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0 毫秒
1.
新疆西域农业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新疆西域集团)是在新疆昌吉园艺集团的基础上改制成立,是一个农、工、商、贸并举、有着44年发展历史的综合性股份制农业企业,是昌吉州具有一定影响和效益突出的高科技农业企业,是昌吉市的龙头企业和利税大户.下设西域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农业种苗有限责任公司、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等14个经济实体.多年来,新疆西域集团依靠科技进步,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和外向型创汇农业,形成了西甜瓜制种、蔬菜、啤酒花生产及加工、鲜食果品、经济林苗木、花卉等新品种开发的优势产业.西域集团是国家农业部指定的瓜菜良种繁育基地,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农业科技先导型企业和"八五"期间优秀农牧业企业.  相似文献   

2.
新疆西域农业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西域集团)以适应大力推进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目标,以改善农作物品质为重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现代高新技术为手段,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素质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在抓好优化结构和科技兴农方面成绩显著.  相似文献   

3.
西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对外交通要道,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战略地位,历代封建王朝都非常重视西域的开发与经营,而当地经济的发展与水利建设又休戚相关,因而历代王朝都在西域大力发展水利建设,而以水为主线的农业经济的发展,为历代政权巩固西域统治,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均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尼雅遗址是汉晋时期精绝国故地,对其考古发现和出土文书的研究一直是西域古代文明研究的热点。本文以尼雅遗址考古出土文物和佉卢文文书释读成果为中心,对汉晋时期精绝国的农业生产情况进行了系统梳理,认为当时精绝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农业生产管理体系和水利灌溉设施,生产工具虽然仍以木制为主,但已开始使用铁犁牛耕技术,农作物品种相比以前更加丰富。这些都是丝绸之路开通后,西域大开发和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5.
北凉,为少数民族政权,系五胡十六国之一。北凉建立后,十分重视农牧业。文章从吐鲁番与河西出土文献的视角来研究其农牧业,展现了北凉在河西、高昌因地制宜,精耕细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的情况,实现了农、牧业并举。北凉的农牧业发展,为其统一河西、统辖西域奠定了基础。尤其是把先进的农耕方式、生产方式推广到高昌,也促进了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区位商法的江西省现代农业比较优势与产业布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将区位商法运用于农业产业布局研究中,实证分析了江西在中部地区的比较优势、江西域内区域比较优势,表明江西的农业(广义)在中部地区并不具备明显优势,但农业(狭义)的林业、牧业和渔业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江西域内在农业(广义)发展方面存在一定的两极分化,赣中南地区具有较为明显的比较优势,赣北地区则相对处于劣势。农业(狭义)的林业、渔业和农业服务业有城市具备明显的比较优势,而种植业、牧业则均无优势。根据研究结果,结合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未来江西应通过发挥区域资源优势、推进农业服务业发展、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来优化农业产业布局。  相似文献   

7.
卫斯 《农业考古》2003,(3):299-300
前 言五年前 ,当我筹资出版拙著《卫斯考古论文集》的时候 ,即着手准备撰写《西域农业考古发现与研究》一书 ,并拟出一个写作大纲。全书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自己对西域农业考古方面的专题研究 ,大约分 15 - 2 0个专题进行讨论 ,重点阐述本人的见解与观点。而第二部分也就是《西域农业考古资料索引》部分将作为“附录”收进本书。全书大约 5 0万字左右 ,图 10 0余幅。但大纲草拟之后 ,真正动笔开始进行写作时 ,才发现问题远不是起初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首先是资料熟悉上的困难 ,因为我人在中原。在此之前 ,从未对西域的文化、历史进行过接…  相似文献   

