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科技动态     
探索防治球虫病的新途径 日本生物科学研究所的大永博资和石井俊雄,发现雏鸡艾美耳球虫免疫血清,能增强雏鸡腹腔巨噬细胞,对艾美耳球虫子孢子和裂殖子的吞噬功能。 给两周龄的雏鸡接种鸡艾美耳球虫卵囊,制备免疫血清。在含有20%热灭活免疫血清的119号培养基中,子孢子接种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获得纯净的巨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maxima)裂殖子.[方法]对25日龄白羽肉鸡口服接种 3×105巨型艾美耳球虫卵囊,在其感染后48~124 h取十二指肠末端到卵黄蒂后5 cm处肠段,收集裂殖子并计数,确定分离裂殖子的最佳时间;将所取肠段均分为5段,分别对裂殖子进行计数,筛选分离裂殖子的最佳肠段;通过DEAE-52纤维素柱层析对裂殖子进行纯化并分管收集,确定收集较高纯度裂殖子的最佳时间.[结果]在感染后84 h所收集的裂殖子最多;此外,从空肠中后段及空肠末端肠段中分离出较多数量的裂殖子,占总数的62%以上;通过DEAE-52纤维素柱层析获得44 mL纯度较高的裂殖子.[结论]分离巨型艾美耳球虫裂殖子的最佳时间为感染后84 h,最佳肠段为空肠后段,收集1~44 mL洗脱液能够获得纯度较高的裂殖子.  相似文献   

3.
买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裂殖子超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透射电镜对柔嫩艾美耳球虫裂殖子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描述.柔嫩艾美耳球虫裂殖子的表膜由外膜和内膜复合体两层组成,外膜连续,内膜复合体在头部断开形成极环,在其它部位断开形成微孔;裂殖子的膜下微管24根,起始于极环,向后延伸至细胞核处;裂殖子的头部由顶泡、锥体和极环组成,锥体和顶泡可以伸缩;柔嫩艾美耳球虫裂殖子棒状体3个以上,微线数量很多,二者都由电子致密的结构组成;细胞核位于裂殖子的中后部,外被双层膜,有电子致密的核仁和染色质.  相似文献   

4.
采用体外脱囊的方法,将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和堆型艾美耳球虫(E.aceroulina)的子孢子分别接种于9日龄 SPF 鸡胚的尿囊腔和鸡肾原代细胞中,置40~41℃恒温箱中培养.E.tenella 子孢子接种 SPF 鸡胚尿囊腔后,24h 后发现早期的第一代裂殖体;34h 后可观察到成熟的第一代裂殖体和裂殖  相似文献   

5.
采用体外脱囊的方法,将布氏艾美耳球虫(Eimeria brunetti)和巨型艾美耳球虫(E.maxima)的子孢子分别接种于鸡肾原代细胞和9日龄鸡的尿囊腔中,置40~41℃恒温箱内培养,结果如下:①E.brunetti 子孢子接种鸡肾原代细胞后,50h 发现第一代未成熟裂殖体;76h 发现第二代成熟裂殖体;128h 发现配子体,继续培养再无进一步发育。子孢子接种鸡胚尿囊腔后,16~48h 发现第一代裂殖体;60~72h 发现第二代裂殖体;未见到第三代裂殖体;144h 发现小配子体、大配子体和未成熟卵囊,168h 发  相似文献   

6.
Eimeria tenella 第二代裂殖子在细胞中继续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E.tenella球虫细胞培养中分离出第二代裂殖子,接入新培养的鸡肾原代胞,结果显示,培养至第五天,可见大量裂殖体和裂殖子,且延续至第九天。由于该球虫每代裂殖阶段仅需2天,故推断有第四代裂植体和裂殖子。  相似文献   

