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利用关联分析发掘芝麻种质资源中所携带的优异等位基因,并了解其对目标性状的贡献值。本研究利用随机分布于芝麻基因组中的206对多态性分子标记(167对SNP标记和39对In Del标记),对101份来自国内外的芝麻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群体结构及连锁不平衡分析。206对标记共检测到413个等位基因;标记位点的基因多样性范围在0.01~0.53,平均为0.35;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幅为0.01~0.46,平均为0.28。供试芝麻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变幅为0.08~0.88,平均为0.43。聚类结果显示101份芝麻材料被划分为两大亚群:中国绝大部分(93.42%)芝麻材料被划分为第一大亚群,国外绝大部分(80.0%)芝麻材料被划分为第二大亚群。中国北方区(NR)与美洲区(AMR)的材料遗传距离最远(0.36);中国北方区(NR)与中部区(CR)的遗传距离最近(0.04)。群体结构分析显示供试芝麻群体由2个亚群组成,该结果与聚类分析以及主坐标分析结果一致。另外,绝大多数芝麻材料(84%)间的亲缘关系较远(亲缘关系值0.2)。连锁不平衡分析显示不同位点组合间存在一定程度的LD。利用SNP和InDel标记成功分析了101份芝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群体结构和连锁不平衡程度,本研究结果为后期芝麻杂交组合的配置以及利用关联分析准确挖掘芝麻有利基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芝麻土肥水高效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芝麻生产在中国油料作物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 土、 肥、 水是芝麻获得优良经济性状和高产的关键因素。笔者结合国内外文献, 综述了芝麻土肥水高效利用的研究进展, 侧重于土壤耕作、 肥料和水分利用对芝麻产量及生长发育的调控, 包括耕作与 N、 P、 K肥配施作用, N、 P、 K肥对芝麻产量影响, 水分胁迫对芝麻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及肥水高效利用等, 对目前中国芝麻生产和土肥水高效利用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用豆粕、菜粕、芝麻粕3种饼肥组合发酵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探讨不同饼肥组合处理烟株生长、养分吸收积累及质体色素含量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饼肥处理的各项指标均优于CK,显著增强了烤烟的生长势,提高了烟叶干物质积累及质体色素含量。不同饼肥配施处理对烤烟的农艺性状、干物质量、氮磷钾积累及叶绿素总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影响差异显著,以T4(饼肥组合4)处理的效果较好,建议该饼肥组合在烤烟栽培施肥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发酵菜粕流化干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发酵菜粕干燥工艺,利用流化床设备对其进行干燥研究。对干燥过程中定时采样的数据进行计算统计,得出干燥过程中发酵菜粕的干燥特性曲线,分析发酵菜粕在干燥过程中物料水分变化的特性。结果表明,120℃恒定干燥条件下,发酵菜粕的恒定干燥速率为82.62 kg/(m2 ·h),恒速干燥阶段蒸发的水分占总蒸发量的44.54%。该研究获得了发酵菜粕的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为发酵饲料的流化床干燥工艺的优化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芝麻EST-SSR标记的开发和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为了加速分子标记在芝麻研究中的应用,利用网上现有的芝麻EST(expressed sequence tags)数据信息,开展了芝麻EST-SSR功能性标记的开发和利用研究。 在所有的3 328条芝麻EST序列中共确认得到1 785条非冗余EST序列。其中,在含有微卫星重复的148条序列中共检测有155个EST-SSR。非冗余EST序列总长为774.266 kb,平均每4.99 kb含有一个EST-SSR。EST-SSR的分布频率和特征分析表明,以AG/TC为重复基元(motif)的SSR出现最多,占总SSR的37.42%。利用这些序列,设计开发了50对EST-SSR引物,并分别选用36个芝麻、2个棉花、2个大豆和2个油葵进行多态性和通用性研究。其中44对引物在供试芝麻材料中扩增出条带,共产生108个位点,平均每对引物产生2.45个位点,多态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 PIC)平均值为0.390。根据遗传相似性系数进行聚类,有26个芝麻材料聚类在两个大的亚类(III和IV)中,聚类结果表明芝麻的基因型与地理来源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此外,分别有2对、3对和4对引物可以在棉花、大豆和油葵中进行通用性扩增。本研究证实这种全新开发的芝麻EST-SSR标记在芝麻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构建以及比较基因组等研究方面有广阔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根据芝麻无限生长和连续开花的习性,利用豌豆、油菜、大麦等早茬作物种植芝麻,能使芝麻的潜在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是芝麻生产上的一大优势.