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西瓜、辣椒、番茄、甜瓜等作物上进行菌克菌应用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32 513.66、51 141.67、53 106.58、31 716.08 kg/hm2,单果重均较对照有所增加,其中西瓜、甜瓜、糖度较对照有所提高。表明菌克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作物产量和提高作物品质,并且增加农户收入,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2.
 大花金鸡菊白粉病菌棕丝单囊壳(Sphaerotheca fusca)的重寄生菌—宿白粉菌(Ampelomyces quisqualis Ces.)在PSA,OA和PD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以PSA最好,而在A &; HA和Czapek上生长较差,且在Richard上不产孢; 菌丝生长和产孢适温20~25 ℃,适宜pH值4~9,光照促进产孢,而黑暗有利于菌丝生长。对碳源的利用,菌丝生长和干重以甘露醇、水解乳糖等6种碳源为好, 甘露醇最佳, 淀粉最差;产孢以葡萄糖、蔗糖和果糖为好,葡萄糖最佳。对氮源的利用,菌丝生长及干重以蛋白胨和酵母膏为好,酵母膏最好;产孢以酵母膏最好。孢子萌发适宜温度10~25 ℃,相对湿度65%~100%和水滴中均能萌发,其中水滴中萌发率最高, 低于50%不萌发。最适pH值5~7, pH低于2和pH高10于孢子不萌发。光照对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青枯菌拮抗菌生物有机肥,并结合深耕、石灰消毒措施,研究该生物有机肥对烟株生育期及青枯病发病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先施石灰再施生物有机肥不仅有利于烟株的生长,还对青枯病有较好的防控作用,尤其对烟株生长后期青枯病的防控作用最明显;病情指数比只施烟草专业肥低48.2%;深耕再施生物有机肥对青枯病的防控效果次之.  相似文献   

4.
利用嗜酸乳杆菌和产朊假丝酵母发酵菌糠提高菌糠在饲喂家畜方面的利用价值。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料中菌糠:玉米粉为90:10,袋装量为840g,乳酸菌:酵母为1:3、发酵温度为28℃。在此条件下,发酵菌糠后,粗蛋白含量提高18.24%(P0.01),营养价值大幅度提高,适口性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报道广东虫囊菌目的3个种:寄生于Periplaneta americrta(Linne)上的蜚蠊二托菌Herpomyces periplanetae Thaxter;寄生于Paederus sp.上的鸡冠状虫囊菌Laboulbenia cristata Thaxter和寄生于Nisotra sp.上的分裂虫囊菌Laboulbenia partita Thaxter。全部为广东新记录。每个种都附有显微结构图及描述。研究标本保存在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IGD)。  相似文献   

6.
对新月弯孢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菌生长温度为10~35℃,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孢子萌发温度为10~35℃,最适温度为25~30℃;病原菌对酸碱度的适应范围较广,以pH6~8为最适pH值;光照对菌丝体无显著影响,光暗交替有利于孢子的形成;孢子致死温度为55℃(10min)。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广东虫囊菌目的3个种;寄生于Liminichus sp.上的无孔菌Aporomyces uniflagellatus Thaxter;寄生于Byrrhinus sp.上的钻形无孔菌Aporomyces subulatus以及寄和一起Liodessus sp.上的四节龙虱甲壳菌Chitonomyces bidessarius(Thaxter)Thaxter。其中无孔菌Aporomyces uniflagellatus Thaxter为广东新记录,钻形无孔菌Aporomyces subulatus Thaxter为国内新记录种。每个种均附有显微结构图及描述。研究标本保存在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IGD)。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广东虫囊菌目甲壳菌属的3个新记录种,即贝克甲壳菌Chitonomyces bakeri Thaxter、整齐甲壳菌Chitonomyces ordinatus Thaxter 和怪甲壳菌 Chitonomyces paradoxus (Peyr.) Thaxter,均寄生于夏普覆跗龙虱Laccophilus sharpi Rég.上.每个种都附有显微结构图及描述.研究标本保存在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IGD).  相似文献   

9.
岳思君  郑蕊  李爱华  李梦菊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2892-12893
[目的]研究纤维素分解菌木霉、青霉、黑曲霉3种菌株之间的协同作用。[方法]将木霉、青霉、黑曲霉进行纯种发酵,添加纯种发酵粗酶液后测定CMC酶相对酶活力,采用混菌发酵观察滤纸分解度,测定CMC酶活力。[结果]混菌发酵的纤维素酶活明显高于纯种发酵的酶活力。[结论]青霉、木霉、黑曲霉3种菌株之间存在两两协同关系。  相似文献   

