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特优 175是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用龙特甫A与自育的恢复系N175配制而成的晚籼三系杂交稻新组合 ,2 0 0 0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诏安县于 1999年引进试种 ,2 0 0 0年在桥东等乡镇作双晚种植 ,表现产量高 ,稳产性好 ,抗逆性强 ,生育期理想 ,适应性广 ,可在全县进一步扩大种植。现将试种结果及栽培技术要点浅析如下 :1 产量高 ,稳产性好特优 175是高产的晚籼组合 ,两年试种平均产量 4 5 0kg/ 667m2 ,都比特优 63增产 ,2 0 0 0年晚季较大面积试种 ,产量达到 4 62kg/ 667m2 ,比对照组合特优 63 (4 4 2kg/ 667m2 )增产…  相似文献   

2.
特优航 1号系福建省农科院以龙特甫A与利用航天技术育成的恢复系航一号配组而成的籼型晚稻新组合 ,于 2 0 0 2年 1 2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特优航 1号主要特征特性1 1 产量表现2 0 0 0年参加福建省晚稻区域试验 ,平均单产6 92t/hm2 ,比对照汕优 63增产 9 66% ,2 0 0 1年继续参加省晚稻区试 ,平均单产 7 0 0t/hm2 ,比对照汕优 63增产 9 5 6%。2 0 0 1年在闽北建瓯市小松镇湖头村区试 ,平均单产 8 2 8t/hm2 ,比ck (汕优 63)增产 9 8%。 2 0 0 2年在建瓯市示范种植1 5hm2 ,平均单产 7 99t/hm2 ,比ck (汕优 63)增产 9 2 %。该…  相似文献   

3.
特优 38 8系南平市农科所用新选育的恢复系南恢 388与龙特A配组育成的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1999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8年光泽县引进试种 ,表现突出 ,1999年扩大示范种植 136hm2 ,该品种在光泽 2a试种示范表现生育期适中、丰产性突出 ,抗逆性强等特点 ,可望成为光泽县单晚、烟后稻主栽品种。1 产量表现1996年参加福建省晚杂区试 ,全省 15个点平均产量 6 4t/hm2 ,比汕优桂 32 (ck1)增产9 34% ,比汕优 6 3(ck2 )增产 2 7% ;1997年续试 ,平均产量 6 10t/hm2 ,日产量 3 15kg ,产量、日产量均居参…  相似文献   

4.
两优3773是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用37S与R173配组育成的优质高产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07年1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2006年在武夷山市的武夷、洋庄乡等地试种,2007年在北部山区大面积推广,表现产量高、米质优、稳产性好、抗逆性强等优点。1产量表现根据两优3773的生育期特点,它能充分利用武夷山市北片三大乡镇稻田的光温条件,2006年在武夷山市洋庄乡设3个示范点:其中洋庄村示范0·15hm2,平均产量612·0 kg/667m2,比汕优63增69·4kg/667m2,增产12·8%;大安村示范0·14 hm2,平均产量542·6 kg/667m2,比汕优63增48·0 kg/667m2,增产9·7%;东村…  相似文献   

5.
特优 175是福建省农科院稻麦所用龙特甫A与恢复系 175配制而成的杂优新组合。该组合具有穗大粒多、结实率高、米质好、丰产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抗性强等特点。该组合 1998~ 1999年参加省晚杂优区试 ,分别比汕优 63增产 8 61%和5 81% ,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 2 0 0 0年晚季 ,武平县良种场示范种植 1 1hm2 ,收获时实割验收 ,平均产量 5 68 6kg/ 666 7m2 ,比汕优 63增 89 1kg/ 667m2 ,增幅 18 2 %。在试验示范过程中进行了观察、记载、对比、分析 ,并总结出高产栽培技术措施。1 特征特性1 1 产量表现  1998年全省 18个试点统…  相似文献   

6.
杂交稻新组合T优5570的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优 5 5 70是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和福建省种子总站用T5 5A与明恢 70联合配组而成的籼型杂交稻新组合。 2 0 0 3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分蘖力中等 ,株叶形态好 ,穗大粒多 ,茎秆粗壮 ,耐肥抗倒 ,熟期转色好 ,增产潜力大 ,是有望取代特优组合的新品种。1 产量表现该组合 1 999年参加省晚籼中熟A组试验 ,666 7m2 平均产量 40 9 42kg ,比对照汕优 63增产5 40 % ,达极显著水平 ;2 0 0 0年续试 ,666 7m2平均产量 447 0 8kg ,比对照汕优 63增产 6 2 1 % ,达极显著水平。闽侯县自 2 0 0 0年开始引进试验示范 ,均表…  相似文献   

