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营造木麻黄与榕树混交林,作沿海防护林带树种选择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榕树适应性强,胸径生长比木麻黄快89.5%,盖度大135%。能改变沿海防护林带树种结构单一的状况,提高林带的防护效能,为沿海防护林带更新提供新的抗风树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10个树种1-4年生的保存率、风害状况、林木生长表面的对比研究,运用模糊综合评判,选择的胶园防护林树种。初步结果表明,赤桉、细叶桉、刚果12号桉适宜作为园防护林更新树种,山地木麻黄和大叶相思亦较适宜,其余树种均不适宜。  相似文献   

3.
木麻黄是我国东南沿海主要防护树种,由于经营不善造成更新困难、生长衰退、病虫害加剧,严重地影响了防护林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从分析影响木麻黄防护林持续经营因素出发,探讨了木麻黄防护林持续经营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沿海木麻黄生态效益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麻黄是我国东南沿海防护林的主要造林树种,对其生态效益的探讨已成为沿海防护林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选取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改良土壤、涵养水源等四个生态指标概述木麻黄的生态效应,针对目前木麻黄造林存在的树种结构单一、病虫害发生、二代更新困难等一系列问题,从造林技术着手,提出了沿海防护林恢复重建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针对福建沿海木麻黄防护林更新难的问题,在平潭岛进行了木麻黄农田防护林带更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原林带边耕地上营造的木麻黄生长良好。据测定,普通木麻黄年均生长速度达1.08m,粗枝木麻黄年均生长速度为0.72m;普通木麻黄生长速度超过粗枝木麻黄,两者差异极为显著;原耕地新造木麻黄带生长速度超过原为林带迹地新造的木麻黄林带,两者差异极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沿海防护林树种适应性测试技术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蓬莱市在82km长的海岸线上建起了400多hm^2的沿海防护林带。防护林带的主要树种为黑松、刺槐。近几年,由于海水倒灌,气候干旱以及病虫危害等原因,部分海防林出现树木成片枯死现象,使林相整齐的沿海防护林残缺不全,降低了防护效益。因此引进筛选出适应性强,抗病虫危害,具有良好防护性能的林木新品种,对我市甚至整个北方沿海防护林带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省林科院的指导帮助下,自1997年开始,我们从胶南引进了火炬松、刚松、鲁刺11号、鲁刺13号、白蜡等5个林木新品种,在北沟镇聂家村海滩上进行了栽植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木麻黄 (Casuarinaequisetifolia)生长快 ,耐盐碱耐干旱 ,抗风性能强 ,是我国南方沿海防护林造林的主要树种。传统的木麻黄育苗方法是当年播种移苗 ,次年 4~ 5月份出圃造林 ,其主要缺点是苗木生长周期长、造林成活率低。 2 0 0 0年笔者首次采用容器育苗方法培养木麻黄苗木 ,3月播种 ,9月出圃造林 ,现将这次生产实践过程整理如下。1 苗圃地选择与播种床整理木麻黄容器育苗要着重考虑灌溉条件 ,其次是交通土地等条件。笔者选择了离造林地距离 40 0m、刚改良的滩涂作为圃地 ,其土壤性质同造林地接近 ;病虫害少 ,旁边…  相似文献   

8.
论广东省沿海防护林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沿海防护林是生态公益林建设的一部分 ,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 ,广东省海岸线长 ,营造沿海防护林时间早 ,规模大 ,成效好 ,50年代在粤西滨海沙地营造木麻黄成功 ,防护林带成为沿海地区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屏障。通过对建设沿海防护林必要性的论述以及广东省沿海防护林沿革情况的回顾 ,提出了沿海防护林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对台湾相思、卷荚相思、肯氏相思、尾巨桉、木麻黄(木麻黄501和木麻黄平潭2号)等5个树种在滨海沙地进行造林试验,对造林9个月后不同处理下的苗期生长情况进行对比,认为客土全穴有利于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量。生长差异比较结果显示,尾巨桉和肯氏相思可作为长乐滨海沙地防护林造林树种。桉树和相思类树种对增加沿海防护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提高防护林的稳定性、抗逆性、防护效能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海岸带木麻黄林生态系统过程与可持续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麻黄为我国东南沿海防护林体系的主栽树种,如何维持和提高其环境调控功能成为当前沿海防护林经营的重要科学问题。文中概述了海岸带木麻黄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防护功能以及育林措施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等国内外研究成果,指出木麻黄人工林具有生产力高、光能利用率高和适应性强的特点;在探讨干扰与木麻黄林生态系统退化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加强木麻黄海岸防护林的恢复重建与生态系统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10个树种1~4年生的保存率、风害状况、林木生长表现(包括胸径、树高、蓄积、生物量以及径阶分布)的对比研究,运用模糊综合评判,选择适宜的胶园防护林树种。初步结果表明,赤桉、细叶桉、刚果12号桉适宜作为胶园防护林更新树种,山地木麻黄和大叶相思亦较适宜,其余树种均不适宜  相似文献   

