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研究及分析新疆蘑菇栽培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控制点,结果为,菌丝在pH为6.0的PDA培养基上萌发率和长速较优;适宜栽培料为草糠、麦草添加稻草牛粪发酵料;覆土材料以90%田土、10%稻草牛粪发酵料的生物学效率较高;适宜出菇温度为23~25℃,宜在暗光或散射光下培养生长,子实体生长期的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5%以上。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工厂化栽培草菇(Volvaria volvacea)的菌渣再次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技术研究,以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品种W192为试验材料,工厂化生产草菇的菌渣为原料,设计了菌渣、牛粪比例3:1和菌渣、牛粪比例4:0的2个处理。对培养料的堆制发酵、播种发菌、覆土、出菇管理等生产环节进行了系统研究,探索了培养料预堆和发酵过程的温度、水分、p H、碳氮比的变化等,同时对这两个处理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过程中发菌周期、出菇周期、鲜菇产量等方面进行了考察和统计。结果表明,菌渣加牛粪和不加牛粪处理的培养料发酵过程的各项生产指标均符合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要求,菌渣、牛粪比例3:1配方的双孢蘑菇培养料发菌快(1 d),出菇时间短(3 d),产量高(2.04 kg·m-2)。这综合说明工厂化栽培草菇的菌渣再次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技术可行,并对本地区综合利用草菇菌渣栽培双孢蘑菇技术的具体操作和推广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漳州市台商投资区角美镇是全国双孢蘑菇种植面积最大的乡镇,全镇2018年农法栽培双孢蘑菇面积达3 746 663平方米,菇房8 146座,平均每座种植面积460平方米。农法栽培蘑菇培养料以使用杏鲍菇菌渣和牛粪配方为主,占80%以上。2018年该镇推行由配备有环保设施的培养料厂集中生产一次发酵料11 682吨,供应农法栽培菇房种植双孢蘑菇12万平方米,社会和环保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黑木耳菌糠的循环再利用,解决黑木耳产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以黑木耳菌糠为主要基质,发酵料栽培大球盖菇,并以常规配方作为对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具有成本低、出菇早、产量高等特点,鲜菇产量达到6.98 kg·m~(-2),生物学效率52.3%;黑木耳菌糠还可以促进培养料发酵,提高料堆温度。该技术可以在黑木耳主产区进行试验示范及推广应用,对加快黑龙江省草腐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不同木腐菌菌糠对双孢蘑菇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不同来源的木腐菌菌糠,以编织袋为包装材料,采用常压灭菌的方法生产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培养基。测定各种培养基上双孢蘑菇的产量,以及不同菌糠的蛋白质、木质素、纤维素含量,主要培养基的C:N,研究不同菌糠的生产能力。结果表明,以采收过1潮菇的杏鲍菇菌糠产量最高,料层18 kg·m~(-2),产量14.918 kg·m~(-2);平菇菌糠是很好的基质生产料,以采摘过6潮菇的平菇菌糠生产的双孢蘑菇,虽然产量不是最高,但仍比合成料产量高,且具有出菇集中、周期短的优势;双孢蘑菇产量不仅取决于培养料的含氮量和C:N,还取决于培养料中纤维素的含量。以平菇菌糠、采摘过1潮菇的杏鲍菇菌糠、金针菇工厂化生产菌糠添加5%的麸皮作为栽培培养基,可以生产出具有高产能力的双孢蘑菇。  相似文献   

6.
以不同比例的麒麟菇菌糠配合棉籽壳、牛粪等基质进行双孢蘑菇原种培养基配方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菌糠是蘑菇原种生产的好材料,菌糠∶棉籽壳∶牛粪为58∶20∶20、38∶40∶20、48∶40∶10的配比比较适合双孢蘑菇菌丝生长,其中菌糠∶棉籽壳∶牛粪为58∶20∶20时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7.
双孢蘑菇培养料隧道发酵技术是将培养料按照配方要求精准配料,通过预湿、混料环节进入一次发酵隧道,在75~80 ℃ 条件下完成微生物发酵及焦糖化反应,然后转入二次发酵隧道,在58~60 ℃ 条件下进行巴氏杀菌杀虫,45~50 ℃ 条件下进行控温发酵,生产出的培养料理化性状稳定,利于双孢蘑菇菌丝生长。实践证明,采用工厂化生产的二次发酵料栽培双孢蘑菇,出菇产量可较传统发酵料栽培提高60%~120%。  相似文献   

