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验观察乙酰甲喹对大肠埃希氏菌临床分离株的作用效果,测定乙酰甲喹的抗生素后效应(PAE),采用标准肉汤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药物对分离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在MIC的基础上采用菌落计数法分别测定0.15,1,2,4倍于MIC时对试验菌的PAE。结果显示, MIC值为2μg/mL,在药物质量浓度为0.5,1,2,4倍MIC时对分离菌株的PAE分别是0.5,1,2,3 h,表明乙酰甲喹对大肠埃希氏菌临床分离株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存在PAE,且PAE具有浓度依赖性,随药物浓度升高, PAE的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2.
对徐州市售草鱼细菌带染状况及耐药性分析,结果表明从其鳃中分离到4 株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暂时编号为ZYF-1、ZYF-2、ZYF-3 和ZYF-4,查阅数值编码鉴定ZYF-1 菌株为志贺(Shigella sp.),ZYF-2、ZYF-3 菌株为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ZYF-4 菌株为泉居沙雷菌(Serratia fonticola)。药敏试验结果表明,4 株分离菌的耐药率分别为75.8%、72.4%、65.5%和82.8%,均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复方新诺明、磺胺异恶唑和甲氧苄啶等11 种抗生素耐药。本研究显示市售草鱼存在志贺菌、大肠埃希菌带染现象,对多种抗生素耐药,这为食源性细菌鉴定及鱼病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由新疆境内分离到26株大肠埃希氏菌(E.Coli)并检测了它们的抗药性和疏水性,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多菌菌株对氯霉素,磺胺,四环素,麦迪霉素,青霉素,链霉素具有抗药性,菌必治,氟哌酸,先锋Ⅲ,先锋Ⅴ,高度敏感,红霉素,卡那霉素,痢特灵,吡哌酸表出中度敏感,在25株菌的盐凝集试验(SAT)中,疏水阳性菌株占7.4%。  相似文献   

4.
乳制品因原料奶污染及产品生产过程控制不严,极易污染大肠菌。从68个常见乳制品和工业产品的大肠菌群阳性样品(包括冷饮、奶粉和酸奶)中分离得到了143株菌,通过对分离菌株进行的生理鉴定试验,确定筛选出108株疑似大肠菌,生化鉴定试验最终确定45株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15株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23株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和21株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基本明确了乳制品中受污染的大肠菌群种类及受感染的比例,对今后建立乳制品中大肠菌群快速检测方法和对生产、品控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进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扩项过程中,对国内常用3个标准中的常规培养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培养的增菌肉汤均浑浊生长。大肠埃希氏菌O157∶H7显色培养基选择性较好,建议在日常检测工作中使用大肠埃希氏菌O157∶H7显色培养基,以提高区分度及检出率。同时,应用VITEK 2可以快速简便地鉴别目标菌。  相似文献   

6.
鸡源沙门氏菌多重耐药和Ⅰ型整合子的流行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沙门氏菌多重耐药性与Ⅰ型整合子的流行情况,本研究从山东省鸡场分离沙门氏菌,根据Kauffmann-White方法测定其血清型,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沙门氏菌对19种常用抗菌药物的MIC值,并且采用PCR技术测定了Ⅰ型整合子及其携带的耐药基因盒。结果显示:本次分离得到311株沙门氏菌,包括印地安纳沙门氏菌(133株)和肠炎沙门氏菌(178株)2种血清型;药物敏感性试验表明:分离菌株对磺胺嘧啶、磺胺甲恶唑、萘啶酸、氨苄西林、四环素、多西环素和甲氧苄啶普遍耐药,菌株多重耐药率为91.0 %(283/311),99%的分离株对阿米卡星、多黏菌素敏感;PCR测定Ⅰ型整合子结果:Ⅰ型整合子的检出率为65.0%(202/311),其中多重耐药表型菌株Ⅰ型整合子阳性率为92.6%,202株整合子阳性菌株中有6株的携带基因盒dfr17-aadA5。上述结果表明,Ⅰ型整合子普遍存在于沙门氏菌中,并且与沙门氏菌的多重耐药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中华鳖3种细菌的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一例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爆发性死亡疾病,本研究旨在寻找其致病因子,明确分离菌的生物学地位、致病性和耐药特征。从患病中华鳖体内获得菌株C1、C2 和C3,经人工回归感染健康鳖,测定分离菌的致病作用;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RNA测序,结合系统发育学分析,做菌种的归类判定;用琼脂扩散(K-B)法测定菌株对抗生素药物的敏感性。分离纯培养的3 株菌分别为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摩氏摩根氏菌(Morganella morganii)、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能引起中华鳖急性感染性疾病,3 种菌共同致病死亡率最高,可达100%。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弗氏柠檬酸杆菌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高度敏感,对万古霉素等17 种药物耐药;摩氏摩根氏菌对头孢他啶和头孢曲松高度敏感,对克林霉素等17 种药物耐药;肺炎克雷伯氏菌对恩诺沙星等13 种药物敏感,对青霉素等6 种药物耐药。本研究所检出的弗氏柠檬酸杆菌、摩氏摩根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为该例中华鳖爆发性死亡疾病的病原菌,3 菌混合致病力强于单一菌液。弗氏柠檬酸杆菌和摩氏摩根氏菌呈现高度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氏菌耐药趋势异于前两者,表现为弱耐药株。  相似文献   