12.
黑松(Pinus thunbergii Parl)是山东省沿海防护林的主栽树种,其树体高大常绿,生长快,抗风力强,耐海雾、耐干旱瘠薄.具有良好的防风沙、保水土的效能,在沿海荒山、荒滩和砂石山区造林绿化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黑松芽苗移栽育苗,不仅能科学调节农时,合理利用人力资源,而且能延长苗木生长期,缩短育苗周期,提高苗木质量。  相似文献   

13.
沿海岩质海岸防护林体系树种配置设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针对我国沿海岸质海岸地区自然条件复杂、自然灾害多的特点,根据防护林树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沿海岩质海岸防护林体系树种配置原则,在浙江省三门县、宁海县岩质海岸地区进行了树种配置设计,临海一面坡树种空间配置,并对所配置的树种生长情况进行了试验测定,为沿海岩质海岸防护林体系树种配置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样板.  相似文献   

14.
应用大叶相思、肯氏相思、毛娟相思、马占相思和厚荚相思等相思树种在东山县沿海沙地上营建防护林,并对其抗风、抗台风及抗连续干旱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厚荚相思抗风能力强,生长快,是较好的可在沿海沙地上适生的树种;相思树种抗台风能力较木麻黄弱,台风对相思树种的主要危害是断梢,但在以后的生长中能较快地得到恢复,对相思林分生长并不会产生大的影响;厚荚相思在沿海沙地上造林,不仅成活率高(95%以上),而且在遭受连续8个月的干旱后,旱死率为0,表现出很强的抗旱能力,而且在贫瘠的沙地土壤上生长表现良好,其生长量超过了木麻黄601无性系,是非常好的适合于沿海沙地条件的树种。  相似文献   

15.
上海地区沿海防护林树种的筛选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沿海防护林是上海城市森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优化的重要措施。沿海防护林的树种选择是建立防护林生态体系的基础。本文用层次分析评价模型,以调查所得的上海现有2000余种树木为对象,在初选的基础上,根据树木的特性及其在上海生长的实际情况,对初选所得的264种树木进行筛选,以得到适合作沿海防护林树种。并对树种的应用模式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6.
巨桉具有速生、抗风、耐盐碱、抗逆性强的特点,既耐水湿,也耐干旱,与木麻黄相比,具有更强的抗风和抗病虫害能力,是沿海防护林的优选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促进退化海岸防护林更新,提升防风功能,在沙质海岸木麻黄基干林带引种8个树种进行林下套种试验,并对其生长及防风效果进行研究.试验表明:沙质海岸带虽然风大干旱、土地贫瘠,但台湾海岸防护树种和部分乡土树种在林下套种中,生长效果及防风效能均表现良好.引进树种均能较好适应沙质海岸木麻黄基干林带立地环境,造林成活率均达80%以...  相似文献   

18.
福建沙质海岸引种台湾防护林树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福建省沿海防护林树种现状和问题、台湾防护林建设状况和主要树种特性、引种台湾海岸树种的必要性,提出了台湾海岸树种在福建沿海防护林中的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初,椒江区沿海绿化树种比较单一,防护效益欠佳,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水土流失、泥石流等灾害频发。1984年以来,大力引进木麻黄、桉树、黑荆等优良速生树种,大力推广柏木、杉木、木荷、柑橘、杨梅等优良乡土树种,建设多功能高效益防护林体系,增加了林业三大效益。  相似文献   

20.
《福建林业科技》1992,19(4):87-90
<正> 普通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细枝木麻黄(Casuarina cunninghamiana)与粗枝木麻黄(Casuarina glauca)系木麻黄属的三个重要种类,也是我省沿海防护林的重要树种。多年来国外对这三个树种(尤其是普通木麻黄)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现将这些研究的部分结果编译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