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针菇F21的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21金针菇属白菇类群,我所1987年从日本引进。几年来,通过小区试验和大面积栽培实践,生物效率可达120%以上,其经济效益高于黄色类群的金针菇,菇农乐于种植。(一)形态特征菌丝白色、粗壮、浓密,粉孢子较少,锁状联  相似文献   

2.
根据金针菇需在遮光、保湿条件下出菇的生长特性,我们于1990年在渐江省江山、黄岩市开展了由黑膜代替常规农膜覆盖金针菇的室内、室外栽培技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这项技术具有显著的增产和提高子实体质量的效果,并为金针菇室内栽培移至室外栽培创造了条件。为此,今年将在黄岩、临海二个金针菇主栽区大面积推广该项技术。  相似文献   

3.
烟炕房是烟叶产区用来烘烤烟叶的场所,每年冬春季都闲置着.为了提高烟炕房的利用率,我们于1989年在张老家乡利用炕房进行生料栽培金针菇示范试验,每座栽培面积约30m~2,投棉子壳料400kg,纯收入都在750元以上.1990年在全县大面积推广,投棉子壳料5万多kg.生料栽培可收3~4潮菇,整个生产周期3~4个月,生物效率一般在90%以上,最高达150%.经济效益显著.现将其主要技术介绍如下:(一)烟炕房选择及菌床设置烟炕房规格一般是4×4×3m,应选背风向阳、环境条件好的作菇房.室  相似文献   

4.
金针菇又名朴菇,是一种营养丰富,国内外市场畅销的食用菌。为满足市场的需要,近年来我们进行了金针菇栽培工艺改革的探索,并于1986年冬~1987年春进行了室内高产栽培与制罐试验,共种植88000袋,总产鲜菇15333公斤,生物效率87%,收入67468元,纯利达3万多元,加工三鲜菇(金针菇、香菇、蘑菇)罐头74吨,荣获省新产品奖。现将金针菇室内高产栽培与制罐工艺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常规栽培金针菇,虽然可收三茬菇,但生物转化率最高只能达到100%,生育期长达95天左右,1年只能循环3个栽培周期,且第三茬菇柄短而粗,易开伞盖,商品质量极差,影响经济效益。被誉为齐鲁银耳大王的山东莱州市食用菌研究所所长,农艺师侯智远,经多年苦心钻研,试验成功金针菇高产栽培新技术——次性收获栽培法。经莱州市科委验收,生物转化率高达172%,栽培周期比常规栽培缩短40天左右,提高经济效益664%,并且菇的株数增多,商品质量有了很大提高。现将金针菇一次性收获栽培法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按照棉籽壳85%、麦麸14%、石膏1%的培养料配方,将培养料加水(料水比1:1.3)拌匀后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金针菇栽培的新途径,提高产品质量,我们于1990年11月至1991年2月采用两步法栽培,不仅简化了生产工艺,便于管理,病虫害减少,而且提高了生物效率,效果显著,现将方法介绍如下:(一)栽培时间选好播种时间,掌握好出菇温度是栽培好金针菇成功的关键,我地播种时间以11月至次年2月底为宜.本试验播种时间,选在1990年11月  相似文献   

7.
为了使林业废料杨树皮(枝)得到充分利用和解决金针菇栽培常用原料棉籽壳和锯木屑的紧缺问题,我们对杨树皮栽培金针菇进行了试验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研究表明,只要选择合理的配方和合适的菌种,加上科学的管理,其生物效率可高达90%左右。它们比棉籽壳或杂木锯屑为主原料栽培金针菇的生物效率和经济效益都高,有推广前途。  相似文献   

8.
菜园土拌稻草栽培金针菇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南方稻草资源丰富,因其易失水,生物效率低,在金针菇生产上未能广泛应用.本试验用菜园土拌稻草作主料栽培金针菇,并与棉子壳、稻壳和稻草进行了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材料培养料主料为未霉变的棉子壳、稻壳、稻草(切成2~3cm长)和菜园土。  相似文献   

9.
香菇、木耳、平菇、金针菇是我国大面积栽培的几种主要食用菌,各地每年均要制备大量菌种.为了加速菌丝生长,减少杂菌污染,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物效率,我们从1989年开始用农村常见的原料作栽培种培养基主料进行比较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栽培金针菇最早是用木屑作为培养主料,目前广泛采用棉籽壳栽培,但用棉籽壳栽培金针菇,菌丝生长较慢,出菇不够整齐,生产周期较长,再加上棉籽壳来源紧缺,价格上涨。为此,我们从1986年下半年开始探索以稻草为主料栽培金针菇及不同套袋方法的试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简报如下:试验材料(一)供试菌种经筛选认定的金针菇三明一号.该菌株具菇形整齐、色泽淡、生长快、抗性强等特点,在稻草培养料上适应良好。(二)菌种制作母种为PSA 培养基;原种为木屑(或棉籽壳)常用配方。均按常规方法制作。  相似文献   

