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季不同饮水器和水压对保育猪水利用情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养猪生产中猪饮水器用水中漏水将增加污水产生量,环境温度和供水水压及饮水器类型均会对饮水器总用水量产生重要影响.该文选择夏季不降温的保育猪舍,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饮水器和供水压力对保育猪用水量和浪费水量的影响.用水量和浪费水量每分记录1次.试验的第一个阶段,用10头/圈的保育猪比较了在水压为0.10,0.15和0.20MPa时杯式饮水器和swing饮水器对用水量和浪费水量的影响;第二个阶段,用5头/圈的保育猪比较了在水压为0.10MPa时带片swing饮水器和标准swing饮水器对用水量和浪费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压为0.1,0.15和0.20MPa时,杯式饮水器每头猪的用水总量分别为16.2±3.0,30.3±8.1和38.3±4.8L/d,swing饮水器的用水总量分别为5.7±1.0,8.7±1.9和10.3±0.4L/d.在0.1,0.15和0.20MPa下,杯式饮水器浪费水量/用水总量预测值分别为83.3%,85.1%和85.4%;swing饮水器浪费水量/用水总量分别为54.4%,48.3%和45.6%.带片swing饮水器每头猪用水总量(11.3±1.7L/d)没有显著高于标准swing饮水器的用水量(9.4±1.0L/d)(P>0.05).但是带片swing饮水器的浪费水量/用水量(60.2%)显著高于标准swing饮水器的浪费水量/用水量(46%)(P<0.05).因此,为了减少保育猪用水总量和浪费水量,应控制水压或者调节饮水器水流量至适宜值.在夏季不降温猪舍,与swing饮水器相比,杯式饮水器将增加用水总量和浪费水量.相对于标准swing饮水器,带片swing饮水器的使用没有减少水的浪费.  相似文献   

2.
基于机器视觉的育肥猪分群系统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控制育肥猪出栏时的体质量差异,该研究开发了一套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育肥猪分群系统,该系统通过机器视觉技术和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代替传统地磅对猪只体质量进行估测,可有效避免粪污对设备精度的影响及腐蚀;以前一天全部猪只体质量数据从小到大排列的第30%个数据作为当日的分群基准质量,将大于等于基准质量的视为长势较快的猪只,小于基准质量的视为长势较慢的猪只,每次采食按照猪只长势快慢分为2群进行饲喂;该系统依托于LabVIEW软件开发平台和物联网系统构建,平均每头猪只通过系统时间为6.2 s。为验证该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开展了为期30 d的现场试验,将饲喂于装有分群系统猪栏中的120头长白育肥猪作为试验组,由分群系统按猪只长势快慢分群饲喂;将饲喂于传统猪栏中的120头长白育肥猪作为对照组,按照传统人工调栏的方式进行饲喂。试验开始时试验组和对照组猪只平均体质量分别为32.21、31.76 kg,标准差分为别2.61和2.49 kg;结束时试验组和对照组猪只平均体质量分别为57.68、57.41 kg,标准差分为别5.26和5.51 kg,总料肉比分别为2.31和2.34,期间试验组猪只体质量的标准差小于对照组,但是2组猪只平均体质量、标准差、总料肉比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表明采用该系统对猪只进行分群饲喂控制猪只体质量差异效果等同于人工调栏,同时可以节省人力成本,缓解农业劳动力短缺的压力。该研究也可为母猪饲喂站、种猪测定站等智能化养猪设备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饲养密度和玩具对育肥猪生产性能、行为和生理指标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确定育肥阶段适宜饲养密度范围。该研究基于中国相关标准和生产实际,采用3×2双因素设计(3个饲养密度水平×有/无玩具),分别设置0.75、1.05和1.35 m2/头密度水平,在各饲养密度水平下设置玩具组和空白组。结果表明,1.35 m2/头饲养密度下,猪的日均质量增长量显著高于其他密度水平,料重比显著低于0.75 m2/头组(P<0.05);随着密度升高,猪只在群体稳定期的躺卧和饮水时长减少,采食和其他行为时长增加(P<0.05),猪只体表温度、血清皮质醇和炎性细胞因子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设置玩具能够增加猪只在圈栏内行为多样性,有效减少饮水消耗和异常行为(P<0.01),显著降低血清IgG和炎性细胞因子浓度(P<0.05),有利于增加采食量和质量增长。饲养密度和玩具在影响育肥猪耗水量、躺卧和采食行为上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基于试验结果和国内外研究分析,认为在提供福利设施条件下,1.05~1.35 m2/头的密度范围在发挥育肥猪生产性能、提升福利水平和质量效益方面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4.