我们在驻马店市上蔡县种植 10亩大麦茬芝麻,平均亩产达 160 2kg.研究出了一套早茬芝麻超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昆虫授粉对芝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索芝麻花期访花昆虫授粉效果,更好地利用昆虫为其授粉提高产量。本研究利用全封闭、半封闭、开放3个处理对芝麻花期访花昆虫数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蜜蜂是芝麻主要的传粉昆虫,占总访花昆虫数量的78.69%~88.78%。通过芝麻盛花期蜜蜂访花次数可看出,1d当中蜜蜂访花高峰主要集中在9∶00-10∶30和15∶00-16∶30两时段。昆虫授粉可显著增加半封闭区、开放区芝麻单株蒴果数、每蒴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小区产量,与全封闭区(CK)相比分别提高了7.06%~17.58%、10.48%~16.83%、2.19%~5.13%、11.24%~20.86%、10.12%~20.85%。因此,在芝麻杂交制种和栽培生产过程中,人为增加传粉昆虫数量对提高制种效果和增加芝麻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芝麻耐旱性的鉴定方法及关联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了解芝麻的耐旱性及获得与芝麻耐旱性相关的分子标记,在发芽期,采用不同浓度PEG 6000处理不同来源不同种皮颜色的10份芝麻品种,测定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及各指标的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模拟芝麻干旱处理的最佳PEG 6000浓度为15%;综合各项指标的主成分分析、最优回归方程分析及相关性分析表明,相对成苗率可以作为芝麻发芽期耐旱性鉴定的关键指标;利用上述方法对216份核心种质资源群体进行耐旱性鉴定,相对成苗率耐旱系数值位于12.15%~93.52%,平均为60.74%,变异系数为25.22,变异丰富且呈正态分布;资源群体的耐旱性指标值与608个多态性标记位点的关联分析,获得与芝麻发芽期耐旱性有显著关联的标记30个(P<0.05),解释率在1.99%~4.96%之间,平均2.84%。试验表明,相对成苗率是最适且最方便的耐旱性鉴定指标,适用于芝麻资源的耐旱性鉴定。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芝麻杂种优势利用和制种技术研究的现状,及取得的重大进展和在生产上的应用.并指出有关芝麻杂种优势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
旨在为芝麻科技工作者进一步开展创新性研究和提高中国芝麻生产国际竞争力提供参考。笔者针对目前国内芝麻生产机械化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现状,收集、整理了近十年以来的国内外芝麻研究相关文献,综述了国内外芝麻科研信息,重点分析了国内外适应机械化种植的芝麻育种、芝麻种植机械研究和芝麻农机农艺融合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的现状。最后阐述了芝麻机械化科研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种业导刊》2012,(3):41-41
芝麻是多数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重要油料经济作物,然而利用遗传工程改良芝麻的研发工作却由于再生和转化的困难而发展缓慢。  相似文献   

12.
1.菜籽饼粕的利用技术 (1)双低菜粕高效饲用技术双低菜籽加工后的菜粕硫苷含量大幅降低至40μmol/g以下,克服了常规油菜饼粕硫苷含量高而难以直接饲用的弊端。但是,在硫苷含量降低之后,由于纤维对单胃动物营养物质消化率和利用率的显著影响,纤维成为双低菜粕中最重要的抗营养因子,而且菜粕的品质还与菜籽的加工工艺和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合理的加工是生产优质双低菜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脱皮及脱皮方式对主要芝麻制品品质的影响,以未脱皮芝麻、碱法脱皮芝麻和酶法脱皮芝麻为原料,分别加工芝麻盐、芝麻酱、芝麻香油、冷榨芝麻油和芝麻蛋白5种主要芝麻制品,再通过感官评价或理化特性指标测定,对不同原料制成同一制品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芝麻香油的加工宜选用未脱皮芝麻,芝麻盐、芝麻酱、冷榨芝麻油和芝麻蛋白的加工宜选用脱皮芝麻,不同脱皮方式对芝麻制品的品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以安徽不同产地22种芝麻为原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芝麻素、芝麻林素和芝麻素酚三糖苷含量,采用福林酚法测定总酚含量,以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评价芝麻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22种芝麻中芝麻素、芝麻林素、芝麻素酚三糖苷、总木酚素及总酚含量范围依次为2.16~7.37,1.09~3.73,0.46~2.76,3.93~12.43,3.13~3.97 