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酸沉降与我国南方森林土壤的酸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模拟酸沉降土壤连续浸泡试验,研究了我国南方5种森林土壤的酸化过程,并讨论了影响土壤酸化的几个因素。结果表明,土壤对酸沉降H^ 的中和能力,对酸沉降阴离子(SO4^2-和NO3^-)的吸附,土壤阳离子(Ca^2 ,Mg^2 )等盐基离子以及Al^3 )的风化,土壤pH和BS的变化,都在土壤酸化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同时,酸沉降的酸度(pH值)是决定土壤酸化的主要因素,而酸沉降中高含量的盐基离子可能缓解土壤的酸化过程。结合土壤本身物理化学基本特性可以得知,福建土壤对酸沉降引起的酸化最为敏感;江西、湖南土壤次之;重庆土壤的酸化敏感性较弱;而贵州土壤对酸沉降不太敏感。  相似文献   

2.
我国酸雨中盐基离子的重要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中国南方两城市与欧洲两城市酸雨化学组成的比较,南方森林土壤浸泡试验,MAGIC模型模拟预测3个方面讨论了我国酸雨中盐基离子的重要性,尤其是对土壤酸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酸雨中高含量的盐基离子(Ca^2 、Mg^2 、NH4^ 等)既缓冲了酸雨本身的酸度,也缓解了土壤的酸化过程。虽然作用的效果相反,但盐基离子与酸性阴离子(SO4^2-、NO3^-等)一样,都是土壤酸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土壤风化速率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杨金玲  张甘霖 《土壤》2010,42(6):882-888
土壤矿物风化是土壤、也是整个生态系统中无机矿质养分的最重要来源,不仅为植物长期提供养分和保持土壤的化学平衡稳定性,并缓冲土壤和地表水的酸化,还影响全球气候变化。风化速率在全球碳循环、酸临界负荷和土壤侵蚀等研究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参数。土壤化学风化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自然释放过程,气候是最主要的驱动力,而矿物本身的稳定性也影响了风化速率的快慢。由于人为影响下的大气酸沉降和农业活动已经非常普遍,目前的土壤风化速率也因此而改变。本文从风化速率的研究方法、风化速率的影响因素以及风化速率在全球变化中的应用3个方面介绍了近年来在风化速率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相关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分布有大面积的酸性红黄壤,这类土壤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们的表面既带正电荷又带负电荷,而且电荷数量随环境条件而变化。可变电荷土壤既可吸附阳离子又可吸附阴离子,而且对某些离子具有一定程度的专性吸附。研究结果表明,NO3^-是一个以电性吸附为主的阴离子,共存于体系中的阴离子如Cl^-和SO4^2-都会抑制土壤对NO3^-的吸附,  相似文献   

5.
土壤酸化及其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55,自引:7,他引:55  
徐仁扣 《土壤》2015,47(2):238-244
本文综述了近30年来国内外在土壤酸化及其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土壤自然酸化过程及其酸沉降、铵态氮肥、作物生长和土地利用等对土壤酸化的加速作用;土壤酸化对土壤肥力、养分循环和土壤生物的负面影响;土壤酸化的预测和控制及酸化土壤的改良和修复。本文可为我国南方酸化红壤的改良、利用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自然土壤酸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是农田土壤因频繁的人类活动加速了这一过程,从而给农田土壤-微生物-作物系统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论文从大气酸沉降、施肥和管理方式、种植作物以及作物移除四个方面介绍了农田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重点阐述了土壤酸化对农田土壤肥力、土壤盐基离子以及土壤酸缓冲体系的影响。总结了酸性农田土壤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功能性微生物(如氨氧化古菌和氨氧化细菌等)群落结构以及土传病害的影响;分析了土壤酸化对作物的毒害作用,如造成农作物减产、迫使作物根系受到铝毒害等;从外源添加物减缓土壤酸化角度,论述了可持续利用酸性土壤的策略,提出了土壤酸化后的改良措施,展望了土壤酸化需进一步探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酸雨中的SO4^2-和NO3^-等阴离子在土壤中迁移时会引起大量的盐基离子淋溶,导致土壤退化。用室内土柱模拟SO4^2-和NO3^-在红壤旱地各土层中的垂直穿透状况,并用Hydrus-1D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拟合和预测。结果表明,N05在红壤各层中的穿透速度较快,其中在耕作层的穿透曲线峰值最高,C/C0达到0.39,峰值高低顺序依次为:耕作层〉母质层〉淋溶层〉犁底层。SO4^2-在土柱中的穿透速度远低于NO3^-,穿透曲线有明显的拖尾现象。其在各土层的穿透时间依次为:母质层〉犁底层〉淋溶层〉耕作层;而其峰值高低顺序依次为:耕作层〉淋溶层〉母质层〉犁底层,最高点耕作层的顶点C/C0仅为0.22。用Hydrus-1D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模拟,所得的SO4^2-和NO3^-穿透土壤的浓度模拟值与其实测值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利用数学模拟获得了饱和导水率和垂直扩散率等溶质运移参数,并预测了研究区酸雨后SO4^2-和NO3^-在红壤耕层的迁移状况,表明SO4^2-会在酸雨结束后持续淋溶,从而影响土壤中Ca、Mg等盐基离子的淋失。  相似文献   

8.
