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白山区野生桔梗资源现状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调查长白山区野生桔梗资源的现状。[方法]对长白山区24个点的野生桔梗的生境和生长情况进行调查,采集样本并种植保存。[结果]现存的野生桔梗大多数生长在生境较恶劣或偏远、人迹稀少的地方,因其生境比较恶劣,根小而没有利用价值或不易采挖而幸存。野生桔梗的性状表现明显劣于栽培桔梗。[结论]该研究为分析长白山区野生桔梗的遗传多样性和建立长白山区野生桔梗种质资源库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长白山区野生蜜源植物资源的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经过3a的调查研究,首次报道了长白山区野生蜜源植物共有6l科、170属、340种。其中主要野生蜜源植物17科、33属、38种;辅助蜜源植物58科、148属、296种,有毒蜜源植物6科、6属、6种。介绍了长白山区38种主要野生蜜源植物、60种主要野生辅助蜜源植物、6种野生有毒蜜源植物、野生蜜源植物在6个不同号观带的分布情况,并提出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具体建议,为国内外研究长白山区野生蜜源植物提供了第一手原始资料。  相似文献   

3.
正桑黄是著名的药用真菌,在抗癌、抗氧化、降血糖、调节免疫等方面有显著功效。下面,根据药用菌市场需求和思南的原材料、栽培、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等资源,说明思南引种药用菌桑黄的可行性。1桑黄的生长特点及认知1.1桑黄由来桑黄是著名的药用真菌,因寄生于桑树而得名,别称桑臣、桑耳、桑黄菇,学名为Phellinus linteus。特点是颜色特别鲜黄,呈蛋黄色。其中,寄生于野生老桑树枯木之上的野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浙江地区采集的野生桑黄菌株进行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并探讨其培养特性,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桑黄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核糖体基因r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并结合形态学特征,对野生桑黄菌株(编号SA-1)进行鉴定;基于ITS1-5.8S-ITS2序列,对菌株SA-1和桑黄孔菌属的桑树桑黄、高山桑黄、锦带花桑黄、杨树桑黄、环区桑黄、小孔忍冬桑黄、暴马桑黄共8个菌株进行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分析;设置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温度和pH开展单因素试验,分析各培养因子对桑黄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并运用L_9(3~4)正交试验对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根据菌株形态学特征和rDNA ITS序列分析,将野生菌株SA-1鉴定为桑树桑黄(Sanghuangporue sanghuang),但其与桑黄孔菌属中其他6个菌株的遗传距离较远。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显示,桑树桑黄和菌株SA-1聚为一类(bootstrap=100%),其他6个菌株聚为另一类。单因素试验确定SA-1菌丝生长的适宜培养温度为27.5℃,最适pH为7.0,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最佳无机盐为KH_2PO_4;经正交试验得到最适培养条件为可溶性淀粉20 g/L,蛋白胨4 g/L,KH_2PO_4 1 g/L,培养温度30℃。【结论】确定浙江地区采集的野生桑黄菌株为桑树桑黄(S.sanghuang),并初步筛选出了该菌株的适宜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5.
肖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182-18183
经过3年的调查,发现长白山区野生农药植物共有57科、130属、176种,对其中89种主要野生农药植物及用药部位进行了统计分析,为长白山区野生农药植物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桑黄作为一类珍贵的药用真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伴随着桑黄药用功能研究的深入全面系统化,其药用功效逐渐为大众所熟知,采收量持续增加,由此出现了桑黄野生资源的数量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难题,因此,亟需开展人工栽培技术领域的研究,本文从桑黄子实体的人工栽培、桑黄菌丝的发酵培养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剖析与总结,并对桑黄人工栽培和产业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为桑黄的综合开发利用及深入系统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桑黄是一类名贵的药用真菌,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可有效防治包括肿瘤、肠胃不适、糖尿病在内的多种疾病.尽管当前桑黄已被公众所认知并接受,但这些活性化合物的复杂性及其具体药用功效仍不明确,因此,这些无毒、无副作用活性成分的研发时刻在鼓励着相关研究的广泛开展.此外野生桑黄通常需多年才能生长成熟,子实体十分珍稀,而桑黄的短缺以及市场价格的不断上涨也必然会导致人为采摘的加剧,因此研究桑黄的人工栽培技术也是促进桑黄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通过归纳近年国内外的相关文献,简述桑黄的药用功效和栽培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促进桑黄深加工产品的研发、加速桑黄产业化进程提供一定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长白山区野生芳香植物资源评价与利用对策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长白山区属温带气候,野生芳香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经过3年的调查研究,报道了长白山区野生芳香植物共有40科、108属、174种.其中乔木15科、19属、27种;灌木9科、13属、25种;木质藤本2科、2属、3种;多年生草本19科、57属、91种;一、二年生草本8科、18属、27种;草质藤本1科、1属、1种.介绍了长白山区36种主要野生芳香植物以及野生芳香植物在5个不同景观带的分布和其它方面的用途.提出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
2010—2012年跟踪调查了长白山区典型的4条公路,对其路域范围的野生花卉资源进行了统计和性状分析。结果表明:长白山区路域常见野生花卉有18科45种,种类比较丰富;部分路域野生花卉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可用作公路景观绿化;野生花卉进行公路绿化应从安全、栽植方式、色彩搭配等方面满足公路特点。利用野生花卉进行公路绿化具有很好的景观价值和生态效益,但是目前相关的基础研究还非常缺乏。  相似文献   