不同饮水器保育猪用水总量及浪费水量对比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寻求猪饮水时浪费水量少的节水饮水器或饮水方式,在舍内温度为20~25℃的条件下,选择60头体质量为20 kg的保育猪进行鸭嘴式饮水器、杯式饮水器和Swing饮水器的用水总量和浪费水量的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3种饮水器的用水总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每头猪浪费水量由小到大依次为:杯式饮水器(1.13 L/d)Swing饮水器(1.42L/d)鸭嘴式饮水器(1.93 L/d),其中,鸭嘴式饮水器浪费水量极显著高于Swing饮水器(P0.01),极显著高于杯式饮水器(P0.01),杯式饮水器和Swing饮水器浪费水量无显著差异(P0.05)。杯式饮水器浪费水量占用水总量百分比(15.17%)Swing饮水器(17.58%)鸭嘴式饮水器(25.10%),杯式饮水器和Swing饮水器浪费水量占用水总量百分比极显著低于鸭嘴式饮水器(P0.01),杯式饮水器和Swing饮水器浪费水量占用水总量百分比无显著差异(P0.05)。与鸭嘴式饮水器对比,杯式饮水器和Swing饮水器起到一定的节水作用。  相似文献   

5.
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系统开发与性能测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开展种猪生产性能的智能化、自动化测定及开展种猪采食行为学研究,该研究设计了一种集自动识别、体质量感知、采食行为数据自动采集、数据分析与处理于一体的种猪生产性能智能测定系统。该系统主要由猪只耳标识别模块、精准下料控制模块、料槽及猪只个体称质量模块、现场数据通讯模块及远程中央控制模块组成。系统机械部分主要包括饲喂站的竖直侧墙、称质量平台、活动挡板、下料机构、料仓、控制盒、出料口开关及耳标识读器等组成。电路控制系统包括微处理器(LPC1766,内核为ARM Cortex-M3内核的微控制器)、RS232读卡器接口、数据存储芯片(预设存储256 KB数据)、看门狗电路、称质量电路、外围驱动电路、JTAG接口电路及稳压电源电路。系统性能测试结果表明:1)测量精度如下:饲喂下料没有范围限制,取决于喂料仓的储料状态,单次下料量及动态误差为93±2g;猪只体质量秤量程为0~200 kg,计量精度为10 g,称量动态误差占猪只体质量的0.5%以下,符合测定需求;2)对40头种公猪后裔的生长肥育猪饲喂测试结果表明,在25~60 kg体质量范围内,自由采食日均次数10~12次,日均采食时间78min,测试期间料肉比(FCR)为2.33:1,且生长规律符合Gompertz曲线,通过该模型预测的日增质量下降的拐点发生111~117d之间,对应的拐点体质量在63~64 kg范围内。上述实际观察及预测结果较好地反映了测定对象的生产性能,开发的软件及硬件系统达到了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的要求;3)系统下料控制部分,首次采用雨刷电机取代早期采用的步进电机,不仅成本下降,尤其结合圆柱式刮板下料机构,降低了单次下料量,改善了下料的精度;4)系统核心芯片采用进口器件,电路设计采用多重冗余和保护电路,软件的编写采用了多重功能验证,并通过长期可靠性测试;软件和硬件的冗余设计,提高了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消除来自电源、电机、电磁波干扰,该测定系统具有极高的可靠性;测定的数据通过计算机系统可长期保存或升迁,便于数据量的积累和开展种猪选育的大数据挖掘分析。  相似文献   

6.
