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柱状田头菇的栽培生理及生活史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柱状田头菇既有很高的商品价值,又有很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本文综述了柱状田头菇栽培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以及柱状田头菇生活史和单核体结实方面的研究结果和进展。  相似文献   

2.
廖秀娥  张儒发 《食用菌》2001,23(5):29-29
柱状田头菇不脱袋墙栽,菌柄弯曲,商品性差;不脱袋竖栽,虽克服菌柄弯曲,但占地面积较大。这两种栽培方法均需经常补水,又易受霉菌、菌蚊的困扰,7、8月高温、低湿只有少牧菌袋出菇;脱袋全埋土栽培,从5月上旬开始,11月上旬尚可出菇,但菌柄长 4~5cm时,菌盖即开伞,菌柄未能增粗、伸长,生物转化率较埋土露头栽培低15%左右,现将柱状田头菇埋土露头裁培要领介绍如下。1 栽培时间 栽培柱状田头茹地点海拔为254m,1996~2000年,气温最高 35~39C,最低-0.2~-3 C(1997年最低温度-10.…  相似文献   

3.
杨树菇Agrocybeaegerita又名柱状田头菇、柱状环锈伞、柳菌等。是温带到亚热带地区 ,从春季到秋季发生的一种高品质食用菌 ,其味道鲜美 ,盖肥柄脆 ,气味香浓 ,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并对治疗胃冷、肾炎、水肿等也有较好疗效。近年在浙江、福建地带栽培面积日益扩大 ,现将春袋栽技术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初报如下。1 栽培技术1 1 栽培季节 :在自然气候条件下 ,应选择出菇温度 2 0~ 2 5℃的季节栽培 ;一般春季 3月接种 ,5月出菇 ,秋季 7月接种 ,9月出菇。1 2 栽培场所 :凡明亮、通风、近水源的栽培房、空地均可。一般野外…  相似文献   

4.
杨柳田头菇引种驯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汪欣  刘平 《中国食用菌》2004,23(2):16-18
采自云南巍山的柱状田头菇近缘种杨柳田头菇经组织分离并进行了生物学特性观测 ,瓶栽、袋栽及覆土栽培均取得较好的效果 ,该菌栽培方法简单 ,适应范围广、出菇快 ,生物学效率达 80 %以上 ,可在较大范围推广。  相似文献   

5.
石灰在栽培柱状田头菇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报道了在栽培柱状田头菇培养料中分别添加1-8%的石灰粉,其对菌丝生长,子实体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柱式栽培平菇。操作简单,管理方便,出菇面积大,空间利用率高,但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笔者就平菇柱状栽培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茶薪菇又名茶树菇、杨树菇、柱状田头菇、柱状环绣伞。该菇盖嫩柄脆,味纯清香,口感优于平菇、草菇,是一种稀有珍贵美味食用菌,有食品中“稀世山珍”之美称。其传统的栽培方法是在春秋季进行,市场鲜菇售价每千克4~5元,经济效益不高。为了提高茶薪菇栽培的经济效益。2001年以来,我们周口职业技术学院食用菌课题小组与周口市川汇区农业高效园区的有关科研人员,在4个同样规格的日光温室内搭竹(木)架,制菌袋4万余袋,每袋装干料450克,进行反季节高效栽培,获得了成功。市场鲜菇售价每千克6~8元,干菇达12~14元,春节期间鲜干菇竟达到了每千克10元,…  相似文献   

8.
补肾益寿胶囊药渣栽培金顶侧耳和柱状田头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用补肾益寿胶囊药渣、棉籽壳和稻草为主要原料,配制不同比例的培养料栽培金顶侧耳(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和柱状田头菇(Agrocybe cylindracea)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用补肾益寿胶囊药渣代替部分棉籽壳和(或)稻草栽培金顶侧耳和柱状田头菇是可行的,栽培2种食用菌的适宜培养料配方均为:38%药渣、40%棉籽壳、20%米糠、2%石膏.此时,金顶侧耳、柱状田头菇的产量分别为每袋291.4 g和345.1 g;生物学效率分别为97.2%和115.0%;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3.0和1:3.5.  相似文献   

9.
杨树菇又名柱状田头菇,隶属伞菌目,粪锈伞科,田蘑属。其味道鲜美,盖肥柄脆,气味香浓,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故其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栽培前景。随着栽培年限的增长和栽培面积的日益扩大,其子实体病害也随之发生,现初报如下:1 细菌性腐烂病 病原分离出黄色假单孢杆菌和托氏假单孢杆菌。①症状:表现为菇体水渍状腐烂、恶臭;病班褐色有粘液。发生于柄和菌盖上,使菌柄发黑、菌柄内纤维管束由白转黑。②发生条件:菇房高温高湿;子实体有机械损伤或虫口。病原通过水、工具、昆虫或人传播。③防治方法:严格控制空气湿度不超过90%,…  相似文献   

10.
不同培养基栽培柳树菇试验欧阳曾,严龙生(福建漳州大学363000)(福建龙海后坂菌种场363100)柳树菇又名杨柳田头菇(Agrocybesalicacola)是一种生于柳树属树干或树桩的木腐菌,具有柄脆嫩、色诱人、香浓郁、鲜美的特点。与柱状田头菇(...  相似文献   