7.
堆型艾美耳球虫体外培养细胞的筛选及其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了选择适宜堆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acervulina)培养的细胞。【方法】利用纯化的E.acervulina子孢子与不同细胞(非洲绿猴肾细胞、牛肾传代细胞、兔肾传代细胞-15、鸡胚成纤维细胞及鸡肾细胞)共培养,比较E.acervulina在原代细胞和传代细胞中的入侵及发育情况。【结果】37℃比41℃适宜进行E.acervulina的体外培养;5种细胞中,牛肾传代细胞入侵率最高;继续培养,牛肾传代细胞中E.acervulina可以形成第二代裂殖体,而非洲绿猴肾细胞、兔肾传代细胞-15只能发育到第一代裂殖体阶段,鸡胚成纤维原代细胞和鸡肾原代细胞中E.acervulina有第一代裂殖子的释放,但未再次入侵,并且鸡胚成纤维原代细胞和鸡肾原代细胞不易传代,5种细胞中,牛肾传代细胞最适宜E.acervulina培养;与牛肾传代细胞共培养1 h子孢子附着于细胞表面,2 h子孢子入侵,子孢子入侵后24 h形成第一代滋养体,52 h后形成第一代成熟裂殖体,60 h第一代裂殖子释放出细胞,72 h后形成第二代裂殖体。【结论】在非洲绿猴肾传代细胞、牛肾传代细胞、兔肾传代细胞-15、鸡胚成纤维原代细胞及鸡原代细胞这5种细胞中,牛肾传代细胞是培养E.acervulina的最适宜细胞,在其中可以发育到第二代成熟裂殖体。  相似文献   

8.
柔嫩艾美耳球虫各阶段虫体纯化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本文报道了改进的柔嫩艾美耳球虫各阶段虫体纯化方法。用胃蛋白酶消化盲肠道组织,铜筛过滤除去大颗粒杂质后,以1.1mol·mL-1蔗糖离心漂浮卵囊,然后用小于0.5mol·mL-1蔗糖溶液反复漂洗,最后以5%次氯酸钠消毒处理,获得了大量纯化柔嫩艾美耳球虫卵囊。孢子化卵囊经研磨,消化,游离出子孢子后,过DEAE-纤维素52层析柱,以0.05mol·mL-1,Tris-HCl,(pH=80,0.15mol·mL1-NaCl)洗脱,层析往高5cm,洗脱液水柱高3cm,流速为2mL·min-1,纯化出了子孢子。取人工感染球虫鸡的120h后的盲肠,游离出第二代裂殖子,铜筛过滤后,过柱方法同前,纯化出了第二代裂殖子。结果证明本法分离的子孢子和第二代裂殖子活性好,回收率达87%。  相似文献   

9.
仔猪球虫病是由球虫所引起仔猪一种原虫病。本病的特征为:腹泻,粪便呈黄色到灰色。1流行病学该虫呈球形或亚球形,无色、光滑,卵囊壁薄。孢子化卵囊内含有2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内有4个子孢子,潜伏期10~12天。猪球虫主要寄生于猪的小肠内,有3个无性世代和1个有性世代,感染后第二天,出现第一个无性体,产生2~7个裂殖子。3~4天后产生第二个无性世代,有2~12个较大的裂殖子。第三个无性世代有4~24个较小的裂殖子,感染5~6天,开始性成熟,在感染后8~9天又重复出现大小类似的第二个裂殖子,会继续发育为第二代裂殖子或进入配子生殖阶段。有性生殖阶段由产生2根鞭毛小配子的小配子体和单核的大配子体组成。小配子与大配子体授精,最后形成卵囊。  相似文献   