青贮方式会影响青贮饲料的品质,进而影响到青贮饲料的饲喂效果。为筛选出青贮效果好,青贮饲料报酬及育肥效益高的玉米青贮方式。基于牛只体况,年龄、体重相近的原则,选取24头12月龄的“平凉红牛”阉牛作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头,对照组饲喂窖贮青贮玉米+精饲料,试验组饲喂裹包青贮玉米+精饲料,共饲喂90 d,比较裹包青贮玉米和窖贮青贮玉米感官品质、营养品质及其育肥效果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不同青贮方式下,全株玉米感官品质无差异,但全株玉米裹包青贮组干物质、粗蛋白、淀粉、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钙和磷含量均显著高于窖贮青贮组(P < 0.05);饲喂裹包青贮+精饲料组的“平凉红牛”平均日增重较窖贮青贮+精饲料组高7.14%,每头牛日纯利润比窖贮青贮+精饲料高3.24元。综上所述,裹包青贮方式可有效保存饲料原料养分,且饲喂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选择160头保育出栏的杜×长×大三元杂仔猪,全面遵循性别、比例相接近的基本原则,将仔猪划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并各自设置两个重复组,每组的仔猪头数为40头,保证公猪与母猪各占一半,并采取分头标号;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饲喂替代了0%和14%发酵棉籽蛋白的仔猪全价日粮。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的饲料利用率得到明显提升,且在仔猪采食量、采食速度上都得到明显增加,日增重幅度为7.1%,降低了料肉比2.14%;试验组腹泻率降低了20.30%;试验组能够有效降低成本;试验组仔猪的精神状态和毛色优于对照组,粪尿恶臭减轻,猪场环境卫生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奶牛饲喂自动机电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开展奶牛精准饲喂及采食行为学研究,设计了一种集自动识别、饲喂、数据自动采集、数据分析与处理于一体的奶牛饲喂自动机电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机械装置、电子识别系统、料槽称质量系统、中央控制系统、现场数据存贮及远程数据提取与分析系统等几部分。其中,机械装置包括料斗、支撑座、栏杆和阻挡单元等;电子识别系统包括阅读天线及料门启闭的气动装置;料槽称质量系统除支撑座外,还有嵌入的质量传感器及线路;中央控制系统包括微处理器、看门狗复位电路、读卡器电路、称质量数据采集电路、数据通信电路、数据收发器电路及外围驱动与稳压电路等。现场数据存贮电路接受来自各个饲喂系统的中央控制系统发送的采食行为数据,其主板结构与中央控制系统基本一致,预设可存贮记录数为14 000条,且采用堆栈数据存贮模式。远程PC端数据提取与分析系统实时管理采食行为数据,并提供多功能的数据挖掘分析。系统测试结果表明,对牛只低频RFID(134 kHz)电子耳标的识读率为100%,料及槽的计量范围为0.01~200 kg,最低称量精度10 g,实际称量相对误差≤0.15%,同时满足奶牛对最大采食量及精准饲喂对计量的需求。系统的采食行为试验表明,奶牛的日均采食次数、采食时间及采食量等采食行为均差异显著(P0.05),符合奶牛的采食行为特点。具体地,奶牛日均采食次数10~13次,日均采食时间5.38 h,而奶牛个体实际采食量与NRC(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模型预测的采食量有-4.76%~7.83%的偏差,可能是由各种内外部因素及NRC模型的普适度造成的,有待进一步研究。总之,该系统能较好地实现奶牛个体的精细化饲喂,为研究奶牛的采食行为特点提供了在线、智能化的自动数据采集与分析平台。  相似文献   

9.
观察盐酸多西环素长效注射液治疗猪喘气病的实际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选取2012年01月至2014年1月猪喘气病病猪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试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应用盐酸多西环素长效注射液治疗试验组,应用恩诺沙星治疗对照组,观察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病猪喘气病的治疗效果更佳,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平均体重为(39.9±6.4)kg,日均增重为(605.9±106.5)g,均优于对照组(P0.05)。盐酸多西环素长效注射液治疗猪喘气病,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潘存霞 《南方农业》2012,(10):80-82
选择30kg左右的杜长大商品猪90头,进行为期42d的饲养试验。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抗生素组在每kg基础日粮中添加金霉素和喹乙醇各120mg和100mg,紫苏籽提取物组在每kg基础日粮中添加紫苏籽提取物200mg。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相比:(1)紫苏籽提取物组育肥猪日增重分别提高5.63%(P<0.05)和3.50%(P<0.05),料肉比分别下降7.59%(P<0.05)和3.85%(P<0.05),采食量均有所降低。(2)紫苏籽提取物组的育肥猪血清生长调节剂(GH)、胰岛素(INS)、三碘甲腺原氨酸(T3)、四碘甲腺原氨酸(T4)、尿素氮(BUN)水平均得到显著改善。说明日粮中添加紫苏籽提取物可显著提高育肥猪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1.
