和破壳动刀转速;预测出一次破壳率最大响应面的最佳值为91.074 344,此时X_1为50.418 416 r/min,X_2为29.959 498 r/min,X_3为4.999 116 mm;预测出高露仁率最大响应面的最佳值为77.872 038,此时X_1为42.797 068 r/min,X_2为34.784 395 r/min,X_3为4.502 268 mm。  相似文献   

14.
核桃果实中的多酚类物质与核桃酒的制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多酚类物质在核桃青皮、核桃硬壳和核桃仁不同部位的分布情况,以及利用核桃果实为原料制作核桃酒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5.
通过介绍现有的杏破壳技术及机械的研究现状,分析杏核破壳机械存在的问题,展望杏核破壳机械研究发展方向,为开展杏核破壳机械的设计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与二夹壳核桃、铁核桃相比,泡核桃出仁率和核桃仁出油率均较高,不过生产中很多农户在选购苗木时,容易将泡核桃与另两种品种的苗木混淆。笔者经过多年观测和实地调查,现将这3种品种苗木的主要区别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7.
研究旨在通过测定不同土壤覆盖处理下土壤、核桃叶片及果实矿质元素的含量,探究其对果实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冀丰’核桃作为研究对象,对核桃园土壤进行覆秸秆、覆地布和自然生草3种覆盖处理,并以清耕作为对照。利用ICP仪分别对核桃叶片、核桃仁及土壤的矿质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并对3种处理及对照(清耕)的核桃果实表型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土壤K含量差异显著,覆秸秆处理后土壤K含量最高,平均可达418.04 mg/kg,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和对照的土壤K含量;同时覆秸秆处理可显著降低土壤中Ca含量。自然生草处理后叶片K含量最高,平均可达9480.32 mg/kg,显著高于覆秸秆处理和对照的叶片K含量。不同处理间叶片中Mn含量差异显著,覆秸秆处理后Mn含量平均可达1670.78 mg/kg,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和对照的叶片Mn含量。覆地布处理提高了核桃仁中Mg含量,但与对照相比并未达到显著水平。核桃仁Mn含量在不同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覆秸秆和自然生草处理后核桃仁Mn含量最高,平均可达385.84 mg/kg和363.17 mg/kg,均显著高于覆地布处理和对照的核桃仁Mn含量。核桃仁中Cu含量亦如此...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蔓越莓核桃牛轧糖的制作工艺,以蔓越莓、核桃仁、糖(细砂糖和水饴)为主要原料,鸡蛋白、黄油为辅料,以感官评价为标准,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优工艺配方(以总糖浆质量计)为细砂糖与水饴的质量比1∶5,蔓越莓核桃仁添加量60%,鸡蛋白添加量10%,黄油添加量12%,以此配方制作的蔓越莓核桃牛轧糖,感官评分最高,色泽鲜亮、香气自然、酸甜可口、软硬适中。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核桃油物理冷榨、核桃蛋白粉制备中试生产工艺进行优化,旨在为规模化生产提供依据。将干核桃破壳,选取核仁进行物理冷榨,核桃油过滤成品。核桃粕进行粉碎过60目筛,匀浆后喷雾干燥得到的成品进行封装。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核桃油和核桃蛋白固体饮料中试生产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采用物理冷榨法的核桃平均出油率为45.20%,核桃蛋白固体饮料中加入1.0%阿拉伯胶,2.0%β-环糊精,40%木糖醇时稳定性较好且口感最为适宜。该工艺条件保证了较高的出油率和蛋白质含量较高(48.50%)的核桃蛋白固体饮料,为今后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鲜核桃为原料,通过一系列加工工序,制成鲜核桃酱。比较不同工艺条件对鲜核桃酱产品品质的影响,进行质量优化研究,确定了鲜核桃酱加工关键技术工艺参数为:鲜核桃仁脱膜处理:脱壳后的核桃仁在温度为95℃,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10min;复合乳化剂添加比例为:1.2%单甘脂+0.8%蔗糖酯;复合增稠剂的添加比例为:0.3%黄原胶+0.3%CMC。以干、鲜核桃为原料生产核桃酱,在工艺上有很大不同,鲜核桃可以生产出感官品质和营养品质俱佳的核桃酱新产品,开辟了核桃资源利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