徐仁扣  庄德辉等 《土壤》2000,32(4):183-187
本用MAGIC区域模型研究了我国东部地区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的临界负荷,并初步编制了临界负荷图。根据模型的预测结果,对不同酸沉降水平下,该地区土壤的酸化趋势进行了讨论。根据所编制的酸沉降临界负荷图,讨论了我国东部七省临界负荷的概况及其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酸沉降影响下广东陆地生态系统表层土壤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并比较了广东省鼎湖山、鹤山、白云山陆地生态系统表层土壤特征。结果表明,3个采样点表层土壤酸化都较严重、pH值低相对于较低的p H值,三个采样点土壤的有效阳离子交换量(CECE)介于59.63-124.06mmol.kg^-1,盐基饱和度(BS)介于10.6%-30.3%,表明表层土壤仍具有一定的酸缓冲能力3个采样点表层土壤同时处于阳离子缓冲范围和铝缓冲范围内,活性铝较高,考虑酸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时应重点考虑铝毒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MAGIC区域模型研究了我国东部地区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的临界负荷,并初步编制了临界负荷图.根据模型的预测结果,对不同酸沉降水平下,该地区土壤的酸化趋势进行了讨论.根据所编制的酸沉降临界负荷图,讨论了我国东部七省临界负荷的概况及其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酸沉降影响下近20年来衡山土壤酸化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不同时期采自衡山东坡垂直带谱上6个典型土壤剖面Ah层和AB层的样品分析,土壤酸化指标研究结果表明,近2 0年来,由于酸沉降的影响,由花岗岩风化物发育的各类土壤,都有不同程度的酸化,表现在pH值下降,交换性酸,尤其是交换性Al3 增加,交换性盐基总量减少,盐基饱和度下降,特别是土壤酸缓冲性能和土壤酸害容量降低。相比之下,山顶的常湿淋溶土和山麓的湿润富铁土酸化更明显,而山体中部的常湿富铁土酸化进程较慢,山体上部的常湿雏形土酸化进程更慢,表明土壤酸化除了与土壤酸沉降量有关外,还与土壤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2.
