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后扶贫时代的扶贫工作,就是精准扶贫工作结束以后需要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后扶贫时代的相对贫困问题主要是发展不平衡引起的,在治理相对贫困问题的过程中,要侧重解决好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衔接问题、相对贫困标准的界定问题以及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减贫工作常态化工作机制建设问题。应从转变思路以防为主、建立长效监督预警机制、建立分级预警监测机制、强化综合社会保障、加强减贫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解决后扶贫时代的相对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2.
从精准扶贫到解决相对贫困是我国减贫事业前后两个阶段,需要平稳过渡和有序衔接,却面临着诸多困境和风险。针对解决相对贫困的现实需要,应选择性延续精准扶贫时期凸显的政治制度优势以及形成的精准理念、建档立卡对象、有效减贫增收政策和全社会参与的格局。结合新时期减贫背景,树立更为全面的扶贫理念、实现扶贫对象的扩容发展、促进扶贫主体的协同治理、形成城乡一体化的扶贫格局、丰富和完善减贫政策体系,实现从精准扶贫到解决相对贫困的融合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9):113-114
贵州农村贫困治理在经历了传统救济式扶贫、体制性改革扶贫、初始开发式扶贫、"八七"扶贫攻坚、综合开发式扶贫和精准式扶贫六个阶段后,在减贫、增收、提质、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社会事业和生态建设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效,但扶贫资金投入不足、贫困人口素质低、基础设施薄弱、体制机制不顺畅等因素制约了农村贫困治理向纵深方向推进。  相似文献   

4.
我国扶贫开发以来,扶贫成效显著,2020年是我国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年份,如何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以及2020年后绝对贫困问题转为相对贫困问题该如何解决,基于此,构建VAR模型,研究各扶贫减贫机制对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以建立长效扶贫机制。  相似文献   

5.
2020年中国消除绝对贫困之后,脱贫攻坚的重点将转向相对贫困治理。建立相对贫困帮扶机制,既可以防止绝对贫困的再发生,又可以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欧美国家在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后,不断创新相对贫困治理方式方法,摸索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减贫措施。目前,欧美国家主要通过构建综合评估体系、应用赋权干预策略、开展能力提升培训、构建心理帮扶机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完善扶贫制度建设等方式消除农村相对贫困,减贫体系完备,策略实施精准。今后,欧美国家还将从构建福利社会、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鼓励金融扶贫等方面构建起农村防治相对贫困长效机制。欧美国家农村相对贫困治理经验对中国新时期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启发与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9):196-198
"十二五"时期,浙江省全面消除了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4600元以下贫困现象,实现了不把绝对贫困带入"十三五"的目标。主要举措是在全面开展扶贫统计监测的基础上,开展以区域减贫为重点的特别扶持、以造血为目的产业扶贫、以不漏一人为目标的到户扶贫、以赋权化资源为资产的农村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实践中也出现了工作机制不顺、扶贫合力不强、长效机制不稳的问题。"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浙江精准脱贫的经验和困境可以为各地找准路子、建好机制,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十四五"期间,扶贫工作要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上,把巩固脱贫成果、解决相对贫困纳入乡村振兴战略,作为贫困治理的重点任务,"到2035年相对贫困进一步缓解,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本文就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从"以特色产业和移民搬迁为支柱、完善党政大数据综合平台、完善贫困治理法律体系、创新生态扶贫机制、建立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机制、强化消费扶贫"等方面,探索2020年后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问题长效机制,巩固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成效,以期推进和完善国家贫困治理体系和贫困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面对新时期宁夏贫困问题的复杂性、多样性和独特性,传统的以政府扶持为主导的减贫战略已无法根治贫困,减贫的根本途径是要形成长效的减贫体制和机制,使减贫动力内生化.为此,作者超越传统经济行为的治理结构,提出了使“扩大机会”和“加强社会保障”这两项减贫战略内生于扶贫开发的扶贫创新机制,并创造性的提出由社会型企业来实施这种机制,难点就是政府如何引导社会型企业的诞生.  相似文献   