10.
雏鸡经不同途径接种烟曲霉菌灭活苗的免疫应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3组雏鸡分别于 1日龄和 1 0日龄采用滴鼻 滴鼻、滴鼻 肌注和肌注 肌注程序 2次接种烟曲霉菌丝灭活苗或福氏完全佐剂灭活苗。二免后第 1 1天采血检测各组免疫鸡血清抗体水平 ;第 1 2天采用相同剂量 ( 5× 1 0 9孢子 /只 )烟曲霉菌孢子攻毒感染 ,测定各组雏鸡免疫保护率、生长发育及肺脏与大脑烟曲霉菌分离率。结果表明 ,各免疫组雏鸡的血清抗体水平、免疫保护率、生长发育与霉菌分离率差异不明显 ,血清抗体OD值为 0 .53~ 0 .82 ,免疫保护率为 70 %~ 85% ,比对照鸡平均多增重 33.6 4~ 6 2 .92 g( 36日龄 ) ;存活雏鸡肺脏霉菌分离率 4 1 .2 %~ 57.1 % ,含量 2 .4× 1 0 4~ 4 .3× 1 0 5 孢子 /g,大脑霉菌分离率 2 3.5%~ 35.7% ,含量3.3× 1 0 3 ~ 2 .4× 1 0 4孢子 /g。表明滴鼻接种与肌注免疫一样可以引起血清抗体应答 ,最佳免疫程序为 1日龄和 1 0日龄分别滴鼻接种烟曲霉菌丝灭活苗和肌注烟曲霉菌丝福氏完全佐剂灭活苗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樱桃谷鸭贝氏隐孢子虫人工感染石歧杂鸡后法氏囊虫体生活史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各期虫体,除裂殖子,子孢子或小配子体,均寄生于微绒毛包围形成的带虫空泡内,但未与上皮细胞浆接触。在虫体和上皮细胞间存在附着带和营养器。成熟裂殖体具有8个或4个裂植子,孢子化卵囊具有4个子孢子。裂殖子前端有顶泡,锥体前环,锥体,棒状体和微线。后端有致密体,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核。但没有发现线粒体。  相似文献   

12.
肠艾美耳球虫共进行3代裂殖生殖,第一代在肠粘膜层的肠腺细胞内、第二和第三代在肠腺和肠粘膜层的细胞内进行。子孢子和各代裂殖子侵入细胞的途径不相同。裂殖体的核分裂为典型的球虫型有丝分裂。裂殖子以外出芽方式形成。每代裂殖体都有大型和小型两种,裂殖子亦相应的有细型和粗型之分。裂殖子为单核,少部分为双核或多核。裂殖子表面被有3层膜,有24根膜下微管。锥体为半截形圆锥,其前方有两个前极环。锥体腔内有两根棒状体的颈部、两根微线和两根微管向后延伸。大型裂殖体和小型裂殖体的比例在不同世代不同。  相似文献   

13.
 将实验培育的“清洁”长角血蜱饥饿成虫,饲喂在卵形巴贝斯虫单一种人工感染牛体上,俟雌虫饱血脱落后,置28℃、相对湿度90%的培育箱中培育产卵,并逐日解剖制片。对饱血雌虫血淋巴、肠管、唾液腺及其卵内卵形巴贝斯虫的发育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在肠管中见到红细胞外裂殖子、圆环形、眼镜框形、出芽形、梨形、小圆形虫体和大裂殖子。在血淋巴中发现了未成熟大裂殖体、成熟大裂殖体和游离大裂殖子。卵巢中发育的虫体具多形性:圆环形、大小不同以及核的位置和数目不同的球形体、大裂殖子和梨形体。在卵中观察到核数目不同的球形体、长梭形和双核大裂殖子、小裂殖体和游离小裂殖子。本文是有关卵形巴贝斯虫在长角血蜱饱血雌虫血淋巴、肠管及卵内发育形态的首次报道。并首次发现卵形巴贝斯虫在其媒介蜱体内有裂殖体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14.
利用免疫组化方法确定堆型艾美耳球虫的感染途径及部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能够确定堆型艾美耳球虫(E.acervulina)在感染宿主时的途径及其进攻部位,将兔抗E.acervu-lina 3-1E基因多克隆抗体作为一抗,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鸡E.acervulina的子孢子及裂殖子进行染色。结果表明,虫体从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中感染,经绒毛内毛细血管进入肠腺,并由肠腺基底部向肠腺开口处移行,进入肠绒毛基底部的上皮细胞,逐渐扩散,最后布满整个肠绒毛。  相似文献   

15.
用生物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广东梅州"红菌"子实体,担孢子以及菌丝体的形态结构特征.该"红菌"以深红色为主,囊状体发达.孢子印白色,菌肉灰色,菌髓为异型菌髓,担孢子近球形.孢子大小为8.55~10.29×10.65~11.01μm,孢子表面有脊状突起.其高度约1.14 μm,宽0.57 μm,相邻脊间最宽距离为2...  相似文献   

