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植物检疫可以有效阻止危险性有害生物随农林产品贸易和植物引种入境,阻止局部地区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在各地区之间的传播蔓延,防止疫情在新的环境中爆发危害,对农、林业生产造成损害,对生态环境造成灾难。而在进出口贸易方面,植物检疫还可以减少人为设置的贸易壁垒,促进农、林产品的交易公平。伴随着日渐繁荣的经济发展,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和植物引种日趋频繁,越来越多的外来入侵物种通过贸易或非贸易的方式进入我国。这些外来物种的  相似文献   

2.
福寿螺(Pomacca lineataSpix),又称苹果螺,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动物,原产于南美的亚马逊河流域,以水生植物为食。20世纪80年代,福寿螺被我国的台湾、两广、四川等地作为一种致富门路引进饲养,后因各种原因而失去市场,养殖户便将大大小小的福寿螺抛进水沟、池塘。由于福寿螺的繁殖力强,防治困难,发生为害逐年加重,最终泛滥成灾,成为稻田新的有害生物,目前已被我国环保总局列为16种“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为了有效控制福寿螺的发生为害,近年来笔者等对贺州市福寿螺的发生为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防治方法进行了试验。1发生情况1·…  相似文献   

3.
杨光  吴新华  顾忠盈 《植物检疫》2005,19(2):121-123
境外引种是我国实现农业产业化、改善种质资源的重要途径。据统计,目前我国主要栽培植物约600种,其中有近300种是从国外引进的。这些外来物种不仅丰富了我国的作物品种,改善了种植结构,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但近年来,随着引种需求的不断扩大,许多引种单位不考虑引进物种自身的生态安全性,盲目引进外来物种,导致许多引进物种成为危害我国农林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重要外来有害生物。为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加强境外引种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4.
《植物医生》2011,(1):50-50
专家指出,外来生物入侵已成为世界各自政府和公众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的热点问题。中国是遭受外来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统计,目前入侵我国农林生态系统的外来物种已有520多种.其中大面积发生、为害严重的多达100余种。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频率持续增加。如2009年我国口岸截获的有害生物多达3200多种,是2002年的3.1倍。  相似文献   

5.
熊绍员  郑敏 《江西植保》2006,29(2):79-80
福寿螺作为一种新的外来有害生物,其繁殖快、食性广、缺乏有效的竞争物种和天敌,近年来在我省抚州、广昌等地迅速繁衍。其发生密度加大,为害作物增多,发生面积北移扩大,减产损失加重,对当地白莲、水稻等主要作物构成较大威胁,应深入研究其发生规律,迅速抓好防控措施。1福寿螺在  相似文献   

6.
吴淼生 《江西植保》2013,(4):434-437
在江西发生面积较大,危害较严重的农业外来入侵生物主要有水花生、水葫芦、豚草、加拿大一枝黄花、福寿螺等。它们的危害不仅造成农业减产和破坏生态,还可传播病害。对外来有害生物的防治,应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外来有害生物能够严重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目的是制定积极主动的外来有害生物防治策略,本文从入侵途径、传播扩散以及经济影响等风险分析的主要评估对象阐述国内外关于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研究进展,以及对我国相关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福寿螺(A mpullaria gigas)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是1种对我国水稻生产危害最严重的外来入侵软体动物.近年来,在广东、广西、福建、云南、浙江、上海、江苏等省(自治区、直辖市)水稻上的发生危害日趋严重[1,2].化学防治是控制福寿螺发生为害的主要方法.当前可用于防治福寿螺的药剂品种较多[3],其中,杀螺胺乙醇胺盐是杀灭福寿螺的有效药剂之一.  相似文献   

9.
外来生物入侵及其国境控制体系构想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1 生物入侵及其影响 外来生物入侵对全球环境和社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根据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组织定义[1],"外来生物(alien species)"指发生于正常分布区以外的物种.外来生物可以是来自国外,也可以来自同一国家不同生态区域,但通常是指前者."外来有害生物(Alien invasive species)"指对生态体系、生境,及其他物种有破坏作用的外来生物.  相似文献   