11.
该文通过金针菇麦粒原种和栽培种作生产菌种的比较试验,总结出了麦粒原种作生产菌种比栽培种作生产菌种产量高,生物效率提高20%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金针菇(Collybia velutipes)属口蘑科,金钱菌属。除日本和我国台湾省栽培比较多外,其它地区和国家栽培较少。为在我国进一步发展金针菇生产,我们于1982年9月~83年4月,对引进的5个金针菇菌种,进行了品比试验,初步结果如下。材料和方法供试菌种有C_1(上海食用菌所)、C_2(三明真菌所)、C_3(长沙市八中)、C_4(长沙赤岗冲菌种场)和C_5(湖南新乡县食菌所)。 (一)温度试验:品种为C_1、C_2、C_3和C_4用PDA培养基,于1983年2月19日接  相似文献   

13.
该文通过金针菇麦粒原种和栽培种作生产菌种的比较试验 ,总结出了麦粒原种作生产菌种比栽培种作生产菌种产量高 ,生物效率提高 2 0 %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我所对金针菇品种、栽培管理及罐头加工进行了生产性探索,经两年试验证明,利用室内塑料棚栽培金针菇效果很好,具有省工、省时、省成本、金针菇品质上乘等特点,平均生物效率95%。现简介如下: 一、品种选择我所引进8个金针菇品种,经两年栽培试验筛选出金针一号、三明一号两个品种,很适宜塑料棚栽培。二、袋式、箱式栽培在塑料棚中适宜袋栽和箱栽,不适宜广口瓶栽培。因瓶栽菌柄长出瓶口6—7cm时,容易散乱,影响商品质量。配方:棉籽壳95%,玉米粉3%,石膏1%,糖1%。棉籽壳预先要经太阳暴晒2—3天,以杀死料内虫卵及病菌(陈棉籽壳要堆制过)。拌料时水份要吃  相似文献   

15.
我们洛阳地区,栽培金针菇普遍采用棉子壳为主料,添加部分毅皮、玉米粉、啤酒渣等进行栽培。本人在近十年的栽培中,曾多次调整、更换本配方,生物学效率仅在80%~100%之间,没达到较理想的产量。1996年10月,笔者进行了用棉子栽培金针菇的尝试,收到了理想的效果。经过1997~1998年两年的大面积栽培试验,生物学效率达到150%~160%,长出的金针菇子实体油光发亮,基部无钢毛、无褐变,商品率高,纯白  相似文献   

16.
栽培金针菇,在生产上一般要添加麸皮或米糠等辅料来补充营养成分,此方法虽然能够提高金针菇的产量,但增加了成本,且和畜牧业争原料。为此我们进行了添加肥料栽培金针菇的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供试材料菌种为杂交19金针菇。培养基配方为(%):A.棉子壳100,另加石膏1(对照);B.配方A+白糖1;C.配方 B+过磷酸钙1;D.配方 C+尿素  相似文献   

17.
刘永秀  刘明河 《食用菌》1993,15(5):22-22
金针菇栽培由木屑料转为用棉子壳料,这是金针菇代料栽培的一大进步。但是随着食用菌栽培面积的扩大,棉子壳供不应求,价格不断上涨,寻找新的代用料已是非产棉区食用菌栽培的当务之急。为此,笔者自1991年开始用玉米芯、花生壳、稻草、麦秸、豆秸、啤酒渣等原料,进行金针菇栽培试验,取得了满意效果。一、试验材料(一)供试菌种台黄金针菇,由省农科院提供。母  相似文献   

18.
金针菇是一种味美的菇类,国外以日本栽培较多,其产量仅次于香菇。近几年来我国福建、上海等地栽培面积逐步扩大,然而我省种植却不多。为了把金针菇的栽培在本地推开,我们于1987年10月至88年4月,进行了金针菇不同场地栽培试验,并对引进的七个菌株作了比较,现将试验情况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菌种来源G_1、G_2引自湖南农学院;G_4引自上海师大(原引自日本);G_5、G_6引自福建;G_7、G_8引自江苏常州蔬菜研究所。  相似文献   

19.
以金乡县为代表的鲁西南地区,金针菇栽培发展迅速。2013年仅金乡县栽培面积就达到2.80×106 m2,产量8.0×104t。金乡县棉渣资源丰富,利用棉渣废料栽培金针菇,降低生产成本低,提高产量和品质,值得大面积推广。经多年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结合本地实际,总结鲁西南地区金针菇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为了扩大栽培金针菇的原料,我们于1987年12月至1988年4月用四种酒糟作了栽培金针菇的最佳配方试验,现将结果简介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菌种三明一号,引自三明真菌研究所。 (二)试验配方供试验的四种酒糟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