10.
11.
干巴菌生态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云南境内部分地区干巴菌的野外生态学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干巴菌子实体一般出现在海拔800-2200m内的云南松林、含有云南松的针阔叶混交林和思茅松林下,有时也出现在滇油杉林或杉木林下;群落内的松科植物多为中龄树或幼龄树,很少为成年大树;土壤母岩常为紫色沙岩,少量为玄武岩;土壤贫瘠,腐质层薄,常为红壤,少量为黄沙壤;土壤湿度和空气湿度及荫蔽度对菌丝生长及子实体形成有一定影响;生长在不同生境中的子实体在形态上有一定差异。对干巴菌生态学特性的了解有助于对它进行人工促繁及宜林地的管理。  相似文献   

12.
棉花黄萎病菌的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石磊岩棉花黄萎病是世界性的棉花上一种重要病害。最早发现于1914年美国弗吉尼亚州的陆地棉上,目前在中国、原苏联、秘鲁、巴西、阿根廷、墨西哥、乌干达、刚果、阿尔及利亚、坦桑尼亚、澳大利亚、土耳其、叙利亚、以色列、印...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给出中国巧菌蚊属Phronia的属征,列出中国已知种检索表,描述2新种:Phroniablattocauda和Phroniagutianshana,记载了中国新记录种:PhroniabraueriDziedzicki,Phronia,taczanowskyiDziedzicki和PhroniawillistoniDziedzic-ki。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和浙江林学院昆虫标本室。部分副模分别存在浙江古田山自然保护区标本室和浙江百山祖自然保护区标本室。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广东虫囊菌目甲壳蓖属的3个种;寄生于中华覆跗龙虱Laccophilus chinensis Boh上的甲壳菌Chitonomyces melanurus Peyr;寄生于夏普覆跗龙虱Laccophilus sharpi Reg上的刺甲壳菌Chitonomyces spinosus Thaxter和环纹甲壳菌原变种Chitonomyces zonatus Thaxter var.zonatus。全部为广东新记录,每个种都附有显微结构图及描述。研究标本保存在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IGD)。  相似文献   

15.
贵州西部马铃薯青枯菌菌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世怡  张佩 《贵州农业科学》1995,23(2):25-25,28
  相似文献   

16.
对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infestans(Mont.)deBary]卵孢子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卵孢子菌系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卵孢子形成的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黑麦A培养基中卵孢子产生的量最多,其次是燕麦培养基,V8培养基最少,在Mira品种上卵孢子产生量最多,而在PB06上只有少量产生,在10℃下产生卵孢子的量最多,15℃最少。用液体培养基产生的卵孢子悬浮液涂于黑麦A抗菌素培养基或直接挑单卵孢子培养于黑麦A抗菌素培养基上,获得单卵孢子菌落,继续培养获得单卵孢子菌系。以A1和A2孢子囊等量混合制成悬浮液,接种于Mira叶片上,获得卵孢子群,经穿薯片培养获得卵孢子群菌系。将获得的单卵孢子菌系和卵孢子群菌系进行交配型、抗药性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所测的18个卵孢子菌株中,有17个为A2交配型,1个为A1交配型;占75%的卵孢子菌株对甲霜灵表现为中抗,25%的表现为抗性;对非水平抗性品种表现为较强的致病性,而对水平抗性品种的致病性较弱,不同的卵孢子菌系的致病性表现较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桑黄菌是一种珍贵的食药用真菌,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保护肝脏、抗氧化、消炎、降血糖等作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本文简要介绍了桑黄菌多糖的研究、桑黄菌的发酵培养、生长条件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旨在为我国今后桑黄菌资源的研究和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内蒙古地区白粉菌进行调查,鉴定出寄生于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及大青山周围的22科41种植物上的7属24种白粉菌,其中有13种为内蒙古新记录种。22科41种寄主植物中,有9种寄主为国内新记录,16种为内蒙古新记录。  相似文献   

19.
研究表明合理搔菌可以、(1)明显提高金针菇第1,2潮菇的产量和质量。生物利用率比对照提高约9.0%.(2)出菇整齐,采菇期集中。第1潮菇的采收期多数为3~5 d,比对照缩短6 d.(3)转潮快。第2潮菇的采收期比对照提前约15d.(4)搔菌有效地抑制病害的蔓延。搔菌的发病率为0,而对照为17.0%.  相似文献   

20.
重寄生菌——白粉寄生孢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陕西等地二年调查研究中发现了17株自然寄生白粉菌的白粉寄生孢(Ampelomyces quisqualis,AQ)菌株,于室内对部分菌株分离物培养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测定,不同分离菌株特性差异显著,可能属于不同类群,在温室中用白粉寄生孢不同菌株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黄瓜白粉病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结果表明,在选择压较大时,其均能显著寄生黄瓜白粉,但未能有效控制其扩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