10.
福寿螺是广东的主要外来入侵生物之一,对本土生物数量种类及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性造成严重威胁。广东省福寿螺入侵可分为3个历史阶段:引进养殖与逸生建群时期、大规模暴发与危害时期、防治与利用共存时期。福寿螺在广东快速扩散蔓延的主因为盲目扩大养殖,强大的繁殖能力则是其造成危害的主要原因,通过水体转移、爬越围墙铁丝网则是其快速入侵其他地区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景宁县外来有害生物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建平  夏建美 《植物检疫》2006,20(3):191-19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国内外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生物入侵已成为当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外来入侵物种不但对生态环境、农业(林业)生产,甚至对人体健康等方面造成危害。大部分外来物种入侵暴发后,难以控制,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不可逆转的破坏。近年来,浙江省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频繁,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任务也越来越艰巨。因此,笔者通过几年来的植物检疫工作实践,认为只有综合运用行政、法律、技术等手段,外来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才能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2.
外来入侵物种对全球生态和环境已构成重大威胁,中国已成为外来物种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外来入侵物种管理主要采取被动性防控措施,即在发现外来物种后采取监测和处理措施。外来物种主动性防控是在入侵风险预判预警的基础上,采取预先检疫、处理、消杀、拦截和灭除措施,防范外来物种入侵范围及危害进一步扩大。主动性防控借助了早期精准检测、超痕量检测以及环境DNA检测等高精度检测技术,以提高入侵物种检测和监测的精准度和效率。未来主动性防控应该成为外来入侵物种防治的重要策略之一,并且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数学模型和决策系统等前沿技术来提高其精准度和效率。外来入侵物种的主动性防控策略能够实现生物入侵的全链条精准防控,有效降低外来入侵物种对我国的威胁,最大限度地减缓外来入侵物种的传播速度,减少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探索我国生物入侵全程的主动性防控策略,将有助于健全我国外来生物入侵防控体系,保障我国农林业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实现国家生物安全战略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广西农田福寿螺发生现状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福寿螺(Pomaceacanaliculata(Lamarck))在国内又称大瓶螺、苹果螺、雪螺,是一种水生螺类,喜食植物。在分类上属软体动物门(Mollus-ca)、腹足纲(Gastropoda)、中腹足目(Mesogas-tropoda)、瓶螺科(Pilidae),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属于热带和亚热带物种。在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中,水稻不是主要农作物,由于气候和天敌的共同作用,福寿螺不至于大面积危害成灾。20世纪80年代,福寿螺作为高蛋白质食物被我国的台湾、两广、四川等地作为一种致富门路引进饲养。最初颇受欢迎,但其肉质松软,缺乏本地田螺的香脆,食味不佳,因而被弃养,随之成为河道…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风险源识别与防控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风险管理理论的方法,选取了38种入侵中国的主要外来林业有害生物,从原产地、入侵途径(方式)、首次发现地3个方面,定性分析了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的主要风险源,认为与中国地理位置相似的北美洲国家和同处亚洲的周边国家是有害生物入侵的主要区域;植物及其繁殖材料引进是有害生物入侵的主要途径;华南和华东地区是有害生物的主要入侵地。按照风险性质划分了入侵风险类型,并提出了防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加拿大一枝黄花是我国危害较大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严重威胁本土生态平衡,被湖北省列入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补充名单。本文概述了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发生情况及危害性,结合其在鄂西北地区造成的环境生态风险,提出了针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防控策略,为鄂西北地区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福寿螺又名大瓶螺、苹果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1981年作为食用螺引入中国,因其适应性强,繁殖迅速,每只雌螺年产卵万粒左右,繁殖量惊人,可造成其他水生物种灭绝,极易破坏当地的湿地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成为危害巨大的外来入侵物种。福寿螺最容易辨认的特征是雌螺可以在水线以上的固体物表面产下"粉红色的卵块"。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解盘锦口岸外来有害生物现状,掌握盘锦口岸外来有害生物数据,为盘锦口岸开发、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主要采取线路调查的方式,结合文献资料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对盘锦口岸外来有害生物种类、生活型和生境、原产地、入侵方式等进行研究.[结果]初步确定盘锦口岸杂草和昆虫种一共137种,其中杂草84种25科,外来种...  相似文献   

18.
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预防措施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钟国强 《植物检疫》2005,19(3):153-155
中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因地区不同差异很大,这给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提供了宽泛的生态条件.中国每年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大豆、小麦、水果、烟叶、花卉苗木、蔬菜和牧草(草坪草)种子等,在货物进口的过程中,外来有害生物有可能随货物进入我国,在条件适宜时,可以在新区定殖危害作物,造成经济损失.从近几年口岸检疫截获的危险性有害生物和有害生物普查情况看,外来有害生物正威胁着我国农业生产的安全.为了防止外来植物有害生物的入侵,我国制定了多项有效的检疫预防措施,在不影响农产品正常贸易的同时,加强了对外来有害生物的滤过作用,降低了有害生物入侵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福寿螺(Pomacea lineata),俗称苹果蜗牛(Apple snail),原生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七十年代末以来,中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日本、泰国、越南等国家因福寿螺蛋白质丰富,营养成分高,可供食用,且易饲养,而引进。但是,人们对福寿螺危害性缺乏认识,盲目引进饲养,且因福寿螺作为食用,适口性差,市场销路不畅,加之管理不严,致使其大量丢弃野外,而逐渐扩散蔓延到农田危害农作物。1 发生为害据报道,福寿螺严重危害作物的国家有菲律宾和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  相似文献   

20.
小管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外来入侵有害生物, 目前已在江苏苏州的河道、湖塘等水体中广泛发生, 并呈现向北入侵趋势。及时准确地监测小管福寿螺在水体中的入侵扩散是有效防控其为害的关键。传统观察法受其生活史、发生状况及环境等影响, 难以在入侵早期及时监测。新兴的环境DNA-宏条形码(environmental DNA metabarcoding)技术可实现对入侵生物快速、灵敏的监测。本文分别采用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和传统观察方法对苏州地区河流、湖泊和运河共38个样点的小管福寿螺发生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 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检测到小管福寿螺的发生率(92.11%)远高于传统观察法(36.84%)。丰度阈值的设定和水体类型对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的检测结果有一定影响, 本研究为今后运用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进行福寿螺入侵监测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