水冷式猪床冬季保温措施对妊娠母猪小群饲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讨在冬季低温条件下水冷式猪床保温措施对妊娠母猪小群饲养的影响,试验选用16头配种4周左右的母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圈栏,每圈栏4头。在试验组猪床单元两端设有门帘来提高猪床内环境温度,测试各组环境温度及观察母猪行为。结果表明:单个猪床单元内1头猪躺卧时,试验组单元内温度比对照组和舍内温度平均分别高3.2和6.9℃,当试验组和对照组舍内温度分别高于11和12℃,均未出现2头猪挤在1个单元内躺卧。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母猪每天平均躺卧时间(18.6和17.8h)和饮水次数(18.5和23.3)差异显著(P<0.05),咬链次数(14.0和19.0)差异极显著(P<0.01)。对照组在猪床单元内排便和排尿分别占总次数的1.8%和12.1%,而试验组分别为0和3.2%。研究结果表明,猪床门帘可提高母猪躺卧区的局部温度和减少母猪的刻板行为。  相似文献   

12.
规模化猪场机械通风水冲粪式栏舍夏季氨日排放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选取长三角地区典型机械通风水冲粪模式养猪场,针对不同生长阶段的肥猪栏舍和不同类型的母猪栏舍排放口氨排放进行同时监测(其中,育肥猪按质量分保育(24 kg)、育肥-Ⅰ(24~60 kg)、育肥-Ⅱ(60~120 kg)3个阶段,母猪分为妊娠猪与分娩猪2种类型),估算各栏舍氨排放通量,分析各栏舍氨排放特征,探讨各生长阶段对氨排放贡献。研究结果表明,保育、育肥-Ⅰ、育肥-Ⅱ、妊娠、分娩栏舍氨质量浓度分别为(0.97±0.40)、(3.37±0.70)、(5.45±2.30)、(2.19±1.06)、(1.44±0.48)mg/m3;各栏舍氨排放具有显著的日变化过程,早晨氨排放呈波动增大趋势,午后开始降低,至夜间保持低值排放;小时氨排放速率与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湿度呈显著负相关;各生长阶段氨排放存在差异,保育、育肥-Ⅰ、育肥-Ⅱ、妊娠、分娩栏舍日排放速率分别为0.85、6.53、8.20、10.39和13.86 g/(头·d);保育、育肥-Ⅰ和育肥-Ⅱ阶段对肥猪氨排放的贡献率分别为3.64%、26.11%和70.25%,妊娠猪与分娩猪对母猪氨的贡献率分别为75.32%和24.68%,母猪的氨排放速率是肥猪的1.87倍。  相似文献   

13.
智能饲喂器对哺乳母猪采食量体况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究不同饲喂方式对哺乳母猪采食量、体况和生产性能的影响,满足哺乳母猪获得最大采食量并达到精准饲喂控制等需求,该文以哺乳母猪为试验对象,比较不同饲喂方式对哺乳母猪采食量、体况和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共选用40只1胎母猪,随机分为3组:试验1组采用智能饲喂器饲喂(6次/d)、试验2组采用人工饲喂(6次/d)、对照组采用人工饲喂(3次/d)。结果表明,在试验环境条件下,哺乳8~21 d、人工饲喂3次/d的采食量(6.46 kg)显著高于智能饲喂6次/d(5.22 kg)(P0.05),2种饲喂方式在母猪的体质量变化、背膘变化、总产仔数、断奶后发情天数、仔猪日增体质量和用水量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哺乳母猪在采食过多时可能引起厌食进而降低后期的采食量,应按照饲喂参数逐步增加饲喂量饲喂;在现有设备投资和工资水平下,智能饲喂器正常使用4.5 a可取代1名优秀饲养员。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智能化饲喂替代有经验人工饲喂、根据饲养条件选择饲喂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环境丰富度对肉猪生产性能及胴体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舍饲圈栏环境对猪的生长发育和健康影响很大,为了解不同环境丰富度配置与肉猪生产性能和胴体性状之间的关系,利用铁链、玩具球以及拱槽3种福利性设施,设置8种不同的环境丰富度,对达兰配套系的320头70至150日龄的育成育肥猪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环境丰富度对育成育肥猪的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有明显影响,其中同时设置铁链、玩具球、拱槽试验组的猪只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最好,平均出栏重、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了5.49 kg(p<0.05),10.84%(p<0.05),料重比比对照低13.83%(p<0.05),各处理组的背膘厚、屠宰率、瘦肉率、眼肌面积、胴体长度和后腿比例也均以同时设置铁链、玩具球、拱槽试验组为最好。  相似文献   

15.