16.
自实验感染堆型艾美耳球早熟减毒株卵囊的雏鸡小肠内容物中得到裂殖子悬液,在直径1.5cm、高5cm的DEAE52层析柱中,用PH7.6Tris—Hcl、以0.5~1.5ml/分钟流速洗脱纯化,得到纯净的裂殖子,回收率为50.49%~56.2%。  相似文献   

17.
鹅球虫Eimeria nocens的生活史及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6只10日龄小鹅分别接种1.0×105~1.0×106个Eimeria nocens孢子化卵囊,在接种后30~336 h期间内分期剖杀,对E. nocens的生活史和致病性进行了动态性观察。在内生性发育过程中,E. nocens至少有3个世代的裂殖生殖阶段。有两种类型的裂殖体存在,一种在接种后54~78 h发育成熟,为第1代裂殖体,每个含10个左右的裂殖子;另一种在接种后102~240 h发育成熟,为第2代或第3代裂殖体,每个含25个左右的裂殖子。接种后198 h左右虫体开始进入配子生殖阶段。从接种后第10天开始有卵囊排出,显露期为4 d。25℃下卵囊孢子化时间为60~72 h。E. nocens寄生于空肠后部、回肠、盲肠、直肠和泄殖腔的绒毛和肠腺上皮细胞及固有膜中。在裂殖生殖后期、配子生殖和卵囊排出期间组织病变比较明显,主要包括肠粘膜上皮坏死和脱落、肠壁水肿、出血和炎性细胞浸润以及肠绒毛萎缩等,尤以回肠及其邻近部位最为严重。感染鹅腹泻、食欲下降、消瘦乃至死亡。  相似文献   

18.
以130日龄罗曼蛋鸡为研究对象,在其基础日粮中添加0(CK)、0.5%(Ⅰ组)、1.0%(Ⅱ组)、1.5%(Ⅲ组)、2.0%(Ⅳ组)、2.5%(Ⅴ组)的五子衍宗方散剂,饲喂68 d,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五子衍宗方散剂对产蛋初期罗曼蛋鸡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各试验组的平均日采食量以及蛋鸡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含量均无显著差异;但I组能够显著降低蛋鸡血清中肌酐、尿酸和总胆汁酸的含量,且对血清中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含量无显著影响;I~Ⅱ组能够显著降低试验蛋鸡料蛋比并显著提高试验蛋鸡全期产蛋率;I~Ⅲ组均能显著降低蛋鸡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而Ⅲ~Ⅴ组蛋鸡血清中肌酐含量显著升高;Ⅴ组能够显著提高血清中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含量,Ⅱ~Ⅳ组血清中碱性磷酸酶含量显著升高。综上所述,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的五子衍宗方散剂可改善产蛋初期罗曼蛋鸡的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并调节蛋鸡血脂代谢,但添加1.0%~2.5%的五子衍宗方散剂会给蛋鸡带来不利影响。综合考虑,产蛋初期...  相似文献   

19.
堆型艾美耳球虫早熟减毒株裂殖子在鸡胚成纤维细胞和鸡胚肝细胞中不能继续发育,在鸡胚小肠上皮细胞和雏鸡肾细胞中可发育到卵囊阶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余甘子果汁饮料抗疲劳和抗衰老的功效,为开发余甘子功能性饮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昆明小鼠为试验动物,经连续灌胃余甘子果汁饮料30 d后进行负重游泳试验,测定其负重游泳时间及血清中的尿素氮、乳酸、肝糖原;采用皮下注射D-半乳糖构建Wistar大鼠衰老模型,同样方法进行抗衰老试验,测定Wistar大鼠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及脑组织脂褐素(LPF).[结果]与对照组(生理盐水)相比,灌胃余甘子果汁饮料后昆明小鼠的负重游泳时间明显延长,负重游泳运动后有效降低血清中的乳酸和尿素氮及提高肝糖原水平,且随灌胃剂量的增加其效果越明显,高剂量组(40 mL/kg)的各项指标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在抗衰老动物试验中,也发现余甘子果汁饮料可有效提高衰老Wistar大鼠的血清SOD、GSH-Px水平及降低血清MDA、脑组织LPF水平,其效果也随灌胃剂量的增加而越明显.[结论]余甘子果汁饮料具有良好的抗疲劳和抗衰老功效,今后可开发为解除疲劳、延缓衰老的保健饮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