8.
双孢菇栽培高产高效培养料配方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5种不同配方的培养料栽培双孢蘑菇,分别从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日增长量及第1次采菇量和总产量等方面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碳氮比为32.12:1牛粪稻草培养料菌丝生长速度快,出菇期集中,初产量和总产量高,为5种处理中最佳的处理配方.  相似文献   

9.
彭光荣 《食用菌》1998,(6):23-24
过去棉田仅是单一性种植,一般亩经济效益400~500元左右。近年来,有部分棉农在棉田套种蔬菜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进一步提高广大棉农种植积极性和经济效益,提高棉田土地利用率,笔者在本地丰城市产棉区进行了棉田套种蘑菇试验,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种 AS2796,引自福建轻工业研究所。 1.2 试验设计 设0.3亩(为200m~2)为棉田套种蘑菇试验区,0.3亩为单一性种棉对照区。 1.3 供试配方 采用粪草常规栽培配方:干稻草350kg,干牛粪150kg,菜枯饼38kg,尿素3kg,硫酸铵8kg,过磷酸钙9kg,石膏粉9kg,石灰粉15kg(一部分用于土壤消毒),按常规法堆制培养料。 1.4 试验方法 根据当地气候和避开棉田用药期出菇,于棉株结桃朗堆料,收棉期培养料下田,用药结束出菇。具体安排:8月25日堆料;12日培养料进行室外后发酵,发酵期间,在棉株两行中间(一般棉畦宽60cm,空间40cm左右)撒配方中部分用量石灰  相似文献   

10.
杏鲍菇菌糠是目前杏鲍菇工厂化生产主要副产品之一,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组成结构,是栽培双孢蘑菇的优良基质原料来源。基质中采用处理B(杏鲍菇菌糠70%、牛粪26%、CaCO_3 2%、CaSO_4 2%)发酵生产培养基,以及处理C(杏鲍菇菌糠96%、CaCO_3 2%、CaSO_4 2%)经加热灭菌100℃保持8 h生产培养基的方式均可以获得双孢蘑菇栽培成功。菌丝生长速度方面合成料栽培快于杏鲍菇菌糠料;产量结构方面,菌糠发酵料栽培出菇主要集中在前2潮,合成料和菌糠灭菌料栽培趋势一致;产品质量方面,合成料栽培的子实体个体大于菌糠料,合成料栽培菌盖直径5.1 cm,菌糠发酵料为4.7 cm,灭菌料为5.0 cm;菌糠料栽培容重和煮得率大于合成料,合成料栽培容重和煮得率分别为0.65 kg·L~(-1)和64.2 g/100g,菌糠发酵料栽培容重和煮得率分别为0.68 kg·L~(-1)和73.1 g/100g,灭菌料容重和煮得率分别为0.78 kg·L~(-1)和74.1 g/100g。合成料栽培菌褶色泽较菌糠料颜色深。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培养料发酵、发菌管理及出菇管理等方面阐述了利用黑木耳栽培废料即黑木耳菌糠栽培双孢蘑菇的新技术,以期为黑木耳菌糠的利用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以往栽培蘑菇的培养料,主要是粪草混合堆制而成,以菇床辅料厚度5寸计算,1000平方市尺栽培蘑菇面积的培养料,约需干牛粪6000斤(或鲜牛粪2万斤),粪肥用量大,已成  相似文献   

13.
小集锦     
《食用菌》1988,(4)
用种过平菇的棉壳料制蘑菇种经笔者二年的实践证明,利用种过平菇的棉籽壳废料制作蘑菇栽培种,与同等量的粪草菌种相比,播种后菌种萌发快,出菇早,产量高。现将生产的方法简介如下:平菇生产结束后,取无霉、无虫害的废料,经曝晒2天后堆2周,再摊开晒干备用。制作蘑菇栽培种的配方为平菇废料50%,棉籽壳(发酵处理后)或油菜壳35%、牛粪10%、石膏2%、石灰2%、过磷酸钙1%,含水量55%,pH 自然。装瓶时要装紧一点,  相似文献   