10.
长白山区野生药用真菌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4075-4076
2003~2005年,对长白山区野生药用真菌的种类进行调查研究,初步确定该区野生药用真菌共有20科33属43种。该研究为国内外专家研究长白山区的药用植物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1.
长白山区野生经济动植物资源丰富,发展野生经济动物种养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作者阐述了茸鹿高效规模养殖发展技术、中药林规范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毛皮动物规模发展技术、野生果树栽培及综合利用技术、林蛙养殖及产业化发展技术和食用菌开发技术,充分发挥长白山区资源优势,变为产品优势为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12.
长白山区早春野生花卉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长白山区部分早春野生花卉的名称、形态特征,以期为野生花卉在东北地区早春园林绿化中发挥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充分挖掘利用四川野生桑树桑黄资源,笔者通过对四川东北部野生桑黄生境实地考察,采集子实体进行形态学鉴定,纯化分离菌丝体进行ITS分子测序,从5种培养基筛选适宜培养基,并采用室内泡沫箱、林下草丛、林下塑料筐、林下小拱棚四种方法进行驯化栽培研究。结果表明,该桑黄菌株为桑树桑黄。生境为高海拔高山阔叶林,最佳培养基为马铃薯200g/L、葡萄糖20g/L、琼脂粉18g/L、蛋白胨5.0g/L、酵母膏3.5g/L、KH2PO41.0g/L和MgSO4·7H2O 0.5g/L。驯化栽培中,在室外小拱棚小条件下,桑树桑黄子实体生长较好,最大单个子实体重达24.15g。以期为四川野生桑树桑黄的资源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长白山区野生菟丝子中多糖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提取并测定长白山区野生菟丝子(Guscuta japonica Choisy)中多糖的含量。[方法]采用超声技术提取野生菟丝子中的多糖,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以葡萄糖(105℃干燥至恒重)为对照品。[结果]在9.440~66.080μg/ml内,样品的浓度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A=0.0096C+0.0033(r=0.9999),加标回收率为99.95%(n=5),RSD=0.07%,长白山区野生菟丝子中多糖平均含量为5.31%。[结论]长白山区野生菟丝子中多糖含量较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5.
"桑黄"是一类珍稀药用真菌,作为著名传统药用真菌在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抗癌效果在国际有很高的认可度,是公认的"抗癌明星"。野生资源本就十分稀有的同时已遭到严重掠夺,桑黄在2000年左右人工栽培成功,经过近20a的发展,其栽培模式不断改进,本文介绍了桑黄生态化栽培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长白山区野生桔梗资源的现状。[方法]在长白山东坡的延边地区,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长白山西坡的通化地区、白山地区和吉林地区共调查24个点。对24个点的野生桔梗的生境和生长情况(株高、茎数、果实数、根数、根长、根粗等)进行调查,采集样本并种植保存。[结果]野生桔梗生长的地点多种多样,因而生长的土壤类型也多种多样,主要有农田土、森林腐殖土、砂石土以及岩石缝隙等阳光比较充足的地方,其中砂石土质的小山坡上生长较多。野生桔梗生长的植被类型主要有地头边的撂荒地、小灌木丛、阔叶林以及针阔混交林的岩石缝隙等。总体上看,现存的野生桔梗大多数生长在生境比较恶劣的地方或非常偏远、人迹稀少的地方,因为其生境比较恶劣,根太小而没有利用价值或地方太偏远、不易采挖而幸存。由于生长环境恶劣,现存的野生桔梗普遍比栽培桔梗瘦小,栽培桔梗性状表现均优于野生桔梗。[结论]调查为分析长白山区野生桔梗的遗传多样性和建立长白山区野生桔梗种质资源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长白山区猪苓半人工栽培技术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长白山区野生猪苓的系统研究,从栽培场地的选择、种核选取、栽培方法、栽后管理、采收加工等方面提出了适宜长白山区资源条件和气候特点的猪苓半人工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8.
长白山区属温带气候,野生淀粉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经过3年的调查研究,报道了长白山区野生淀粉植物共有34科、67属、122种、13变种、4变型.其中多年生草本24科、45属、82种、8变种、3变型;一、二年生草本8科、13属、22种、4变种;草质藤本7科、7属、12种、1变型;乔木2科、2属、4种、1变种;灌木1科、1属、1种;木质藤本1科、1属、1种.介绍了16种主要野生淀粉植物在6个不同景观带的分布情况、民间利用、珍稀濒危淀粉植物及其它方面的用途,提出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具体建议,为国内外研究长白山区野生淀粉植物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9.
为保护开发野生桑树桑黄种质资源,对17个不同来源的野生桑树桑黄菌株开展种内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桑黄菌株DNA进行扩增,分析扩增条带,利用NTSYS软件构建亲缘关系UPGMA聚类图。结果表明:16条ISSR引物中,有10条ISSR引物多态性丰富,条带清晰;10条引物共检测到904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717个,多态性百分比79.3%。在DNA指纹图谱中,引物P5、P812扩增条带多态性最高。NTSYS-PC2.10e软件分析表明,17个桑树桑黄遗传相似系数为0.57~0.99。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GS)约0.65处,可将17个桑树桑黄划分为2大类群: S4,S23,S26为一大类群,其余为一大类群。综上可知,桑树桑黄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ISSR分子标记可有效区分不同桑树桑黄菌株。  相似文献   

20.
长白山区野生饲用植物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长白山区属温带气候,野生饲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经过3年的调查研究,报道了长白山区野生饲用植物共有71科、274属、606种.其中多年生草本49科、167属、405种;一、二年生草本27科、84属、120种;草质藤本8科、13属、19种;乔木12科、17属、36种;灌木7科、12属、22种;木质藤本4科、4属、4种.介绍了38种主要野生饲用植物和13种野生珍稀饲用植物,野生饲用植物在6个不同景观带的分布情况及其它方面的用途,提出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