规模化猪场固体粪便收集系数与成分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初步探讨规模化猪场不同饲养阶段固体粪便的实际收集量,该文选择北京一典型规模化猪场,定期对采用干清粪工艺的保育猪、育肥猪、妊娠母猪和分娩母猪的固体粪便日收集系数进行测量和相关成分测定,为估算规模化猪场固体粪便收集量和相关污染负荷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妊娠后期母猪,妊娠前期母猪,分娩母猪、育肥猪和保育猪的固体粪便平均收集系数分别为(2.19±1.10),(1.22±0.3),(1.27±0.32),(0.75±0.26)和(0.47±0.14)kg·d~(-1)·头~(-1);各饲养阶段的新鲜固体粪便的含水率基本一致,平均含水率为66%;保育猪和育肥猪的粪便挥发性固体平均含量(干基)为81.8%,分娩母猪与妊娠前期和妊娠后期母猪固体粪便挥发性固体平均含量为(干基)74.4%;保育猪与育肥猪的固体粪便有机物和大部分重金属含量比妊娠母猪和分娩母猪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进行不同材质灌水器和不同供水压力的双因素试验,以期为菠菜生长选择适宜材质的灌水器和供水水平提供技术参数。 【方法】 以常规浇水为对照 (CK),负压灌溉灌水器采用陶瓷头 (T) 和PVFM (P),并分别设置了–4 kPa (W1)、–8 kPa (W2)、–12 kPa (W3) 3个供水压力水平,共7个处理。在遮雨网室内以盆栽的方式研究了不同处理对菠菜耗水量和土壤含水量的动态变化、菠菜的生长发育指标、干物质量 、产量及其养分吸收的影响。 【结果】 在菠菜的整个生育期,耗水速率呈先慢后快的趋势,相同灌水器菠菜累计供水量和土壤含水量随着供水压力的减小而减小,不同负压处理土壤含水量不同且都比CK高,供水压力在设定的–12~–4 kPa范围内,土壤含水量可以控制在18.6%~27.4%之间,变异系数范围0.039~0.052,属于弱变异,而CK变异系数为0.103,属于中等变异。在相同供水负压下,PVFM材料处理的菠菜累计耗水量均高于陶瓷头。供水压力在–8~–4 kPa之间的负压灌溉处理土壤含水量较高,菠菜生长良好,叶片数适中,叶面积较大,比–12 kPa和CK处理有利于菠菜生长。两种材质灌水器比较则是PVMF更有利于菠菜生长发育,–8 kPa处理PVFM比陶瓷头的干物质量显著增加了36.2%。菠菜保持产量、生物量较高的情况下,最优水分利用效率的处理为W2P,与CK相比,该处理下菠菜产量提高了59.9%,耗水量降低了35.9%,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88.3%。随着供水压力的减小,菠菜氮磷钾吸收量先增大后减小,但均高于CK的吸收量。供水压力为–8 kPa的氮磷钾吸收量最高,相同供水压力不同灌水器下,氮磷钾的吸收量均以PVFM的较高。所有处理菠菜吸收K2O最多,N次之,P2O5最少。 【结论】 本试验中,采用PVFM作为灌水器材质,控制灌溉水压在–8 kPa (W2P处理) 时较有利于菠菜的生长,也更有利于菠菜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和养分吸收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气浮机在对虾高位池系统中的调控效果,该文利用2口高位池对射流式气浮机对养虾水质和养殖生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气浮机在对虾养殖试验中取得了显著的调控效果,试验组虾池40 d平均氨氮浓度(0.052±0.012)g/m3比对照组虾池(0.14±0.025)g/m3显著降低了0.088 g/m3、40 d平均亚硝氮浓度(0.0004±0.0001)g/m3比对照组虾池(0.004±0.001)g/m3显著下降了0.0036 g/m3、40 d平均溶解氧质量浓度(7.5465±0.3222)g/m3比对照组虾池(6.5398±0.2843)g/m3显著升高了1.007 g/m3,试验组虾池40 d平均弧菌总数(3553±1873)cfu/mL显著低于对照组(4907±1858)cfu/mL,试验组虾池40 d平均荧光菌(3±1.86)cfu/ml,显著低于对照组(9±2.14)cfu/mL,试验组虾池在60 d时凡纳滨对虾体质量(5.97±0.67)g大于对照组(5.53±0.61)g,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8.
