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首先诉诸于听觉,因此音韵之美一直受到文人学者的推崇。由于英汉语言在音律、韵律上的差异性,在文学翻译中如能有意识的保留诗歌音韵之美,对翻译实践的指导和译作质量的赏析都有着现实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片名是影片跨向国际化市场的重要一步,而电影片名的翻译是翻译领域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指导,从翻译的生态环境和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多维度层面对这一跨语际、跨文化转换活动的翻译实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语料库语言学是根据语料库提供的素材进行语言研究的一门新兴学科。它的发展对语言研究以及与语言研究相关的翻译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20世纪90年代,语料库翻译研究作为一种全新的翻译研究形式开始兴起。与翻译有关的平行语料库、可比语料库以及多语语料库在探索翻译规范、验证翻译普遍性以及翻译教学及实践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中如何更好地破除文化背景的障碍、有效地传达原文的意义,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著名语言学家尤金·A·奈达提出了“动态对等”的理论,它对深入理解并解决翻译中的意义对等问题有很大的启示,对翻译的实践也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化翻译观的理论,从影视翻译的特点和原则出发,对影视翻译过程中应侧重的几个方面:如片名的翻译,语言的提炼,文化因素的处理等问题进行探讨。指出译者应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努力实现译文文本与原文文本的文化功能等值。还指出译语文化是决定翻译的因素,成功译文应以译语读者为中心,注意信息传递的效果,即读者的接受性。译语观众与原语观众心理接受反应和谐一致,是影视翻译最高标准。  相似文献   

6.
语用学从根本上讲是对语言在一定语境中所体现出来的具体意义的科学。本文就翻译的本质和语境的关系及如何在翻译中结合语境避免误译、死译,从而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7.
功能对等理论是当前最具知名度的翻译理论之一,对于翻译实践有着深刻的指导借鉴意义。文章从此出发,首先概述了功能对等理论的发展历程以及根本特征,然后着眼于英美文学翻译,论述了其内涵、原则以及翻译特征,最后,从词汇、语意、风格以及文化四个角度探讨了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英美文学翻译,希望对英美文学翻译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将语用学理论引入翻译这一学科当中,并指出关联理论对翻译的指导作用。首先介绍了传统意义上的语境观,并从关联理论出发,通过阐述明示推理模式,解释了翻译的本质。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任务是在交际中谋求原文作者、译者与译文读者之间的最佳关联,从而达到交际成功,完成其翻译任务。并指出关联理论中动态语境观对于翻译在文化差异及历史变化中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顺应理论的角度出发,皆在探析翻译中顺应理论对汉语古诗词翻译标准研究的启示。在顺应理论的视角下,翻译是一个对原来语言的语境和语言结构之间作出的动态的顺应过程。汉语古诗词翻译标准,放在不同的理论框架中具有不同的含义,将这些不同的含义具体化,既有利于翻译实践,也有利于汉语古诗词翻译标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微观语用学及宏观语用学的角度,论证了语用学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用途。语意分析与翻译和语法、句法、静态的语义呈网络关系,语用学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更加充分、深刻、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切斯特曼翻译模因论的提出为翻译研究和翻译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商务翻译具体教学实践可以看出翻译模因论对于商务翻译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方法论的指导作用.同时笔者结合不同商务文本,如旅游文本、进出口业务、广告文本、国际商务合同等教学案例分析,提出翻译模因论的核心思想也为商务翻译学习者翻译策略的习得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和诠释.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传统翻译活动进行了回顾,指出其理论基础的不足,在此基础上,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对翻译的理解与表达活动进行了新的阐述,认为翻译理解实际上是译者对自身认知语境的搜索过程,翻译的表达是基于对读者认知语境的预测的交际策略的选择,并受原作者认知语境的制约。本文对翻译中的基本问题如直译或意译问题也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自古以来,女性和翻译都被归于从属地位。女性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深受解构主义的影响,这种影响也折射到了翻译领域,形成了女性主义独特的翻译观。这种翻译观及其实践是对待统忠实观念的创造性叛逆,给翻译研究吹进了一股新风。  相似文献   

14.
旅游景点的翻译问题一直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而名称翻译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名称翻译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名称翻译效果的好坏。在名称翻译中,使用的翻译方法有很多,从语用翻译视角来看,语用学家何自然提出的名称翻译的"名从主人"的五个通则非常适合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研究,它不仅照顾了原语的文化以及语言特征,揭示了事物的属性,也从译文角度照顾到译文读者的因素,从而能够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黔东南旅游景点名称翻译中的音译过于简单,译文不统一和译文不恰当等问题,使用语用翻译视角的分析方法,即"名称+属性"这一模式,不仅保留了原文的名称,还揭示了事物的属性,又使译文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可见,这一模式是对景点名称翻译非常有用的,希望这一名称翻译的模式能够在景点名称翻译时起到一点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译学理论与实践之文化转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译学理论与实践注重的是源语与宿语在语言层面的转换且以源语为中心。自从20世纪80、90年代西方译学研究发生“文化转向”以来,翻译界已展现出一幅全新的画面.翻译本身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文化转向”背景下的翻译观以及应和时代需要的“通变原则”对指导译者在两种异质文化框架内进行再创造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外贸经济的快速发展,商务英语成为企业贸易间沟通的桥梁,商务英语翻译也就成了贸易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交际翻译理论符合了这些要求并被广泛的应用到商务英语翻译中,使翻译达到了更好的效果。本文通过对交际翻译理论基本内容,商务英语翻译特点和交际翻译理论的适用性进行分析,阐述了交际翻译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17.
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有助于增强双语转换意识,培养思维转换能力。汉语文化在向外传播的过程中,翻译转换在两个语言文本之间的通达转意上作为一定的媒介,影响中国文化的外推。本文主要通过对比分析英汉区别,结合翻译实践平台的具体实例进行分析,在源语和目标语的相应转换中,体会译者思维,提高转换能力,从而得出英汉转换能力培养的翻译策略,提高中国文化的外推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其目的和特点是语言文化的交流。翻译课程是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翻译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文化教学。教师应该将翻译理论和实践教学与文化导入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对跨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而提高其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词语内涵丰富,翻译时极大地考验着译者的语境认知能力。语用学主要研究语境中的意义,而语境是翻译中理解和表达的基础,因而语用与翻译的联姻可以使翻译研究获得启示与解释力。从这个意义上说,Verschueren的语用顺应论为其翻译活动提供了一个极其有益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通过翻译实践,总结出建筑材料术语独有的特点,并通过具体的例证,提出在汉英翻译中应该注意的五个问题——标准性、专业性、对应性、差异性和一致性.以此说明,术语是专业语言的核心,把握术语的特点和科学严谨的翻译,对于专业研究、学习和工作,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