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比广西甘蔗生产在全程机械化、半机械化和习惯种植方式下的生产成本和产出差异,分析其原因,并对广西乃至全国的甘蔗生产竞争力提升提出发展建议。【方法】选用桂糖32号(GT-32)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全程机械化、半机械化和习惯种植方式进行种植,时间从2011/2012榨季到2016/2017榨季共6年。在每一季种植过程中,统计生产投入和开支,收获时测定不同种植方式下甘蔗的耕层厚度、宿根期、株高、茎重、茎粗、含糖量、有效茎数、产量和实际生产成本。此外,将我国与全球其他主要甘蔗生产国的甘蔗生产成本进行对比分析,结合田间试验结果探究优化生产成本的路径。【结果】试验过程中全程机械化、半机械化、习惯种植的甘蔗株高和含糖量无显著差异(P0.05)。机械化生产有利于甘蔗种植深耕深松和延长宿根期,较习惯种植能显著提升甘蔗的茎重、有效茎数及产量(P0.05)。全程机械化产生的效果优于半机械化生产。生产成本方面,机械化种植取代了传统体力劳动,且有效降低了施肥和灌溉成本,因此全程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均较习惯种植在耕作、收割、施肥、农药、劳动力成本等方面的成本明显降低。但与全球其他主要甘蔗生产国相比较,我国的农地使用成本的差距较大,成本优势并不明显。【结论】广西甘蔗生产必须坚持发展机械化,以不断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现有的农地租赁制度需要改革和创新,以降低农业生产单位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2.
食糖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糖产业发展关系着国家食糖供给安全。提高甘蔗机械化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能大大增强中国食糖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但是目前国内食糖生产成本较高,远高于市场食糖进口价格,不利于中国食糖产业安全。广西作为全国最大的甘蔗主产区,机械化生产效率低下制约着糖产业发展。为了提高中国食糖产业国际竞争力,保证中国食糖产业安全,必须加快实现甘蔗产业全机械化发展。通过对比广西甘蔗机械化作业和一般习惯作业的生产成本及生产效率,发现全机械化作业能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但是在机械化作业中还存在道路不平整、产业链不完善、机收效率低、配套服务体系不完善、农机价格高等问题。最后,从加快土地流转、推进"收获—搬运"一体化、加强机械研发力度、加快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强化补贴力度等方面提出了不断提高甘蔗机械化发展水平的建议,并对广西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广西甘蔗种植业生产成本过高是影响糖业竞争力的主要原因,对广西甘蔗种植业进行成本效率分析,以期从成本控制途径提供对策。根据主体控制的内外部范围和影响因素的内生性区分成本结构,采用随机前沿分析和农产品成本收益数据对1978—2013年广西甘蔗种植业成本进行效率分析,并进一步探索内生性成本的影响因素和程度。结果表明,甘蔗生产过程中的农资物质投入对甘蔗的生产成本有显著的影响,其中物质费用和用工费用对甘蔗生产成本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甘蔗产量对甘蔗生产成本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甘蔗含糖量、用工数量、有效灌溉面积对甘蔗的生产成本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单产和区位熵对甘蔗的生产成本同样存在负向影响;甘蔗种植面积对甘蔗生产成本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影响系数较小。因此,广西需要加大土地流转体制改革,推动耕作标准化以提高机械化程度,提高生物技术水平,实现外部输入技术控制和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我国甘蔗生产成本增加较快,种植和加工效益下滑,市场竞争力下降,已严重影响我国糖业的稳定发展和蔗农增收,突破机收瓶颈,加快发展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是降低生产成本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针对中国玉米生产成本过高的问题,运用2020年中国和美国的截面数据,比较两国及中国各地区间玉米生产成本结构差异,并采用刻画等产量曲线的方法揭示玉米生产中机械投入与劳动力投入和土地投入与肥料投入的替代关系,明晰各地区玉米生产的投入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COST-DEA模型测算2010—2020年中国玉米主产省份的技术效率、要素投入效率、配置效率以及成本效率,分析玉米生产成本节约潜力。结果表明:玉米生产的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较高是导致中美玉米生产成本悬殊的重要原因;中国玉米生产成本效率平均为0.568,其效率损失主要来源于技术效率过低;从区域分布看,成本效率呈现西北和东北高、西南低的局面;从不同投入要素看,种子和肥料的利用率更高,土地和劳动力投入的节约潜力更大。因此,应综合提升玉米生产的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降低玉米生产成本,提升中国农产品竞争力,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6.
中国甘蔗产业支持政策及相关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是重要的糖料作物之一,具有很高的经济和食用价值。目前,中国甘蔗生产存在生产成本高、生产技术落后和政策支持不足等问题,且在生产模式上与巴西和印度等国家有较大差距。分析了当前中国甘蔗生产情况及支持政策,阐述了世界其他甘蔗主产国甘蔗产业的发展经验,并提出未来中国甘蔗产业相关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7.
黄淮海是我国玉米主要产区,农户种植玉米的收益和积极性,对稳定玉米面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以河南省济源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农户夏玉米种植成本收益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土地租金占了生产成本50%的份额,土地租金高低对土地承包大户的生产收益影响很大;第二、加强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以解决玉米生产过程中费时费工问题;第三、玉米种植收益与市场价格、生产成本、产量高低息息相关;第四、政府在晒场、烘干、仓储等方面应给予种植大户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以解决他们收获期面临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土地规模经营对油菜生产国际竞争力影响机理,以湖北、四川、湖南、安徽和江苏等5省1 034户种植农户为例,基于2017—2018年度入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开展了土地规模经营影响油菜生产国际竞争力机理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土地规模经营目前主要通过劳动力转移和农业机械化特征潜变量影响油菜生产国际竞争力,土地集约化特征潜变量对油菜生产国际竞争力影响较弱。同时,在劳动力转移特征潜变量中,影响较大的可测变量是劳动力投入和销售价格;在农业机械化特征潜变量中,影响较大的可测变量是机械投入;在土地集约化特征潜变量中,影响较大的可测变量为农户总耕地规模。因此,在土地规模经营成为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背景下,提升油菜生产国际竞争力应着重从3个方面入手,一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二是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三是关注土地集约化对油菜生产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我国大豆发展现状,与世界大豆主产国产量和生产成本比较、我国大豆进口量、主要用途等,提出我国应转变重视大豆产量的传统思维,错位竞争发展高蛋白大豆,通过降低种植成本,提高产量,以增强高蛋白大豆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扶绥县蔗区耕地地力调查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西扶绥县甘蔗种植的分布、生产情况以及当地耕作条件、耕地地力等情况进行调查,指出扶绥县甘蔗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培肥耕地地力、加强灌溉设施建设、选用优良品种、推广机械化深耕深松技术、实行稻蔗轮作、推广甘蔗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加强肥料市场监管力度等促进扶绥县甘蔗生产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小麦生产过程中大播量、化肥农药过量使用、产后损失等因素,是造成小麦生产成本居高、生产效益低的重要原因。通过转变麦农传统观念、推广精细整地、适量适期播种、科学运水施肥、提高收割质量等科技服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小麦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为推进海南甘蔗生产机械化水平,降低甘蔗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扶持广大农民种植高效甘蔗来实现产业脱贫。2月28日,海南省甘蔗学会和海南省糖业协会联合举办了2019年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现场观摩会,现场演示甘蔗机械化收获、甘蔗宿根机械化管理和甘蔗新品种展示。  相似文献   