mg/g;黑白2组芝麻相比,黑芝麻中各木酚素含量显著低于白芝麻,总酚含量差异不显著,各木酚素含量与总酚含量呈显著正相关;22种芝麻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范围为65.34%~81.44%,黑白2组芝麻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差异不显著;DPPH自由基清除率与木酚素含量没有相关性,但与总酚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为正确认识芝麻生物活性成分的保健作用及合理开发芝麻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SRAP和EST-SSR标记分析芝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利用SRAP和EST-SSR分子标记对192份国内外芝麻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种标记都能很好地揭示品种间遗传关系;在31对SRAP引物组合扩增的270个等位基因中多态性占62.08%,平均每对引物可以检测5.45个;25对SSR引物扩增的136个等位基因中56.28%呈多态性,平均每对检测引物产生3.04个。UPGMA聚类结果显示,在相似性系数为0.70时,192份材料可被分为3个类群;阈值为0.75时类群Ⅰ又可分为6组,表明芝麻品种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我国南部地区芝麻品种遗传多样性(多样性指数Hi=2.572)较中部(Hi=2.117)和北部地区 (Hi=2.114)丰富。分析结果将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芝麻种质资源,并为育种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我国芝麻"十一五"时期生产及贸易现状,分析了"十二五"时期我国芝麻产业发展趋势,并提出了我国芝麻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巴旦木粕蛋白质提取率作为衡量指标,利用碱溶酸沉法提取巴旦木粕蛋白质。用单因素试验考查料液比、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及p H值对巴旦木粕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利用数学模型,确定最佳工艺。结果表明,巴旦木蛋白的等电点为4.0;其最佳工艺条件为p H值9.0,料液比1∶22(g∶m L),加热温度48.2℃,加热时间59.2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巴旦木蛋白提取率可达58.67%。  相似文献   

18.
利用42对具明显多态性的SSR引物, 分析国内外545份芝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结果检测到106个等位变异位点, 引物多态位点范围为3~9个, 平均为3.8个/引物, Y1994引物的等位位点最多, 为9个。引物Shannon信息指数(I)范围为1.4834~0.1233, 平均值为0.6450; 多态信息指数(PIC)范围为0.7481~0.0516, 平均值为0.4092, 平均杂合度(He)为0.1162。UPGMA聚类、二元主成分及群体结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供试545份芝麻资源可被分为3个UPGMA组群, 在群体结构上分为3个亚群; 芝麻资源整体遗传分化较小, 亲缘关系较近。中国7个生态群种质相似系数范围为0.9811~0.5462, 东北西北等区域资源与黄淮、江汉、华中华南等区的亲缘关系较远; 国外7个生态群相似系数为0.9726~0.7442, 非洲区与日本区种质亲缘关系较近, 与中国资源亲缘关系较远。中国种质资源遗传基础较为狭窄, 遗传多样性与地理分布不完全相关, 而国外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在今后芝麻育种工作中, 应加强国外资源的引进与利用, 并注重国内不同类群资源利用, 拓宽我国芝麻品种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9.
张燕 《种子科技》2024,(3):11-13
芝麻是一种重要的油料经济作物,其生长对水热环境以及土壤环境有较高要求,保障芝麻产量与质量已成为农业技术人员需要面临的重要挑战。以芝麻新品种选育要求以及选育目标作为切入点,分析了新品种的选育过程及其培植过程当中的性状表现,分析了芝麻优质高产新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流程,以期为有关农业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4种蛋白质饲料对幼龄獭兔饲用价值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定豆粕、玉米蛋白粉、棉粕、菜粕等4种蛋白质饲料在獭兔幼龄阶段的营养价值,试验以3月龄獭兔为研究对象,通过化学测定、消化试验与饲养试验,比较分析了4种蛋白质饲料的化学组成及其营养价值。结果显示:粗蛋白表观可吸收量以棉粕最高,为383.22 g/kg,分别比豆粕、玉米蛋白粉、菜粕多3.4,137.9,20.85 g/kg;必需氨基酸化学值指数(EAAI)与可吸收量指数均以菜粕最高,分别为1.18,0.047 5;干物质表观消化能以豆粕最高,为9.99 MJ/kg,分别比玉米蛋白粉、棉粕、菜粕高2.94,3.20,2.68 MJ/kg;豆粕的钙消化吸收最佳,消化率与表观吸收量分别为79.32%,18.59 g/kg,极显著高于棉粕,显著高于菜粕;玉米蛋白粉的磷消化吸收最佳,消化率与表观吸收量分别为63.82%,6.14 g/kg,极显著高于棉粕,显著高于菜粕;4个处理的日均增重、日均采食量、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以棉粕组日均增重最大,为26.64 g。棉粕可用作3月龄獭兔的蛋白质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