8.
了解浙江地区柑橘炭疽病菌株对甲基硫菌灵的抗药性频率及其抗性分子机制。采用最低抑制浓度(MIC)法测定甲基硫菌灵对62株炭疽病菌株的敏感性,并利用PCR扩增的方法扩增12株代表性菌株的β-微管蛋白基因。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菌株中,对甲基硫菌灵高抗菌株56株(90.32%),敏感菌株6株(9.68%)。通过对12株代表性的炭疽病菌株部分β-微管蛋白基因序列的分析。结果显示:甲基硫菌灵的抗性菌株发生单一的核苷酸突变(A→C),导致抗性菌株(HR)核苷酸所编码的198位氨基酸由敏感菌株的谷氨酸(GAG)突变为丙氨酸(GCG)。柑橘炭疽病菌对甲基硫菌灵的抗药性与β-微管蛋白198位氨基酸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9.
了解浙江地区柑橘炭疽病菌株对甲基硫菌灵的抗药性频率及其抗性分子机制。采用最低抑制浓度(MIC)法测定甲基硫菌灵对62株炭疽病菌株的敏感性,并利用PCR扩增的方法扩增12株代表性菌株的β-微管蛋白基因。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菌株中,对甲基硫菌灵高抗菌株56株(90.32%),敏感菌株6株(9.68%)。通过对12株代表性的炭疽病菌株部分β-微管蛋白基因序列的分析。结果显示:甲基硫菌灵的抗性菌株发生单一的核苷酸突变(A→C),导致抗性菌株(HR)核苷酸所编码的198位氨基酸由敏感菌株的谷氨酸(GAG)突变为丙氨酸(GCG)。柑橘炭疽病菌对甲基硫菌灵的抗药性与β-微管蛋白198位氨基酸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山东地区不同类型牛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流行情况和耐药特征,对37个牧场的乳房炎和非乳房炎奶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及MIC测定试验。采用常规方法与PCR技术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MIC测定,卡方检验进行数据差异显著性分析。①共分离到15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11.26%(150/1332),且乳房炎奶样显著高于非乳房炎(P=0.009);②12种药物的MIC与EUCAST分布趋势大致相同;③分离菌株对青霉素(91.38%)耐药最严重,且乳房炎/非乳房炎奶样差异显著(P=0.047);④116株分离菌株中多重耐药(≥3)菌株为34(29.31%)株,乳房炎/非乳房炎奶样差异不显著(P=0.611);⑤威海对6种药物的耐药率在60%以上,其他地区仅对1~2种药物的耐药率在50%以上。乳房炎奶样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显著高于非乳房炎;分离菌株对青霉素严重耐药且乳房炎奶样多重耐药问题突出;不同地区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  相似文献   

11.
乙酰甲喹在鲤鱼肌肉组织中的残留消除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乙酰甲喹(Mequindox)在鲤鱼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为水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基础数据。【在水温(15±1)℃条件下,给鲤鱼单次口灌乙酰甲喹(10 mg/kg)后,定时取样,采用HPLC法测定肌肉中药物浓度。结果表明:通过DAS 2.0药代动力学软件非房室模型统计矩原理计算各项参数,主要动力学参数分别为:消除半衰期t1/2为0.17 h,达峰时间Tmax为0.50 h;最高药物浓度Cmax为761.75 μg/L;总体消除率CLz/F为42.59 (L?h/kg),1.5 h后几乎检测不到原药。药时曲线出现双峰现象,表示可能存在肝肠循环或胃肠循环。乙酰甲喹在鲤鱼体内吸收良好、代谢快、体内残留少。  相似文献   

12.
玉米大斑病生防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找到对玉米大斑病有较好防治效果的细菌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和管碟法2 种筛选方法分离筛选多个地方采集的玉米叶片上细菌菌株,生理生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法对细菌菌株进行鉴定,最后通过采用菌株发酵滤液对病原菌菌丝和孢子萌发进行处理的方法,研究拮抗菌株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从分离到267 株细菌菌株中,筛选到1 株对玉米大斑病有较好抑制作用的细菌菌株SCG-02,经鉴定为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cepacia),不同浓度的菌株SCG-02 发酵滤液可不同程度的抑制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处理后的病原菌菌丝由丝状变成串珠状,当发酵滤液浓度是60%时,孢子完全不萌发,且产生泡囊状结构。通过试验研究表明,从玉米叶片上分离筛选得到的细菌菌株SCG-02 对玉米大斑病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一种快速、特异、敏感的志贺菌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试验针对志贺菌属侵袭性质粒抗原H基因(invasive plasmid, ipaH)设计一套特异性引物,条件优化及特异性和敏感性验证后建立了该菌的LAMP检测方法,并应用于临床样本的检测。结果显示,62℃恒温扩增1 h能得到明显的扩增产物,除志贺菌标准菌株扩增结果为阳性外,沙门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阴性对照均为阴性,检测限值达到120 fg/μL。利用建立的方法检测了20株疑似菌株和38份粪样样品,结果显示20株疑似菌和27份粪样样品为阳性,阳性率分别为100%和71.05%,说明建立的LAMP检测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在粪便等临床样本中志贺菌的检测与鉴定方面具有优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以宁夏某设施蔬菜基地的辣椒为研究对象,对在12℃和20℃两个不同贮藏温度下辣椒病害的微生物,进行了分离和初步鉴定。试验从辣椒的果柄、果蒂和果身部分进行取样,进行分离纯化培养,最终分别从2个不同贮藏温度的辣椒上分离出潜伏菌9株和8株,并对最典型的4株潜伏侵染菌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这4株潜伏菌分别为根霉属(Rhizopus),链格孢属(Alternaria),根腐霉属(Fythium),欧文氏菌属的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E.carotovora)。  相似文献   