酸沉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酸沉降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指出由于矿质燃料的燃烧、人为排放SO_2和NO_x导致气溶胶和云雨逐渐酸化。当森林暴露在高浓度SO_2和NO_x下时森林会衰退,表现为叶片发黄和落叶甚至死亡,土壤持续酸化导致盐基离子淋失和土壤溶液中铝离子富集是森林衰退的主要机制,土壤养分亏缺也是森林衰退的主要原因。在酸沉降敏感地区水体酸化和铝离子富集造成湖泊和河流严重酸化及鱼类大量损失。酸沉降与气态污染对水生与陆地生态系统造成大面积损害,并影响到人类的健康。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贵州中部喀斯特地区进行植被调查以及土壤和径流样品的分析,探讨石漠化过程中植被演替及其对径流水化学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喀斯特石漠化后,土壤出现粘质化,有机质含量急剧下降,土壤毛管孔隙度下降,干旱季节表层和次表层土壤的含水量明显减少,改变了生态系统的水分运动规律。喀斯特地表径流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排序为HCO3^->SO4^2->Ca2^2+>Mg^2+>K^+、NO3^-、Cl^->Na^+>NH4^+>PO4^3-,地表径流水化学类型以HCO3-Ca型为主;随着石漠化程度的增加,地表径流中PO4^3-输出量明显增加,其次是Ca^2+、NO3^-,这部分养分的流失造成土壤养分水平下降,同时影响受纳水体的环境质量。地下径流离子组成与地表径流总体相似,但HCO3^-、Ca^2+、Mg^2+的含量高于地表径流,而K^+、NH4^+的含量低于地表径流;石漠化发生后,地下径流中HCO3^-、Mg^2+浓度明显减少,岩溶作用减弱,而NH4^+、NO3^-浓度明显增加,对地下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控释尿素硫膜对土壤性质和油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昌爱  张民  李素珍 《土壤学报》2007,44(1):113-121
为预测硫包膜控释肥施用后大量硫膜残留对土壤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设置硫包膜材料添加量不同的盆栽油菜试验,以研究控释尿素硫膜对土壤化学性状及植株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硫膜及硫磺可显著活化土壤的Fe、Mn、Zn等元素,对土壤中水溶性K^+、Na^+、Ca^2+、Mg^2+、SO4^2-、HCO3^-、Cl^-等含量也有较大影响;同时硫膜和硫磺的施入影响了土壤原有的酸碱平衡和氧化还原平衡,表现为土壤交换性酸和交换性铝含量增加、pH值下降、还原性物质和活性还原物含量下降。另外施硫能促进油菜的生长并显著影响植株对N、P、K、S的吸收,在硫包膜尿素处理基础上继续施用较多的硫磺仍有增产效应。与硫磺相比硫膜短期内对土壤性质的影响较轻。  相似文献   

15.
选择贵州中部喀斯特山区普定县猫洞小流域,对长期受不同农作行为影响的区域(低复种旱作区、高复种旱作区、高复种复合农作区)土壤和浅层地下水进行采样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农作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组分明显不同,从低复种指数的旱作区、高复种指数的旱作区到高复种指数的复合农作区,浅层地下水中的NO3^-、NH4^+、PO4^3-、高锰酸钾指数和SO2^4-的含量依次增大,呈显著上升趋势,在高复种指数农作区浅层地下水中氮磷含量更高;在浅层地下水中,NO3^-含量受土壤有机质、腐植酸、全氮和碱解氮的影响最大,PO4^3-含量受土壤全磷、碱解氮、CEC的直接影响大;Cl^-对浅层地下水影响不明显。不同农作方式对地下水的NO3^-、NH4^+、高锰酸钾指数的贡献存在差异,可见喀斯特特殊的双重水文结构使水环境质量易受土壤质量等环境因素影响,特别是浅层地下水更易受到污染。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氮沉降对次生林土壤碳氮组分和酶活性的影响,以华西雨屏区湿性常绿阔叶次生林为对象,从2014年1月起进行野外定位模拟氮沉降试验,分别设置对照(CK,+0 g/(m^2·a))、低氮(LN,+5 g/(m^2·a))和高氮(HN,+15 g/(m^2·a))3个氮添加水平。在氮沉降进行27个月后,按照腐殖质层和淋溶层表层进行取样,测定不同土层土壤总有机碳(TOC)、可浸提溶解性有机碳(EDOC)、易氧化碳(ROC)、全氮(TN)、硝态氮(NO_3^-—N)和铵态氮(NH_4^+—N)含量以及蔗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模拟氮沉降显著增加该次生林腐殖质层土壤的TOC和NH_4^+—N含量,显著增加腐殖质层和淋溶层表层土壤的NO_3^-—N含量,腐殖质层土壤C/N显著升高。淋溶层表层土壤TOC、NH_4^+—N、C/N以及2层土壤的EDOC、ROC、TN和NH_4^+—N/NO_3^-—N均无显著影响。2层土壤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均随着氮添加量的升高而降低,其中淋溶层表层达到显著差异。模拟氮沉降对蔗糖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腐殖质层中,NH_4^+—N和NO_3^-—N含量与TOC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2层土壤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均与NO_3^-—N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结果说明,模拟氮沉降使该次生林中原本较高的腐殖质层土壤TOC含量进一步显著增加,并且促进土壤无机氮的积累,而模拟氮沉降对多酚氧化酶的抑制作用更加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17.