14.
制作蘑菇颗粒菌种,首先要配制培养料,然后制成颗粒、装瓶、灭菌和接种。(一) 配制培养料配方a:干牛粪粉450g,粘土450g,淀粉凝结剂100g,SDL5g,硫酸镁10g,硫酸钙10g,水450ml(上海师大配方)。配方b:发酵垃圾305g,粘土327g,发酵的干猪牛粪粉或蘑菇  相似文献   

15.
针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传统栽培原料难于收集、成分不稳定等问题,探索利用甘蔗渣和亚硫酸法糖厂滤泥替代传统培养料栽培双孢蘑菇的可行性。以传统的牛粪稻草配方为对照组(CK),设计利用甘蔗渣、滤泥为基料的4个配方。以双孢蘑菇AS2796为试验菌株进行出菇试验,通过比较菌丝长满菇床所需时间、现蕾速率、平均产量和生物转化率等指标发现,甘蔗渣和滤泥可代替传统含粪培养料栽培双孢蘑菇,其中配方2(34.4%甘蔗渣、40.1%亚硫酸法滤泥、17.8%稻草、5.6%花生饼肥、0.17%尿素、0.17%碳酸氰胺、0.7%石膏、1.1%石灰)为最优配方,初始C/N为31.85,产量达9.8kg/m2,生物转化率达48.9%。  相似文献   

16.
从菌糠的发酵工艺、原料配比、综合效益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杏鲍菇菌糠+牛粪为主料的配方(1)双孢蘑菇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9.7%;该配方栽培效益最高,与对照相比增收7元/m~2,效益提高33.3%。  相似文献   

17.
杜秀菊  张秀省 《食用菌》2001,23(3):22-23
聊城市位于山东西部,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黄河冲积平原。1 999年夏季我校从杭州市引进高温蘑菇新登 96。试种 80m2 ,一茬采菇 3潮,平均产量 3 5kg/m2 。产值 3 5元/m2 。蘑菇色泽洁白,肉质紧,菇味纯正,口感好,受到食用者的称赞。现将试种情况简介如下:1 菌种扩繁  4月份引用母种,5月份由母种扩接原种,6月份生产栽培种。原种、栽培种所用培养基为发酵料2 5%,麦粒 75%,另加少量碳酸钙、石膏粉和过磷酸钙。2 培养料配方 每 1 0 0m2 栽培面积用量为:干麦秸1 2 0 0kg,干牛粪 1 2 0 0kg,尿素 1 8kg,碳酸…  相似文献   

18.
以麦草培养料配方作为对照,对4个不同水稻品种稻草配方培养料的预湿料、发酵熟料和栽培结束废料的理化性状,以及双孢蘑菇产量与营养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4个稻草配方处理中,浙粳99稻草配方的总产量、前三潮菇产量和总生物学效率均最高,且略高于麦草配方;而其他3个稻草配方的产量和生物学效率均显著低于麦草配方和浙粳99稻草配方。浙粳99稻草的粗蛋白和氮含量均高于或显著高于其他4个稻麦草;栽培结束后的菌渣中,浙粳99稻草配方处理的粗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其他4个稻麦草配方,说明浙粳99稻草培养料中的粗纤维更多地被双孢蘑菇所降解吸收利用。推测浙粳99稻草培养料高产原因与其氮含量高、粗纤维降解利用率高有关。5个不同稻麦草培养料配方栽培的双孢蘑菇子实体的蛋白质、粗多糖、麦角甾醇等营养成分含量总体相近,而浙粳99稻草配方处理的双孢蘑菇子实体钙含量显著高于其他4个稻麦草配方处理。  相似文献   

19.
巴西蘑菇培养料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1个配方进行试验,筛选出一种适合巴西蘑菇生长的高产培养料配方:棉籽壳42%,麦草28%,牛粪20%,麦轶5%,石灰2.5%,过磷酸钙1%,石膏1%,尿素0.5%。用这种培养料栽培巴西蘑菇,产量可达到9.12~9.59 kg·m~(-2),生物学效率为39.65%~41.70%。  相似文献   

20.
利用玉米秸秆与牛粪在塑料大棚中生产双孢蘑菇,成本低,效益可观。但在具体生产中,常有少数农户在秸秆堆料环节上操作有误,导致培养料出现了“夹生料”,直接影响双孢蘑菇接种效果和出菇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