15.
从同一发病鸭场间隔4天分离到两株鸭疫里默氏菌(RA1156和RA1157),为比较他们的差异,采用平板凝集试验和琼扩试验鉴定血清型,纸片法测定耐药性,动物试验测定致病性。结果显示,两株鸭疫里默氏菌的血清型相同,均为11型;对樱桃谷鸭的致病性相同;对大多数药物的敏感性相同,RA1156对庆大霉素和青霉素敏感,而RA1157对庆大霉素和青霉素耐药。本试验确认了11型鸭疫里默氏菌在福建的存在,增添了福建省鸭疫里默氏菌的流行病学资料;与实验室人工诱导相比,体内的鸭疫里默氏菌更容易产生耐药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产肠毒素大肠埃希氏菌(ETEC)标准菌株K88,K99,987P制备灭活苗,免疫待开产母鸡,应用琼脂扩散试验检测母鸡血清抗体和卵黄抗体(IgY)效价,在琼扩效价≥1:64时收集卵黄,卵黄经氯仿去脂、硫酸胺沉淀后提纯出卵黄抗体,将提纯卵黄抗体对攻毒仔猪口服治疗,结果显示治疗仔猪腹泻状况明显减轻,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治疗组未出现死亡而对照组仔猪有33%-67%的死亡率。试验结果表明,研制的IgY对ETEC所致的仔猪腹泻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一株高耐铜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在茶园土壤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筛选并鉴定一株耐铜富铜菌株并用于环境中重金属铜的清除,从有一定圈养时间的生猪养殖场周围土壤中,运用微生物筛选的方法广泛分离筛选耐铜微生物,再反复分离纯化筛选目标菌株,对其进行了形态和分子鉴定,在400倍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下进行形态特征观察,并将基于5.8S rDNA通用引物扩增的测序片段在GenBank数据库中使用BLAST工具进行比对。得到10株不同耐铜浓度的真菌菌株,其中耐性最高的菌株A4,其耐铜浓度达到940 mg/L。A4菌在察氏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迅速,综合确定该菌株为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菌株A4对茶园土壤中的铜有一定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梯度浓度驯化方法,从重金属镉、铬污染的稻田土壤中分离、筛选出8株耐铬、镉真菌菌株。5株耐镉浓度为16 mmol/L的菌株,4株耐铬浓度为1000 mg/L的菌株,其中X29菌株耐镉浓度为16 mmol/L,耐铬浓度为1000 mg/L。经形态观察、18S r DNA扩增和序列分析,确定了这8株菌株的种属地位分别为: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拟茎点霉(Phomopsis sp.),曲霉(Aspergillus sp.),木霉(Trichoderma sp.),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青霉(Penicillium sp.);其中Strain35和Strain55都为青霉,其余6株分别属于不同菌株。研究结果不仅为镉、铬污染环境的微生物修复提供了重要菌株,同时也暗示了微生物在重金属降解和修复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乐果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筛选高效的有机磷农药乐果的降解菌。采集福建省福农生化有限公司排污口,沟口及草坪土壤进行乐果降解菌的分离鉴定。经含乐果的培养基分离培养、脂肪酸鉴定,总共得到17个属23株细菌,对这些菌通过消解试验进行复筛,得到4株对乐果有较好降解能力的菌株,沙门氏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在乐果浓度为1000mg/L时,48h的降解率分别为27.3%、26.6%、22.9%和18.1%。对乐果有降解作用的菌株存在种类多样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醋酸钙不动杆菌的致病机制及防控措施,对疑似患有醋酸钙不动杆菌的病死牛肺脏组织进行病原分离,得到了1株优势菌命名为9-1。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16S rDNA基因序列测定,动物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为革兰阴性杆菌且对试验小鼠具有较强的致病性,经生化试验和16S r DNA基因序列测定分析确定为醋酸钙不动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对氟苯尼考、头孢噻肟、头孢氨苄、阿奇霉素耐药,对其余8种测试药物敏感。经β-内酰胺类(TEM、DHA、OXA-23、OXA-58)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均为阴性。为醋酸钙不动杆菌引起的疾病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提供了一定科学依据,并为进一步研究其耐药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