人为因为诱导下的红壤酸化机制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各种人为因素,如施用化学肥料、酸沉降、酸性矿坑水排放、土地利用以及植物被移去、皆伐、全树利用等诱导下的红壤酸化机制。通过比较分析,导致酸化发生的两个基本过程:一是增加H^ ,二是减少盐基;任何有利于这两个过程进行的人为因素都将导致或加重土壤酸化。对这种酸化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三种氮肥对红壤硝化作用及酸化过程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安徽郎溪耕地红壤耕层土壤为对象,采用室内恒温培养方法,研究了CO(NH2)2、(NH4)2SO4及NH4HCO3 3种氮肥在不同施用量条件下对土壤硝化作用及酸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处理土壤的净硝化速率为(NO2-+NO3-)-N 25.7 mol /(kg?d);3种化学氮肥添加到土壤后均显著促进了土壤的硝化作用,CO(NH2)2、NH4HCO3处理土壤的净硝化速率分别为(NO2-+NO3-)-N 51.3~189.6、50.7~149.9 mol /(kg?d),且净硝化速率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增加;(NH4)2SO4处理土壤的净硝化速率为(NO2-+NO3-)-N 60.5~107.9 mol /(kg?d),以施用量N 150 mg /kg时最大。研究同时发现, 3种化学氮肥均导致土壤pH下降,CO(NH2)2、 NH4HCO3处理土壤pH较对照处理分别下降0.11~0.43、0.02~0.36 pH单位,氮肥施用越多,pH下降越大;(NH4)2SO4处理土壤pH较对照处理下降0.08~0.26 pH单位,以施用量N 150 mg /kg时下降最大, N 300 mg /kg时下降最小。统计分析表明,土壤pH与土壤中(NO2-+NO3-)-N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酸化速率与净硝化速率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说明氮肥通过硝化作用影响土壤酸度。  相似文献   

19.
降雨及施氮对水耕铁渗人为土土壤酸碱缓冲体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太湖地区典型水稻土——水耕铁渗人为土为供试材料,通过添加CaCO3和H2SO4培养及滴定的方法,研究不同pH降雨和施氮对土壤酸碱缓冲体系的影响。结果显示,土壤在添加CaCO3和H2SO4培养后进行不同量酸碱滴定,土壤在pH 4.0~7.5的突跃范围内与酸碱加入量呈显著的线性相关,表明该测定方法对供试土壤适用。同时施氮和降雨对土壤的酸化都有加速作用,各处理0-40 cm层土壤酸碱缓冲容量为1.91~2.20 cmol/kg,增加施氮量、降低降雨pH都降低土壤的酸碱缓冲容量,且土壤酸碱缓冲容量与盐基淋出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但不同酸度降雨对土壤酸度变化及酸碱缓冲容量变化影响主要为0-20 cm层,而对20-40 cm层影响较小;而施氮除影响土壤pH及酸碱缓冲容量的0-20 cm层外,还影响到20-40 cm层。表明研究土壤处在以盐基离子为主的酸碱缓冲体系,在此体系下,施氮或氮沉降对土体的影响比酸沉降更为深入。  相似文献   

20.
双氰胺在四川3种主要土壤上的硝化抑制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方法,在不同浓度双氰胺(DCD)处理条件下,对四川3种主要土壤(紫色土,黄壤,灰潮土的N2O释放量,NH4^ -N及NO3^--N含量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CD对3种土壤N2O释放及土壤NO3^--N含量有明显抑制作用,随DCD浓度增加,其抑制效果越显著,DCD同时能推迟NO3^--N含量达到高峰,使土壤NH4^ -N含量在较长时间保持相对较高水平,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素流失,DCD在3种土壤上硝化抑制效果存在差异,表现为紫色土>灰潮土>黄壤,同时提出DCD在3种土壤上的适宜添加量,紫色土上为普通碳铵施入量的0.5%,黄壤和灰潮土上为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