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给牧草栽培和推广提供科学参考,试验以毛苕子、光叶紫花苕、白车轴草、紫云英、紫花苜蓿种子为材料,设置6个恒温条件(5,10,15,20,25,30℃),测定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萌发历期、萌发时滞、萌发速率指数等指标,研究了5种豆科牧草种子萌发特性对温度的响应。结果表明:5种豆科牧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均随温度的升高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在15~25℃范围内处于相对较高水平;毛苕子和光叶紫花苕种子在低温(5℃)和高温(30℃)时,其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优于其他3种豆科牧草;随温度的升高5种豆科牧草种子的萌发时滞均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萌发速率指数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白车轴草、紫云英和紫花苜蓿种子在温度为15~25℃范围内比毛苕子和光叶紫花苕种子具有更长的萌发历期;5种豆科牧草种子萌发值与温度间的关系均为三次曲线模型,整体拟合效果较好。通过模型预测5种豆科牧草种子的最适萌发温度在20.01~22.36℃之间。  相似文献   

2.
侯金伟  陈焘  南志标 《草业学报》2021,30(3):129-136
为了探讨黄土高原典型草原植物病原真菌如何影响土壤种子存活,采用“种子袋埋藏与取回”的方法,对该地区3种常见植物胡枝子、长芒草和狗尾草种子进行杀菌剂处理、并且以不同方式(单种或者不同种混合)装入尼龙网袋后埋入土壤中,在田间分别埋藏1和3个月后取回种子袋,统计每袋种子的存活情况,并且进行萌发试验,检测种子生活力状况。结果表明:1)长芒草种子的田间发芽率最高,平均约为51.9%,显著高于胡枝子(14.6%)和狗尾草(26.1%)(P<0.05);随着埋藏时间的增加,3种植物种子发芽率显著增加;然而杀菌剂处理以及不同埋藏方式对种子发芽率没有显著影响。2)胡枝子种子的田间死亡率最低,平均约为1%,长芒草和狗尾草种子的田间死亡率分别为5.1%和4.4%;埋藏1个月后,杀菌剂未处理和单种埋藏条件下长芒草和狗尾草种子的田间死亡率分别为12.5%和11.0%,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合下两种植物种子的死亡率(P<0.05);胡枝子种子在埋藏1和3个月时,其种子死亡率在不同处理组合之间均无显著差异。3)长芒草种子的室内萌发率最高,平均约为64.3%,显著高于胡枝子(5.9%)和狗尾草(29.2%)(P<0.05)。随着埋藏时间的增加,胡枝子和狗尾草种子的室内萌发率显著下降,而长芒草种子的室内萌发率却显著增加。结果表明,病原真菌对土壤种子存活的影响因植物种而异;较单种埋藏相比,混合埋藏降低了种子的死亡率,可能是由于混合埋藏稀释了病原真菌的效应所致。  相似文献   

3.
科尔沁沙地西部草甸植物萌发特征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研究了科尔沁沙地西部64种草甸植物在实验室条件下的萌发特征.结果表明,1)64种草甸植物中,30种植物发芽率超过80%,41种植物发芽率超过50%;2)12种禾本科植物中有8种萌发率达85%以上,5种菊科植物发芽率超过85%,所有豆科植物发芽率都小于50%;3)种子萌发能力与生活型相关,一年生植物种子较容易发芽,灌木种子最不易发芽;4)种子萌发能力与种子形态学特征有关,大多数小种子物种具有高萌发率,圆锥形或钻形的种子较大的发芽率,具芒和毛的种子偏向高萌发能力.  相似文献   

4.
6种豆科植物种子形态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广布野豌豆(Vicia cracca L.)、箭豌豆(Vicia sativa L.)、白花草木樨(Melilotus albus L.)、黄花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 L.)、高山豆(Tibetia himalaica Baker)、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6种豆科植物种子的形态特性,通过萌发实验、电镜扫描种皮、制作种皮石蜡切片及解剖并观察种子内部结构。结果表明:广布野豌豆种子硬实率为98.0%,发芽率为96.5%,发芽势出现在第6天(为40.5%),霉变率为1.0%,种皮较粗糙,栅栏层排列紧密,骨状细胞层厚;箭豌豆种子硬实率为8.0%,发芽率为83.5%,发芽势出现在第4天(为44.5%),霉变率为15.0%,种皮粗糙,栅栏层排列紧密,无骨状细胞层;白花草木樨种子硬实率为89.0%,发芽率为91.5%,发芽势出现在第2天(为54.5%),霉变率为3.0%,种皮粗糙,栅栏层排列紧密,无骨状细胞层;黄花草木樨种子硬实率为90.0%,发芽率为89.0%,发芽势出现在第2天(为58.0%),霉变率为3.0%,种皮粗糙,栅栏层排列紧密,无骨状细胞层;高山豆种子硬实率为88.0%,发芽率为93.5%,发芽势出现在第3天(为53.5%),霉变率为3.0%,种皮粗糙,栅栏层排列紧密且宽,有骨状细胞层;紫花苜蓿种子硬实率为7.0%,发芽率为89.0%,发芽势出现在第3天(为52.5%),霉变率为1.0%,种皮光滑,栅栏层排列疏松且短,无骨状细胞层。说明野生豆科植物的种子硬实率较栽培种高;打破休眠后,小粒种子较大粒种子更易发芽且发芽势出现较早;栅栏层和骨状细胞层可能是形成硬实现象的主要原因;种皮粗糙且表面沟壑较深的种子较种皮光滑的种子在发芽过程中更易发生霉变。  相似文献   