选用杂交仔猪20窝60头,按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分成6个组,每组10头,分两阶段饲养,为期117天.基础饲粮(B)按国家瘦肉型猪饲养标准配制.饲粮处理为:(1)对照组,100%8,(2)97%B+3%沸石(GXZ),(3)95%B+5%GXZ,(4)97%B+3%麦饭石(MFS),(5)95%B+5%MFS,(6)99%B+1%沸麦复合剂(ZMA).试验结果为,各组平均日增重(g)分别为:586,589,631,574,612,656,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转化比(扣除沸石、麦饭石等):3.249,3.129,3.088,3.219,3.147,3.188,试验组饲料效率有所提高.血液、肌肉、内脏器官组织分析结果表明,沸石、麦饭石及沸麦复合剂对猪血液生化指标、组织器官矿物元素含量和肉品质量等均无不良影响.消化代谢试验选择3窝9头杂交去势公猪,按随机区组设计分成3个组,每组3头.1组喂5%沸石日粮,2组喂3%麦饭石日粮,3组喂基础口粮(对照组).试验结果表明,5%沸石和3%麦饭石日粮,其有机物、粗蛋白质、能量、粗脂肪、无氮浸出物等的表观消化率有所提高;氮存留率、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和能量利用率也有改善.沸石和麦饭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动物血液、粪尿中游离氨浓度,减少粪含水量,从而对增进动物健康、净化畜舍环境有益.  相似文献   

19.
北京夏季机械通风育肥猪舍CO2、NH3排放和耗水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拔塞式清粪机械通风育肥猪舍夏季CO2和NH3的排放量及猪舍耗水量,并建立中国类似设施猪舍的气体排放及水的消耗量基线及寻求减排和节水空间,选择北京市拔塞式清粪机械通风育肥猪舍,设计机械通风系统的通风量测量系统,并测量机械通风量,从2015年7月25日至8月11日(共18d)监测猪舍NH3、CO2排放量和耗水量.试验结果表明,NH3排放量平均值为(23.4±11.0)g/(d·500kg),范围为4.3~49.5g/(d·500kg).NH3的排放量在08:00和14:00极显著高于10:00,12:00、16:00和18:00时的排放量(P<0.001),可能是人工清粪行为导致NH3排放量降低.CO2排放量平均值为2.73±0.78kg/(d·500kg),最大和最小排放量分别是5.00和1.00kg/(d·500kg),44%的日平均排放量为2.5~3kg/(d·500kg),92%的日平均排放量小于4.0kg/(d·500kg),日间CO2排放量在12:00达到高峰.育肥猪耗水量的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分别为90.0,19.6和47.0L/(d·pig).  相似文献   

20.
猪床单元宽度及群体位次对妊娠母猪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猪能自由表达行为被认为是福利养殖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探讨自由进出猪床的单元宽度及群体位次对妊娠母猪行为的影响,试验选用18头已配种4周左右的母猪,随机分到3圈栏,每圈栏6头。圈栏内设有6个可自由进出的猪床单元,其长度均为1 500 mm,宽度分别设600、700、800 mm 3种规格各2单元。每圈栏内相同宽度猪床单元相邻排列,不同圈栏内不同宽度猪床单元交叉排列。基于每圈栏猪混群48 h内的争胜行为结果计算出每头猪的位次指数,猪群中群体位次排名1~2的猪被定义为高位次猪,排名3~4的猪为中位次的猪,排名5~6的猪为低位次的猪。结果表明:母猪在600 mm宽的猪床单元内的躺卧时间明显少于在800 mm单元内的(P0.05)。中位次的母猪在猪床单元内的躺卧持续时间显著低于低位次的(P0.05)。高位次与中位次的猪在700 mm单元内侧卧持续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二者侧卧持续时间显著少于低位次的猪(P0.05)。母猪采食时所发生的攻击频次在600 mm宽度猪床单元内显著低于其他两者(P0.05)。母猪在600、700和800 mm宽度猪床单元内采食时所发生的取代频次随着猪床单元宽度的增加而增加,并且两两之间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高位次和中位次猪在单元内采食所发生的攻击和取代频次均显著高于低位次猪(P0.05),而被攻击和被取代次数均显著低于低位次猪的(P0.05)。3个圈栏中高位次的母猪占据最先投食的猪床单元百分比分别为62.5%、50%和100%。可见,800 mm宽度的猪床有利于猪的躺卧,而不利于猪的采食。高位次的猪占据采食和躺卧的有利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