13.
广西作为中国产甘蔗大省,每年甘蔗的产量占全国60%以上。虽然,近些年,在广西的部分甘蔗产区已经进行了机械化生产,但由于广西多为丘陵地带,山地居多,大规模机械化生产难度还是较大。再加上随着城镇化的加快,我国农村人口的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镇,农村的劳动力大大地减少。这就使得甘蔗的机械化生产面临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用工难等问题。所以大力推进甘蔗产区机械化生产势在必行。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必须采取补贴式的政策对农民采购的机械设备进行资金上的支持,鼓励农民通过家庭联产的方式实现甘蔗产区的集约化生产,改进甘蔗的种植和收割方式,普及机械化生产的生产技术,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实现甘蔗产区的机械化生产。  相似文献   

14.
中美两国玉米成本与收益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梁 《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2):191-192,196
通过对中国和美国两国玉米生产成本和收益的数据研究,比较分析了两国玉米成本与收益差距的原因,为我国今后的玉米生产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期能更有效地降低和控制玉米成本,从而提高我国玉米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明鲜食苹果的国际竞争力的内在规律,提升中国鲜食苹果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水平,推动经济发展。【方法】以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出口产品价格4项指标为基准,并进行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结果】中国鲜食苹果国际竞争力主要受公路运输里程、种植苹果的土地成本、居民消费水平指数与汇率这4项因素的影响。【结论】通过降低土地成本与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交通基础设施、稳定汇率政策与宏观调控等措施,提升中国鲜食苹果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黄群  黄晓明 《中国农垦》2013,(10):22-23
近年来,广西甘蔗种植面积稳定在1600万亩左右,2012/2013榨季甘蔗产量7500多万吨,产业规模连续20年居全国第一位。但广西甘蔗生产机械化率只有43.2%,甘蔗收割劳动强度大,用工成本高,成为影响糖业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图片新闻     
《中国农垦》2014,(7):76-76
<正>日前,广西糖料蔗生产考察组到广东农垦考察甘蔗生产基地建设,现场观摩了机械化土地深松、平整,机械化种植,机械化收割、转运,参观了节水滴灌泵房、蓄水池及滴灌系统。图为考察组了解滴灌技术。  相似文献   

18.
实施田间试验,对滴管条件下的甘蔗减产施肥对甘蔗养分吸收特点、产量和品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目的是为了对甘蔗灌溉栽培技术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技术支持。结果显示:同正常的灌溉施肥对比,滴灌施肥减量促进了甘蔗在生长期间的氮、钾、磷元素的吸收,提升了甘蔗的产量和品质,还能降低甘蔗种植的成本,但是滴灌设备的高投入造成了甘蔗种植的纯收益仍旧低于常规灌溉和施肥方式。土层施肥+滴灌施肥方式同样需要较高的设备成本,但是由于滴灌方式有效提升了肥料和利用效率和甘蔗的产量,使得该处理方式的纯收益显著高于无灌溉的常规施肥处理。  相似文献   

19.
<正>3月6日,广西柳州市宣布:经过1年的实施,位于雒容的"千亩万吨"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和高效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基本取得成功,甘蔗每公顷产量达117 t,比传统种植方式提高约40.5 t。据介绍,这是首次在广西实现甘蔗种植全程机械化。项目测试结果显示,机械化种植较人工种植效率提高10倍以上,机械化植保与水肥一体化相结合较人工植保效率提高20倍以上,机械化收割较人工收割效率提高30倍以上。由于全程机械化种植,66.67 hm2甘蔗的生产管理,只需6-8  相似文献   

20.
甘蔗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如何利用机械化种植技术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主要分析广西地区甘蔗栽培技术与机械化种植和收割时所存在的问题,并对甘蔗高产栽培技术与机械化种植和收割的融合进行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