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5 毫秒
1.
民俗体育旅游是传承民俗文化和发展体育旅游的重要方式;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福安地区畲族民俗体育旅游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表明,福安畲族民俗体育旅游具有区位、自然、人文及民俗体育文化特色等优势,但是,存在的问题是民俗体育旅游实际参与少,各种文化资源没有有效整合,管理与政策落实不到位等。研究提出创新管理体制与机制,加强对民俗体育旅游产业的整体性规划,全面开发民俗体育旅游功能以及民俗体育人才队伍建设等策略,以打造具有畲族特色的福安民俗体育旅游。  相似文献   

2.
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当今社会已成为判断一个国家基础实力的重要手段。国家在体育文化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资金和精力,为的就是让体育文化产业能够在我国的产业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并在国际上可以发挥出自己的影响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做好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工作,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进步和推动都能够起到强大的影响,这也就是国家主推发展体育文化产业的缘由。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各个国家之间的体育文化正在发生着不可避免的交流和碰撞,互相竞争,互相发展,互相借鉴,以此使全球体育文化逐渐壮大。顺应时代的潮流,在寻求新的体育文化产业发展途径的同时,也要利用好我国传统的体育文化,将其运用到现代体育文化产业中,形成一种具有创新性的,独一无二的体育文化。相对于我国其他产业来说,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潜力是最大的,也是相对于其他产业来说最容易发展,最容易创造经济利益的。  相似文献   

3.
节令民俗体育是我国古代体育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本文针对汉代节令中乡村民俗体育踏青、祓禊、登高、舞龙以及驱傩的发生、发展及其演变的规律进行了分析,揭示了两汉体育文化的繁荣情况,指出准确地分析认识这一时期的民俗体育文化,将有益于完善中国民俗体育文化的格局体系。  相似文献   

4.
城市社区体育文化能够有效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对社区体育发展和城市社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分析江苏省城市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体育锻炼场地、社区体育指导人才队伍、城市社区体育服务与活动等4个方面探讨了全面性发展江苏省城市社区体育文化的路径,以期为社区体育文化建设、促进社区体育和谐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关公刀会为切入点,从文化政策观点探讨了荆州市民俗体育的发展。从竞赛组织、运作机制及未来发展3个方面探讨了荆州市民俗体育活动未来发展的可行性,分析了关公刀会这一大型活动的特色和存在的问题,期望在文化创意与观光旅游中建构文化、经济和体育相结合的发展平台,依靠荆州市丰富的文化底蕴提高文化产业附加值,并使传统文化融入市民生活,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城市。  相似文献   

6.
畲族是一个沉淀千年的古老的民族。在漫长而艰难历史长河中,畲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由 于时代的发展,人们更加关注新时代下的新事物和新文化,对传统文化及民俗产生了巨大冲击,这也是传统文化民俗 正在慢慢流失、销声匿迹的重要原因。本次我们以福建省宁德市硖门畲族乡为例进行实地走访调查为我国民俗文化 传承保护尽一份绵薄之力,来保护继承千年的畲族文明,呼应社会,号召群众,共同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做贡献。  相似文献   