7.
特优17系福建省龙岩市农科所用龙特甫A与龙恢17配组育成的中、晚籼杂交稻新组合。2007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具有产量高、抗病性强、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广、耐肥抗倒等优点,适合龙岩市作晚稻推广种植。经过2004-2006年连续3 a的系统观察实践,现将特优17的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整理如下。1产量表现2003年特优17在龙岩、上杭、武平3个(点)三重复品比试验,平均产量516·8 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66%;2004年龙岩市5个县(区)8点个试种,增产点数达100%,单产456·5~553·8 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8·21%~15·06%。2004年晚…  相似文献   

8.
D70 2优多系 1号是四川农大水稻所用优质、高异交率的迟熟早籼不育系D70 2A与多系 1号配组杂交育成 ,2 0 0 0年 7月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 ,2 0 0 1年通过全国品种审定。 1 998~ 1 999年参加福建省中稻杂优组区试 ,2 0 0l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2 0 0 2年该组合在莆田种植表现农艺性状好、丰产性好、适应性好、抗逆力强、米质优。1 产量表现该组合 2 0 0 2年在涵江区晚稻试种 0 2hm2 ,单产 9 1 8t/hm2 ,比对照特优 63增产 1 2 0t/hm2 ;在莆田县试种 0 2hm2 ,单产 9 2 6t/hm2 ,比对照汕优63增产 1 2 1 % ;在仙游县试种 0 2hm2 ,单产8 9…  相似文献   

9.
杂交水稻新组合川优12号试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优12号是福建省南平市农科所用川香29A与自选恢复系南恢12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2005年参加福建省中稻区试,表现突出,并破格进入生产试验,2006年继续参加福建省中稻区试及生产试验,2007年1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07011)。武夷山市种子管理站于2004年引进,经过连续3 a的试验、试种,表现杂种优势强、丰产稳产、米质优良、抗病性较好等特点。现将试种表现情况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产量表现2004年武夷山市吴屯大浑村作单晚试种0.24hm2,实割折合产量8.48 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3.1%。2005年扩大种植点数,在…  相似文献   

10.
无性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协优371由浙江大学核农所用协青早A与新371配组育成,1999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金华市自1995年引入,经1995~1998年的区试、生产试验和试种示范,表现出高产、稳产、熟期较早、抗病性强、米质优等特点。一、产量表现协优371于1995年参加金华市晚杂区试,平均产量6438kg/hm2,比对照汕优64增产10.1%,比汕优10号增产5.4%;1996年续试,平均产量7318.5kg/hm2,比对照汕优64增产7.4%;1997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010.8kg/hm2,比对照汕优64增9.3%。从1996年开始,进行多点试种和大面积的示范,协优371产量为7000~8000kg/hm2,不乏单产…  相似文献   

11.
特优 175是福建省农科院稻麦所与南平市农科所联合选配的晚稻新组合 ,该组合是用龙特甫A与恢复系 175组配而成。 1998~ 1999年平和县初次引进试种 ,同时与平和县几个推广组合对比 ,均获得不同程度的增产 ,其中最高产量达 9112 5kg/hm2 ,深受广大用户的欢迎。1 产量表现1999年晚季在平和县五个乡镇种植特优 175,并与特优 6 3、特优 70、特优 77、特优多系 1号等组合对比 ,均表现增产。其中增产幅度较大的是芦溪点 ,平均单产比特优 6 3增产 35 8%。 1999年晚季在文峰镇文美村示范 2 7hm2 ,平均产量 836 2 5kg/hm2 ,比特优…  相似文献   

12.
杂交稻新组合“特优多系1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优多系1号是福建省漳州市农科所于1994年早季用龙特甫A(不育系)与多系1号(恢复系)配组而成的高产、抗病、优质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1995~1996年在漳州市芗城区石亭镇试种示范10多公顷,表现生育期适中,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病力强,米质优等特点,一般每公顷产量在8.25~9.0t,高者达9.75t以上,比对照种汕优63增产10%左右。试种结果表明,该品种抗性好,增产潜力大,是漳州市早、中、晚兼用型的杂交水稻优良新组合。一、产量特优多系1号在漳州地区作早、中、晚稻种植,每公顷产量在8.25~9.0t。1995年参加福建省晚季…  相似文献   

13.
汕优明86是三明市农科所用珍汕97A与自选恢复系明恢86配制而成的高产、抗病、优质、中晚熟杂交稻新组合。具有熟期适中、产量高、增产潜力大、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特点,适宜在可种植汕优63的稻区种植,特别适合在肥力中上的田块种植。1998年2月通过了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6~1997年被列为省、市重点示范新组合,1997年福建省试种示范4600hm2,省内外制种133.3hm2。1 产量表现该组合1994年参加品比试验,产量6.01t/hm2,比对照汕优63(下同)产量5.37t/h…  相似文献   