9.
贫困与反贫困是我国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与实践课题。中国坚持政府主导推动减贫事业,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精准扶贫理论、组织和制度等方面的创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精准扶贫道路,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文章深入剖析了川西北高原藏区精准扶贫面临收入贫困与多维贫困统筹、精准识别、稳定脱贫问题、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矛盾等实践困境,提出了解决川西北高原藏区贫困问题应采取的对策主要是建立扶贫产业收益分享机制、构建精准扶贫大数据与救助机制、统筹扶贫规划与稳妥推进脱贫攻坚,以实现高原藏区稳定脱贫。川西北高原藏区实施精准扶贫战略、推进脱贫攻坚进程,对于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20年将是我国扶贫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按照既定规划,我国将消除绝对贫困,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但贫困作为世界性难题,全面小康后仍然将长期存在,必须深入思考设计新型减贫体系,做好新旧政策体系衔接,推动实现减贫防贫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和国际化,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基于陕西省2013—2018年的产业发展和扶贫数据,构建产业结构-减贫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和耦合协调模型,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实证研究陕西省产业结构和减贫效应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减贫效应系统明显滞后于产业结构系统,产业结构和减贫效应2个系统目前还处于颉颃阶段,整个区域耦合度较低,产业结构调整和贫困治理之间存在匹配程度低、产业扶贫效果不明显的问题,产业结构与减贫效应需要进一步深度融合和协调发展。以减贫最大化为目标取向,根据第一、二、三产业发展现状,对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提出科学的对策建议,以期找到产业结构调整与贫困治理协调发展的路径,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绿色减贫是当前我国的扶贫热点,当前我国的相关研究主要是针对中西部地区的绝对贫困,忽视了东部贫困地区的相对贫困,并且实证定量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在梳理绿色减贫的动力机制、作用机制、保障机制的基础上,运用熵权法建立绿色减贫指标体系,以福建省宁德市作为典型样本,对其扶贫成效进行客观评价,发现近十年宁德市绿色减贫取得巨大成效,但仍存在不足,并结合宁德市实际情况提出绿色减贫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减少贫困是世界性的难题,在十八大以来的扶贫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思想深邃、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的习近平扶贫思想,是我国政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贫困治理的指导性思想,是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正在指导着中国减贫事业的发展,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又为全球减贫做出了中国贡献,还为构建没有贫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正处于"十三五"时期,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贫困问题是我国政府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精准扶贫建立在对以往扶贫工作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精准识别、帮扶、管理和考核的内涵,是新时期中国治理贫困的重要创新机制。然而,在实践过程中,贫困县政府"摆谱"现象层出不穷,脱贫攻坚任务艰巨。通过对精准扶贫视域下贫困县政府"摆谱"现象的研究,以此促进精准扶贫进程在新时代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5.
新疆的贫困问题不仅是一项经济社会课题,更是一项事关西北边疆安全与稳定的政治课题。该问题的有效解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疆农村地区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基于新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分组数据,采用S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测算了1988-2012年新疆农村地区的FGT贫困指数,分析扶贫资金投入对新疆农村地区的减贫作用。结果表明,新疆农村地区贫困程度波动明显,2012年新疆农村贫困广度为13.9%、贫困深度为6.7%、贫困强度为7.4%;贫困人口"被脱贫"现象仍然存在,贫困标准有待进一步提高;新疆农村Gini系数已达0.49,收入分配状况不容乐观;扶贫资金的投入对降低新疆农村地区贫困广度和贫困深度作用较为明显,而对贫困强度的改善作用比较微弱。今后扶贫工作中,更加注重精准扶贫和最贫困人口状况是提高扶贫资金减贫效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绝对贫困现象在中国彻底消失,但返贫和相对贫困问题也随之而来。因此,保证脱贫群体不返贫和解决相对贫困成为我国下一阶段亟需解决的问题。从身份认同的视角,基于河南省唐王桥的具体实践,实证探究贫困的社会治理。研究发现,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衔接阶段应保证农民的主体地位,提升其人力资本积累,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优质劳动力;基层组织应充分树立预期思维与联系领导机制,构建多主体参与的新型社会治理体系;扶贫企业作为新兴社会治理体系的主要参与者要嵌入农村建设与乡村治理过程中,也要充分发挥企业的带动机制,整合资源,进一步补足短板,对相关政策进行厚化,抵御各种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17.
在连片特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交叉重叠的区域,贫困问题与生态问题相互交织、互为因果,生态问题往往是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贫困反过来又影响和制约着该地区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因此要将减贫脱贫与生态保护统筹考虑、协同推进。政府在推进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中发挥主导作用,为此区域内的政府应组建扶贫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机制,整合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两种资源,搭建两者协同推进的平台,通过生态治理修复工程、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利用生态补偿机制等手段带动减贫脱贫,充分发挥资源的集合优势和政策的协同效益,从而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扶贫效益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8.
《新农业》2016,(5)
自我国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各级政府和部门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建立健全精准扶贫机制,出台重点攻坚工作方案,创新扶贫方式,丰富扶贫内容,把准扶贫关键点,扶贫工作进展显著,但也存在不同程度扶贫对象失真、扶贫资源配置有待优化、扶贫参与主体单一、监管不到位等问题。精准扶贫政策落地需要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等多层面全方位推进,以完善的机制体制为依托,构建扶贫治理体系促进精准扶贫常态化。  相似文献   

19.
在对成都市扶贫开发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认为精神扶贫是减贫反贫的根本;加强精神扶贫是成都市巩固减贫反贫成果和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的需要;打赢扶贫攻坚战,必须要发挥好精神扶贫的作用。同时,就如何加强精神扶贫,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从扶"志""智""稚""职""质"等方面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由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推进农村相对贫困治理,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是2020年后广西贫困治理的重要方向之一。相对贫困的特点和要求决定了相对贫困治理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脱贫攻坚的机制建设分别为广西推进农村相对贫困治理提供了战略指引、制度保障。脱贫攻坚期间,广西在精准识贫、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等方面的探索和成效,形成了符合广西实际的贫困治理模式,为广西农村相对贫困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和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