7.
黄永飞 《农业考古》2007,(6):141-142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个别访谈法,对新农村建设中发展体育文化的重要性,发展农村体育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发展农村体育文化的基本思路:扩大宣传,转变观念;各级组织齐抓共管,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开展地方传统体育活动,建设民俗体育主流文化;农村体育文化发展与农村学校体育相结合;以小城镇体育文化建设为先导,带动周边农村体育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对民俗体育的概念、特征及功能进行界定,探索了在小城镇开展民俗体育的优势与作用,分析并提出在小城镇中开展民俗体育的途径与措施:(1)地方政府应重视民俗体育的发展,使之逐步走向科学化发展道路;(2)加强对农村民俗体育人才的挖掘和培养;(3)继承和开发各具特色的民俗体育运动项目;(4)小城镇文化建设与民俗体育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龙狮运动从传统的民间龙狮到成为现代化的竞技项目经历了数千年的历程,是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活化石",从文化的视度对龙狮运动的起源、种类特点及其从中华民族民间体育走进国际竞技体育的大舞台的嬗变历程进行研究,有助于加深人们对舞龙舞狮运动的了解,促进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融合,并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进一步促进21世纪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加快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珠江三角洲文化历史与社会现实为背景,考察了珠三角地区休闲体育文化的形态结构,分析了珠 三角地区休闲体育文化的时代性与先导性、多元性与世俗性、继承性与开放性、消费性与商业性、地域性 与民俗性等特点。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休闲体育文化发展创新的价值取向和基本路径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汉水流域的古老文明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民俗体育。独特的地理和历史环境,让汉水流域民俗体育呈现出多地域文化交融、多民族文化交汇、多时空文化交叠的文化特征。汉水流域民俗体育在文化记忆与传承、健身与休闲娱乐、经济资源开发和利用、社会控制与凝聚等方面表现出强大的社会功能。加强汉水流域民俗体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少数名族传统体育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体育文化必不可少的部分。学校体育作为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突破口,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课题探讨新晃县侗族传统体育走进当地学校校园与学校体育教学结合与发展的可行性,调查分析新晃县侗族传统体育进入当地学校的优势,及在当地学校开设侗族传统体育项目将对侗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促进当地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增进学生健康、增强民族意识和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的源头活水和重要基因。全面梳理总结当前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现状,深刻阐发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价值,在正确认识传统文化、大学生、公民道德这几个关键词基础上,构建既能够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又能够契合《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符合时代发展的、大学生特点的公民道德,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也是发挥高校公民道德建设重要阵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在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之外,更着重于培养学生的体育行为方法、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体育文化作为体育的精神载体,在其中的作用不可小觑。体育教学想要真正突破传统教学思想和模式的束缚,就要令体育文化真正渗入高校体育教学。  相似文献   

15.
作为培养综合性人才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当前体育教学在教学活动中的整体地位也在普遍提升。本文主要结合作者的工作经验,就当前我国体育教学的发展现状进行一个简要分析,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几点建议,以期能够提升我国体育教学发展水平,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6.
当前体育社会学视域下的民俗体育文化研究多重视其工具理性探讨而忽略了情感议题。然而,民俗体育文化并不完全是理性的产物,它更是立足于乡土文化空间中的一种身体的情感体验和情感的身体表达。基于皖江宜秀龙舟竞渡的田野调查,认为民俗体育文化以历史记忆为情感生成逻辑,以族群认同为情感作用逻辑,以互动仪式为情感实践逻辑。从情感维度审视,村落民俗体育文化的情感逻辑可以有效地推进乡村情感治理。通过积极情感的释放和消极情感的消解,既有助于民俗体育文化的良性传承,也能推动乡村治理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安徽大运河沿线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情况,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田野调查、专家访谈、历史研究等方法,分析安徽大运河传统体育文化概况、大运河安徽段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应加强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人的培养;创建大运河安徽段传统体育与文化旅游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加强传统体育文化宣传力度,强化与新技术的融合;加强大运河安徽段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政策制度保障,全力推进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在改变农村传统体育观念、加快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速精神文化体系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还需要加大投入力度,体育组织机构还不太健全,农民体育消费水平有待提高;需要确立"以农为本"的思想、利用现代媒体发展农村体育文化、抓好"农村体育健身工程",以激发农民体育文化意识、规范农村体育文化的组织与管理、强化学校体育工作,促进良好体育习惯养成。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中原特色民俗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研究,为中原农村民俗体育旅游能够健康、快速发展,以及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现代高职院校武术教学现状分析与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是我国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品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武术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视.但现有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武术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足与缺陷,为了更好地发挥武术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体育教师要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丰富武术教学的文化内涵,不断完善武术教学模式,以达到武术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