14.
对具有超高产增产潜力的杂交稻特优 175进行三年示范的研究表明 ,特优 175生育期适中 ,植株性状好 ,抗逆性强 ,高产、稳产 ,增产潜力大 ,可替代特优 6 3推广应用。并提出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Ⅱ优725是四川省绵阳市农科所育成的优质中籼迟熟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在生产中表现出穗大粒多、增产潜力大、米质优、抗性强、适应性好等特点。2000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 ,并作为四川省重点推广组合。同年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2001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一、主要特征特性1 .产量水平高1997年参加四川省生产试验 ,在成都、威远、巴中、武胜、中江不同生态区种植 ,平均单产8.85t/hm2,比汕优63增产8.57 % ;1997年在安县界牌镇示范种植40hm2 ,多点测产验收 ,单产达9.345t/hm2,比汕优63增产…  相似文献   

16.
福优 964系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用该所选育的不育系福伊A与福恢 964(BJ2 2选 /明恢63)配组而成的优质杂交稻新组合。 2 0 0 0年 3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建瓯市小桥镇 2 0 0 1年引进试种 ,表现突出。 2 0 0 2年在小桥镇各地示范推广 ,目前已推广面积 2 0 0hm2 ,表现单产高、米质优、抗性好、生育期理想等优点 ,是值得推广的优质高产的杂交稻组合 ,现将其主要特征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产量表现该组合于 2 0 0 1年引到小桥镇霞抱村作双晚示范 3 3hm2 ,平均每 667m2 产量为 5 0 6 8kg,比对照汕优 63增产 6 5 % ,增…  相似文献   

17.
福优 964是福建省农科院稻麦所用福伊A与福恢 964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经1999~ 2 0 0 0年两年较大面积试种表明 ,福优 964是个高产、稳定、安全、生育期适中、分蘖力强、成穗率较高、抗稻瘟病、米质好的晚籼组合。1 产量表现福优 964组合经两年长乐市多点试种平均666 7m2 产量 4 0 0~ 4 60kg。在鹤上试点 1999年平均产量 4 60 1kg ,比汕优 63 ( 4 11 9kg )增产11 70 % ;2 0 0 0年扩大种植 10 9hm2 ,平均产量4 0 1 1kg ,比汕优 63 ( 3 60 2kg)增产 11 3 5%。2 特征特性2 1 生育期 福优 964属基本营养型组…  相似文献   

18.
杂交水稻新品种两优688在建瓯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优688系南平市农科所用不育系SE21S与南恢688配组选育而成的优质晚稻新品种,于2009年2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闽审稻2009007).2006年省区域试验初试,平均产量497.88 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3.6%,达极显著水平,居第1位.2007年省区试续试,平均产量470.12 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9.65%,达极显著水平,居第1位.2008年引进福建省新品种中试基地的建瓯市小松湖头村生产示范种植,种植面积0.133 hm.,平均实割产量为573.10 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3.5%,表现产量高、综合抗性好.现将其在建瓯市的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两优2163是福建省稻麦研究所以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SE21S与明恢63配组而成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1998年、1999年通过省区域试验,2000年3月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米质优,生育期理想,产量有保证,在市场对米质要求越来越高的当今,它是一个较理想的晚杂组合。1 产量表现1998年参加省晚籼两系组区试,平均产量49396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050%;1999年续试,平均产量37985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减产027%。两年产量与汕优63均无显著差异。1998年在长乐市鹤上镇试种示范,实割测产,平均5373kg/667m2,比汕优63增产407kg…  相似文献   

20.
Ⅱ优明 86系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用Ⅱ - 32A与明恢 86配组而成的中、晚籼大穗型杂交稻新组合。 1999年 2月通过三明市农科所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经 2a试种 ,做中稻种植平均产 8 5t/hm2 ,最高达 9 2 5t/hm2 ,比汕优 63增产 11 0 1%。做再生稻种植二季平均产 10 98t/hm2 ,比汕优 63平均产量增加 1 14t/hm2 ,增产 11 5 9% ,父本明恢 86由三明市农科所采用P18(IR5 4 /明恢 63∥IR60 /圭 630 )与明恢 75杂交选育而成的中迟熟新恢复系 ,具有恢复力强 ,配合力好 ,稻瘟病抗性强 ,生长繁茂 ,对肥水反应敏感 ,穗大粒多 ,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