8.
伽师县隶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总面积6600.68平方公里,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埠,是著名的古代西域重镇之一。伽师县是农业大县,是全国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和稀有果品生产基地,这里盛产棉花、小麦、玉米、伽师瓜、葡萄、酸梅、茴香等,素有"西域明珠"、"瓜果之乡"的美誉。近年来,随着伽师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不断发展,涌现出一批批现代新型职业农民,对全县农业经济、农村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9.
西域文化研究背景下西域文献数字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域文献数字化建设是从高效利用和合理保护西域文献的目的出发,对促进西域文化研究、学术发展至关重要.在西域文化研究的背景下,探讨西域文献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建议充分利用学校地缘优势,开展特色化文献数字化工作,从而带动相关学科建设,促进西域文化研究深层次发展.数字化建设对策的提出,为提高文献学研究以及西域文化研究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唐代西域边塞诗是我国诗歌史上绽放的一朵奇葩,诗中不仅描绘了西域自然风光、地理气候、风土人情,也抒发了作者从中原来到西域后产生的独特心理情感。按照一般的观念,唐代士人的时代精神与西域边塞特异的地理风貌相碰撞而创作出的诗歌是以理想、激情、豪迈为情感基调,而事实上,唐代西域边塞诗却有着一种浓郁的边愁情绪。本文主要探讨唐代西域边塞诗中表现了怎样的边愁情绪,并从作者文化心理的角度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为极端气象灾害预测预报提供依据,采用气候倾向率、湿润指数和积分湿润指数等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对辽宁中西部地区的沈阳、阜新及锦州等13个气象站1960-2014年农业生产期(4-9月)的气候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该时段内该区域降水变化及干旱发生规律.结果表明:辽宁中西部地区4-9月降水年际变化呈减少趋势,其中中部平原、西南部沿海和西部丘陵区10年气候倾向率分别为-9.81、-10.431 和-10.786,分别线性减少54.0 mm、57.4 mm和59.3 mm.降水减少主要时段出现在7-9月,降水量减少达25.3%.湿润指数减小,气候干旱化明显,中西部平原区1995-2014年气候干旱化程度增加9.9%,西南部沿海区增加11.0%,西部丘陵区增加11.7%.辽宁中西部地区中、重度干旱存在9~11 年的准周期.降水的农业满足度整体下降,线性下降14.3%;1995-2014年降水的农业满足程度平均下降11.5%,造成干旱气候年增加7.3%~9.1%.辽宁中西部地区降水减少导致农业需水满足度下降,干旱频率增加,对大田农业生产已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2.
徐松是晚清地学巨子,代表作是《西域水道记》。该书将西域地区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以河流水系为脉络串联起来,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更可贵的是,该书是建立在作者实地调查的基础之上的著述,与乾嘉时期,只从事史料考据的研究迥然不同,而且又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外国探险家对中国西部进行探险之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古籍数字化是未来文献信息建设的主要方向。加强农业古籍数字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国内农业古籍数字化资源的建设的基本情况,并提出了整合农业古籍数字化资源的构想。  相似文献   

14.
王祯<农书>是中国第一部全局性的农书,在农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文献学角度,对关于<农书>的著作和论文进行了归类;同时也从数字化方面,把包含<农书>的数字化成果列举出来,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农业书评对农业用户查阅及购买学科图书、促进农业教学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结合农业学科书评数据库建设实践,对农业书评信息源的采集原则、采集范围以及信息源的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立足于中国西部大开发的宏观局势,强调依靠科技进步,加快西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推动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性,分析了西部农业及农村发展的现状及特点,从全国农业农村经济的总体发展、西部和东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以及农业生态现状等角度指明科技发展相对缓慢是制约西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进而从科技体制、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加强教育、吸引人才等方面提出了加快西部农业科技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二如亭群芳谱》是一部农书,可谓古今学人的共识。然而,通观全书,不难发现,书中还包含了许多与农学无关的内容,与《王祯农书》《农政全书》这类农书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之处。鉴于其书写内容和书写方式的独特性,解读《二如亭群芳谱》需要突破单一的农学视域,而采用一种"复调式"的视角。《二如亭群芳谱》的文本属性有别于一般农书,它既非纯粹的专业类农书,也非通书性质的农书,而是一部布局独特、立意新颖、内涵丰富且有着深厚生活积淀和扎实学理依据的人文作品。该书的人文价值要远高于其自然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潮流和趋势。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建设,无论对循环经济的发展和循环型社会的形成还是对农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西部地区是我国自然资源的富集区,支持西部开发的政策为西部农业的发展前景提供了有利条件。讨论了充分发挥西部农业竞争优势,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发展西部绿色农业,探讨实现循环经济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以及相关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卢颖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063-1064,1072
以古农书中的农业记载为主线,揭示了古农书分布的情况,并对古农书的价值进行分析,指出古农书不仅是研究我国文明史所必须利用的资料,同时也是促进今天的经济、文化发展所必须借鉴的宝贵文字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