5.
温度对川西柳叶菜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4个恒温、4个变温温度梯度,对川西柳叶菜(Epilobium fangii)萌发种子进行处理。测定发芽天数、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等指标,分析温度对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始发芽天数、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均有显著影响(P0.05);恒温利于种子萌发,变温不能促进萌发;恒温18℃下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最大,过高或过低温度均抑制种子的萌发;川西柳叶菜种子具有一定休眠性,休眠机理待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新疆地区野生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种子为研究对象,在同质环境条件下测定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根芽比、萌发指数、活力指数及平均发芽时间,探讨生境差异(年均温、年降水量、土壤养分)对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供试无芒雀麦种子在14~16 d结束萌发,发芽率50.00%~76.67%。2)种子萌发特性在区域间具有差异性,乌鲁木齐地区种子萌发能力最强,呼图壁地区最弱。3)年降水量较高的生境下种子萌发能力较强,土壤电导率、土壤pH过高可能不利于种子萌发及生长。4) 9个地区的野生无芒雀麦种子可划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群为高萌型,萌发能力强,出苗整齐度高,平均发芽种子数为22.78个;第Ⅱ类群为过渡型,萌发能力较强但萌发持续时间较长,平均发芽种子数为21.11个;第Ⅲ类群为低萌型,种子萌发能力较弱,平均发芽种子数为16.22个。综合比较,年降水量是造成不同地区种子萌发能力差异的重要环境因子,产自乌鲁木齐县、温泉县及巴里坤县的种子萌发能力较好。研究结果可为新疆优质无芒雀麦种质资源的选育选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水土流失区植被恢复中植物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适宜条件,选取我国南方水土保持良种宽叶雀稗种子为试验材料,以长汀水土流失区的表层土壤为种子发芽基质,添加4个土壤粘着剂PAM浓度梯度(0、0.5、1.0和2.0 g·L-1),采用人工气候箱控制4个温度梯度(15、20、25和30 ℃)进行种子萌发试验,研究温度和土壤粘着剂对宽叶雀稗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5~30 ℃随着温度升高,宽叶雀稗种子发芽开始时间由第10天提前至第3天,结束时间由第26天提前至第9天,温度越高,种子开始发芽时间越早,发芽速率越快;20和25 ℃时,宽叶雀稗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较高,20~30 ℃种子发芽指数与活力指数、幼苗生长与生物量显著高于15 ℃处理。添加土壤粘着剂有利于延长宽叶雀稗种子发芽历程与生长期,提高种子发芽速率;中低浓度粘着剂(0.5、1.0 g·L-1)可提高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与活力指数,高浓度粘着剂(2.0 g·L-1)对种子发芽有抑制作用,但中高浓度粘着剂(1.0、2.0 g·L-1)可促进苗高和根长生长,提高幼苗生物量与根冠比。研究结果为宽叶雀稗在水土流失区的植被恢复应用提供科学参考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8.
才文代吉  张静  谈静  孙海群 《草地学报》2019,27(5):1181-1187
本研究以青海省河南县高山嵩草高寒草甸高原鼠兔鼠丘土壤种子库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取样和室内镜检、萌发试验,探究了鼠丘土壤种子库的种子数量状况、垂直分布格局及季节动态规律,旨在为鼠丘土壤植被的恢复演替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天然草地土壤种子库中的种子数量和种子质量均高于鼠丘土壤种子库,10-11月土壤种子库无论在种子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均较高;发芽率表现为天然草地土壤种子库 > 新鼠丘 > 旧鼠丘;旧鼠丘土壤种子库种子数量多于新鼠丘;原生植被的土壤种子库呈明显的上层多下层少的垂直分布格局,新、旧鼠丘上下层间无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鼠丘土壤种子库与天然草地土壤种子库的相似性越高,鼠丘植被向原生植被恢复演替的几率越大。  相似文献   

9.
为了寻找打破种子休眠的最佳途径,研究不同处理方式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试验采用培养皿纸床法以不同酸处理、碱处理、有机溶剂处理等14种方式处理紫花苜蓿种子,对其发芽率、发芽势、根长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4种处理方式均能有效打破紫花苜蓿种子的休眠而促进萌发,其中无水乙醇浸泡处理的发芽率最高(94.33%);10%氢氧化钠处理的种子幼苗根长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综合比较以无水乙醇处理10 min效果最好。说明经过酸、碱、有机溶剂处理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有效打破种子的休眠状态。  相似文献   

10.
以醉马草种子为材料,在环境控制条件下,研究其萌发对温度、光照、水分和pH的响应,旨在明确醉马草种子萌发对环境因素的响应程度,为探讨醉马草快速扩散及成功入侵定植的原因和科学预测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醉马草种子在恒温15~35℃和变温15/5~40/30℃下均可萌发,发芽率分别在51%~94%和15%~93%之间,在恒温25℃条件下发芽率最高,种子在45/35℃高温时丧失生活力。在5种光照周期条件下,种子发芽率均达到了90%以上,持续黑暗环境可以促进胚根的生长。种子可以在0~-1.0MPa环境中萌发,但是渗透势的降低会抑制种子的萌发;经21d低渗透势胁迫后,未萌发的种子复水萌发后出现快速补偿生长,并没有丧失活力。在pH 5~10范围内,种子发芽率均超过75%,强酸性环境会抑制种子萌发。醉马草种子在萌发阶段对各种环境因素表现出极强的耐受性,说明醉马草种子在较为极端的环境中仍能继续萌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