11.
柳环菌的生活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环菌又称柳菇、茶新菇、杨树菇,学名柱状环锈伞Pholiota cylindracea(Fr.)Gill.,是我省1982年开发的一个食用菌新品种,子实体鲜嫩可口,营养丰富,易栽培,周期短,产菇温度范围广等优点而受到群众喜爱。笔者自1984年在贵刊第3期刊出“柳环菌及其人工栽培”一文后,收到一些读  相似文献   

12.
滑菇反季节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鲜品滑菇在国内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春、夏季节供不应求,滑菇保鲜品在国际市场上也十分走俏。为解决春、夏季滑菇鲜品的市场供应,笔者从1998年以来,对滑菇反季节栽培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总结出滑菇反季节高产栽培的8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柱状田头菇菌丝体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柱状田头菇(Agrocybe cylindracea)属于担子菌纲,伞菌目,粪伞科,田头菇属,菌肉肥厚,柄松脆,味香甜,营养丰富,子实体中各氨基酸组成和含量都接近或超过香菇,所含的多糖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因此,是一个极具开发价值的食用菌。柱状田头菇的固体栽培一般需1~2个月,鲜子实体可贮性差。相比之下,深层培养就有较大的优越性,它既可作为液体菌种,加快生产周期,又能在数天之内生产出大量的菌丝体,产量高,成本低。目前国内在这方面尚未见有深入的研究报道。笔者对柱状田头菇深层培养条件等进行了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31个白灵菇菌株的培养特性及亲缘关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外引31个白灵菇栽培菌株进行拮抗试验、菌丝生长速度测定、生长势比较、平板出菇试验和栽培试验,比较了它们的培养特征。结果表明:多数栽培菌株为同种异名,但同种异名的菌株培养特性存在显著差异;多数白灵菇菌株容易在平板培养基上形成原基;栽培试验结果表明,31个栽培菌株可以分成柱状、马蹄状和手掌状3大类。  相似文献   

15.
葛珍 《食用菌》2004,26(2):20-20
大球盖菇又名皱环球盖菇、皱球盖菇、酒红球盖菇等,因其菌盖滑嫩、菌柄爽脆、菇味清香柔和,具有独特的鲜味而深受消费者喜爱。大球盖菇因其栽培技术简单,近年来栽培大面积逐步扩大。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就其原种、栽培种的制种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供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优质柳松菇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松菇(Agrocybe cylindracea)隶属于粪伞科、田头菇属,又称柳环菌、杨树菇、柱状田头菇。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纤维素含量高,风味和咀嚼感好,深受欧洲和东南亚等消费者的喜爱。人工栽培始于50年代,法国用白杨树段木栽培,其后Varia(1974)和 Zadrazil(1979,1987)等进行了代料栽培研究。Caleux和Diop(1974)报道了影响子实体形成的环境因子。80年代日本学者开始了柳松菇栽培的基础研究,善如寺厚(1986),近滕(1980),木内(1985)相继进行了生理生态及栽培技术研究。我国于1982年开始驯化栽培,目前贵州、山西、广东、昆明、江苏均有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17.
周玉林  赵秋菊  魏蕾 《蔬菜》2000,(7):18-18
白灵菇又名白阿魏侧耳,学名PleutotuseryngiiVar.nebrodensis,是近年来人工驯化的珍稀食用菌。它以其洁白亮丽、菌肉肥厚、口感好、营养丰富等特点,赢得了人们的喜爱,从而得以不菲的价格出现在消费者面前。现将其生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栽培原料及菇房的处理1.菇房处理栽培白灵菇所用菇房一般用蔬菜保护地设施,如日光温室、大棚等,种菇前最好能揭膜晒棚2周,料进棚前再用药剂熏蒸1次,一般房屋需整理粉刷后才可作为白灵菇出菇场所。并在料进入前药剂处理1次。2栽培原料处理栽培原料一般选用当年新鲜、无霉变棉籽壳,对有结块的棉…  相似文献   

18.
秀珍菇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志生 《食用菌》2007,29(1):64-65
5秀珍菇周年栽培工艺 福州地区秀珍菇栽培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自然温栽培;另一种是利用制冷设施进行周年栽培。两者的区别在于利用自然温栽培的,在夏季基本不出菇,转潮不明显,每包原基数、菌包出菇率均有较大变数;而利用制冷设施进行低温处理栽培的,能做到周年出菇,潮次明显,出菇整齐率高,能进行集约化栽培。  相似文献   

19.
秀珍菇又名鲍鱼菇、环柄斗菇、小平菇,秀珍菇形态优美纤小,质地脆嫩,鲜美可口,营养丰富。但由于其受栽培季节、温度等因素的影响,故在栽培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防空洞的温度常年都在20℃左右,因此利用防空洞栽培秀珍菇弥补了市场的季节差,也是栽培秀珍菇的最佳温度因素。现将防空洞栽培秀珍菇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冬闲田大球盖菇的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是欧美各国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之一,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D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食用菌之一。多年来,笔者通过试验示范以及推广,不断探索,充实和完善大球盖菇的高效园林立体栽培技术。其中冬闲田阳畦栽培模式已在我市得到广泛推广。应用该模式栽培,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和养地效果,促进生态良性循环、省工、省本,经济效益显著。 1、栽培季节 大球盖菇出菇温度为4—30℃,但以12—25℃为宜,由于利用冬闲田大面积栽培大球盖菇,没有搭保护棚,是完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