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化缺省是指交际双方在交际过程中对双方共有的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文章对国内文化缺省翻译研究的现状进行总结,就王东风提出的“文化缺省”概念,探讨现今翻译研究中“文化缺省”概念运用的混乱局面及其原因,并从文化翻译层面上对文化缺省,文化空缺,文化专有项与文化负载词的关系,及其从翻译与翻译研究层面上对“文化缺省”概念的内涵进行相关论述和补充。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了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交融。中国随着国际地位的提高,对文化软实力提出更高要求。本文通过在翻译功能视角下,分析中国汉语的文化负载词,总结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给翻译教学带来启示,以期更好的培养翻译人才。  相似文献   

3.
在一个语言体系中,如若某些词汇具有特定的含义,即其只能代表地方文化的某一产物时,其便会具有一定的翻译难度。针对此,本文以汉语文化体系为主,将其内部的文化负载词作为研究核心,首先分析了汉语文化中文化负载词的含义和分类,而后又简述了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难点。最终分几个不同的角度对其具体的英译策略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4.
文化负载词是指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组和习语。由于中西传统文化的巨大差异,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译者很难找到完全对等的表达;本文通过《儒林外史》的翻译的 探讨,总结出其规律性翻译途径:即采用语义翻译+解释,交际翻译,交际翻译+脚注,源语词汇的义素拆分以及意象的转换等方法来实现跨文化翻译的最佳目标。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安德烈·勒菲弗尔与苏珊·巴斯奈特一起提出了翻译研究的文化研究观点,颠覆了以往翻译理论的指向,推动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在《翻译实践和文化资本的流通:〈埃涅伊特〉的英译本》一文中,安德烈·勒菲弗尔以《埃涅伊特》英译本为例探讨了翻译和文化资本的关系和影响翻译实践过程中文化资本的流通和传播的因素.本文主要介绍他在文中传达的独到的翻译思想,探索其对翻译实践的启示并对此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6.
文化互译是各国文化交流沟通的桥梁,是其他国家了解本国传统文化、生活习性的主要方式。中西国家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思维差异,对各种文化名词、文化符号的理解上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译者要根据不同的文化习俗、思维方式进行转变,以目的语读者容易接受的文化思维进行文章的传达。本文主要探讨《红楼梦》英译本中文化翻译策略的多样性与互补性,通过分析《红楼梦》英译本译者的文化翻译对比、译者的翻译策略,指出两种译本翻译存在的多样性、互补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词汇是中国特有语言文化与英语相结合的产物,文章以翻译目的论为指导,分析《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中的中国特色词汇多样化翻译方法,以达到传递中国文化,促进中西方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翻译从本质上来说是意义的理解与重构,因此,与意义相关的理论可以指导翻译研究。尝试根据动态意义建构论,以《围城》英译本为个案,研究隐喻的翻译。主要观点是:隐喻翻译具有语境灵活性、文化规约性和译者心理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英语影视剧作越来越受到青睐,字幕翻译的重要性也日趋增加。从汉斯·费米尔提出的翻译目的论角度出发,根据影视字幕的特点,以《功夫熊猫》为例,分析字幕翻译的有效策略,更好地为文化传播服务。  相似文献   

10.
姚帅 《河南农业》2016,(4):50-51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英语影视剧作越来越受到青睐,字幕翻译的重要性也日趋增加。从汉斯·费米尔提出的翻译目的论角度出发,根据影视字幕的特点,以《功夫熊猫》为例,分析字幕翻译的有效策略,更好地为文化传播服务。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由特定的历史文学发展进程和社会遗产的沉淀所形成的文化,在语言上体现为典故。这些典故往往民族色彩浓厚,蕴涵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难以从字面上去理解和翻译。《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对其中典故的翻译手法不同,产生的效果也就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文化意象丰富, 要求译者具有深刻的文化意识。文章从译者不同的翻译风格着手, 对比分析了杨宪益和大卫?霍克思的两个英译本对文化意象的不同处理。杨宪益采取异化的翻译策略, 尽量保留原语中的文化意象, 霍克斯采取归化的翻译策略, 可读性强, 但影响了文化意象的传递。  相似文献   

13.
张广龙 《河南农业》2008,(24):58-60
本文梳理了《西厢记》在英语世界译介的历程,从书名的翻译、源语文本的选择、文化意象、误解与误释、译者对读者的操纵等方面进行分析,本文力图阐明以下几点:一、中国文化与英美文化之间交流日益平等化对《西厢记》英译本的变化有着重要影响。二、译者的文化立场对《西厢记》英译本最终面貌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中国古典作品英译事业应以不同文化的相互尊重为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论视角下看英汉商标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标起着宣传产品的作用,目的是促成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发生,这一目的性决定了商标翻译应遵循目的论的原则,以"信息、文化、审美、联想"等作为衡量英汉商标翻译成功与否的标准,灵活选用"音译、直译、臆造、缩译"等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5.
以尤金·A·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为指导,文章以中国儒家古代经典《礼记》的两个英译版本为例,即理雅各和老安的英译本,探讨这两个英译本在词汇层面,句子结构的保留,句意传达等方面的得失,并比较他们在句子,风格和文体方面是否对等,是否传达出了源文深层的文化信息。以期为中国古代经典的译者提供一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6.
翻译的创造性误读是指译者对原作进行的有意识的改变和重写.从著名翻译家林语堂的英译本<中国传奇>出发,作者分析了翻译的创造性误读的表现形式与文化前结构之间的关系,并指出,创造性误读并非是对原作和文化的亵渎,而是文学生产和文化接受过程中的一种有效手段,对翻译研究与翻译实践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乡村旅游资料翻译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不再仅仅留恋城市风光,更多的游客走向乡村,去品味乡村文化,感受乡村生活。于是乡村旅游便发展成为一项新型的旅游方式。针对国内游客,各地的乡村旅游部门都精心制作了图文并茂的宣传手册。然而,针对外国游客,这些宣传手册的译本却很少,这无形中就阻碍了乡村旅游走向国际的步伐。因此,乡村旅游资料的翻译就更加显得重要,成功的翻译不仅有利于于宣传当地文化,更有利于带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本文主要针对乡村旅游资料的特点,依据翻译目的论的翻译原则,以西咸新区乡村旅游资料翻译为例,对旅游资料翻译的原则及策略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乡村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翻译与文化背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翻译过程中 ,译者除了要通晓两国的语言之外 ,还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功底。本文试从文化传统、生产劳动和自然环境三方面分析文化背景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由于受到民族文化以及地域特点的影响,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而对文学作品进行翻译,有助于促进文化的相互融合。因为文化背景的差异,翻译人员需要由跨文化视角下,对相应的鉴赏、翻译策略进行不断探索与落实,以对文学作品所具备的艺术特色进行确切还原。本文对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对跨文化视角下西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翻译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翻译难,究其最根本原因,难就难在对文化背景知识的理解与翻译上。翻译,从形式上看来,是一个语言问题,但就其过程来看,又不单单是一个语言问题。因为语言与文化是紧密相连、密切相关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一种语言无不打上民族文化的印记,文化上的差异反映在语言中,而语言则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保存文化、交流文化和反映文化的必要工具,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明确了文化与语言之间的关系,也就明确了文化背景与翻译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