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舆论的一个焦点问题。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政府就业政策不合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人才的需求不一致,大学生本身的择业观念不切实际,以及用人单位过高要求学历等等。针对这些情况,河南省应该建立政府、高校、用人单位、毕业生四位一体的社会就业良性机制,从而更好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高校大规模扩招,导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大.为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进行创业,本文从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社会各部门应为大学生创业进行政策、资金的扶持、改变就业观念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3.
高校毕业生就业面l临严峻的挑战,毕业生自主创业有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通过分析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和自主创业现状,自主创业的类型、特点和发展趋势,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探索构建多层次、多模式、全方位的创业教育模式,高校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学体系,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走自主创业道路;政府要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和贷款制度,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有效的服务、资金和政策支持;企业要加强与高校合作,转变用人机制,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家庭要转变传统就业观念,鼓励大学生投身创业道路,实现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提高就业率。  相似文献   

4.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择业渠道不够畅通.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既有社会原因,又有用人单位、学校和毕业生自身的原因.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表象是扩招,但深层原因与就业观念陈旧、就业渠道不畅、高校的培养模式与学科结构不尽合理等方面有很大关系.就业辅导员在工作中应采取怎样的对策应对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河南省部分高职农林院校女大学生就业趋向的调查和分析,指出在应届毕业生中相对于男生来说女生对就业形势的认识较为悲观,女性受调查者中89.3%的人认为就业有难度或很难就业;随着对专业和行业的深入了解,不同年级在校女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呈现明显差别;在高校中存在一些不正确的女性就业观念.文章指出造成高职农林院校女大学生就业趋向的原因是政府、高校、家庭和女大学生本身多方面的原因,只有全社会行动起来,从宏观到微观多管齐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职农林院校女大学生就业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信息不对称”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深层次原因之一。文章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系统化的角度,论述信息不对称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并从信息不对称理论出发,对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不对称的路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宏观大学生就业难形势下,农科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更为突出。分析了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提出通过加强对鸯科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人才培养力度、就业政策就业形势教育、就业观念教育以及就业指导等措施,转变农科专业毕业生观念,提升就业竞争力,促进就业。  相似文献   

8.
随着1999年全国高等院校扩招,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其主要表现为结构型不平衡,专科生的就业状况与初次就业率是影响整个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主要因素。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有政府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社会需求和人才选择机制以及毕业生自身素质等诸方面的综合因素。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对策: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完善就业市场,提供就业信息;改变大学教育培养模式,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改革高等学校课程设置;扩大大学生选择学校和所学专业的自由度;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  相似文献   

9.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基于就业质量的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高校都在追求毕业生的就业率,人们普遍关心的是大学生就业数量问题,而其就业质量问题却没有得到重视。由于高校、学生自身、社会等各方面原因导致了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下降,所以通过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现状、就业质量衡量指标、就业质量问题成因的分析,发现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对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协调城乡经济发展和加快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受到就业政策、财政投入、就业质量、就业观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的积极性不高。政府、高校应从政策和教育上加以引导,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  相似文献   

11.
由于高校毕业生对当前的社会就业形势认识不足,导致许多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与压力与日俱增,而通过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所开展的大学生就业培训,能够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就业,提高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满意程度。然而从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培训工作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为改变这一现状,笔者将基于高校就业指导和服务的视角,对大学生就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高校都在追求毕业生的就业率,人们普遍关心的是大学生就业数量问题,而其就业质量问题却没有得到重视。由于高校、学生自身、社会等各方面原因导致了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下降,所以通过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现状、就业质量衡量指标、就业质量问题成因的分析,发现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投身新农村建设: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建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509-10510
从大学生的主观认知、就业观念、适应能力以及相关政策的不完善等4个方面分析了目前存在的新农村建设急需大批大学毕业生,而庞大的大学生人才不能顺利进入广大农村就业的矛盾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1999年全国高等院校扩招,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其主要表现为结构型不平衡,专科生的就业状况与初次就业率是影响整个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主要因素。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有政府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社会需求和人才选择机制以及毕业生自身素质等诸方面的综合因素。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对策: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完善就业市场,提供就业信息;改变大学教育培养模式,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改革高等学校课程设置;扩大大学生选择学校和所学专业的自由度;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  相似文献   

15.
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基层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农业建设人才,基层理应成为其就业的主渠道。然而在当前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形势下,一方面基层高素质人才极度匮乏,另一方面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不愿意到基层为农业生产一线服务。究其原因,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政策导向、高等农业教育和毕业生自身局限性是导致基层就业形势堪忧的主要因素。基于上述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的3项措施:一是政府完善政策扶持,疏通基层就业渠道;二是高校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就业创业指导;三是转变自身就业观念,努力提高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农林类院校毕业生非基层就业问题突出,农业人力流失现象严重。理论分析表明,劳动力市场分割、基层就业职业搜寻成本收益不对等、大学生保留工资过高是造成农林类院校毕业生非基层就业的重要原因。促进农林类院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需要进一步完善基层就业促进机制和保障机制,提高基层就业信息服务能力,同时积极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面向基层的就业观。  相似文献   

17.
对大学生基层就业面临的困境作了阐述,并就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有效途径提出管见:政府应加大对基层的扶持力度,新闻媒体应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舆论氛围,高校须通过有效途径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加强与基层的沟通交流,高校毕业生需转变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18.
工农业生产在我国的经济结构中占据了较大的比例,现代服务业以及高新技术类等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岗位约为3250万,在高校扩招政策落实后,我国的应届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2017年这一数字已达到850万。这一结构性问题,是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关键因素。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进行分析,并针对其中的问题,通过思政教育视角,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9.
关于农科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同时,由于农科高校大学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农科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更为突出.深入分析了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同时提出通过加强对农科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教育教学改革、就业形势分析和就业指导教育、创业途径开拓与教育等措施,转变农科专业毕业生观念,提升就业竞争力,促进就业.  相似文献   

20.
针对毕业生就业存在供需矛盾加剧、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高校对大学生就业规划引导不够、大学生自身专业素质低、企业抬高门槛等问题。通过对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600名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引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二项式Logistic回归模型,对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计量研究,从政府政策支持、科学设置专业、加强就业指导、提高自身素质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期对大学生就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